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09 03:02:02

大学体育改革的思考

1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终身体育”只存在口号上

“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也为体育教育界所普遍推崇,但往往出口号上喊的响亮,而在实际教学中明显的力不从心,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课程的理论滞后于课程教学,还没有具体的体育教学符合终身体育的理论,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具体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小学体育基础教育不完善,导致大学生体育知识水平比较肤浅,限制了高校终生体育的实际操作;三是体育课程的研制者与实施者对“实质性的体育运动能力与体育学习能力”研究不足,造成“终身体育”跳不出“意识”的层面。

1.2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以学生为中的发展个性的教学课程;以社会为中心的适应和改革社会的教学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设计可以培养充分发挥体育潜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但当前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处于初级状态,造成教师发挥不了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1.3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评价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有效检验,因此根据学生个体行差异,注重评价的合理性,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是在目前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中,从观念到实施都投入到了“过程评价”中,对体育课程评价的终结性评价盲目否定,缺少有效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缺少注重人的个体体验[1]。

2.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更新大学体育教育理念

确定并有效的推行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理念,突破以竞技运动和技能达标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确立了以终身体育为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最重要的部分,处理得当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免会出现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建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理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以竞技运动为内容、以素质和技能达标为目标,因此要打破这种传统,确立了以终身体育为内涵、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构建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和运动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从设置多门自主选课,开设了各项球类运动以外,还要开设舞蹈、健美操、瑜伽等多种课程,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搭配使用。教师在教授具体体育动作时,可以采用讲诉法,通过完整和分解过程将动作要领传授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状况和能力差距,可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以提高学生自练、自评和锻炼的能力。在教学评估上,改变了传统考核以竞技体育技术和素质达标为内容的成绩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运动参与过程,淡化“一刀切”的达标方式[2]。

2.3加强体育师资培养

课程改革需要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因此,首先积极引进人才,组建一直高学历的教学队伍,对体育教学进行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师的特长培训保证每位教师都有都有1-2门专项教学特长;其次,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合理形成老、中、青教学梯队和高职称教学带动新教师的互动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长教学能力。最后,克服目前大学体育科研的弱势局面,将体育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

2.4加强大学体育教学环境

目前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学识的知识也大多来源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途径少,在课后也缺少与教师进行沟通。而网络可以使学生通过及时便利地获取健身知识,以供学生自学或教师远距离辅导,是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网络建设[3]。大学体育教育是以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目的,但存在诸多问题,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和方式、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良和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大学体育课程对“终身体育”的理念的践行,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承体育文化。

本文作者:吴月华工作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