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思想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25

主题思想论文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1

《故乡》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有诸多说法的,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第一种为“隔膜说”,是茅盾先生最早提出的。先生早在1921年就谈了对《故乡》主题思想的看法,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小说月报》第12卷第8期)

第二种为“农民问题说”,严家炎、许钦文、张传宗等诸位先生持此观点。如严家炎先生谈道:“《故乡》提出了我国革命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农民问题。小说通过闰土这个普通农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农民所受的深重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严家炎《知春集〈“故乡”与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第三种为“批判辛亥革命说”,此观点曾出现在人教社1987年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如原课本第三册在《故乡》的注释中说道:“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原教参在《故乡》分析中说道:“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了闰土的种种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这种看法显然是把当时农村经济的衰败、破产,把农民的贫困归咎于辛亥革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故乡》现已编入“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新课本中虽然去掉了“辛亥革命十年间”等等的话,但新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初中语文第四册》中仍隐约着“批判辛亥革命说”的词语。如“用书”在课文分析中写道:“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两个’闰土和‘两个’杨二嫂,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对《故乡》主题的这三种观点中,“批判辛亥革命说”在今天看来显然是受了极左思想的影响,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辛亥革命最终因革命力量的弱小和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而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革命军一直处在同反动势力的顽强斗争中,他们无法实施治国方略,也无法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不可能把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归咎于辛亥革命。再从历史的角度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在中国大为传播,其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如果要意会地把《故乡》的主题看作是批判辛亥革命,这不仅会贬损辛亥革命,也有损于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这种观点在小说中找不到可靠的根据,所以,“批判辛亥革命说”应予彻底否定。

茅盾先生的“隔膜说”和严家炎诸位先生的“农民问题说”是有道理的,这两种观点在小说中都能找到可靠而充分的根据;但是,如果用其中的一种观点来概括《故乡》的主题,我们又觉得不够全面。所以笔者认为,“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和“深刻反映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这两方面都可看作是《故乡》的主题所在;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表达《故乡》的主题就比较全面一些。

“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这一思想在《故乡》中是有充分体现的,揭示得很深刻。小说中那长长的一段回忆,一方面反映了那时故乡景色的美好,农民生活的太平,另一方面是着重表现少年时的“我”和闰土那亲密、纯真、美好的友谊。这少年时美好友谊的描写着墨很重,很突出,读来很感人,这样,就和后边中年时的“我”和闰土久别重逢时的“隔膜”、无话可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隔膜”经作者的议论强调,显得很突出,读者也会感到痛心。中年闰土恭敬地、分明地叫了“我”一声“老爷”,就把“我”记忆中那美好的友谊“叫”得模模糊糊了,就使我产生了无限的惆怅与悲哀:“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和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起来了,又使人非常的悲哀。”“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小说中对“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感慨万端,反复地作议论,抒发悲哀的感情,又殷切地希望后辈们不要再隔膜,不要再过眼前这种痛苦的生活。由这对隔膜的着力描写,反复议论抒情,就可看出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是要突出显现人与人之间不了解、隔膜这一现实的。

造成这人与人之间隔膜的原因,茅盾先生说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这说法在小说中也是有可靠根据的。闰土几次叫“我”老爷,母亲听了后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闰土却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由这母亲和闰土的对话,揭示出他叫“老爷”的原因——是懂得规矩,按规矩称呼行事。这规矩是什么呢?就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也就是阶级观念。

严家炎等诸位先生的“农民问题说”,认为《故乡》的主题是深刻地揭示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示农民极度贫困的社会根源,引发人们对农民问题的注意,这个观点在《故乡》中也是有充分体现的。《故乡》中中年的闰土,不仅是受着传统等级观念的严重束缚,精神显得拘谨、麻木而又迟钝,而且精神上是非常的痛苦,整个的人是非常的穷困潦倒:“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里出现的中年闰土,和少年时的闰土相比,不仅仅是自然的生理上的变化,而且是鲜明地刻着穷苦的印记。这样的穷苦在“我”的心里也同样引起了强烈的震颤,也使“我”非常的悲哀。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鲁迅先生对闰土穷苦的描写也是非常突出的,对他的穷苦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并通过闰土的话及“我”和母亲的叹息,从多方面揭示了农民穷苦的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这农民穷困破产的诸多原因中,多数是社会原因,是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苛捐杂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混乱,地方恶势力横行等等。这些社会原因不除掉,农民是没办法过上好日子的,工人、商人以及知识分子等都过不上好日子。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鲁迅先生也揭示了“多子”这一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多子”在旧中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是相当普遍的,“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也相当大。联系到我们今天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鲁迅先生70余年前在《故乡》中提出的“多子”问题应不是一个小问题。

《故乡》中对闰土穷困境况的描写是很突出的,但又不是孤立的,而是把闰土的贫困置于广大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凋敝的大背景下。小说开头第二段对故乡景色的描写,就是一幅色彩很浓的、广阔的农村经济荒凉图。“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放在深冬阴晦而苍黄的天底下,放在鸣鸣作响的冷风中,尤使人生凄凉之感,这怎能不使人想象出村里老百姓穷困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浑身瑟索着,未老先衰,苦得木偶人一般的闰土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闰土是很穷困的,其他的农民怎样呢?小说中也是有透视的。“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由这些人的偷东西,不也透视出他们生活的窘迫穷困吗?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抗日战争;档案史料;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四年培养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总结之前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实践环节。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之一。选题之后,就进入写论文的阶段,即按照选题的要求搜集材料,解决用什么样的材料和内容来证明作者观点和看法的问题。文献资料是撰写历史学毕业论文的要素,是提出观点和论证主题的基础。所以,运用丰富的档案资料,认识档案资料的性质,对写作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利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以下简称《史料》),初步探讨档案史料在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运用、作用和意义等问题。

一、《史料》的内容与价值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和直接凭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缅怀既往,探求未来的重要依据。文书是传达政令的工具,是国家机关上传下达的纽带。文书办理完毕之后,例行存档以借查考。讲求实事的前提是必须有可信的史料,而档案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可信史料。学生在利用档案史料前,应该对档案史料的性质、内容、意义以及形成的历史背景有个基本的认识,这样能够正确认识档案史料的史料价值。1.掌握档案史料形成的历史背景运用档案史料撰写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首先要了解档案史料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这对学生全面而深入了解所运用的档案史料有一定的帮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为建设抗战大后方、开展抗日捐献、保障国际援华交通线畅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疆各族人民开展节约活动、劳动竞赛和推销公债活动,促进新疆建设,巩固抗日后方;发动群众募捐,积极支援抗日前线。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新疆出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团结抗战的新局面。国际上尤其是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大批军火、物资、药品和各种军事人员通过新疆源源不断运达抗战前线。作为抗战大后方、新疆本着抗战高于一切服从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以实际行动踊跃认购同盟胜利公债,补助抗战费用;完成征献军马1万匹任务;开展各种慰劳募捐运动、激励前方抗日战士奋勇杀敌。新疆各族上层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和支持下,积极参加“抗日募捐活动”“募金和募集寒衣运动”。新疆抗日募捐档案史料是在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活动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2.认识档案史料的内容与价值历史学毕业论文利用档案史料得出的新观点为构建论文的框架和思路提供丰富的史料依据。这些档案史料为研究该时期新疆中国共产党人、新疆各民族民众、新疆民间团体在抗日募捐活动及其作用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史料》由五个部分组成,综合篇里有212件档案,募集寒衣运动篇里有43件档案,文化劳军运动篇有162件档案,鞋袜劳军运动篇有226件档案,献机运动篇有27件档案,共收录670件档案。收录档案起自1936年12月16日,终于1943年9月。《史料》共收录档案文书670份,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挑选。《史料》用670份珍贵的档案资料给读者展示了一部新疆各族民众积极支援全国抗战的历史画卷,也为新疆历史研究提供了一部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史料》对研究新疆历史和抗日战争史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写论文之前,掌握档案史料形成的历史背景,正确认识所运用的档案史料的内容与价值,是了解材料的来源、选择材料、鉴别材料、明确目的、酝酿思路的过程。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础和前提。

二、档案史料在撰写论文中的运用和作用

历史学毕业论文的撰写中运用档案史料极其重要。档案史料运用,将其学生引入学术研究,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拓展,提高论文学术质量。运用档案史料已经成为撰写历史学毕业论文的一个趋势,通过运用档案史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写论文的兴趣,增强毕业论文的实效性,获得较好的实践效果。档案文献在毕业论文撰写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运用《史料》更加明确论文标题《史料》里反映了很多抗日募捐活动有关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学生在设计毕业过程中,围绕选题搜集和运用档案史料,论文选题会涉及历史学科研究领域中新的领地,更加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标题。利用档案史料,以小问题和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这样选题很小,却很专业。选题确定之后,学生对史料进行收集、鉴别和运用,学习对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理论研究方法,这对训练学生的治学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培养研究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选题后认真阅读和分析《史料》就可以确定如下题目。如《新疆各族民众在抗战时期捐款捐物活动的现代启示》《抗战时期新疆迪化区募集寒衣运动述略》《新疆抗日募捐活动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作用》《新疆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活动为例》。其中撰写《新疆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活动为例》一文就可以运用如下档案:《阿克苏地区为商民张成林捐款支援抗战事致省政府的呈及省政府的指令、训令》(1940年10月1日)、《哈密后援分会为维商吾甫阿吉向募集寒衣运动捐助大宗银两事致哈密行政长的代电及哈密行政长的指令》(1938年12月30日)、《焉耆区为和静县巴拉登喇嘛等以庙产等捐助抗战事致督办公署的呈》(1940年11月5日)、《绥来县为献机运动募捐经过及请加奖哈族孀妇嘉义克事致省政府的呈及省政府的指令、函》(1944年1月6日)。这样的选题和论文的论据可靠、结论成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重要意义和价值。2.重视档案史料的分析,提高学生学术实践能力档案史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第一手材料,也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因此,在撰写论文之前,要对档案史料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类,要认真阅读和分析史料。这样通过档案史料的分析,能发现问题,从而找到突破口和写论文的基本思路。学生还要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阅读,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弥补或发现学术空白点,从而体现出档案史料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史料》里收录了“献机运动”的档案27件。如《和田地区为收到各县妇女献机捐款事致督办公署等的电》(1943年5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县一机运动劝募委员会为拟定迪化市献机办法事给省政府秘书处的函》(1943年9月23日)、《乌苏市为汇缴献机捐款事致省政府的电》(1943年10月7日)、《塔城地区为收到献机款数目事致省政府等的电》(1943年11月5日)等。利用这些档案可以详细论述和阐明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活动中献机运动的经过、贡献及其意义。这些档案对论文的观点提供可靠的论据,增强论文的学术价值。3.档案史料有利于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档案史料在论文撰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档案史料对历史学毕业论文提供充分的依据,能表现出所运用的史料翔实可靠,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发挥档案史料的连贯性特点,从历史问题的整体进行研究,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论文更有说服力。运用档案史料,能够使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更具有系统性与针对性,有助于把研究内容、实践以及搜集资料等不同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提高论文整体质量。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史料的运用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因素。档案史料是各种史料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种原始的第一手史料。档案史料为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将其运用到研究中,可以丰富选题和研究内容。撰写论文时运用档案史料有助于提高历史学毕业论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档案史料不仅能充实研究内容,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对历史史实内容进行实证。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抗日募捐活动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发挥的作用、新疆各群众文化团体在抗日募捐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等历史事实,就可以引用《史料》里的相关档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坚实的结论。因此,档案史料可以提供可靠论据,进而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4.档案有利于突出论文主题思想,产生论文的主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意识”,人们头脑中的任何观念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我们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总是要表达某种思想、观点或认识。而这种思想、观点、认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是从实践中搜集到的大量材料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离开了社会实践,缺乏丰富的、合乎客观实际的材料,就不可能有论文主题的产生。所以,档案史料不仅突出历史学毕业论文主题思想,而且还为产生和表现毕业论文主题打基础。《史料》反映了新疆抗日募捐活动的背景、经过、意义等问题。抗日募捐档案凭借其丰富深刻的内容,学生通过抗日募捐活动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到很好的教育。《史料》反映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思想:其一,它是一部以新疆各民族民众为中心的抗战史料。其二,它是一部以新疆民众团体为核心的抗战史料。其三,它是一部以新疆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灵魂的抗战史料。其四,它是一部集中反映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史料。《史料》生动诠释了新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这期间大批共产党干部陆续来到新疆,他们对新疆的财政、文化、教育及群众性政治团体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共产党干部和党员们广泛发动各民族群众,为支援抗战和稳定新疆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传播马列主义。新疆各族上层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和支持下,积极参加“抗日募捐活动”“募金和募集寒衣运动”。《史料》充分反映了抗战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积极支持抗日前线,团结一致,共生死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抗日募捐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就在新疆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在全疆各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日宣传,积极组织募捐活动。在新疆募集的有些物资还被直接送到延安,有力地支持了八路军的抗日作战。整个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节衣缩食累计捐款国币5000万元,还有大量的实物。这对当时地方经济落后、人民生活非常贫困的新疆来说,实属不易。有些募捐活动,无论从开展的规模还是募集款物的数量,新疆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反映了各族民众的抗战决心和爱国热情。学生运用《史料》,研究抗日募捐活动的历史事件,论文会表现出新疆各民族民众的团结一致、新疆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主题思想。档案史料有利于产生和表现论文的主题。材料是文章的要素,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材料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在材料工作上下最大功夫,占有了尽可能多的材料,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文思不竭,写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好文章来。学生写一篇标题为《新疆各民众组织在抗日募捐活动中的作用》的论文,就要搜集新疆民众团体为核心的档案史料。《史料》的第一篇为“综合篇”,该篇里有212件档案。这些档案史料反映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疆各地成立各级抗日救国后援组织,领导当地民众开展经常性的抗日募捐活动的内容。如《伊犁地区为成立援助绥远抗日募捐委员会事致省政府等的电》(1936年12月16日)、《省政府为塔城成立后援分会事致督办的代电》(1937年12月18日)、《和什托落盖设治局为成立后援分会事致省政府的呈》(1937年12月30日)、《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各级分会组织机构表》等。“后援会”是新疆抗战募捐的核心组织,《史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新疆“民众组织”的领导作用和贡献。利用这些档案资料能集中表现出论文的主题。

三、结论

总之,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的抗日募捐活动的档案史料是研究新疆历史和抗日战争史的重要资料。学生在运用档案史料时要了解档案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掌握分析和研究档案史料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社会需要及其实用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研究,才能取得站住脚的结论。对撰写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来说,发掘和运用档案史料,具备扎实的档案史料知识,对于写好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论文具备材料丰富(充足)、观点清楚、论据可靠、结论成立的特点。撰写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运用档案史料,能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对论文观点和主体思想提供可靠的论据。

【参考文献】

[1]秦国经.明清档案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2]尹才忠等编.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修订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简明新疆地方史》编写组编.简明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4]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等编.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1页。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种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通史》编撰委员会编.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6]盖金伟.一部新疆抗战史研究的力作—<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读后[J].西域研究,2009年第四期。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3

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技信息产生、存储,交流和推广的主要媒介形式。题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文中内容的简明词语,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题名不但要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而且要提供给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因此,题名应概念明确,层次分明,美观醒目,并尽可能包含主题词和关键词。

在多年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作者在论文命题方面存在以下一些向题:

题名过大或过小

题名应准确无误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客,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使读者理解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结论;应避免过于抽象,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不可夸大其辞,以偏慨全,也不可缩小研究范围,以偏代全,以免在审稿过程中给审稿专家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而影响稿件的录用。

例1: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模型嗜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白细胞有许多种,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只检测了白细胞介素4和6,用白细胞介素例题显然是标题过大,应改为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模型嗜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4和6的影响

例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疤疹病毒等感染的研究

文中述及的内容除以上两种病毒外,还有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单列2种病毒不全面,应改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病毒惑染的研究。

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

题名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应严谨规范。病名、解剖生理名词、冶疗方法、检查方法等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题名中不应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

例如(括号内为不宜使用者):心肌梗死(心梗、心肌梗塞)、食管炎(食道炎)、反流性(返流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异位妊娠(宫外孕)、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综合征(综合症、症侯群)、同工酶(同功酶)、山莨若碱(654一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抗感染洽疗(抗炎治疗)等。

同时题名中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例如:结、直肠良、恶性疾病中细胞凋亡、bc1-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此题名冗长且多处使用标点符号。而文章中主要内容为测定了结直肠腺瘤及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及bc1-2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因此,题名应改为:大肠肿瘤细胞凋亡和bc1-2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就足以涵盖文章所研究的内容。

用字和用词不准确

题名应准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因此用词应准确,贴切,不能含糊其词。

例:V型截骨股方肌骨瓣转移,应改为:V型截骨股方肌骨瓣转位。

题名过子冗长

GB7713一87规定,科技论文题名一般中文以20字以内为宜,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应将其视为上限,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力求字数越少越好,做故到言简意赅。当然如果内容需要(如疾病或药物的名称过长)确实不能简短,也可酌情处理。

例1:火器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变化与阿托品治疗的临床研究

文章内容只介绍了阿托品对火器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题名应改为阿托品对火器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例2:谷光甘肽S转移酶Pl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此题名虽然很长,但认真斟酌后,不能对其中的任何一个字进行删减,否则就会使题名的意义表达不确切。

药物名称使用不规范

药物的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应使用药物的化学名称,不得使用商品名。

例如:普米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岍究

其中的“普米克”应改为化学名“布地奈德”。

研究对象不明确

医学研究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题名中应体现该研究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便于检索。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切入点;题目;结构;设疑

对语文教学来说,切入点是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入手处。高中语文课程,由于题材的不同,作者表现主题的手法以及风格各异,需要教师找好每篇文章的“切入点”,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中的突破口。打仗讲求策略,我们处理教材同样也需要策略。切入点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明一点而悟全文”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入点的几点认识。

一、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培养审题能力

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要写的内容,要表达的情感。很多高明的作家总是在题目下一番工夫,有中心型的标题,这类标题通常概括全文的中心事件和中心思想。还有对象型的标题、线索型标题、情感性标题、体裁性标题、杂和性标题等。这要求我们教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提纲挈领,展开对文章的讲解与探究。例如,贾国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把题目作为切入点,简短的标题只有七个字,但却为我们点名了文本的写作对象是荔枝,时间点是六月,地点是南州以及荔枝的特点红色。准确、简练,却又包含丰富的信息,如果抓住了题目就一下子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最为关键的信息,这样对接下来文章的学习、分析就事半功倍、目标明确。再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我也是以文章题目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仔细分析题目寻找信息,第一步,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一步很容易;第二步,烛之武为什么去退秦师,而不去退晋师,这一步增加难度,需要深入文章去研究;第三步,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学生得出来的结论是“智退”“勇退”等等。这几个问题都是围绕文章的题目展开的,而且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抓住文章的题目就抓住了文章的主题内容。

二、从文章的结构切入,既能全局把握文章,又能为以后的写作所用

抓住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苏洵的《六国论》时,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切入。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透彻。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把中心论点分为两个分论点。第二段、三段,分别论证两个分论点,从而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第四段总结经验教训,第五段又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层层展开,反复论证,透彻严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是指导高中生写议论文的经典范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同样从结构切入,文章第二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是过渡句,把文章的内容非常清晰地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喜,后半部分是悲。学生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后,就对文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如李白的《蜀道难》共有三段,每一段都用相似的句子来贯穿:第一段,“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二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第三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分别突出蜀道的“高、险、战祸之烈”。结构明晰,一目了然。

三、从设疑切入,激发学生探知问题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是实现我们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疑,设置悬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程学习,思维就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例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以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对梁启超的评价作为切入点,设置疑问,他是“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的学者”,我们平时说的“热心肠”指的是乐于助人,可是文章当中并没有提到他乐于助人的事情,再次深入认真阅读文章,分析“热心肠”在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再读,有的学生说是感情丰富、投入,有的学生说是性情中人,有的说是他的满腔爱国热忱,前面两点是从梁启超的演讲表现中得出来,最后一点呢,需要我们对梁先生的演讲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对文章重点的理解与探究当中。再如《烛之武退秦师》,这是高中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一上来就讲文言词语、活用等等肯定会使学生厌烦,对以后古文的学习也不利。我先提了一个问题:烛之武为什么退秦师而不去退晋师呢?这句话一出课堂一下子热闹了,为什么?这需要去文章当中找到答案,学生结合注释,认真研读课文,我又为他们展示了春秋时期战略地图,通过两节课探究、讨论、争辩,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当然那些文言文要求掌握的知识肯定也记住、理解了,与此同时还学到了古人的智慧:说话的艺术,军事谋略等等。一篇文章起于设疑,结于释疑,不但激发出学习兴趣,更提高了探究能力。

四、从文章的中心、主题思想切入,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

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就是通过祥林嫂这一形象来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我们就从文章的主题入手,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害死祥林嫂的到底是谁?有多种可能,是鲁四老爷?四婶?我?卫老婆子?还是鲁镇的人们?经过学生的分析、争论、探究,他们都没有直接害死祥林嫂,因此被一一否定了,害死她的是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思想里的封建迷信、封建礼教。这篇文章学生不太喜欢读,我抓住课文的主题,采用学生喜欢的辩论形式作为切入点,通过它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主题,鉴赏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因此,切入点要能体现课文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总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文体风格,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语言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让教学贴近学生,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容易地去学习课文,解读教材,使之成为学习知识过程中真正的主动者,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寓教于乐,让我们的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许红英.找准课堂教学提问的切入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0).

[2]黄钦.深入文本,寻找突破口[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2).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5

笔者结合多年编辑工作,就护理论文中标引关键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关键词标引的意义

关键词的定义是指能代表文献主要内容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语词。是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其优点是不必查阅词表。作者可根据文献内容自行标引。可及时反映学科领域出现的名词术语。作为学术论文,在正文前由作者标引若干个能体现该文主题内容的关键词(或词组)已成为一种学术规范。有助于读者了解该文的主旨,更有助于期刊籍此编制卷或年主题索引,同时,也为收录该刊的各种检索工具对文献进行主题标引提供参考。关键词一般是使用文稿中的词汇。作者所列关键词一般是从文章的标题(文摘)中抽取具有概括性的主题概念词,因为医学论文的题目”能够确切概括论文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表达论文的主题思想,具有信息性。但多年的工作中发现作者在关键词的标引中存在用词不规范等弊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稿约中规定。关键词的选取要以MesH表以及《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为准,但目前关键词标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据报道占26%。大部分作者在关键词的选取上未以MesH表及(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为准。因此,在关键词的选择上最好参考MESH表或Medlime数据库选词。

二、关键词标引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学期刊每篇文章关键词标引数量偏步。且绝大多数从文章的题目中选取,不能全面揭示文章的内容,标引词过少直接影响期刊文献被数据库收录,并影响其在数据库中被检索利用的频次,从而影响到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我国科技期刊在国内外科学界的显示度和被引频次低徽。与关键词选取基本知识、技巧、规范化及标引质量不高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选词不当。首先应选取代表文献主要、次要及隐含内容的关键词。关键词标引应遵循4条原则。词性宜实。范围宜小。构成宜短,实效宜新。不能凭印象,习惯,随便从论文的文题中选取,如“宫外孕”的主题词应为“异位妊娠”,剖腹产术应为“剖官产术”。

2.标引深度不够。目前,大多数期刊的关键词标引停留在浅标引水平,没有全面揭示主题的隐含意义及文章内容,而且标引深度不够。标引深度可显示对一篇文献的主题进行分析描述的全面性和专指性。标引深度又是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重要因素。如《强化训练实习护士临床护理知识模式的探讨》一文。关键词标引为护理;临床实习;护理教学;临床教学模式。在阅读全文后发现,作者文中围绕便捷的知识题库对护士进行知识的强化培训。其中三阶梯练习法收到很好教果。因此,不能简单地从文题中选取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隐含意义标引关键词。

3.复合概念词应用不准。伴随医学科技的发展,生物医学日益向专深和综合化方向发展,概念术语愈加专深,需要用多个词组合而成词组,据统计,MESH表中词组性主题词占整个收词量的63.7%。且每年增加部分新的主题词,删去部分少用或不适用的词。使主题词始终处于变化中,以适应需要。如对主题词的含义范筹缺乏理解。将“脑立体定向手术/核索”标引为“脑手术/同位素”。

此外,在标引中还存在遗漏、过度、重复厦偏离标引的问题?。因此,建议作者不应局限在文章题名中进行选词,需要进一步了解MesH表的编排特点及使用方法。利用MeSH表了解主题词的隶属关累“。掌握主题词使用范围及相关注释、参考文献甚至反复阅读全文,不仅揭示文献的主要内容,更要反映文献的局部内容及隐台信息。如采用的技术方法、手术术式和研究对象等。或参考cBM数据库。使标引词更加规范。公务员之家

医学期刊所载论文关键词主题标引的必要性已引起各期刊界的重视。是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一种体现。也是文稿在审棱中被顺利通过的理由。因此,提高期刊关键词标引质量不仅有赖于医学期刊的编辑。更有赖于作者。

参考文献

[1]杜志波从.临床医学期刊看如何台理评价和应用影响因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嘶,17(1):68

[2]李广生医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115

[3]李欣欣。王丽,姜瑾秋压学论文主题标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编辑学报。2006。18(5):345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6

语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先从整体入手,在理解整个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中的语法结构、词汇等进行分析,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针对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差的现状,语篇教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改变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常常运用由局部到整体的学习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轻易答对一些细节理解题,但对概括课文中心,推理作者意图这类题却往往束手无策。因此语篇教学的从整体入手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要想做到对一篇文章有正确的阅读理解,必须先要做到对语篇整体层次有一个正确理解。

二、语篇教学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以及快速浏览文章的首段和尾端、每段的第一局和最后一句判断出文章的体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然后用what、where、how、why等疑问词对文章内容设置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对全文做出概括,从而了解文章大意。另外在阅读前,教师还可以根据主题设计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通过在阅读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把握。

(二)教师的教学重点

语篇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进行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是指厘清文章的结构以及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指导学生自己弄清段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学会从语篇的整体高度去思考问题。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整体内容去思考。由于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句子与单词也是学习重点,因此教师不仅要分析整体语篇结构,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文章中的句法和词法。

(三)学生的阅读方式

由于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览全文的能力,因此语篇教学的方法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答案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以及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阅读技巧的教育,首先培养学生注意篇章体裁的习惯,如果是说明文就先找到说明对象,如果是议论文就先找到作者的论点,如果是记叙文就找到事情的发展、经过、结局等。然后让学生在分析清楚文章的逻辑顺序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主题思想以及行文思路,其次让学生懂得略读、通读、跳读以及精读的方式以及作用。此外由于英语阅读中词汇量较大,因此教师还要交给学生如何利用上下文推测不认识的词的词义,除了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外,学生还应该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阅读速度的提高。

三、语篇教学模式的几个阶段

(一)阅读前的准备阶段

在课前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教师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背景展示出来,这个背景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情景,或者提出一些有关文章主题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准备问题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保证这些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并回答出来。然后对于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等。

(二)阅读开始时的教学阶段

开始阅读文章时,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阅读。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对全文进行结构分段,并找出每个自然断的主题句。这一步完成后通常进行细节性阅读,让学生参考课后问题对文章进行精读,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并清楚作者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进行长难句的分析,对这些句子进行结构、句意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

(三)阅读完成后的教学阶段

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先提几个问题来考察学生是否读懂文章,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词汇的学习,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词汇,教师需要重点讲解,而一些比较简单的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巩固,最后针对做一些提高性的题如选词填空和翻译等。另外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较简单的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行完成,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总结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精心设计导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善于留出课堂空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仔细研究课堂提问技巧,开启学生心灵智慧之门;精心锤炼课堂语言,让学生为之心动等方面,来探讨了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探究意识的改革空前高潮,我深知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老师,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是一切高尚情操的载体。在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里,到处洋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关怀。如朱自清的《背影》,英怀戚的《散步》,无不把“关爱”二字蕴涵在字里行间,所以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感知,品位领悟,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相处,学会与自然和谐并存。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厚德载物,用热心去帮助他们,用诚心去感染他们,用信息去激励他们,用爱心去赢得他们,用丰富的学知和海百川的胸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学习语文。

二、精心设计导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语,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之,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以至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一粒沙看世界”虽然导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是从不忽视课前的导语设计。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在教《孔乙己》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子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这个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这样的导语设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阅读需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寻找答案。宁鸿彬,魏书生老师在上课之始也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我在教学时间中也受益匪浅。因此,如果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进入课堂之前精心设计一个哪怕只有三言两语的导入语,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善于留出课堂空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文学作品的妙处,在于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带来的空白现象,它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学也是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浓淡相宜,虚实相间,让人体味再三,欲罢不能。恰到好处的留空,可以使学生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所以,我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如在教学《乡愁》诗中,首先让学生阅读词三首: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研究三首词均有一个“愁”而作,然而让学生找出每首词表达“愁”的意象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激发,学生在欣赏中都能找到相关意象,如“烟草”、“风”表示丝丝情愁,“双溪蚱蜢舟”表示国破家亡之愁沉重而难以舟载,而“一江春水”则表示亡国之愁汹涌如春潮。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文章特色,抓住关键语句巧妙引申开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调动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填充空白。四、仔细研究课堂提问技巧,开启学生心灵智慧之门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的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说过:“中小学教师如不熟悉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设计提问时,我主要是掌握课堂提问的度,所谓“度”就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设计课堂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学生无从答起,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又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正确的做法是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获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教《岳阳楼记》时,围绕教学重点,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倾注笔墨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只情?

2.作者是怎样从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转而表达“先忧后乐”的主题思想的?

3.为什么要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的思想抱负?

4.作者是怎样顺理成章地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的?

这些问题提出后,我没有解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是学生在探求主题思想并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兴趣的目的,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精心锤炼课堂语言,让学生为之心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的质量直接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精心锤炼课堂语言,使教学全方位地诉诸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心为之动,情为之倾。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8

而有些篇幅较短的公文,如事务性通知、一件事的请准请示,往往篇段合一,这有什么观点呢?有的短公文,甚至只是一句话,例如报送性报告,正文是“现将《关于××××的情况报告》呈上(或送上),请审阅”,这能说有观点吗?

其实,观点之于公文,直露文中也罢,显示在依据、版面也罢,但都是明确的。即使是只有一句话的报送性报告,既然是“复式(连体)”文件,就有后面要报送的材料和附件,也就有“见解”;是上级领导,需要审阅,按照有关规定必须报送上去,这就显示出“主张”了。所以,公文无论长短,观点必须明确,主旨应当鲜明突出。

进一步研究,较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用“主题”、“中心”来表示公文的“主旨”、“观点”;其中,“观点”一词,用于研究一切文章上,“基本观点”往往用于研究理论性文章。近年来,人们渐渐开始用“主旨”一词代替“主题”。这有讨论的必要。“主题’”原是外来的音乐术语,表示主旋律,用于文学作品表示主题对象、中心题材,而后又与“主题思想”一词通用,渐成习惯。将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及“意图”等术语,搬过来研究公文,有失严谨。“中心”一词,多用于分析叙述类实用文章,进而与“中心思想”通用。由于主题直指主要对象,中已表示中心内容,公文研究中还便于使用,但往往不能涵盖长长短短的一切公文。主旨、观点就不同了,任何公文都有。公文不是文学作品,不以形象性、感染力取胜;公文也不是一般的理论文章、宣传材料等论说体实用文章,不一定篇篇公文都有基本观点(若干观点综合成的总观点)。公文的基本属性是实用性,行政公文是办理政务的工具。

所以,用主旨(用意和目的),用观点(主张或见解)来分析研究公文,相对来说更恰当一些。公文的主旨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行文目的和用意。有主旨,必有观点。主旨越鲜明突出,观点越清楚明确。

(一)主旨是全文的“统帅”

在材料充实、情况确实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必然表现在发文目的和用意上,这就是主旨。古人说“意犹帅也”。这个“意”,就是主旨和观点。主旨在公文构思中起着“统帅”作用。主旨决定了材料的取舍、详略,主旨决定了结构的划分与顺序,主旨决定了标题的拟写。

(二)主旨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办法》的要求,主旨应具备三个条件:

正确主旨要符合上情(路线、方针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上级精神、领导意图),符合下情(准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集中一件公文只能有一个主旨;即使篇幅较长的公文,文中有若干观点,也要集中概括成一个基本观点。意多乱文不可取,篇幅再长,也要“目标始终如一,方寸丝毫不乱”。一文一旨,观点明确。

鲜明主旨要直陈文中,显露于外;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神骨如一。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9

而有些篇幅较短的公文,如事务性通知、一件事的请准请示,往往篇段合一,这有什么观点呢?有的短公文,甚至只是一句话,例如报送性报告,正文是“现将《关于××××的情况报告》呈上(或送上),请审阅”,这能说有观点吗?

其实,观点之于公文,直露文中也罢,显示在依据、版面也罢,但都是明确的。即使是只有一句话的报送性报告,既然是“复式(连体)”文件,就有后面要报送的材料和附件,也就有“见解”;是上级领导,需要审阅,按照有关规定必须报送上去,这就显示出“主张”了。所以,公文无论长短,观点必须明确,主旨应当鲜明突出。

进一步研究,较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用“主题”、“中心”来表示公文的“主旨”、“观点”;其中,“观点”一词,用于研究一切文章上,“基本观点”往往用于研究理论性文章。近年来,人们渐渐开始用“主旨”一词代替“主题”。这有讨论的必要。“主题’”原是外来的音乐术语,表示主旋律,用于文学作品表示主题对象、中心题材,而后又与“主题思想”一词通用,渐成习惯。将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及“意图”等术语,搬过来研究公文,有失严谨。“中心”一词,多用于分析叙述类实用文章,进而与“中心思想”通用。由于主题直指主要对象,中已表示中心内容,公文研究中还便于使用,但往往不能涵盖长长短短的一切公文。主旨、观点就不同了,任何公文都有。公文不是文学作品,不以形象性、感染力取胜;公文也不是一般的理论文章、宣传材料等论说体实用文章,不一定篇篇公文都有基本观点(若干观点综合成的总观点)。公文的基本属性是实用性,行政公文是办理政务的工具。

所以,用主旨(用意和目的),用观点(主张或见解)来分析研究公文,相对来说更恰当一些。公文的主旨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行文目的和用意。有主旨,必有观点。主旨越鲜明突出,观点越清楚明确。

(一)主旨是全文的“统帅”

在材料充实、情况确实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必然表现在发文目的和用意上,这就是主旨。古人说“意犹帅也”。这个“意”,就是主旨和观点。主旨在公文构思中起着“统帅”作用。主旨决定了材料的取舍、详略,主旨决定了结构的划分与顺序,主旨决定了标题的拟写。

(二)主旨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办法》的要求,主旨应具备三个条件:

正确主旨要符合上情(路线、方针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上级精神、领导意图),符合下情(准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集中一件公文只能有一个主旨;即使篇幅较长的公文,文中有若干观点,也要集中概括成一个基本观点。意多乱文不可取,篇幅再长,也要“目标始终如一,方寸丝毫不乱”。一文一旨,观点明确。

鲜明主旨要直陈文中,显露于外;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神骨如一。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篇10

1、增大阅读的题量与分值,向整体性阅读迈进。

2、贴近时代命题。

3、注重文学性。

4、减少无效分,难度适中。

二、应试思维

以往的复习,往往习惯于按照考纲的要求分知识点复习,这固然有助于知识的全面传授和学生的点滴落实,但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和整体能力的提高。事实上,不论考纲对现代文如何分考点,但作为做阅读理解题,必须首先弄明白文章(段落)的大意(如,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思想是什么等),之后才能深于精细的题目当中。作为组成阅读材料的要素一般不外乎下列体系:

字词→句子→层次→段落→部分→文章

这个体系显示了做阅读理解题常规思维: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落,段落不离文。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提出了从理解文意下手,然后顺承辐射到其它知识点的复习策略。

三、应试策略

首先,从理解句意入手。句子在语言材料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句子,而文段的理解又离不开重要句子的把握,因此,句子的理解在阅读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知识要点聚焦:

重要句子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重要句子(包括段和全文)作用

起始句、终结句、结论性的句子语意的概括

文头、文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中心句揭示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及段内层次的语句侧重文章语言的把握

2、文体的不同:文体的不同的重要语句有不同的侧重点。

要点说明

散文交代要素的语句及叙述中穿插的精彩的议论、抒情的语句

议论文提出观点、述精辟及得出结论和说明事物本质的语句

文学作品(包括散文)最能反映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

说明文说明事物现象特征、事理原因等语句

抓住这些语句是理解不同文体的基础,这是体式造成的。

其次,在整体理解文(句、段)意的基础上可作以下细节上的理解:

1、词语的理解: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连接作用的语;⑥比喻等特殊词语;⑦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2、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有:文中的新概念,对特殊语句的理解,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文章中有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当然也应算作是重要信息。

重要信息的筛选,一是能根据对文章整体理解(尤其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辨别出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找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重要信息的筛选需要抽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一般要注意以下重要语言:

①显性指代语。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许多语境特征,比如相关的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的联系等,都会在语境中得到反映。反映这些语境特征的语言成分就叫指代语。

②理性总结语。总结语是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

③形象描述语。尤其散文、小说、诗歌中,遇到的情态描述语。

④主题衔接句。主题句是传达重要信息的。过渡衔接句也同样起着传达重要信息的作用。其实,过渡句不仅显示着文章的层次脉络,也常常显示着主要的信息。

⑤标题语。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就给我们很多质疑,“最美”在何处?是宁静。《贝多芬之谜》中“谜”何处?

3、根据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作好阅读理解中与文章形式有关的题目:

①可结合文体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关系。散文结构的划分要根据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时空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等与内容的变化来划分;社科文根据篇章常见的形式(如,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并结合内容来划分;科技文可根据对事物、事理说明的顺序,并结合内容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