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08 10:23:32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伴随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队新时期大学阶段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带来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大学体育课程不同的教学模式的异同,同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发展对策,以期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比较;应用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强国事业的发展,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体育事业建设,在大学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更好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成为当前大学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同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并总结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特征,对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一、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在大学课程体系中,体育课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浓,很多大学虽然开设了相关的体育课程,但是总体上看主要是以理论教学和体育自由活动形式为主,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识,也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当前伴随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有益尝试,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是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国家体育强国理念的重要体现,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总结分析,目前大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根据行政班级划分来开展班级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模式就是根据学生所在的行政班级来进行班级体育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没有打破现有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可以为班级为单元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实施。通常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体育教师为主开展针对性授课,教师的主体作用比较明显,这样以班级为单元开展体育教学,可以便于体育教师及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有效掌握整体的教学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体育基础等差异,针对性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不利于全面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生成和发展。(二)以不同年级来开展分类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除了以班级为单元开展体育课程授课以外,经常应用的一种方式是以年级为单元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在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的阶段,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有的还会设置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课程进行学习。当然这种模式也是目前大学校园非常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以年级为单元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针对性授课,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高层次阶段的教学中,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将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依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以选修课为主要类型的教学模式。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目前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对于专业学习方面往往投入的精力更多,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高校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对于专业学科建设重视程度远高于体育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所以为了完成相关的体育教学任务,一些高校将体育课程设定为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来学习这门课程,这种以选修的模式来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做法,有利有弊。根据学生上课的时间,将体育课程分成两个或者四个学期来进行授课,在授课期间体育教师不会更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等来选择喜欢的体育课程,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当然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体育专业化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将一个体育项目通过在不同的学期来进行统筹设计和分步组织,可以有效地构建学生的体育认知体系,不断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建立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也将更好,所以这种模式目前在一些国内的大学也逐渐被引入和推广应用。当然这种模式的不利于全面提升全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些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不会选择体育选修课这门课程,这样将不利于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对于选择进行体育学习的学生,由于自身的体育技能相对较低,往往会存在很大的抵触排斥心理,不利于提高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四)以体育项目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体育的不同项目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班级,这样可以让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喜欢的体育特长班,进而进行选择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突出了不同体育项目的不同特点,将不同体育项目和体育教学内容在一个学期中进行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样化选择,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针对性设定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并以此加强相关的教学设施配置,便于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资源配置成效。当然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体育项目或者体育教师口碑较好,比较受欢迎,开设该专业课程的体育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往往比较大,教学任务比较多,在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引导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如果考虑不到位,将会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成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提前进行意见征集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具体的课程授课体系,以此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五)俱乐部模式的体育课程教学。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中目前比较前卫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采用俱乐部方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班级、年级等相关的局限性,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教学课程时间拿牌等方面往往也比较灵活,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需要考虑很多的现实条件,比如对于体育场地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会起到反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增加体育教学的难度,教学时间灵活性,也不利于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加上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参与性以及持续性等方面还需要进行严格考核,这样才能避免影响教学成效。

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总结分析目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模式,可以看出主要特征有:一是学生对体育课程选择的自由性不断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针对性的体育课程,有助于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还要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体育设施的配置,以及教学情况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奠定基础。未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模式将向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将会在体育项目的教学课程配置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体育设施等资源设置方面将不断优化,为日常体育学习锻炼等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方面将更加灵活,打破常规的按照班级、年级等不同的限制,更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体育人才和综合性人才。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呈现多样化的变化,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需要结合实际,联系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以及教学目标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欣,韩新君.中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分析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6):111-114.

[2]陈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73+75.

[3]刘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4):45-46.

[4]盛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6-99.

[5]朝日格图.浅析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J].当代体育科技,2016(31):119-120.

作者:曾宾 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