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机制

时间:2022-04-21 09:50:3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机制

摘要:肺炎疫情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困难。传统的工作方式、育人机制亟待转变。高校要打破传统枯燥育人模式,坚持“因时而进”,对症下“药”,遵循育人规律,提高育人综合素质,搭建各高校学生管理协同工作体系,有效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肺炎疫情;高校思想政治;有效性机制

2020年的农历春节,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所有大学生居家学习,经历了人生最难忘的战“疫”大考与检验,所有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同“心”战“疫”,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优秀形象。高校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开拓创造型的国家建设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突发疫情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更是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利举措。高校要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拓宽育人工作范围,激发学子正确认识国家形势,引导高校学生在疫情防控这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中找寻人生定位,培养新时期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一、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困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学校内开展育人工作,而此次疫情期间大学生普遍开启居家模式,高校育人工作容易出现“失语”“失声”和“失灵”等问题。由于信息化有限、管理经验不足,突发疫情对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带来了最现实的考验,考验着高校的治理理念、决策机制、领导水平和组织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适时调整工作方法、丰富工作手段,充分利用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体系,实时有效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发展。

(一)从”线下课堂”走向

“线上平台”,传统的工作方式亟待转变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是一场考验,对高校管理也是一场“大考”。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育人形式从“线下课堂”走到“线上平台”,教育内容从表层疫情防控内化为深层意识形态,如何在突发疫情中寻求立德树人的契机,网络思政教育或许将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网络思想育人从现实课堂走向虚拟网络,育人工作方式的转变考验着高校治理能力与管理水平,也给网络思政提供了育人变革和转机。如今,网络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主渠道。疫情期间更突显出网络对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健全与完善高校网络育人网络平台具有时代价值。

(二)从“面对面”走向

“屏对屏”,传统的育人机制需要调整现如今,信息时代下只需指尖触碰,学生就可以知晓世界各地的新闻,掌握丰富的各类信息,正所谓“不出门便可知天下”。面对突发的疫情,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利用“腾讯会议”、短视频、微信、qq等方式搭建网络平台的同时,通过组织讨论、网上活动、线上交流等方式,实现与学生屏对屏的互动交流。与以往的育人方式不同,高校辅导员等习惯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沟通方式的改变所需要进行的阐释与传递都要精心准备。与此同时,还要创造师生互相走近的机会,使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教育课。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作用,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推出多平台联动的“云”服务,将线下活动全部转为线上,从“面对面”走向“屏对屏”,运用微信、网络、电视等多平台,实现传统方式的创新与学生成长的需求。

(三)从“现实实践”走向

“网络育人”,疫情之下育人技术有待提升互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变化,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无限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若想实现新的发展,还需关注网络育人队伍建设。互联网已成为新时代主要的文化传播途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发展面向的主体对象之一。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不仅需要结合网络发展的趋势特点,更需要坚持育人底色,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疫情之下,掌握复杂的网络技能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是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不同于线下思政课堂的灌输性教育模式,网络思政工作更加注重教育主体的双向互动性,改变了过去由教育者单方面供给的现状。作为高校育人工作者,要与时俱进,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互动,改变线下课堂的供给式、灌输式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思政课堂的优势,让思政教育走进“网络”,走进“虚拟世界”,贴近学生实际需要。

二、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讨

高校要打破传统育人模式,坚持“因时而进”、对症下“药”,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统一,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搭建各高校协同育人工作体系,有效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一)因时而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代“共呼吸”。作为一种主体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应及时作出反应,因时而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紧贴当前社会实际,把育人理论融入到当下所发生的热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来。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也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更需要高校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他们的引领工作,以解决特殊时期各种价值、思潮对他们的影响,避免出现新的思想问题。辅导员及老师必须及时向学生讲清当前形势和任务,让他们清醒地认清形势,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引导他们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及时宣传正能量的故事与新闻,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将疫情防控实践中所诠释的中国力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通过微信、网络云班会、慕课、抖音等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方式生动讲述好“中国故事”“优秀抗疫故事”,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信,自觉提升“中国力量、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自信感与自信心。

(二)对症下“药”,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现在的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其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无不带着时代的烙印。新的环境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观念,新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新特征。管理和服务育人就是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管理和服务之中,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事务性服务之中。[1]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研究时代特征,了解世情国情,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同时要善于掌握在校大学生的需求,研究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采取有效的育人方式,让大学生自觉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为当前的防疫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高校要主动利用资源和无限时空的有利条件,搭建育人平台,采取有温度、有特点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遵循规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把握学生的需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活动既呈现时代性,又体现独立性、多变性等鲜明特点。随着新时期育人要求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领域、范围逐渐变化,亟需重构重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新时期,思政工作者要主动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可以创新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形式对话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育人规律的把握进而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教育与引领。二是要积极适应新的环境,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群体中散发正能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促进大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疫情发生以来,大学生成为这场全民抗疫的见证者与实践者。很多学生与国家并肩作战,投身疫情奋战的一线,实现了个体意愿与国家利益的精准对接,彰显着青年学子的风采。

(四)勤练内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决定着育人工作的兴衰成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摆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自我能力提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前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政工作者一是要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能力,明确个人岗位职责。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管理与监督,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网络舆论,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其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分批分次开展线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次,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利用好新的网络平台扎实开展网络育人工作。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疫情期间主动利用网络进行工作和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网络行为特征,跟进学生的成长,全方位、立体化地掌握网络知识技能,根据每个学生需求进行精准教育,提升网络思政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45-49.

作者:黄龙 单位:常州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