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4-06 11:20:36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江汉大学于2011年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经过5年的摸索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该文将从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讨论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主要是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传授基本体育知识、技能。然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体质健康,促使学生体育兴趣形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要想达到最终目的,光靠公共体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缺乏的自觉性、主动性、持续性,真正地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中,使大学生从宿舍走向操场,从课堂走向实际生活。

1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现状

1.1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介绍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让学生在《大学体育》课程学习中能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结合该校实际,确定该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以学期为单位,学生在校期间分4个学期的体育俱乐部学习来完成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开设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有田径、路跑、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操、形体、瑜伽、体育舞蹈、交谊舞、武术、跆拳道、自由搏击、自行车、户外拓展、舞龙舞狮、游泳、龙舟、健身、体育保健等23个。课外活动锻炼是各级俱乐部会员必须参加完成的内容之一。各俱乐部分为初、中俱乐部进行教学。1.2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实践部分、课外活动部分。1.2.1理论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大学体育简介,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各专项运动简介及各项目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法。1.2.2实践部分各专项基本技、战术方法;教学比赛和身体素质练习等。其中身体素质练习又分为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和一般身体素质练习,以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为主要内容。1.2.3素质测试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3年7号文件执行,每学期测试项目:千米跑(800m、1000m)、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将纳入学生体育课成绩(占30%)。1.2.4课外锻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由练习,根据学校课外锻炼相关要求打卡考勤。1.2.5学时分配基础课主要是指三大球加太极,主要是让新生在第1学期感受体育的魅力和认识体育。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有氧舞蹈、形体、瑜伽、交谊舞、体育舞蹈、武术、跆拳道、自行车、户外拓展、游泳、龙舟、路跑、自由搏击、舞龙舞狮、野外生存、轮滑这22个项目分别在第2、3、4三个学期选择性学习,丰富的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见表1)1.3江汉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江汉大学公共体育部从体育课出勤、公共体育课程运动技能考核、《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外锻炼情况4个指标构建了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评价结构体系。其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检查学生在课后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占课程成绩30%的权重;课外锻炼情况是检查学生在课后对体育课内容的练习情况,占课程成绩20%的权重。体育课出勤和运动技能考核是考察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占课程成绩50%的比例。该成绩评定体系以体育课出勤、《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外体育锻炼为主体,使学生对体育课程考试成绩拥有“主动权”。和以往体育老师直接评分相比,现在的评分体系更加公平、更加透明,使众多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2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影响

2.1对大学生锻炼意识形成的影响日前,大学生参加国家体育健康测试频繁发生事故,有很多老师、校领导试图取消体育测试。然而,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体育课程,完成规定的学时。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助于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强化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2.2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影响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拥有20多种大学体育课程,其中包括了全国大多数学校没有的自行车、龙舟、野外生存等体育课程。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直接提高了大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认识,提高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了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形成终生体育意识,也直接提高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氛围、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等。2.3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学习的影响对大学生来说,“宅”是大学生活的主体,专业的学习、考试的复习、游戏的专研等都是“宅”,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拉出了“宅”,使其在室外学习。大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运动就是普普通通的跑步,单调无味。然而,国内的大多数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远没有国外高中生专业,“扫盲”也是大学生体育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但是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可以让学生牢牢记住正确的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加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4场地、设备、助教的影响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有5年之久了,在这5年里学校分别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进行多次修建。场地是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没有田径场,有许多人因此不愿意出门跑步。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离不开助教的支撑,课上教师可以指导、传授知识技能,在课后的体育运动锻炼就需要助教的指导、监督。人有惰性,大学生也一样,因此体育专业的学生来做助教是“课内外一体化”的关键,也意味着助教要牺牲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

3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浅出,注重启发,严格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书不忘育人。(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培养优秀的体育助教,使体育课程更加顺利;发挥教师的学习能力,达到体育项目之间的互补,相互帮助。(3)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必须通过课外活动与俱乐部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正常运作。(4)建立健全的体育素质测试制度,加强测试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杜绝舞弊、作弊行为;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使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顺利进行。(5)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需要。因此,加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作者:李国锋 张刚 单位: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

[2]夏贵霞,舒宗礼,夏志,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2):73-77.

[3]杨连波.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构建我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体系的新探索[J].科教导刊,2014(26):61,133.

[4]宋忠民.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科技,2014,35(l):121-122.

[5]李涛,张海信.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J],科教文汇,2015(33):71-72,90.

[6]张威.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创新教育,2016(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