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时间:2022-09-02 10:06:0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存在着译介方式单一、文化内涵缺失,意识形态异同、文化传播受阻,传播内容单调、特色彰显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完善译介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树立全球视野,增进文化认同;丰富传播内容,打造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对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1960年6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邀请下,新中国组建了第一支国家武术队参加该国的第二届全运会表演,自此拉开了中国武术对外交流的序幕。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武术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1982年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要将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积极稳步地推向国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对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2]。在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传播的问题日益显露,但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必将获得更加充分的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乘上时代的东风,稳步前行。本文旨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并补充相关理论,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智力支持。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文献检索,其中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含“国际传播”为主题,检索到2010年至今的核心期刊及CSSCI文章13篇;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含“传播”为主题,检索到2000年至今的核心期刊及CSSCI文章121篇;以“意识形态”并含“中西方”为主题,检索到2000年至今的核心期刊及CSSCI文章21篇。其次,在读秀学术搜索中,以“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为图书名,检索到图书20本;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为图书名,检索到图书4本。最终,在整体阅览的基础上挑选出了6篇文章及3部著作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撑。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问题研究

2.1译介方式单一,文化内涵缺失。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3]。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要想达到“美美与共”的效果,把握住“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就必须在翻译这关攻坚克难,以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准确化、特色化、原味化传播,将真正富含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播至国外,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译介,其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类似于直译的翻译方式,即归化翻译,这种翻译对于传播国受众的特点是采用其国家语言进行翻译,易于理解,但不足之处在于易于使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失去其独有韵味。比如“太极拳运动”,采用归化翻译,译为“TaijiquanMovement”,而再以中文视角来审视,就显得望文生义了;其二是“以我为主”的翻译方式,即异化翻译,该翻译方式有利于我国源文化的保留,但也可能会让没有汉语基础的受众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或者出现音译滥用的现象,如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太极拳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教程》中,将《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译为“jixiaoxinshu.quanjingjieyaopian”(P1)[4]。2.2意识形态异同,文化传播受阻。党的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中西方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其价值观、潜在的思想、对事物的认知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异同,进而通过某种载体表现出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传承与发展中深受儒家、道家等文化的影响,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谐理念以及“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的规律,这与西方文化中强调的个人主义以及征服自然的主张截然不同。比如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就有极为鲜明的例子,在我国乡土社会中,“风调雨顺”“瑞雪兆丰年”及“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意象都表达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在起源于海洋文化的西方文明里,只有强者才能征服资源丰富的海洋,获得充足的食物与生存权[5]。另外,在武术方面,以太极拳为例,要求习练者重心中正,这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有着高度契合;其次太极八卦图中的“八卦”的内涵与“阴”“阳”两面及道家的“道生万物”“阴阳相生”等内涵与西方文明所展示的意识形态有明显差异。2.3传播内容单调,特色彰显不足。据学者薛文忠、王瑜等人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外传播的项目主要有武术套路、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虽说这几个项目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极具代表性,但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充足的底蕴、悠久的历史而言,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在我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中,如拔河、龙舟、脚斗士、抢花炮等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项目也应得到充分传播。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民族式摔跤、马术、民族健身操等17项,表演项目设有140余项。据此可知,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充分的挖掘。其次,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各级体育部门的发动下,已初步查明并流传于各地的武术拳种有129种,有着“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特点,试想,由相关部门将这129种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整理归类,将适合于国际传播的特色项目推介出去,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这必定会助推我国武术的开枝散叶、蓬勃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对策研究

3.1完善译介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通过孔子学院、西方汉语学校等机构对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提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基于此,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翻译工作时,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据研究表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译介,其方式主要有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两种,而这两种翻译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针对其问题,提出在对外翻译过程中结合译入地语境,将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相融合,在异化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归化翻译,这样既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又能增进译入地受众的理解[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外译介的方式也应更为完善,以“读图时代”的社会诉求为基本出发点[7],可在对外翻译的著作中印上二维码,使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丰富的视频、图像及音频资源,进一步降低西方受众的学习难度,增加受众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深度与广度。3.2树立全球视野,增进文化认同。随着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交流不断加深,在这一大环境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已成必然趋势,不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都应抛弃民族保护主义,敞开胸怀接纳世界优秀文化。新华社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提出:“在国际舞台上要主动宣示自己的主张,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要让别人知道并了解你的观点”[8]。鉴于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也应充分表明主张,展示出“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天人合一”的传播理念,打消西方受众的疑虑,增进文化互信。对此,可以采用开展宣传活动,邀请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拍摄宣传片,强化宣传效应与力度。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应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适应到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树立全球化视野,增加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开展与他国的跨文化交流与平等对话,以探寻各民族间文化的异同,合理吸收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与特色的同时,迎合文化全球化趋势下的普世性价值要求,以构建起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世界“共性”的世界文化体系,进而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的文化认同[9]。3.3丰富传播内容,打造民族特色。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10]。在现代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大至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有其特色,例如我国国酒茅台酒业,也将自身打造为酱香典范、酱香代表。由此可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应进一步丰富传播内容并进行“精包装”,打造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以增加其渲染力、影响力。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包含有拔河、龙舟、脚斗士、抢花炮、射弩、抖空竹、高脚马等众多项目,可挑选其中符合国际审美标准及运动取向的项目进行国际传播,比如有“东方橄榄球”之美称的民俗项目——抢花炮,该项目是在壮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中极为流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各民族志、县志记载的关于古代抢花炮的情形多如牛毛,这也足以证明其历史的厚重[11]。既然要打造特色,那么,除了项目本身的传播外,则可依托相应的载体,综合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例如,在服装和花炮的设计上,可以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载体,如瓷器、脸谱、熊猫等富含中国元素的载体刺绣到花炮和服装中。

4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其明显的问题。成就方面,不仅增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改变着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认知,还为我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着不竭动力;但随着国际化传播的深入发展,其表现出的问题也逐步增多,不论是传播主体、传播理念、还是传播内容,译介方式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建构出更为高效的传播方式,进而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纵深发展。

作者: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