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艺术区活动提升幼儿社交能力分析

时间:2022-09-28 09:13:18

主题艺术区活动提升幼儿社交能力分析

摘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借助主题中艺术活动的过程、艺术环境和材料的优化、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三个维度,寻找主题艺术区活动中提升幼儿社交能力的契合点。

关键词:主题艺术区;幼儿;社交能力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幼儿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艺术操作活动,促使幼儿与同伴和谐地交流,促使幼儿社交能力的提高,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使幼儿在自主性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一、借助主题中艺术活动的过程,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

主题活动中设计艺术活动的开展考虑更多的是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在充分讨论和积极实践中进行自主交流,以赞许给予更多发散性的思考,让幼儿们体验艺术快乐的需求成了我们教师关心、思考的焦点;促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增强了教师自身研究的主体意识。在组织多种形式组织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就自然地开始了:他会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介绍材料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活动中,通过教师设计的诱导性活动,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愉快分享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当主题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幼儿与同伴产生了很多的语言交流,积累了一定的活动技能经验。教师要及时筛选、判断、链接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并将它们转换、发展成更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幼儿们的交往技能也日渐提高。在主题艺术区活动中,是幼儿通过交往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是真正属于幼儿的求知欲望,展示了幼儿思考的印记,展现了他们思想的轨迹。

二、艺术环境和材料的优化,为幼儿提供更多交往可能,并拓展交往技巧

乐于表达、充分表现美和创造美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依托于艺术环境和材料的优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多种材料、多种技法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要重视了解和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通过支配材料获得更多的交往可能和技巧。教师应了解材料的特性和价值,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让幼儿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以开放的方式呈现材料,幼儿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的可能性。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里,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个性化学习,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同样的材料,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操作、改变、组合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幼儿所发现和感受到的艺术作品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在艺术区活动时,幼儿用鹅卵石制作了茶叶蛋,并把它取名“彩蛋”。艺术区材料的优化更注重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社交行为。通过讨论、投票等语言交流形式,从教师、同伴那里获得不同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尝试、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

三、交往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情感互动

《指南》提出“4—5岁幼儿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系、体贴的表现”。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和情感,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在交往中的争执是正常的,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要让幼儿学会协商解决问题,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绪,这是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在活动区中很有必要建立相互交往的规则,如教育幼儿活动时不影响和干扰别人,爱惜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学会协商、谦让、轮流和等待,对幼儿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幼儿在幼儿园每天与教师、同伴交往,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和探索精神,并影响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协商、分享、友爱等,同伴关系中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幼儿获得关于社会更广阔的视野,促进社会交流所需的技能。在主题艺术区活动中寻找提升幼儿社交能力的契合点,追随幼儿艺术活动的脚步,让幼儿在艺术游戏与交往活动中一次次感受不同的体验,积累新的知识经验,丰富多元的交往行为,发现社交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社交行为,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培淼,袁爱玲.学前协同教育概论[J].学前课程研究,200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叶艳梅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越秀分园,江苏 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