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时间:2022-04-09 03:16:02

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和变化,对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打造优质新媒体平台,开展日常网络舆情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青年学生政治和媒介素养。尤其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共青团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网络舆情

一、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的现状

网络舆情是青年管理和社会和谐的“晴雨表”和“风向标”[1],高校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十分必要:既要引导正面网络舆情,敢于发声,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化解负面网络舆情,勇于担当,引导青年学生明是非,主动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言论的影响。(一)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总体情况向好。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共青团专属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比如重庆,一共有45所高校开设了共青团专属微博、微信公众号,包括“西政新青年”、“重大青年”、“青春西大”、“川外青年”、“青春工商大”、“重邮小帮手”等。在推送频率上,部分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保持每日一推的频率,新媒体活跃度高。在推送内容上,既能旗帜鲜明地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又能结合社会热点、校园热点,立足学生需求,引导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引导理性平和的网络舆情。(二)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个体差异较大。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活跃度、影响力与其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关系紧密。从2017年11月开始,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期推出全国普通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以及全国普通高校团委单周文章阅读量排行榜,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同样每周定期推出重庆各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通过分析各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传播指数,如微信传播指数WCI发现:重庆高校表现最好的是重庆大学的“重大青年”,其在2018年3月25日至3月31日全国普通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第三,获得了团中央学校部的重点推荐。另外,西南大学“青春西大”、重庆邮电大学“重邮小帮手”在全国普通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前一百名中偶有上榜。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状况差异较大,导致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二、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技术革新一日千里,发展得如火如荼。但高校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却起步晚、力量薄,使用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有待加强。(一)重视不足重视不足,软硬件投入较少。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往往与高校重视程度成正比。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少,关注度低,则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差。目前,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各高校共青团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如很少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其相关新媒体的运营,而是大部分交由校团委或学生会负责。如此一来,在日常网络舆情引导中,学生作为推送作者推送或创作的内容虽然可以更贴近大学生生活,但由于受学识、经验等所限,其很难将舆情引导工作进行整体布局,尤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缺乏更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另外,由于软硬件投入过少,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普遍缺乏舆情监测管理技术,因此,在突发事件中,很难通过舆情监测进行舆情预防。(二)创新不够创新不够,缺乏精品文章。新媒体环境下,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有总阅读量、头条阅读量、点赞数量。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在日常网络舆情,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中,创新性不强,精品文章少,阅读量低。新媒体的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建立在青年学生关注、喜爱的基础上。若推送内容单调乏味,青年学生则缺乏关注热情,缺乏阅读兴趣,那么,网络舆情引导的功能则无法实现。(三)应对方式过时应对方式过时,引导方式滞后。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突发事件,高校包括其共青团新媒体仍时常采用回避、删帖等以“堵”为主的消极应对方式,以避免事态扩大。这种传统的应对方式已经过时,很难适应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特点,不但不能及时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处理,反而有可能因为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回避,致使他们将舆情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生活,进而激化矛盾,与预期效果背道而驰。(四)资源分散资源分散,优势体现薄弱。目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更趋向个体化,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难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来引导网络舆情。在高校里,所属共青团新媒体除了校团委专属新媒体,往往还有校学生会、校社团联、校研究生会、校青协等新媒体。个体化发展虽然能够体现出部门特色,但细化了的新媒体平台受众有限,影响力小,网络舆情的引导功能不强。

三、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群团组织要站在网上舆论斗争最前沿,主动发声、及时发声,弘扬网上主旋律。”[2]高校共青团应牢固树立“互联网+共青团”理念,把握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重视新媒体对他们的影响,紧跟青年学生使用新媒体习惯,充分利用新媒体阵地,引导网络舆情,弘扬网上主旋律。(一)着力平台建设。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介极其丰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受众群体,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首先,高校共青团应当高度重视受众的需求,积极建设青年学生时下热衷的新媒体平台,为引领网络舆情提供硬件支持,打造网络舆情引导硬实力;应关注互联网技术革新,建设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亦可入驻热门短视频。其次,高校共青团应设新媒体运营中心,并组建一支熟悉新媒体技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专职共青团网络舆情引领工作队伍;在经费有保障的前提下,借助自主研发或第三方舆情监测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舆情管理,主动引导舆情和加强舆情监管。(二)加强内容建设。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充分利用议程设置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喜好,设置日常议题,推送精品文章,掌握主动权,引导网络舆情,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网上主旋律。借助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舆情管理中心提供数据,通过主动设置时事热点、社会热点、与青年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等热点关注议题,强化新媒体内容建设。议程设置要及时更新和,紧跟时事热点、社会热点,紧跟大学生潮流,获取他们的好感和信任,增强用户忠诚度;要打造一支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青年学生意见领袖队伍,重点发挥“青马工程”骨干力量的作用,通过意见领袖抛出话题,引领“粉丝”,引导正面网络舆情。(三)全力化解危机。高校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新媒体,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如果缺乏官方及时、权威的消息,会导致负面舆情扩散,使得事态进一步扩大。因此,在突发事件中,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主动出击,快速反应,及时引导网络舆情,化解危机。1.关注青年学生日常需求。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与青年学生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在日常引导青年网络舆情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的合理需求和诉求,并承担起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协调的责任,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从源头上降低学校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降低负面网络舆情爆发的风险。2.开展网络舆情动态研判。突发事件在发生之前往往都有苗头和征兆,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当充分运用舆情监测功能,对每个细节的不良变化都有所反应,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负责人,提升危机管理预备力;可以自主研发或以第三方舆情监测系统为技术支持,进行更为精准的舆情研判,并根据研判结论进行演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可以沉着冷静,从容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化解高校管理危机。3.快速回应引导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当提升回应力,迅速发声,抢占舆论先机,真诚沟通,引导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得以控制后,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着力恢复建设,通过议程设置,在后续时间内,进一步加强舆情引导,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理性分析得失,树立负责任的高校形象,以获得广大师生的谅解和理解,重树良好形象。(四)强化网络安全。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要监管网络舆情,及时发现网络谣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常常不是显性的,而是渗透性的、侵蚀性的,如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和渗透[4]。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必须要通过网络舆情引导,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递正确的信息、话语、思想价值观,让高校青年学生获得良性的社会认知和人机互动[5],从而抵制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也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都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应当引导青年学生遵守法律,强化网络安全,不能因为新媒体的隐匿性而肆无忌惮危害网络安全,危害国家安全,侵害他人权益,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要像人品道德一样拥有关键的地位。(五)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合力引导网络舆情。要进一步整合提升团属新媒体平台,把握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与特点,加强团内宣传资源共享,形成主流观点,引导网络舆情;要整合同质新媒体平台,集中力量打造优质平台,扩大新媒体影响力,提高网络舆情引导效果;要寻求党政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引导网络舆情。新时代背景下,新青年、新媒体应当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高校共青团应整合资源,打造优质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引导网络舆情,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使青年学生积极向上,坚定立场,让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国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方提.新媒体视域下共青团组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1):67-71.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7-10(4).

[3]吴晶,王思北,胡浩.汇聚起建设网络强国的磅礴力量——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2018-04-22)[2019-11-8].

[4]包丽颖,季伟峰.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调查与分析[J].北京教育,2017(1):61-63.

[5]祝大勇,刘培齐.网络信息推荐机制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研究:以微博热搜榜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55-160.

作者:苟晓丽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