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时间:2022-01-14 03:17:06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摘要: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功能维度对终身体育内涵进行解析,发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短视问题、视角问题、理念问题。对此,需以大学生生命延续的时间分期来提炼体育项目,在校本要求驱动下多途径打造体育教学生态,重视大学生的获得感,培养专项兴趣,将终身体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要在兴趣导向下使大学生获得相应的体育技能,以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终身体育;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在终身体育目标的导向下对大学体育教学实施改革,要求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教改始终,在实践中塑造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指导他们获得践行终身体育的体育技能。从目前大学体育教改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知易、行难仍是困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果落地生根的障碍,这一障碍不仅归因于在大学生群体中渗透终身体育理念所面临的挑战,也根源于大学体育所处的课程地位。作为一项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教改任务,需要在校本要求下整合校内教育资源,从多个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兴趣导向下使他们获得相应的体育技能,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终身体育内涵解析

1.1时间维度下的内涵解析。从终身体育的字面上去理解,其内涵反映出了时间维度下的延续性,即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为起点,将体育锻炼延伸至生命尽头。具体到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延续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作为以社会实践形态而存在的大学生个体,他们在上述三个时期中又会存在着不同的时间划期,此时的时间划期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状态和家庭状态。终身体育能否最终贯穿于大学生未来的生命延续中,不仅取决于他们的个体意识,在客观上还会受到职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且后者会对他们的个体意识产生直接影响。立足于大学体育教学的职能边界,校方可以不去关注大学生个体的未来境遇,但作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改活动,则必须预见他们未来的可能境遇。1.2空间维度下的内涵解析。在空间维度下所做的内涵解析需要联系时间维度来展开。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时间的延续性反映在大学生身上便是社会实践的延续性,而他们的社会实践内容需要在具体的空间范围内得到刻画和承载。大学生个体可能受到职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而弱化对常规体育锻炼的追逐,又或者因为身体状况的因素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体育活动。终身体育在空间维度下的内涵主要包括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形式和不受场地因素限制的体育活动项目,而且能够满足大学生个体生命延续所需的体育项目更替。由空间维度下终身体育的内涵可知,需要从广义的体育活动内容中去把握形式、项目和需要。1.3功能维度下的内涵解析。终身体育理念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而被提出,并将终身体育看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功能模块。终身体育有终身教育之意,大学生在校时被体育教育,毕业后便自主实施自我体育教育。要在大学生青年时期塑造健全人格,在中年时期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在老年时期维持良好的生命状态,这是对终身体育内涵进行深化解析的必然结果,也是引入功能维度来进行内涵解析的目的[1]。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存在短视问题。初衷是将终身体育目标贯穿于教改始终,但在教改实践中却仍将着力点放置在优化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使大学体育教改陷入了路径依赖的境地,使终身体育目标导向的教改活动流于形式。教改团队能够明确终身体育目标,但却忽略了大学生未来生命延续中的分期要求,导致教改内容存在同质化特征,只是单纯聚焦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之需。2.2存在视角问题。作为教改核心内容的体育项目教学模式,仍主要围绕常规体育项目和竞技体育项目来展开。常规体育项目主要包括球类项目、田径项目、游泳项目,等等,竞技体育项目则主要存在于球类和田径项目中。这些体育项目对活动场地和参与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是基于大学生目前身体状况而打造的教改项目,但却难以可持续性伴随大学生的一生。在与个别大学生的交谈中可知,上述体育项目多数大学生并不喜爱,也不擅长。2.3存在理念问题。理念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改习惯于以体育教育教学为功能定位,忽略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终身体育应在大学生生命延续的分期中分别产生相应的功能,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生命力,但因教改理念问题导致终身体育的功能目标难以实现。

3对策

3.1以大学生生命延续的时间分期提炼体育项目。青年时期,大学生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羽毛球、短跑、中长跑、游泳等项目。这些体育项目构成了大学体育教学的主流项目,可以在常规教改工作中展开课程建设,降低教改实施难度。中年时期,大学生可选择舒缓和有益身心的项目,如羽毛球、游泳、定向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项目,等等,这些项目与青年时期的项目存在交集,建议课程改革重点为引入定向体育项目和体育舞蹈项目。老年时期,大学生应根据有益身心和自娱自乐的原则来选择项目,如类项目。建议将上述体育项目统一纳入到课程建设范畴。3.2在校本要求驱动下多途径打造体育教学生态。高校学工部门、团委应参与到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体育教改中来,通过发挥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来为大学生群体创设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平台。在多途径打造体育教学生态的过程中,可通过分级举办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实现,如开展以校级、院系级、班级为分层的体育活动,使每位大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赋予他们良好的活动体验,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干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可独立完成的体育项目来调节自我情绪,如每晚进行跑步锻炼。随着大学生对心理干预手段的认可,能帮助他们形成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意识[2]。3.3重视大学生的获得感,培养专项兴趣。根据教改中所提炼出的体育项目,可通过一学期的全覆盖教学来使学生有机会对每个项目进行体验。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可在第二学期开设体育专项教学。从目前的教改实践反馈中可知,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自主选择存在扎堆现象,但也不能因为师资和场地限制而调配部分学生的选择。可根据学生的体育项目自主选择动态调整课程建设方案,若学生扎堆选择足球,较少选择羽毛球,则可将教改资源向足球项目倾斜[3]。对于定向体育项目和项目则应保留。3.4将终身体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需要将课程教学从体育项目教学上升到体育文化渗透上来,在线上与线下延伸课程教学的影响力,实现体育的教学目的和功能目的。应推动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库建设,资源库可根据体育项目进行分模块设计,每个项目模块中主要以慕课、视频、文本的方式来反映出项目技能、文化、国际视野等信息。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线查阅有关项目模块,以期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实践提供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孙佳.基于终身体育观念指导的大学体育教学革新[J].智库时代,2019,(26):172.

[2]张亚丽.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灌篮,2019,(15):97-98.

[3]宫崇勇.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J].时代人物,2019,(09):88-89.

作者:李旭立 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