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1-15 11:11:33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中被置于重要的地位。中学体育教学也应把握好核心素养这个重要抓手,针对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欠缺和不足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在课程改革中的引导作用,对教学提质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核心素养被置于了各学科课程改革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地位,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和自主锻炼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核心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既有共同的核心素养,又有着不同的核心素养。正如教育部《意见》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而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主体核心素养的展现和客体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运动技巧和体育意识、运动习惯和体育情感、健康行为与德育表现。又或者说,核心素养是学生体育品德的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展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1.1核心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中学阶段,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紧凑和学习任务繁重往往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对学生身体素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学生近视的群体的增多,据我国近日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我国中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七成,其中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因此,必要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体育课堂上,学生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缓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以此来保持健康的状态。1.2核心素养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如果不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则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比如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对于不遵守规则和制度的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矩意识。而学生的体育互动的行为,提升了学生的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重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在中学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授课模式虽然与其它学科教学存在着差异,但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而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大多中学体育教师接受的培训和再教育以技能培训为主,导致教师在理论素养和教学认识上存在不足,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是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同时,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的高低和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水平。所谓德高为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的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框架,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而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教师而言,在课程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体育技巧,对于学生来讲更有着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抓住关键的核心素养教育,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避免“放羊式”教学,让学生在体育中,有着“动”的力量和“静”的智慧,在增长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思维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2.2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室外活动的方式进行,由于教学硬件设施的不足限制了教学的开展和内容的丰富。所以,体育教学要注重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破解传统教学中的屏障,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对中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实践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体育教学项目,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进行教学情景设置,使学生积极主动到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如“在进行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学习中,以回顾有防守情况下原地或行进间投篮,引出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并明确学生交叉步持球突破后的上篮或投篮的动作组合。”[1]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要注重这种合作教学的时效性。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2]在体育实践中,优化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体育运动角色地位,学生之间要有着明确的责任分工,如开展小型比赛、游戏互动等形式,这种集体实践的教育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育品德,对于学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也是有着较大的帮助。2.3优化体育课堂结构,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课堂结构是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体育课堂结构的展开应该是以体育教育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环境为基础的,当然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生理规律,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而优化课堂结构离不开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所以要适当的增加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设备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在乡村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加大力度弥补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针对体育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或者连贯性较强的动作,可以录制成微视频,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及时吸收和消化的,在现有体育设施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在课下借助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同时也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随时进行线上的交流和互动。另外,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甄选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和体育品德的教学内容,选择对象有着不同的类别,有着不同的项目选择,比如无器材体能锻炼、体能锻炼的计划制定、效果评价分析和简易器材体能锻炼等。在教学中要兼顾到技能和素养的同时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引导教育。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任何一项的”。[3]唯有动中有思,思有所想,才能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的健康的发展。2.4创新课程评价机制,贯彻立德树人教育。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评价的标准也是相对单一,对学生的关注则只是侧重于对学生体育运动的技能考核,却忽略了中学生课程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中学生来说是不利于其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培养。[4]在这个过程中,要丰富评价形式,丰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着差异的区分,比如在运动技能的评价中,对于初中生来讲设置情景教学的模式,强调对技能学习兴趣的培养;3结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元素,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要创新教育理念,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优化课堂设计和改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共性因素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亚茹.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李京诚,孙伟.体育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高平叔,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张婕,张维寿,赵海军.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历史发展看其未来走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作者:韩芳 单位:宁夏师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