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研究

时间:2022-07-20 09:53:13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课程作为每个大学必设的一门通识课要求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所选取的运动项目都能达到一定的体制要求、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容忽视的是,当代大学的体育课程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主体多方面的阻碍因素,这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越来越不符合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要求。本文首先详细介绍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改革;研究

当代大学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体”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施中的具体体现就在于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为了迎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也应当做出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既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又顺应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全面革新。

1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每个大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其意义体现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有设置的科学性和必要性。1.1强健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当代许多大学生大都缺乏日常体育运动锻炼的自觉性,对自身身体素质的管理也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将以一种看似强制性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加强日常锻炼、促进身体机能的活化,并在此过程中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爱上体育锻炼并逐渐养成日常锻炼的好习惯。在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对其进行专项化的训练,引导学生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工作、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肌肉拉伸活动等教学活动,在一个学期每周的体育课程学习下来,强健了学生体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就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本质体现。1.2磨砺意志,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除了以户外运动实践为主的内容还有与运动项目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相关体育项目产生的历史背景、训练技巧和要点等与课程连接紧密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体育竞技精神,如奥运会所体现出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总之,在相对艰苦的体育训练中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使其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而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又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一个在思想上“健全”的人。

2大学体育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通过大量的大学体育教学的调研工作发现大学体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的,尤其是对于许多高校来说,体育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形同虚设”。2.1学生体育基础薄弱,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日常缺乏锻炼的问题,这种现实对于必须面对的每周一个半小时的体育课程开展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阻力。具体来说,在体育运动训练正式开展之前,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热身运动,这就包括慢跑一定的路程,但是对于许多日常从不锻炼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困难,许多学生就连这区区的几百米的慢跑在生理上都是无法承受的,即使有些同学在可以坚持下去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懒惰和身边同学的消极影响都会使教师的指令无法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这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2.2课程时间设置不足,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体育课程的设置时间一般都是“一周一个半小时”的方案,这其实对于体育这门以实践为主同时又要兼顾各种理论知识的学科性质来说是相对紧迫的,尤其面对大多数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实践基本为零的现实情况下,这种课时安排可谓是杯水车薪,这达不到真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目的,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另外,大部分高校体制都存在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性,在教学质量检查上也是过多地停留在各个专业主修课上,这就使得大学体育课程教学陷入了一个异常被动的境地,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修正。2.3基础设施尚未健全,运动场地十分有限当前还存在一部分高校由于教育经费有限以及体制中对体育课程固有的不重视性问题导致有关体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尚不健全,例如对于各种运动器材购买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训练,另外,许多高校对体育运动场地的规划是十分有限的,专门性的体育馆、游泳馆等区域并不多,这表现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上就是教师只能在露天的、不专业的环境下给学生们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些情况使得大学体育课程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建设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3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针对大学体育课程在基本的硬件设施不足以及软件设施也存在各种问题的现实下,根据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笔者给出以下几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方案。3.1重视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程学分。引导师生共同重视体育课程的教育和学习的一项关键性步骤就是利用教学体制化的约束、以提高体育课程学分的方式加强对学生们体育教育的培养。学分作为大学生毕业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大学四年的“最终成绩单”,因此他们对此都会有一定的关注和重视态度,在体育课程学分提高的情况下,一方面,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体制性要求,必然会转变以往可能稍显懈怠的体育教学态度,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的同时对学生也会提出更多、更严格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要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对此有清楚认识的情况下也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变以往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性,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投入到运动训练上来,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身体素质。3.2加强教学监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由于体育课程大多数都是在运动场地进行的,这对于学校日常的实时教学监督来说基本上属于“监督盲区”,对于监督管理在体育教学工作上的监督缺位问题,学校必须给予一定的重视,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体育教学工作日常监督管理的基本岗位,在日常的文化课程教学监督的同时也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后的期末考试安排工作上都未成制度和系统,使得许多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考查,体现不出来学生们的真实学习状况,在这种现实下,学校应当改革体育教育体制,对课程结课之后的考试内容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的规定,将每一场体育考试也放到与众多专业课程期末考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真正提高教学成果检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科学地进行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长期工程,这需要来自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主体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尤其是对于这过程的实施主体——教师而言,更应当本着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下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世友,张霞,李松.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1):73-79.

[2]蒋桂凤,任春香,徐光飞,等.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2):40-41.

[3]卢臣.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初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1):176.

作者:金杰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