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学生应对社会需求的分析

时间:2022-07-25 10:26:48

高校体育学生应对社会需求的分析

目前,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就业选择面相对较窄,因而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个高校尤其是体育类院校就应当重点关注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尽可能的帮助其充实提高自己,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步实现自身的目标。传统的体育专业教学大多以学生的日常体育训练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育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促使其在专业上获得长足发展,但在如今这个注重全面发展的社会中,仅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体育理论知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等,高校的体育教育需要及时更新理念,让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中取得成就,同时还要让其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个人素养,这样才能成长为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首先,学校需给予教师更多学习的机会,例如定期举办各类专业培训和教学理念的学习,让教师有一个不断充实自身的平台,使学生教育和教师教育同时开展;其次,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教师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促使教师能够主动关注市场和就业形势,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踏实社会时更好的适应岗位;最后,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中的体育资源,例如聘请知名运动员或体育指导专家参与教学培养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充实师资队伍的体现,让学生可以接受更加专业和更加先进的指导,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自己将来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另外,高校在引进聘请专业体育教师时也需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查资质,尤其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查,以最优秀的师资来保证学生的发展。

二、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开拓体育新领域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化人才的摇篮,因此学校在培养优秀人才时必须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打造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当随时关注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了解当前的热门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并在教学中适当的安排相关内容,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尽量与社会需求接轨。例如,在当前健身十分热门的背景下,倘若体育专业的学生有当健身教练的意向,那么教师除了让学生有强健的体魄外,还需教授相关的健康知识,如怎样合理运动、防止运动损伤、平衡饮食等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社会的要求,以便其可以在就业选择时更加顺利的进入自己所喜欢的行业。再如,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体育活动也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广场舞、太极拳、国标舞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此时就需要有更加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指导,促使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那么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自身的专业技能,还需对大众化的体育活动进行相应的训练,广泛了解体育知识,促使自身才华得以施展。

三、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学习与实践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实践是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更多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从而在往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合理的时间,带领学生体会社会中不同的体育相关行业,如走进中小学与小朋友一起进行阳光体育活动、在运动会上担任把持公平的裁判员、维护社会安定的警察及保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与体育专业相关工作的真实情况,一方面可以帮助其结合自身兴趣,在就业时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向,帮助其合理规划自身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负责,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也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尽可能给予学生相应的资源,如专家指导、校企合作等,让学生充分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实。

综上所述,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社会需求与教学培养相结合,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天空。

作者:王思聪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谷金波,那春艳.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09-111.

[2]王和平,王科飞.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114-116.

[3]胡兆蕊.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