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路径

时间:2022-12-01 09:41:2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路径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时代网络环境的主要特征。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会面临复杂网络数据信息分散网民注意力、“信息茧房”狭隘化网民思维,以及“碎片化”信息传播方式割裂马克思主义传播系统性等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积极采取整合马克思主义数据资源、加强网络交流互动及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予以应对。

关键词:大数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是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当今网络环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基本运行模式及特点,分析大数据技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将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执行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时代已经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1]。5年12月16日,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提道:“‘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实现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这种背景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必然会面临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交汇与融合,能否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树立大数据意识,将会成为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重要课题。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

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首先,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指引。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将科学的理论武器普及至人民群众,有利于坚定人民理想信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其次,有利于推动理论创新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大众传播,有利于将先进的理论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相结合,促进其创新、巩固与发展。在新时代网络环境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人民群众接触信息、互动交流的渠道大大拓宽,关心时政的意愿也明显增强。将马克思主义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互联网传播,有利于增强传播效率,推动它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最后,有利于抵制错误思想潮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把控。如今,多种舆论思潮都开始借助互联网散播,一些错误思潮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型媒体技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推广“四史”宣传教育,塑造人民正确三观,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1.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容易分散网民注意力

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呈井喷式爆炸发展;海量的信息资源容易分散网民注意力,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中大众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力度。互联网为网民接收信息拓宽了渠道,为网民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互联网也极大地促进了其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道路。在当今社会,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对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时间上侵蚀。网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主要受众,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由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各种网络主体都开始使用网络新媒体传播信息,这些充满趣味性的内容易于吸引网民注意力,使网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间有所降低。第二,空间上挤压。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蓬勃发展。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各网络服务平台更乐于将易于引起人们注意力、变现为盈利成果的信息放置在网络空间首页,自媒体也乐于“蹭热度”,的内容多为娱乐性信息,使网络平台提供给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空间有所减少,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力度有所降低。

2.网络“信息茧房”狭隘化网民思维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在网络环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信息茧房”会狭隘化网民受众思想,对网民群体间正常沟通与交流造成干扰,阻碍工作进展。大数据网络环境下,为了减轻网络用户每天面对海量数据时的信息压力,提升用户的信息体验,各大信息提供商和数据平台纷纷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服务。各网络平台根据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不同的网民受众进行数据推送。针对不同网民群体推送的数据内容,多为网民平时感兴趣的或是其周围社交人群感兴趣的信息。长此以往,接受网络信息的网民群体,接受的数据信息会逐渐单一化、类型化;网民在网络平台互动的对象也会逐步同质化、相近化;造成的后果之一便是大量网民群体可能会被数据算法安排至一个个“信息茧房”里,他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与“志同道合”的其他群体联系日益密切,以至于对某些事情形成根深蒂固的看法,与其他“茧房”的网民群体意见分歧日益加大。在“信息茧房”背景下传播马克思主义,可能存在信息无法推送给某些受众群体、信息在不同群体间产生较大接受程度差异,以及不同群体接收信息后产生的思想对立等问题。

3.“碎片化”网络传播方式影响网民信息接受效果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逐步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特征,即网络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呈非系统性、分散性特点;网民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大量信息,却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了解的内容很容易忘记。“碎片化”的网络传播方式可能会对我们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带有浅显性、片面性等特点,造成不利影响。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必定要适应新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形式。当今,大数据技术的投入和运用是各网络数据平台主要特征之一,在技术的支持下,各数据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多呈碎片化、非系统化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乐于接受短小精致的信息内容。这种网络信息传播状态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一定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流网络社交平台,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承载传播的信息内容多呈碎片化,有一定的时间、容量等限制,不利于我们系统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二是网络社交的网民,会逐步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接收方式,在面对较为庞大或耗时较长的信息时,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接收状态;三是一些自媒体会利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散播曲解社会主义思想或消极错误的社会思潮,对网民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造成干扰。“碎片化”网络传播方式给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带来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注意。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

1.整合马克思主义资源

“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3]。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大量数据层出不穷,使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富有生命力,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相关数据资源的发掘和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提供后续支持。挖掘和整合马克思主义网络数据资源,首先,应考虑马克思主义数据库的建设。合理的数据库有利于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文献参考信息、数据支撑和方法借鉴,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马克思主义数据库建设至关重要。在建设马克思主义领域数据库方面,国家应加大资金和人力支持,对已有数据库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数据库文献缺乏、容量有限等不足之处及时给予修整完善;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加大对数据库平台的运用,从中获取理论支撑和知识来源。积极树立各宣传单位的合作意识,加强各宣传单位和主流网络媒体的交流互动,争取做到数据资源共享、传播方法互鉴,推动各单位在互联网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利用宣传素材推广宣传内容,扩大网络传播影响力,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马克思主义数据资源。

2.加强网络信息交流互动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环境下,各网络平台基于数据算法运营的相关数据信息会逐步分板块、分类别地对不同网民群体进行推送,导致不同网民群体接受的信息内容有所差别,造成“信息茧房”效应。“信息茧房”不利于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破除“信息茧房”效应是我们在互联网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的重要一环。破除“信息茧房”,重要的是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加大网络社交群体交流的范围和程度。首先,在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和完善政策法规,推动各网络数据平台修改完善网络数据信息的输送渠道,在数据推送上打破“唯算法论”,扩大信息流动范围,加大和拓宽不同网民群体的信息接收来源及网络社交渠道。其次,宣传工作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扩展创作内容的传播范围;同时,应丰富马克思主义相关领域作品创作形式,可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以动漫、歌曲、短视频等形式创作并传播,全方位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最后,是个体用户方面,网民群体不仅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我们应积极挖掘各网络平台中爱好马克思主义的自媒体用户,对其培养、鼓励,推动先进群众自发传播马克思主义,扩大用户交流范围。

3.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做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极其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工作能否在互联网有效展开。培养具备大数据意识和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者时,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者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培养其大数据互联网意识和相关技术素养,使其在今后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工作时,更好地将宣传内容借助新型媒体广泛传播,加大作品传播力度;二是对现有的部分媒体工作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理论灌输,提高其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培养一批已具备新闻传播思想和技术的人员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工作;三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参与者工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时不能单纯依赖主流宣传部门,同时注重多元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广泛寻找和挖掘网络中爱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媒体用户,予以鼓励、培养,推动他们在互联网中自发地制作马克思主义相关作品并传播,加大马克思主义在网民中的普及力度。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传播马克思主义,应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思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方法,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新时代》热词编写组.新时代热词[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8:.

[3]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7:3.

作者:朱晨鹏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