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公共体育课堂改革探析

时间:2022-03-13 10:19:51

生本理念下公共体育课堂改革探析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基于生本理念视角,以池州学院为例,探讨高校公体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研究表明:池州学院公体课堂教学存在项目设置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师生的课堂期望不相一致,场地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传统教学观念仍在左右教学等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生本理念;高校教学;公共体育

1生本理念下高校公体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教育革新及社会发展需要,必须紧随时代步伐,进一步明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下新时代赋予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个性化发展”“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和优化[1]。尤其“互联网+”背景下,慕课(MOOC)、金课(精课)、视频公开课等线上课堂教学的兴起,为广大学习爱好者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学习渠道,给高校的教育发展以及教学改革带来更大冲击和更高要求。1.2和谐课堂氛围需要。教育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动态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实践证明,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易于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催人奋进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关系,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强化教学效果[2]。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体育课堂教学区别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教学中教师需要不同角度的身体示范和动作讲解,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身体动作练习,在反复的教与学、学与练以及巩固与提高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对和谐课堂氛围更加需要。1.3师生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关于人的五种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在公共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教学其目的就是把课上好,得到领导、专家、同行及学生的认可,而学生因身体素质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有快有慢,但他们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共同需求。虽然师生在课堂教学上扮演的角色不同,努力表现的方式也不竟相同,但想呈现自己最美好一面的需要却是相同的。

2高校公体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项目设置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目前池州学院公体课程开设的项目主要有:田径、篮球、足球、排球、软式排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武术、散打、跆拳道、轮滑、跳绳等项目,所有的课程选项都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自身情况和校园网公布的信息实行网上选课。学生选课呈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按照特长、兴趣或爱好选;第二,按照课程运动量小,考核易通过选;第三,按照同寝室在一起,便于上下课时间同步选;第四,按照授课教师授课风格选。选课系统开放时间集中在一个星期内,先选先得,当某一门课程项目选满后,只能改选其他项目直至所有学生选好为止,此方法虽然高效便捷,但也受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网络系统以及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影响,时常造成获取信息动作较快的学生很快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完成心仪课程项目的选择,而动作慢的学生因为心仪课程项目选满了只能被动选择,其最终局面便是同一课程项目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呈现积极、无所谓和不积极的多种态度。2.2师生的课堂期望不相一致。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笔者随机对该校16级、17级两个年级各个公体课堂选项学生问卷调查时,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程选项的目的非常明确,89.7%学生把体育课运动量小且容易考核通过获得学分放在第一位,至于能学到什么知识、技能等并不是很关注,相反,在对公体授课教师进行调查时,每位老师每次课都按照人体接受新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且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了一定运动量和一定运动强度的身体练习方法,这与学生选课的初衷不相一致,削弱了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果。2.3场地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一定数量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和日常体育训练的基础保障[3]。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第二十条规定: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指定的各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的逐步配齐。通过对该校公体课教师访谈得知,74.3%的教师认为影响公体课堂教学开展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场地设施的限制,特别是当几个班在同时段上同一个项目选项课的情况下,能利用的场地设施非常有限,再加上高校的场馆对外开放,社会体育爱好者的加入不仅使得原本就很有限的场地显得更加拥挤,而且加剧了场地设施的损坏程度。此外,不同课程教学项目的安排,时常也由于授课教师之间疏于沟通出现教学上相互影响甚至安全隐患,比如当同时段进行的投掷项目练习与足球项目教学因场地局限而存在安全隐患等。2.4传统观念仍在左右课堂教学。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4]。在该校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仍然难以脱离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影响,虽然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有所改观,但大部分时间主要还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再反馈再练习为课堂教学主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以及不同个体或者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在课堂评价中,由于课堂考核的评价标准相对比较统一,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其结果直接造成了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因为获得高分甚至满分很轻松,导致学习缺乏挑战而没有动力,而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因很难达到合格而缺乏努力的积极性。

3生本理念下高校公体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3.1积极发掘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调查表明,课程项目是影响学生课堂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内部动机激发的源动力,丰富课程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首先,提前做好学生体育课堂教学选项的摸排,除合理有效的使用现有的校本资源外,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和整合贴近时代的课程资源,如积极引进社会流行的、时尚的,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体育项目,稍作适当的编排后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可以多排班,压缩学生兴趣不大的课程项目;其次,尽管学生“被动”地选好了课程项目,但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兴趣差异较大的群体,授课教师要合理评估学生适合课程,积极联系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人工服务渠道进行微调,针对少数“被动”选课的学生,以组建课外兴趣小组的模式,教师指导或者安排体育专业专项学生协助指导;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技能学习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特别是年轻教师,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3.2加强课堂沟通,促进全面发展。公体课学生与体育专业学生对待体育课的课堂目标是不一样的,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课堂内容很可能就是他们未来就业的方向,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有很大影响,而对公体课学生而言,体育课不过是大学所有公共课程的其中一门,而不是所学专业的必须方向,与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关联不大。为此,针对公体课学生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要深入学生群体,加强课堂沟通,主动研究公体学生体育课堂目的,做到“想学生之所想”,促进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个性发展,针对不同课堂目的的学生,教学中适时地调整方式方法;其次,目标的设置应该是参与者经过一定的努力绝大数都能实现,也就是说“跳一跳能够得着”而不是望尘莫及;最后,实现课堂目标,不是无原则无底线地满足学生无理要求,而是在公平合理的原则和规定下,对因身体条件、技能基础等弱势特殊个体,可以适当降低考核评价标准。3.3高效利用设施,灵活编排课表。高校扩招,虽然解决了不少高校的生源问题,同时也为高校的办学带来新的问题,学生多,教师少,特别是高校公体课教学一对多的超大额班级频频出现。场地设施有限是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短时内很难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高效利用有限设施,灵活编排课表方为上策。第一,增加单元教学,多设专项,改变原来固定上午第三、四节课和下午的体育课时间,从而达到分流学生人数,缓解上课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5];第二,严格教学场地划分,绝不混淆场地使用,做好场地对外开放的时段及区域的限定,并安排专人管理;第三,课程项目的教学编排,要分开时段,分好组别,错开教学,避免器材使用重复,教师间要做好课前沟通,课中灵活安排,课后总结思考,避免相互干扰;第四,在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同一时间段应力求同时开设男生、女生窗口,避免出现如散打等项目男女同班教学不利于学期教学进度与课堂教学组织的安排等问题[6]。3.4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一支教学理论过硬,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报名参加课堂教改培训,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二是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团队或者部门都要讨论,特别是相同教学项目的小组更要经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策略;三是建立公体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形成公开课常态化模式,根据课堂评价状况,打造“金课”,淘汰“水课”,逐渐形成有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四是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尤其年轻教师在本专项的基础上再具备胜任1到2门副项的教学能力,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7];五是研究学生体育课堂实际需求以及接受知识技能的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目标,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变化教学手段和组织教法。

4结束语

高校的公体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受课程项目设置的局限,一部分学生很难选到心仪的课程项目,师生对待体育课的课堂期望不一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鉴于此状况,需要教师加强课改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积极研究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课堂目的,主动发掘体育选课项目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高效利用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灵活编排课表,积极贯彻生本理念,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瑞英.合肥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83-84.

[2]王元翠.试论大学舞蹈教学中和谐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7(3):228-229.

[3]刘海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28):79-80.

[4]李凤玲,谭万生.以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1):107-108.

[5]王兴.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8(12):222-223.

[6]张得保.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7(6):34-35.

[7]汪晓鸣,李金平,楼晨辉.浙江省普通高校公体课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9(3):336-337.

作者:温宝林 单位:池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