基层群众舞蹈对大众文化生活的影响

时间:2022-08-20 10:48:20

基层群众舞蹈对大众文化生活的影响

【摘要】群众舞蹈是近年来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兴起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从新时期基层群众的主要舞蹈艺术类型和新时期基层群众舞蹈对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两方面,对新时期基层群众舞蹈表达了群众的思想感情、加强交流沟通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基层群众舞蹈;大众文化生活;文化传承

在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的当下,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群众舞蹈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这一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现阶段已经与基层群众的生活联系到了一起,成为大众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新时期基层群众的主要舞蹈艺术类型

基层群众舞蹈是大众文化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能够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新时期,基层群众的舞蹈艺术类型包括自娱舞蹈、民族舞蹈、社交舞蹈等舞蹈形式,其中自娱舞蹈是一种人民群众在进行自我娱乐的过程中为宣泄抒发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形式。首先,以广东省自主创编的舞蹈《快乐的建筑工》为例,该舞蹈通过街舞的形式展现了建筑工人辛勤劳作的场景,彰显出建筑工人积极乐观、努力工作的精神面貌。其次,甘肃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是藏族及蒙古族舞蹈,其中,藏族锅庄舞、蒙古族安代舞注重塑造人体美,非常适合现代人锻炼身体。还有天祝土族舞,哈萨克狗熊舞、黑走马,回族舞,裕固族舞等,民族舞蹈大多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社交舞蹈又被称为少数民族的社交舞蹈,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舞蹈形式,通常出现在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芦笙节”、布依族“六月六”等节庆当中,是促进男女双方交流的一种舞蹈形式[1]。

二、新时期基层群众舞蹈对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基层群众舞蹈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的表现形式,种类丰富内容多样,其参与主体为社会大众,满足了群众的知识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对其未来的文化生活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实现对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承。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作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自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大众对文化需求激增的社会背景下,群众舞蹈因其具备强烈的时代特点,已经成为群众娱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基层人民的广泛欢迎,也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现阶段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在2006年央视传节联欢晚会中表演的群众舞蹈《俏夕阳》节目为例,该舞蹈参考了唐山的皮影戏文化,舞蹈演员的动作提取自皮影戏人物,动作元素整齐有序、充满美感,展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皮影人物,舞蹈基调风趣幽默,有利于唐山市文化建设的传承发展。各地区的群众舞蹈因继承和发扬了当地传统舞蹈文化的元素,舞蹈形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差异。以甘肃省河口古镇艺术团创编的舞蹈《黄河源》为例,舞蹈的全体参演人员均为基层群众,表现出“黄河西来不愿东,掉头直下秦陇中”的河口古镇千年间的历史风貌以及新时期的发展进步,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二)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舞蹈作为一种主要依靠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方式,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同时相比华尔兹这类具有一定规则的舞蹈形式,群众舞蹈从场地、参与人员、时间、服饰等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同时,群众舞蹈与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广受东北地区欢迎的群众舞蹈形式——大秧歌为例,这一舞蹈节奏欢快、动作简单、服饰鲜亮,将东北人民热情、豪爽、质朴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近年来,群众舞蹈因其没有固定的动作,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可以依照心情随意发挥,随时加入或离开,舞蹈场面热烈,可以让参与者随时表现放送自我而发展迅速,对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添生活乐趣、陶冶群众的生活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为例,其基层群众编排的《欢聚一堂》《万树繁花》《风的季节》等舞蹈展现出新时期瓜州群众的美好文化生活。舞蹈表演者均为广大群众,表演者表示在排练过程中大家都非常开心,通过舞蹈表演,参与者希望能够将舞蹈的欢乐气氛分享给观众,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有利于提升群众的身体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群众面对考试、就业、职称、房贷等压力,每日奔波于生活和工作之间,精神压力大,缺乏锻炼身体的时间和精力,身体素质逐年降低,影响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群众舞蹈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在参与过程中不但能够带给参与者以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帮助人们锻炼体魄、塑造形体,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群众舞蹈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在参与过程中需要记住动作、听清音乐、踩准节拍,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舞者的肢体运动,还能锻炼其思维能力,促进大脑的运转,锻炼自身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长期坚持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延缓衰老、消除疲惫,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以2019年5月15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舞协在北京民族剧院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健康全国展演”活动中,群众舞蹈节目《我们都是追梦人》的表演者为例,其成员的平均年龄达到了64岁,平时的练舞场地仅有30平米,但经过长期的舞蹈练习,在增进邻里关系的同时,表演者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表演者在排练的间隙还会前往敬老院演出,慰问空巢老人,参加社区的各项志愿活动,在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的同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2]。通过调查发现,现如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广场舞”因其动作简单、节奏欢快等特点,已经成为基层群众舞蹈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其更好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展现自我,在我国大众文化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酒泉市肃州区同德巷社区居民说:以前在冬天都是猫在家里玩手机,既影响了颈椎健康,也影响了视力健康,在参与了广场舞之后,就再也不长时间玩手机了,可以看出,基层群众舞蹈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四)提升了群众的思想素质水平。舞蹈是一种具有极高审美艺术性质的活动,可以提高参与者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参与者的审美能力,增加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群体舞蹈《月亮女人》为例,该舞蹈表现了12个傣族妇女“赶摆”途中追逐打闹的情景,展现出傣族妇女在新时代下的幸福生活。舞者婀娜的舞姿和漂亮的傣族服装配饰令观众眼前一亮,这一舞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由于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参照舞蹈所表达的含义调动自身的情绪,这需要一定的耐力作为支撑,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舞者极易养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行,升华自身的素质水平。群众舞蹈作为一种集体性活动,需要以群体的形式对其进行展现,为了将舞蹈更好地展现出来,在学习和演出过程中,需要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统一舞蹈动作和节奏,参与者在长期配合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互助意识,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和谐。以2018年中央电视台中老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群众舞蹈作品《傈僳欢歌》为例,该作品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配乐选择了传统的傈僳族民歌,节奏欢快,表达了勤劳勇敢的傈僳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面貌,展现出傈僳族人民在新时代对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的向往。(五)拓宽了舞蹈文化传播的渠道。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性舞蹈,技术难度比较低,表现形式雅俗共赏,是大众文化与精神文化间的一种融合,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我国的舞蹈种类繁多,舞蹈风格也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群众舞蹈也有不同的编排形式,即使是同一支舞蹈,受到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影响,其舞蹈风格必然有所差别。因此,在基层群众舞蹈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群众通过吸收时代精华,结合自身理解对舞蹈进行加工,在保持舞蹈的主体风味的同时能够丰富舞蹈的内涵,增强舞蹈的趣味性,使其形成特色优势。基层群众舞蹈跳出了传统舞蹈相对局限的艺术传播范围,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舞蹈文化的多样性,拓宽了舞蹈参与者和欣赏者的受众群体,有利于借助群众的舞蹈力量实现文化的传播,为今后其他类型舞蹈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云南省云舞叙艺术团编排的群众舞蹈作品《花腰情》为例,该舞蹈取材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花腰彝文化,通过舞蹈表现了花腰彝的生活和劳动情景,该舞蹈民族风情浓郁,对花腰彝文化进行了有益的传承,传播了正能量,彰显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3]。

三、结论

表现形式多样的群众舞蹈能够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发展,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同时,基层群众舞蹈带给参与者广泛的欢乐,已经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厚萍.浅析群众舞蹈对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8):170-171.

[2]黄丽媛.论群众舞蹈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38(16):241.

[3]李怡林.当代社区中老年舞蹈文化现象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以云南省的社区中老年舞蹈为例[J].大众文艺,2019(4):154-157.

作者:朱琼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