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1:00:58

主题文化

主题文化范文篇1

一、国内主题酒店主题文化展示概述

主题酒店具有深邃的主题文化内涵,主题的提炼、文化的确定和艺术的展示都承载着主题文化内涵;主题文化展示是将主题从中心思想至酒店每一处细节传达给客人的一个过程,酒店在打造主题文化特色的同时,更应通过有效的主题文化展示使顾客产生文化性的共鸣,从而对其视觉感官产生深刻的主题文化印象。

(一)主题文化元素多元化

众所周知,主题酒店不同于一般的商务型酒店或豪华酒店,为获取顾客青睐,必须通过展示主题文化、让顾客主动的接受主题文化的信息,对主题文化元素产生兴趣,从而产生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国内主题酒店在主题文化展示中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主题文化的多元性。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国内的主题酒店能从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吸取精华作为主题文化展示的丰富元素,科技信息、历史事件、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都可以成为酒店主题文化的元素之一。国内多数二、三线城市会利用自身优势推出以陶瓷、戏曲、茶叶、雕刻等为主题的主题文化酒店,而有些成功的主题酒店还能将异国他乡的民俗风情与当地的风俗背景相结合,提炼出新鲜有趣的主题文化。

(二)主题文化展示的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展示有多种形式,如,通过与中国特色文化的结合获得消费者青睐。四川省的团结商务大酒店身处物产丰富、桑蚕业发达的历史文化古城南充,冠上“团结”二字,重写南充的丝绸文化,打造主题酒店为绸都之窗;《阿凡达》大热之后,某些主题酒店利用电影的声势,将阿凡达的艺术元素融入酒店设计中,在主题文化展示过程中成功融入高科技、时尚元素的力量,酒店室内采用现代科技声光电等手法制造光影效果打造阿凡达主题文化元素,借时尚元素为包装外表,吸引客人进来感受更为实在的体验;有些酒店以老照片、老绘画、老古董、老服饰、老环境来营造“怀旧主题文化”,同样妙趣横生,使客人回顾曾经的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让外宾们更好的获悉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催生了一类以接近大自然为目的的主题酒店,显然,此类主题酒店希望通过轻松自在的方式将大自然元素展示给消费者,使客人从繁杂的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得到暂时的喘息。如广州的长隆酒店、富乐山的九洲国际酒店。

二、透视国内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展示

主题酒店作为一种酒店经营发展的新形态,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久,分布范围也较局限,大致集中在几个酒店业较发达的城市。除此之外,主题酒店在主题文化展示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比较大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主题文化设计与目标市场脱节

任何类型酒店在做市场规划时,必须先确定自身定位及发展目标,否则不易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同样,主题酒店也需要一个明确的主题文化作为中心支柱,从而更游刃有余的展示酒店的主题文化特色。然而,国内的众多酒店在定位主题文化时根本性的忽略了地域、市场方向或份额、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等各项可能影响主题文化的成功展示过程的因素,导致其定位的主题文化完全脱离市场,无法盈利。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开始前夕,杭州市的将“梦幻城堡”为主题酒店作为此次展览的标志性建筑,但这座计划耗资15亿元人民币、号称“中国首座超五星酒店”的“梦幻城堡”并没有按预期开工建造。但由于其主题文化超脱于市场定位、脱离现实环境——休闲散客和商务客人是杭州酒店的消费主力军,追求安逸闲散的生活态度是杭州的文化特色。

(二)忽略主题文化内涵的渗透

国内许多主题酒店简单的将“主题文化”展示过程等同于文化的修饰,并且只注重文化的表面呈现现象,忽略了主题文化展示的实质性内容和意义。多数酒店仅仅将主题文化视为酒店的宣传口号或是酒店产品的外包装,酒店硬件和产品的呈现只是依附在主题文化上,而非将文化融入于其中并散透出来,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甚至厌恶的感觉。试想,倘若一家以经营日本料理为主题文化的酒店仅仅在墙上挂着相扑壁画,在柜台摆放着印有樱花的花瓶等等,客人可能不愿意为欣赏店家布置的呈列物而买单。国内的多数主题酒店在主题文化展示还只停留在前台、餐厅等功能展示区摆放某些物品来彰显主题文化,缺乏将文化渗透到酒店的经营理念、服务过程等管理系统之中。

(三)忽视软性文化服务

为了吸引消费者,多数主题酒店对硬件设施付诸很多心血。较为常见的某些主题酒店的特色餐厅给包厢冠上颇有意思的名字、对包厢的桌椅和墙壁进行过特别的装饰,要求员工用独特的、其他国家的语言对客人说“欢迎光临”。确实,初次体验到这种餐厅的环境,欣赏包厢上有趣的名称时,消费者会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可能不愿意再次光临。所以,只有硬件设施的主题化,酒店的软性服务产品没有同步的话只能带给客人一时的新鲜感,很难留住客人。

(四)顾客体验主题文化的活动少

顾客满意度是衡量酒店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对于主题酒店而言,也是主题文化展示是否成功的一个评判依据。纵观国内市场,多数主题酒店的投资较多,占地面积也较大,因此,很多酒店都建在市郊,并以度假酒店定位于市场。由此可见,在消费者中怀抱着度假心情前往主题酒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此类消费者往往放下了平日紧张的心情,不单满足于主题酒店呈现的静态展示,更渴望能从酒店主题文化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新奇的经历。然而,多数主题酒店往往只通过静态的方式展示主题文化,能将经力付诸于细节中的已经很难,有能力展开动态活动的少之甚少,缺乏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消费者对静态主题文化展示所呈现的文化或意义无法正确的接收,容易产生不理解或者无法产生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顾客满意度,也导致酒店在静态展示的效果上不尽如人意。

三、彰显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

21世纪的中国酒店业仍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加速,非主流的顾客需求瞬息万变,世界范围内的酒店集团日益扩张,酒店业的客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主题酒店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面临的问题和处境,根据所处的现实环境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其竞争力:

(一)主题文化传承地域文脉

合理定位主题是酒店主题文化展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也是确保展示过程能顺利进行并为酒店的发展带来赢利的重要因素。当主题酒店身处自然景区时,主题文化往往能依附于景区的特色呼之欲出;而当酒店位于发达城市、小城镇或非单纯的自然景区时,主题的定位不应只考虑当地的景色特点,人文、环境、历史以及整体环境氛围皆可能成为被考虑的因素之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因素在为定位主题文化的过程服务的同时,也都制约着主题可能出现的无限制无条理的走向,颇为重要。酒店所提炼出的主题文化应避免当地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竞争者雷同,也不要片面的追求西方化,不妨更多的了解当地的地域文脉、风俗民情,这样才对主题文化展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对某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做较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确切地定位市场、符合当地环境氛围并且是消费者愿意意接受的主题酒店。

(二)围绕主题文化展示酒店

酒店一旦定位了恰当的主题文化,就需要确保之后的经营管理活动展示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文化展开,深入展示、传承主题文化,使客人感受到主题文化、领略到主题文化魅力。大体看来,主题文化展示要做到和谐一致,尽善尽美,需要内外环境和氛围的双重配合。外部环境在于酒店的建筑特色、周围的景色等气氛,建筑必须具备自身的独特风格,散发着主题文化的特色。同时,也要和周围的景观相互协调融合;而内部环境则是酒店主打的装修风格、所放的背景音乐甚至店内浪漫的香味给顾客的第二波的冲击力。澳门的威尼斯人酒店在整体的装修氛围中渲染的尤为出色,整个酒店内部围绕着威尼斯水城的风情打造,蜿蜒逶迤的小河、特色拱桥、室内运河、意大利船夫所撑的小船和意大利民族音乐的配合有声有色,更难能可贵的是威尼斯人的人造天空、地面、圣马可广场、意大利总督府,使人陶醉在贡多拉船船夫的美妙歌声中、享受异国情调的购物气氛,客人能充分感受到雨后威尼斯散发的浪漫情调。可见,在主题酒店中,最先展示主题文化的必定是酒店内外的整体氛围,酒店产品所打造的整体氛围烘托出的也必须是一个并且是唯一一个恰当的主题。

(三)“软”“硬”兼施

注重硬件设施的主题化同时,也需要对软件服务倾注精力,因此,对于酒店产品及服务细节的把握尤显重要。上海的天禧嘉福璞缇客酒店不仅陈列着弥足珍贵的汉代马、唐三彩、元神龛、明清玉,也拥有光彩夺目的器、皿、罐、瓷,甚至是酒店所用的大宅门是距今500多年前的明代建造的,如此精致古典的硬件设施无疑为酒店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展示平台。厨师选用上等的新鲜原材料,为客人呈现出地道的本邦私房菜为,让客人在咀嚼精致的禧宴私房菜过程中品味美好人生。如此温馨周到的服务的确使酒店的口碑锦上添花。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它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虽然不属于主题酒店的范畴,但是酒店要求服务员在上菜之前将全聚德的历史通过口述的方式介绍给客人。此外,烹饪的烤鸭也由厨师当场演示切片烤鸭的过程。整个步骤娴熟通畅,不仅满足了客人的新奇感和食欲,也使得客人了解全聚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值得主题酒店借鉴。

主题文化范文篇2

“主题餐厅”是一种源于欧美的餐厅经营模式,除满足纯功能性的基本需求以外,它主要通过文化嫁接的方式,以创造一个或多个文化主题为标志,使餐厅内所有结构、形态、照明、色彩、材质及陈设等传达独特的文化信息,促使主题成为容易识别的餐厅特征和消费刺激物,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情景体验需求。可见,主题餐厅具有浓郁的文化基因和烙印。主题文化以主题产品为载体,借助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消费程序,以及颜色和声音形成的氛围等反映特定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顾客的消费行为和内容,因此,主题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综合体。而文化营销正是在产品营销的基础上,通过产品载体所附加、覆盖的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植入,与消费者产生心理、精神上的共鸣,进而从内心深处去影响、引导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深层次的营销方式[1]。

二、主题餐厅运用文化营销的重要性

(一)具有标志性作用

主题餐厅的经营管理者常常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客户关系的维护,而忽略了主题文化是主题餐厅的标志性符号这一重要性。事实上,一家成功的主题餐厅,可以让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一种标志,甚至包括独特的餐具、灯饰、壁画等。往往提起一家著名的主题餐厅,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标志性物品以及系统符号,这些主题文化的“标志物”具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功能”,最终使客户产生这样的感觉和认识,即到某主题餐厅必须看某一主题,进而体验其主题文化。

(二)凸显体验性作用

主题餐厅融合了生活、文化和时尚等元素,依托其营造的浓郁氛围吸引消费者不仅仅是品尝菜式的“色、香、味”,而且还要体验与众不同的就餐环境和“独特”与“神圣”的餐饮文化,以便满足体验者的心理与情感需要,使其摆脱世俗的琐碎、单调、乏味、紧张与压力。从时空的转换来看,无论是消费者受环境的吸引而沉醉,还是被新奇的创意所震撼,或是被某道菜的美味、某项服务的特色所倾倒,这些由日常的生活环境到主题餐厅魔幻式的体验都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进而改善顾客的心境。换言之,顾客消费的就是体验与众不同的标志性“主题”,当顾客认可“体验价值”并愿意买单时,主题餐厅自然可以获取高于同档次其他餐厅的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

(三)强调从价值和情感上与顾客沟通

与普通的产品营销不同,文化营销能够通过挖掘主题餐厅的文化价值,将文化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从价值和情感上与客户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有助于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目中产生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餐厅与顾客形成强大的情感共鸣和内聚力,最终使顾客对餐厅产生信赖和依恋,自然引发广泛的口碑宣传效应,增强顾客的回头率。

三、主题餐厅文化营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少餐饮经营者积极涉足主题餐厅的创建与管理,一方面,主题餐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的优势越发明显,成为规避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与诸多传统的餐厅营销相比,主题餐厅的文化营销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餐厅的经营风险陡增。

(一)盲目追求主题文化

主题餐厅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主题,主题是餐厅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在确定主题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细分,这直接关系到餐厅主题的创意设计、经营管理、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环节。主题文化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均是体现某一领域的特定文化,关键是选择的主题文化能否被潜在顾客接受。目前,我国很多主题餐厅在主题选择方面存在市场调研不完整、缺乏客观的竞争环境分析、定位模糊甚至错误等问题,往往片面追求“新、奇、怪”,缺乏积极意义[2],造成餐厅硬件设施建成后常常不受消费者欢迎,而真正的主题餐厅应该更多地突出表现在文化内涵上。因此,可以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确定主题餐厅的定位,进而选择合适的主题。

(二)主题文化缺乏塑造

随着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餐饮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主题餐厅营造的主题文化承载消费者精神上的寄托,在为消费者提供饮食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精神及文化的需求。顾客强调餐饮文化,要求餐厅提供融食、情、意绝妙搭配于一体的餐饮体验氛围,这样有助于消费者品味美食的精髓。主题餐厅的魅力在于让文化因美食而延伸,让美食因文化而更具深意。然而,主题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内涵,经营者往往对餐厅文化内涵的感悟较为肤浅,过度强调表面形式,导致对主题文化的内涵缺乏深度挖掘,这样显然很难塑造和凸显餐厅的主题文化。另外,主题文化的塑造往往需要依托餐厅主题活动这一载体。例如,针对汉文化主题餐厅,若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礼仪的传授和汉服的展示等活动,则可以为喜爱汉文化的消费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进汉文化主题的塑造。

(三)主题文化变现力薄弱

有了生动的主题,如何将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主题餐厅经营过程中主题文化的表现手法较为单调,缺少主题互动活动。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用餐意境,它紧密围绕特定的主题做到与文化、食品、服务、环境等全方位的衔接,为顾客营造突出的、强烈的主题感。此外,“以文化为主题,以餐厅为载体,以体验为本质”的主题餐厅必须能够使顾客融入“主题文化”中才称得上是合格的主题餐厅。而我国的餐饮业正处在“标准经营时代”,提供的产品大多是传统化、模块化的,所以主题餐厅必须要在“差异化”“人性化”和“主题化”上大做文章,努力增强“主题文化”的变现能力。

(四)主题餐厅生命周期短暂

一方面,主题餐厅追求的“新、奇、怪”为其发展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在夹缝中生存的主题餐厅既遭遇众多的酒店、普通餐厅和大宾馆的冲击,又受到正在兴起的快餐业的挑战,还承受传统餐饮习俗以及挑剔食客的压力,能否长久立于餐饮行业的不败之地值得深究和探讨。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总有或长或短的生命周期,因为主题餐厅是一个整体性实体,要从建筑设计、装潢施工、经营管理、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主题化,所以当生命周期终结时,就要求餐厅进行主题的改造乃至整体性的变换,其转换的成本与难度必定大于标准化餐厅。此外,由于消费群体的制约,主题餐厅短暂的生命周期不仅加大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等决策的难度,而且直接影响到餐厅的投资回收周期及经营风险等。

四、主题餐厅运用文化营销的对策

主题文化营销作为更高层次的营销方式,其重点不再是具体的产品或某一个品牌,而是主题中蕴含的独特文化,其根本目的是在掌握某种文化对顾客消费行为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产品和适当的主题促销活动满足顾客内心的愿望和需求。

(一)合理界定主题文化

主题文化的选择要建立在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并且符合目标市场顾客群的消费水平和需求状况,同时兼顾具有人文理性精神的精英文化与具有商品性、娱乐性特征的大众文化,实现雅俗文化的交融。在实施主题经营模式前,要根据地理位置、企业实力、本土文化等因素,找准市场、选准主题。针对主题模式,一种是将餐厅整体形象进行彻底的统一,并在外观建筑、内部布局、产品选择等方面贯穿同一主题;另一种是推出一种以上的复合主题。一般而言,主题餐厅最好形成单一主题模式,若餐厅单一主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需要,也可以形成复合型的主题。无论定位于何种档次的餐饮企业,任何一种主题模式都需要表现出消费与文化的结合、利益与情感的和谐;否则,形式与内容的偏差最终将导致餐厅经营误入歧途。此外,菜肴的档次与质量、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气氛的渲染与烘托、服务的标准与实施都必须与主题文化相统一,这样才能适应特定时期的消费水平,满足目标顾客群的价值需求。

(二)深度挖掘主题文化

主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选择了某项主题,就是选择了经营某种文化。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要求主题文化不仅体现在餐饮产品或服务上,更应体现在整个餐厅价值链的全过程。为此,餐厅要在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上,注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培养,科学和艺术地挖掘文化、设计文化。例如,针对主题餐厅的设计,关键在于将主题文化的各种元素融入餐厅的建筑设计、环境装饰、经营空间、服务过程、管理系统之中,形成凝聚于主题品牌中的产品新形象。另外,在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定位、产品开发、服务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提供服务等流程中主动渗透主题文化,提高文化含量,以主题文化构建餐厅与顾客以及社会公众之间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同时,在表现手段上,可以综合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设施和技术包装餐厅环境,从而达到激活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目的。例如,“风波庄”主题餐厅努力将主题文化渗透到消费环境的设计中,为顾客创造一个快意恩仇、行走江湖、豪气冲天、行侠仗义的武侠环境[3],在这样的场景中,顾客可以体验武林氛围和充当“大侠”的快感和满足。

(三)充分表现主题文化

主题文化的表现要突出“动静融合、以静衬动、相辅相成”,即将餐厅的建筑特点、装饰、气氛、菜品等硬件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对接。首先,主题餐厅提供的服务、菜品以及环境都必须是主题文化的表现载体,这种多样化的创新产品形式必然有助于加深顾客认识主题餐厅的文化内涵,进而为餐厅赚取高额的“主题溢价”。其次,主题餐厅较强的“体验性”决定了有必要将顾客融入个性化的“主题文化”的服务活动中,从而促进顾客对餐厅产品服务的亲和力和忠诚度。为此,主题餐厅宜结合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发顾客参与性较强的互动项目,增强顾客亲身体验的经历,拓宽交流交际的平台。另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形式、文化符号等的点缀,形成一个主题文化的氛围。再次,为了突出表现主题文化,还要强化全员文化营销的意识,运用文化力量影响和感化员工,注重培育主题型的人才队伍。最后,在成功塑造主题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主题餐厅还必须善于借用文化的力量进行宣传造势。如通过热心公益事业、公益广告、投身生态保护、开发绿色产品、推崇绿色服务等措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用文化的感染力和高尚的亲和力赢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同。

(四)持续发展主题文化

主题文化范文篇3

关键词:主题建设文化精致主题园

一、前言

主题园(ThemePark)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或称之为模拟景观的呈现1。它是从游乐园(AmusementPark)演变而来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态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成为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主题园是一个非日常的舞台化世界。美国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最早开创了这种形式并带动了它全世界的普及,而我国于1989年开幕的深圳“锦绣中华”,则创建了一个汇集我国风光名胜并具传统特质的“小人国”,标志着我国主题园发展的起点并成为一个成功的代表。目前国内主题园建设方兴未艾反响热烈,然而却多基于商业的观点和目的,忽略了许多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内涵的承载,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也多粗糙和缺陷,长此下去势必会渐渐失去其魅力。

主题园不仅仅是一种游乐方式和商业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形态,因为它具有解释文化的功能。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来发展这种在西方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形态,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主题园的产生及发展

1、游乐园的兴衰

游乐园是主题园的前身,它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集市杂耍,在当时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舞蹈、魔术表演、游戏等手段来营造热闹气氛、娱悦公众及吸引顾客。这种吸引人的媒介随着贸易形态的转变,逐渐演变成专门的户外游乐场地。17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以绿地、广场、花园与设施组合再配以背景音乐、表演和展览活动的娱乐花园(PleasureGarden),这可称为游乐园的雏形。它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一些机械游具,至1937年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其中展示的乘驰(Rides)及多种机械娱乐设施使得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之一惊,随后各地纷纷效仿,使气氛温和轻松的娱乐花园最终转变成了以机械游具为特色,追求喧哗刺激的游乐园。

游乐园理念很快由欧洲传到美国,1845年在纽约市辟建的VauxhauGarden是美国游乐园的起点标志。随着19世纪末机械及工艺技术的突飞猛进,机械工业大举进军娱乐业,使游乐园彻底抛弃了表演和游人自娱的形式,转而完全依赖机械设施来满足游人对刺激的需求。尤其是1893年的GeorgeW.GaleFerris所发明的大转盘(FerrisWheel)在芝加哥纪念哥伦布的博览会上使用后,更刺激了游乐园朝设置大型、惊险性机械具方向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游乐园发展的先峰,新的游乐园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成立,1910~1930年是机械游乐园的黄金时代,30年虽遭经济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的影响,大多数游乐园仍能支撑下来。

真正的导致游乐危机是二战后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随着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游憩偏好也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人开始厌倦被动的机械游乐方式。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交通形式的改变,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使人们可以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娱乐度假。游乐园的游人量开始急剧下降,游乐园主为了保持赢利只好减少设备更新及管理的人事费用,甚至停开机械、缩短营业时间,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更使游乐园的品质下降,其竞争力开始不如其它娱乐行业如电影院、溜冰场、等。同时,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地价及相应税收的上涨也使许多游乐园主纷纷把原位于市郊的游乐园改建为购物中心或住宅,以期获得更高利润。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只剩下极少数的游乐园还在苦撑中经营。

2、主题园的兴起

游乐园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娱乐需求的放弃,只不过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与时代相符合的娱乐形态。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顺应时代潮流,以其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主题园这种形式,这是他所构想的一种能让人暂时忘却日常生活的烦闷枯燥、工作压力以及污浊环境而沉浸于梦幻的奇妙世界。他花了几年时间规划这种让身心放松的乐土并终于把构想变成了现实,1955年成功地在加利福亚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园——迪斯尼乐园,他将以往制作动画电影所运用的色彩、魔幻、刺激、娱乐、惊栗和游乐园的特性相融合,使游乐园形态以一种戏剧性、舞台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主题情节暗示和贯穿于游乐项目,使游客很容易进入角色成为“英雄”或被追逐的“坏蛋”,从而极大地改进了游乐方式,以前游乐园中的机械游具虽然还被使用,但已退居次要角色。迪斯尼乐园开幕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游人趋之若骛,主题园这种形式很快风靡了美国各地。

50~60年代是个特殊时期,美国人生活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核威胁,东西冷战的阴影之下,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厌倦和恐惧,转而对迪斯尼乐园这种的梦幻世界絿极大的热情,以期获得暂时的麻醉和放松。迪斯尼企业抓住机遇,又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Orlando)辟建全世界最大的主题园——迪斯尼世界(WaltDisneyWorld).这个耗资6亿美无的主题园于1971年开幕,它包含了6大主题:

①奇幻王国(MagicKingdom);

②拓荒地(Frontierland);

③探险地(Adventureland);

④自由广场(LibertySquare);

⑤明白世界(Tomorrowland);

⑥美国大街(MainStreet,U.S.A)。

此外还有30km2的沼泽生态保留地以及“未来社区的实验原型”(ExperimentalPrototypeCommunityofTomorrow简称EPCOT)。每个主题区都通过特定的情节、角色、背景构成特定的情境气氛,场面宏大,场景逼真。迪斯尼世界还开始应用激光,电子高科技来创造效果。其设施和服务也日趋综合化,周围附设的众多旅馆、网球场、游泳池,高尔夫球场、餐厅、购物中心等可以同时容纳大量游客。

3、主题园的世界性普及

迪斯尼企业的决策再次大获成功,迪斯尼世界在设立的5年内调高了9次票价,每年约有3亿美元的收入。在它的带动下,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70年全美国只有3年主题园,至1980年增到18个,目前已有大型主题园23年,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000万。美国式主题园的概念也进一步推广至全世界范围,并结合各国的文化传统、自然特色和经济状况产生了许多新的类型。它还影响了很多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展览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的展示概念,使它们的表现主题和形式愈趋丰富,产生了如展示植物生态及地理环境的植物主题园、展示动物生存环境和习性的动物主题园,以及可让游客参与劳动与收获的农业主题园等。而主题园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类型是“小人国”和“民俗村”。

如夏威夷的波黑尼西亚文化中心,通过演员和志愿者的现场表演,展示各岛土著的生活起居和不同文化层面,提供了一个西太平洋群岛的缩影。如今,“民俗村”这种形式尤其受那些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成为它们发展主题园的主要方向。

“民俗村”的主题展示方式还反过来影响了野外博物馆的建设方向,使其开始强调动态展示和寓教于乐。如日本的明治村开馆后,就经常举办各种模拟过去生活情境的展览,并让身着当时服饰的人物和现在的营业方式相配合。村内还铺设了轨道,把明治时代最早的有轨电车和蒸汽机车用作参观工具,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

4、亚洲主题园的发展

主题园的世界性推广近10年来尤其在亚洲获得巨大响应,日本是最早将主题园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来输入的,最初主要应用于博览会的建设上。而1983年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则真正揭开了日本发展大规模主题园的序幕,它完全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办为样板,设施与管理也几乎完全相同地输入,其丰富的主题和展示方式给日本娱乐业以巨大的震撼。在其成功的吸引下,许多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83年长崎的荷兰村、1986年日光江户村、1989年Guriyuch五国、1990年SpaceWorld、天保山HarbourVillage……等大规模主题园相继开业,如今已开发的主题园有近30所,而据建设省资料。包括自治团体、民间企业所提出的计划已达130所。

台湾地区也是亚洲主题园建设的一个热点,1983年亚哥花园的建立标着台湾主题园的诞生。随后相继开发了“小人国”、九族文化村、八仙乐园、剑湖山乐园等等。如今正朝着高科技应用方向发展。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近年随着经济进步也大兴主题园的建设。大部分是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为表现题材。

5、中国大陆主题园的发展

中国大陆在80年代建设了一批机械游乐园,带动了许多城市游乐性园林的发展。而真正具主题意义的主题园则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深圳。1989年“锦绣中华”的开幕为中国大陆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显示了一种新的手段,其惊人的游人量(高峰时每日达1.5~2.0万人)和巨大的收益张于打消了许多人对这种新形式的疑虑。1991年“锦绣中华”附近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开村,又获巨大成功,几平成为去深圳人的必游之所。从此,主题园这种形式便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表1罗列出我国近年来已建,正建和拟建的一部分有主题概念的园林和游乐场所,可见“主题园”建设之热烈程度。

三、我国主题园的发展方向

1、我国近年发展主题园的得失

主题园概念在我国的普及引发了主题类园林和主题性游乐场所的建设高潮。这些“主题园”风格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有的占地几10km2,有的仅仅借助于公园的一隅而建成,还有许多是从旧游乐园、游乐场改建而来。它们变幻的形式、鲜艳的色彩、神秘的名称和传统游乐园构成极大反差,迅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游乐选择的方向和比重,如今已占据了游乐市场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娱乐需求层次的提高,特别是主题园建设密度与强度的继续增加,许多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首先是许多主题园未作详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就匆匆开工建设。“锦绣中华”的轰动效应导致了后继者追求经济效益的偏向,急于富起来的地区和单位把它当作一种致富手段,过分追求“投资少、见效快”,以至题材重复甚至模仿抄袭。从表1中的名称就可见一斑;其次是规划设计的水平偏低。(甚至缺乏规划设计)由于设计人员对主题的理解肤浅导致了表现方式简单粗糙,不能充分展示主题的文化内涵。(虽然选择开发的主题大部分都采自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精华)许多规划只是将一个模拟或微缩景点进行排列组合;第三是施工粗糙,不仅缺乏细部推敲,而且很多工程对大的尺度、比例都把握不当,造成一些不伦不类的“怪园”。此外,还有经营方式僵化、缺乏想象力、管理不善、运转不佳等缺陷。尤为不足的最大部分“主题园”中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为零,技术水准还不及一般的机械式游乐园,大大影响了表现力。严格来说,我国目前的“主题园”还不具备完善的主题形态,只是一种端倪的初露。

2、我国主题园的发展方向

主题园形式丰富、内容包罗万象,无论对我国的园林、旅游或是娱乐业的发展都是广阔的前景。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目前阶段不论是民众对主题园的需求量,还是政府及企业开发主题园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其建设不可脱离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水平,要注意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的现实性。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21955年美国洛杉矶Disneylend开放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97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19.3美元;1983年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开放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11799.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894.2美元;而我国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371.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25美元,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达到9557.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722.4美元。虽然这两项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民的实际消费水准,但至少可以提示人们,近阶段在中国大陆建设像迪斯尼世界之样大型的主题园,并不是很容易模仿和成功的。因为它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人才库,以及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支持,而且要有广阔的市场来维持。

根据我国的国情,主题园建设朝小型化方向发展更符合实际,也更易成功。小型主题园往往强调单一主题,虽不及大型主题园内容丰富,但能深入发掘主题的各个侧面,而且投资少、建设期限短,能根据大众趣味的变化而迅速调整方向,有精巧而灵活的特点。实际上,我国现有的真正称得上主题园的也只有小型规模。(“锦绣中华”占地30hm2,“中国民俗村“占地18hm2,而如今美国开发一个中型主题园在平地上就需要80多hm2。

主题园的小型化并不意味着减少主题的内涵容量,要完善其主题形态仍须发掘主题的深度。我国主题园建设既然受资金、规模、设施种类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则必须在主题开发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强调文化精致的手段来改善主题园的商业形象,提高它的品味和教育功能。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精致的历史,也正是依赖许多精致的文化载体来体现社会的水准与内涵,主题园作为如今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有责任继承文化精致的传统,以精致的文化内涵来完善其高层次、互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形态。

目前世界主题园的发展正处于转换期,许多先进国家的主题园已达到饱和状态,正在高速其经营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更加迅速,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渗透的机会越来越多;交通的发达更促进了世界性文化旅游的高涨,“娱乐性教育“(Recreationaleducation)已成为主题园的发展的新方向,其核心是“相互了解”——不仅了解人类创造的人工物,而且要了解自然的进程、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人类过去因为地域隔绝在地球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里创造的文化。现在世界文化的格局已从过去以西文为中心演变成为尊重各地区文化的多元中心,发掘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即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我国有着广袤的疆域、雄奇的自然风光、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更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这些都是主题园开发的不竭源泉,也是展现文化精致的有利手段,利用这些宝藏可以改变我国召集主题园开发中形式类同、题材集中,表现粗糙等的缺陷。

当然,强调文化精致并不意味着主题园都必须以深刻的历史文化为主遈经更强调的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一种反对肤浅、粗糙的传递文化方式的态度,是对主题园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文化媒介的尊重。绝不能因为它的肤浅、粗糙而贯输给游人对文化的简单化、庸俗化,甚至错误的理解。

四、我国主题园发展的精致化方向

1、主题开发

我国目前主题园开发的主题方向主要是有:

①以传统文化、地域风情为主题,如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村。

②以历史情境或人物为主题,如北京秦始皇艺术宫。

③以神州传说、宗教故事为主题,如山东八仙幻宫、四川丰都鬼城。

④以文学遗产为主题,如各地的封神榜宫、西游记宫、大观园。

⑤以异国文化和风景为主题,如深圳世界之窗,北京世界公园。

⑥以动植物观赏为主题,如深圳野生动物园。这些主题方向的覆盖面虽不算狭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也极为重视,但在具体先题时(可参照前表所列主题园名称)却往往有重复和简单化的缺点。这是因为开发者对题材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例如,许多主题园选择那些源自神州传说或古典名著的主题,以及大众耳熟能解即会有吸引力,实际上它们未必都具有游乐特质;有些主题园只选择有代表性的主题,过分强调其教育意义,结果显得呆板严肃,缺乏趣味;有些主题园求大、求全,动辄冠以“国际”“世界”“中华”等前缀,反而给其开发增加负担;还有不少主题园求奇、求怪,渲染题材的耸人听闻,以至走向庸俗甚至恶俗。

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发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和负担。因为传统文化中也夹杂着许多封建时代的糟粕、落后的意识和陈旧的观念,即便是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未必都适合主题园的娱乐形态和商业包装。主题开发的精致化即是要识别美丑善恶,选择那些既真正能代表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又易与主题园的娱乐形态相结合,易于表达、易于辨识及具吸引力的主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方式来表现严肃文化的主题,宁可缷去这个重担,去寻找日常生活中浅显有趣的题材,只要认真挖掘和雕琢,也可以表现出精致的文化内涵。

主题园的主题开发是属于开发者(或经营者)所为。目前我国在部分主题园的开发者是民间机构或地方政府部门,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往往因国本位主义而盲目选题、选点,缺乏相互协调。从这点上说,主题开发的精致化还必须依赖高层次的政府和规划部门参与干预、引导方向。最好能分别有部级、省级和市级机构来管理各层次的主题园和投资,制订开发政策,提供主题选择的咨询和建设等。这样不仅可在题材选择、地点分布上统筹计划,而且能把投资相对集中,用来研究或引进高科技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主题园的品味方向,限制庸俗的题材,改变目前一些主题园文化媚俗的形象,保证其健康发展和走向国际化。

2、规划设计和施工

主题园虽以主题情节取胜,但最终需落实于具体的物质环境,对这个物质环境处理的优劣直接导致主题呈现的优劣,而这处理的最重要部分就是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主题园建设中对规划设计都不甚重视,即使重视也缺乏对这一特定专题的深入探索,使不少有创意的主题由于规划设计者无甚匠心和处理手法的呆板僵硬而降低了表现力。而工程施工的不严谨更是极为普遍,甲方要求的都是如何省钱省时,施工单位则在工地上对一些细部要求不严、任意修饰、结果造成整个环境的粗糙简陋、移位变形影响了游憩品质的提高。尤其影响了那类以园林为环境载体的主题园,使游客产生排斥反应,难以沉浸入主题气氛中。因此,不论从主题园的文化生命力还是商业感召力来看,都有必要强调精致的规划设计功夫与工程施工水平。

精致的规划设计要求规划师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才能,利用各种手段让主题强烈地呈现出来,其涉及的层面除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工程设计,还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估、游憩心理调查、市场调查等等。我国主题园中有许多是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而真实历史的可看性是有限的,因而规划设计还应寻求一条适合表现我国特定历史文化、能让游客在娱乐中了解历史而不降低其精神力度和震撼力的途径。本文试根据主题园的规划特质列出四条原则:

①特殊性原则——规划设计寻求“不可替代性”,强调呈现主题的独特视角。

②饱和性原则——保证足够的信息刺激,重视高潮的安排与充分的情节积累空间。

③艺术性原则——提升主题形象的审美品位,以艺术手段渲染主题情境气氛。

④有机性原则——不以静态内容来固定主题情节,结构能适应大众需求的变化而汰旧换新。

精致的施工则要求施工人员通过尺度、材料和细部的精确处理完善人和环境的交流,准确传达规划意图。不仅对大的建筑物、雕塑、绿化要认真对待,而且对每一块铺地、每一只园灯、每一个指示牌也不能随意马虎了事,因为它们都体现主题园林精致环境的必要手段。当然,精致的施工绝不是繁琐的工艺堆砌,也不是昂贵材料的拼贴,尤其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它应该是具有简洁、凝炼精神实质,即讲求审美也讲求施工效率的建设艺术。需要甲方、规划师及施工人员之间彼此依赖合作,以对环境的责任感来实现。

3、经营管理

精致的经营管理是指对同主题园相关的一切细节作精心的计划和安排。保护其良好的运作。从广告宣传、货物运输、设施维护到游客路线安排,排队长度甚至工作人员的制服肃式等,都进行仔细研究和设计。它包括硬经营与软经营两方面。前者保证主题园的物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它依赖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实现。以美国迪斯尼乐园为例,园内旋转木马的铜把手每夜都拭擦光亮,射击场每天清晨5点要重新油漆,地面若有烟蒂须于20秒内清扫干净,同时园内各游乐设施点都有摄像机监视其运转是否正常。

软体经营的目的则是保证主题园内所有要素处于最佳组合中,建筑、设施、服装、音乐、色彩都是传递主题的媒介,通过它们的良好积极组合,能保持信息的饱和更新频率,使游客不断受到吸引,点燃想象的火花,获得高品质的游憩体验。软件经营比硬体经营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它需要在主题园开始规划的同时就加以考虑。例如游客都希望购票入园后多玩几个项目,因此,经营规划须考虑游客的入园时间和在每个项目点的逗留时间,以决定场景的变换间隔、设施的数量及分布等。软体经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先进的经营观念及相应的经营方式上,再举美国迪斯尼乐园为例,它每天制造气氛的大游行让人参与其中,随着米老鼠、唐老鸭狂欢,游客因行为和主题情节契合而会留下深刻印象。相应我国许多主题园的经营方式却显得平淡,大多注重静态观赏而少有参与性活动,缺乏游客融入主题情境的机会,自然也就降低了游客的刺激体验深度。这可能是许多主题园难以吸引“回头客”的重要原因,如果说硬体经营的不足还可以依靠时间、人力或技术来弥补,软体经营的精致化则非要经营者殚精竭虑,细致组合每一要素,并以开放的经营方式激发游客的能动体验才能实现。

MillicentHall在1976年的“主题园:环游世界80分钟”*3一文中详细讨论了主题园兴趣这一社会现象,她认为其产生和普及主要是受汽车文明及电视文明的影响,前者影响了人们对速度和动态的追求,是造成主题园前身机械游乐园勃兴的原因,过山车、太空船的疯狂速度象征着汽车文明的标致。而电视文明则直接和主题园的构想相呼应。电视文明的发展不仅加强了主题园内的视听效果展示,其表现的时空感和生活形态也直接和主题园的呈现方式相对应。例如,电视单元每个节目的时间都很短,因此故事情节往往甚多巧合;电视观众每夜的节目多达5~6个,从“星际战争”到“昆虫世界”,从“神州传说”到“现实生活”,致使观众的感变化频繁。而主题园也是让游客入园后,“可以在一天之内经历18世纪的欧洲、2000年的太空、非洲荒漠、海底世界、童话王国,然后还赶得上回家吃晚饭”。

主题园的电视文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它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最强烈的信息冲击,提高了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效率。但是,这是需要代价的。由于“将时空压缩,并将文化或社会上所有的痛苦教训皆过滤而去,也不考虑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它在加强信息刺激频率和强度的同时,也失去了表现文化深刻内涵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题园在本质上是一个非精致的文化。

但主题园又确实承担起了传递文化的重担,而且人们是将其表现的内容作为文化来理解和接受的。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商业社会,俗文化的作用和占据的成分越来越大,它对人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它的一点点失误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都会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强调主题园作为一种重要社会文化角色的精致责任,这种精致是以不虚伪、不欺骗、不庸俗、不粗糙为根本,并在以基础上追求真善美,尽可能提高文化承载的质与量。即使是纯粹以娱乐为目的的商业推销,也必须保留有让人思考和批判的精神空间,不应对娱乐手段过份夸张而使游客在心理上失去主见和消极被动,至少应暗示人们,除了这种虚幻的方式外,还有其它更真实表现文化的方式,文化本身也还有更深的内涵。这是本文强调主题园需要文化精致的关键。此外,主题园是一种文化商品,商品要被人接受还需要包装,文中所强调的文化精致也包括这种包装,从主题开发,规划设计到工程施工、经营管理,精致的包装是传递文化内涵的物质基础,也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旅游大观——深圳专辑》,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3.李明字,“从狄斯耐乐园中的主题园谈起”,[台]《造园》第三卷,第一期。

主题文化范文篇4

一、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

鹤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殷商文化遗址、中华第一古军校、华北第一古庙会等资源是先人留下的瑰宝。我们将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触摸地域文化脉络,汲取本土文化精华,还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美术主题单元设计策略

我们对本地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编,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单元设计,既符合课标,又贴近学生生活。如九年级上册《土和火的艺术》一课,我们以“鹤壁窑”为主题进行单元教学,形成贴合课程设计,突出陶艺人才培养、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具有厚重地域特色的美术主题单元。我们邀请非遗传承人张卫国先生指导学生揉泥、拉坯、修坯、施彩上釉,最后烧制成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鹤壁窑”的艺术特色,实践并创造作品。我们还结合社团课程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我校美术社团精心设计了《古建筑》特色课程,让学生通过看、读、画、品当地的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形成了对古建筑艺术的基本审美鉴赏能力和保护意识,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美术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多渠道进行美术主题式教学探索。一是以美术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查、品、探、创、评”五步教学法。二是依托各种活动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如鬼谷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走进云梦山感受鬼谷文化,绘制云梦山旅游路线图,写生鬼谷子石像,画孙膑、庞涓、毛遂等名人故事绘本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和学习鬼谷文化。三是进行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学生通过搜集淇河古诗,体味作者情感,然后自己创作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同时进行诗配画活动。四是结合课后拓展性作业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我们设计趣味性主题作业,让学生课后分组自主探究学习,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相互分享。

四、美术主题单元教学成效

主题文化范文篇5

[关键词]主题酒店;文化;发展

1文化型主题酒店的独特性分析

1.1主题酒店起到弘扬文化的作用。主题酒店在以文化为主体和设计理念的同时,不仅吸引消费者为酒店带来收益,也起到了为文化传播和弘扬的目的。主题酒店通过文化定位将文化通过特定的场景或某种形式表现出来,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了解文化、追求文化、享受文化,将文化以贴近大众生活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沉淀的历史文化以鲜活的形态展示,为消费者带来全新而真实的体验,向顾客传递文化信息。1.2文化提高了主题酒店的品牌与价值。文化的定位使主题酒店形成了独有的品牌,鲜明的文化主题酒店具有鲜明的特色,在设施设备、服务水平、建筑装饰上都有别于一般性主题酒店,鲜明的文化主题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具有时代特色,有利于顾客加深印象、加强选择。1.3文化与主题酒店的融合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不仅体验酒店所提供的产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带来的心理需求,追求舒适的前提又需要高层次的创新,而文化的注入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相结合使顾客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加人生阅历放松身心。

2济南新区书香世家主题酒店实证分析

2.1优势分析。2.1.1主题选择。济南书香世家主题酒店就是以典型的苏州文化为主题的酒店,酒店以2500年历史的吴越文化为底蕴,以江南书香门第及苏州古园林为主,追求文化特色,注重顾客需求体验。苏州以“精致城市”著称,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井井有条、细致入微,苏州园林是苏式建筑的代表,在酒店建筑装饰中可以体现到这一点,同时巧妙地与苏州环境结合,充分展示了苏州文化的魅力,将不同的苏州风情全方位多层次地向顾客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加强了体验感受。2.1.2风格定位。书香世家主题酒店在建筑装饰上采用了中式园林的借景与对景,布局错落有致精巧玲珑,室内以浓厚的文化布艺和古典家具设施为主,大堂陈设古石喷泉、青花瓷台、雕花栏柱设计元素与现代时尚结合的水晶吊灯,形成别样风味,优雅大方的酒店大堂,中国式的地板,古香古色的雕花床,精品中式茶具,这些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可以供顾客欣赏,既展现了酒店文化魅力,又烘托文化氛围。2.1.3营销理念。书香世家主题酒店作为酒店业的新型发展业态,在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丰富菜品的同时,还为顾客提供了茶社书吧,酒店茶艺师为顾客提供茶艺表演,同时为顾客提供免费下午茶服务。酒店以书香文人之礼,采取独特的会员体系,将会员等级分为四类:书粉、尚容会籍、儒林会籍、尊容会籍,采用积分会员制为顾客带来不同的产品优惠,抓住顾客消费心理。酒店环境与氛围整体给人以安逸、静谧、舒适的感觉,正是根据人们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设定的,符合消费者的内心需要与追求,为酒店营销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顾客辨识度,为酒店增加顾客消费机会。2.1.4服务方式。酒店在个性化服务上做得十分到位与贴心,为顾客提供会议厅、商务中心、外币兑换、鲜花、洗衣服务、接机服务、专职行李员、叫醒服务、前台贵重物品保险柜等服务。在对顾客服务上,一线员工做到了细致入微,对工作时间和工作节奏做到了准确、迅速、及时。仪容仪表上体现了大方得体,反映了酒店对客的接待能力与水平;加之设施设备完善,良好的性能及舒适度为顾客体验提升了新层次。2.2劣势分析。2.2.1文化整体性不强。酒店文化品牌不仅要体现在酒店装饰、室内设计、设施设备上,在员工身上也应该有所体现。在进入酒店后感受到酒店设施设备的苏式文化气息,但当看到酒店员工身着现代化服饰时显得有所突兀,服饰在视觉上没有传达酒店的文化气息,这也说明员工对于酒店的主题文化内涵了解不够透彻,应加强注重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2.2.2酒店主题文化与区域环境不协调。作为文化型主题酒店具有与区域环境强烈依赖的特点,虽然书香世家主题酒店以文化为酒店主题,但它却是典型的苏式文化,没有考虑到所处城市的文化和整体愿景,当主题文化与区域不适应时,在营销上就会出现困难。

3济南新区书香世家主题酒店对文化型主题酒店持续发展启示

3.1定位主题文化。文化主题作为酒店发展方向的新兴经济体,最终是为了实现盈利和高投资回报,其确定的主题内容要符合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景观及城市文化,才能为企业实现客观利润,更能使顾客群体接受。在文化元素的注入上要遵循市场需求,以文化为主题也定离不开其实用性及商用价值,同时在市场细分上准确找到酒店的独特优势,定位明确后再与顾客的实际需求结合,满足顾客的消费心理需求,才能吸引顾客注意力,加深对酒店的整体印象。3.2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高酒店品牌。人们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对于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倾向于满足自身所需的体验,所以酒店应当重视顾客对于酒店产品的需求倾向和产品为顾客带来的需求体验,所以酒店在创建和产品研发时,要注重客人的情怀和产品在形象及品位上是否符合顾客所需,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了解客人需求,强化体验,将主题文化深层挖掘后深入人心,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提高酒店竞争力。3.3加强企业与员工文化建设。强化酒店文化建设,丰富酒店文化内涵,加强企业的文化内涵,是保持酒店文化主题的整体优势的持续动力。济南书香文化酒店应调整或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及发展劣势,制定新的战略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宣传,用自身的影响带动员工。一线员工是顾客最先接触的人员,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着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所以加强员工的自身素质规范标准化服务也尤为重要。3.4生态与环保相结合。文化型主题酒店作为主题酒店发展的新趋势,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高品质的现代化设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体验,将生态与环保制定成可行计划,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垃圾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将更多环保计划应用到酒店具体事物,符合生态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

4总结

文化型主题酒店相对于传统酒店更能得到顾客的青睐,不仅是提供饮食和住宿最基本的需求,其文化性和体验性也是不可比拟的,主题酒店在文化特色构建上应当深入挖掘并进行提炼后融入到酒店的各个方面。作为主题酒店要融入文化元素不仅要考虑酒店自身条件,同时也要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需求,深入挖掘文化主题的内涵,结合市场定位目标发展文化主题特色,提高酒店品牌形象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型主题酒店凭借鲜明的文化特色必将成为主题酒店的新卖点,但是作为酒店发展者也应避免同质化现象,切勿模仿,应当借鉴成功主题酒店的文化特点吸取失败主题酒店的教训,根据所在环境发展的独特文化元素,创造出具备文化性的主题酒店,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推动主题酒店在行业内稳定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沙岩.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以云南民族文化为例[D].云南大学,2012.

[2]王淑华.主题酒店设计中的文化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3]谢蓓.主题酒店的地域文化性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周旋.民俗视野下的主题酒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韩春雨.试析秦皇岛度假酒店设计的地域文化性[D].河北科技大学,2016.

[6]王蕾.主题酒店中国本土化发展——以洛阳克里斯汀酒店为例[D].河南科技大学,2014.

主题文化范文篇6

随着旅游活动逐渐向文化内涵靠近,文化因素在现代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依托就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果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传播主题,旅游产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在重视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因此研究旅游产品文化主题及其传播成为要面临的新问题。

旅游产品文化的传播主题

(一)注重旅游产品文化的大众化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以黄金周为代表的假日旅游使中国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国民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国民休闲旅游需求大众化与旅游服务供给精英化“倒挂”矛盾日渐突出。要解决供应上存在的“错位”,就要把开发大众旅游产品摆在优先解决位置,扩大供给总量、增加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层次,文化旅游产品的大众化开发是重要前提。

1.内容。旅游产品文化大众化的实质是旅游产品核心内容的增容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让文化步下典籍,走入大众旅游市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融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为一体,寓教于乐:将静态的景观与动态的项目、凝重的文物与多元的衬托、历史的内涵与现代的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景区建设中,将服务设施的建筑风格和装修风格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整体氛围相统一,使下榻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文化味,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破坏建筑风格的多样性、美感或景区风貌的统一性产品;在餐饮产品开发中,从文物典籍和乡土民俗中寻找开发依据和灵感并使之大众化,开发出一批既能反映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较高规模效益的旅游餐饮产品,如仿古自助餐、仿古方便套餐、仿古快餐馆等;通过多种形式变平面为立体,变传统的单向解读式观赏为双向互动式观赏,变信息单元诉诸于视觉为多元诉诸于视觉、听觉、触觉,使观赏活动成为一种轻松活跃的过程,成为一种最大限度激活一般旅游者的想象力、记忆力的过程。

2.表现方式。我国许多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其关键问题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在展现历史文化方面,就出现了大量形式雷同、格调低下的“蜡像馆”;在展现民俗文化方面,又出现了大量的“地府冥殿”、“西游记宫”;在展现宗教文化时,竟开展了占卜算命等封建迷信的项目。这些表现方式虽在短时间内有些市场,但必定是难以持续的。旅游产品文化的大众化既指旅游产品文化本身的大众化,也包含了对旅游产品文化传播手段恰当化的规定。表现方式要关注现代旅游开发与大众化的通俗文化的共振,即“古典、古色、古香”的高雅文化与追求“新、奇、特”的大众旅游的通俗文化的有机结合。如深圳“世界之窗”和“民俗文化村”二者都以比较严肃的经营态度和比较多元的手段全面地展示了世界著名景观和中国历史民俗文化,融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在这两个品牌人造景观中既没有粗制滥造的景物,也没有穿凿附会的项目,却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表现方式值得借鉴。

(二)注重旅游产品文化的多元化

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逐渐成熟,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趋势逐渐明显,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定位是旅游资源资源开发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既注重对经典历史文化名胜的文化再开发,也注重对许多看似寻常实则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开发或再开发;既注重对以实物形式存在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或再开发,也注重对仅以信息形式存在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或再开发,使旅游产品文化呈现出一种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多元化主题,重点如下:

1.关注民俗民间文化。民俗风情是反映本土性的民俗生活、民族历史传统等,绝大部分内容都经过了千百年的代代传承,具有古朴、纯真、神秘的吸引力,许多有悠久传统的民俗,富含了在当今都市中已经无痕迹的“乡土味”,而正是这久已陌生的“乡土味”使旅游者难以抗拒。旅游产品文化传播可以根据现有民俗民间文化资源的种类、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规划。一方面,可以把这些民间艺术品展览出来供游客参观;另一方面,还可根据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民情,积极开发各地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重点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开发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设计新颖精美的外包装,尽量形成高、中、低3个不同的档次,在艺术性、制作工艺等方面加以区别,以扩大游人的选择余地,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的购买力,全面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2.关注科技化成果的展示。科技活动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活动,而旅游休闲离不开感性的人文文化,以求得身心轻松随意,达到旅游休闲目的,因此在旅游产品文化中发展科技游乐项目融入人文知识就显得必要。在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甚至无人居住区的传统山水旅游、地质旅游、森林旅游等生态旅游,可以挖掘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山水审美文化、相关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中不仅蕴藏着多彩的人文素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包括传统科技、民间科技,需要从历史角度和现代眼光去解读,用现代科技或静态或动态地去展示。

3.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在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时,应对旅游消费心理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发现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多元的文化心理依据,并据此进行旅游产品文化的表现。对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既要有高雅的宫廷文化,也要有民俗、民间的市井草根文化,也完全可以被开发出类似国产卡通剧《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市场效果,产生大量的衍生产品,如演艺、出版、影视和玩具,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江苏的周庄、浙江的乌镇以一个多少年都默默无名的江南村镇一跃而成为旅游热点就是因为其较为完整的江南民俗文化生态面貌,峨嵋山之所以是天下闻名的胜景不仅因其“天下秀”,也因其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圣地,可见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结合才是实现多元化产品开发的有效途径。

(三)注重旅游产品文化的体验性

旅游是人们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之后追求的更高的精神需求,实质上是旅游者经历体验的历程,现代社会旅游者不再只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他们开始追求既满足个性化需要、提升旅游体验,又能满足环保要求的新型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在游客的旅游过程中,体验应该是整个活动的核心。游客在游览一些人文类景点如博物馆、历史遗迹、古建筑等地方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建筑技术都会使旅游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游客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

1.旅游产品文化体验性的内容。随着旅游者自身素质、自由度的提升,旅游产品文化的体验化主题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旅游产品文化体验游内容的深度提炼。旅游者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文化阅历呈上升状况,这就对文化体验游的内容提出了高要求,那种泛泛而行的旅游产品是无法充分满足“专家型”的旅游者的。所以,未来文化体验游的内容可能会非常专业化,参与者也许需要一定时期的前期教育才能真正实施旅游活动,这也是保证最终的旅游效用的必须之举。如维京公司设计开发了亚太空旅游,特殊的飞行器会一度接近太空,让乘客感受失重的体验,这种旅游产品对于那种经济富裕,而又富有冒险精神的旅游者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2.旅游产品文化体验性的表现方式。

加强旅游产品文化的体验性,寻求有效的文化表现方式也很重要。要完善游客解说系统,包括丰富门票的设计,创新景点传播的形式,以感性的、动态的、全方位的方式传递给旅游者,让游客由被动变主动,增加其深入文化、体验文化的主动性,促进人员讲解与其它传播形式相结合,做到动静结合,使游客的文化体验由视觉向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以至知性感觉全方位延伸,多方面激发和吸引游客的兴趣,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商家销售机会。另一方面文化体验游产品的表现模式会高度自由化,文化对于旅游者最好的体验方式也许不是接受旅游机构的安排,也不是时间有限的自由行,而是融入一种陌生文化背景的生活方式中,旅游者可能会被安排成某种角色,在不被周围人群知晓的状况下自然地体验与其自身习惯完全不同的全新文化。

(四)注重旅游产品文化的创新性

旅游产品文化创新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文化中的精髓,是旅游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必须以观念创新推动旅游产品文化的挖掘。

1.具备创新精品意识。要树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市场方向的文化旅游资源观、产业观和发展观,把观念创新提升到战略层面,形成思路、规划、项目、资金、建设、效益、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特定旅游产品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但特有的文化审美意味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者都能体验到的,这就需要在旅游产品文化大众化的同时,推出一批高品味、高价位、高舒适度的精品旅游产品。我国旅游产品的“高档”主要表现在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方面,而未突出其文化内涵的高档,只有在静谧的环境中才能体味到的文化内涵荡然无存,这不仅降低了景观的文化品味,也不利于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和“统一规划、滚动开发”的方针,通过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等形式,提高开发项目规划的水平,为高水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精品打好基础。

2.销售方式创新。旅游产品文化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市场需求,打造不同的文化特色,通过各种形式,如文化交流、形象推广、召开记者见面会、建立友好旅游城市等进行旅游形象的整体促销,选取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大腕做旅游文化产品的形象大使。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强强联合,共同促成联合营销。在目前文化旅游产品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应在体现旅游产品的文化多层次性基础上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产品,古意悠远的意境只有在游人不多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审美体验,即某些时间段只出售高档票或只允许高档旅游团队客人进入景区,一方面使高档消费旅游者能够得到物有所值的产品效用,另一方面景区也因为游客的阶段性减少而便于进行管理,在限量预售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票价,以确保经营者在游客减少和销售成本提高的同时获得不低于以往的经济收益。

主题文化范文篇7

时至今日,相信所有餐饮同仁都能深切感受到同质化竞争的严重性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不断有新的餐厅(包括酒楼,下同)招兵买马、开张迎客,也不断有老的餐厅无力为继、关门大吉。并非诸位餐饮老总不懂市场、不懂经营、不懂竞争,可林子就这么大,鸟儿又这么多,而且还越来越多,为了生存、为了争抢有限的食物和空间,竞争当然就无可避免。那些身体差的、年老体衰的、笨得不懂得掌握觅食技巧的鸟儿,当然只有落得要么被饿死,要么被驱逐出去的下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既然竞争是逃避不了的,与其消极面对,不如积极应对,或迎难而上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或另辟蹊径避开竞争最激烈的锋头、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所谓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在我的餐饮服务经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新入行的老板:资金实力并不雄厚,所以餐厅规模不大,档次也不高,但在餐厅创建之初他总是雄心勃勃、信心满满,放言要通过特色的菜品、优质的服务、优雅的环境等等的打造来创立品牌、占领市场。这并非不可能,但我认为难度很大,往往会泼冷水。我首先会跟这些老板沟通他的投资预算和经营成本,了解他是否有良好的薪资体系来保证能聘到优秀的大厨和经理人,并能激励员工热情积极地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菜品研发费用来确保菜品具有特色、品质上乘(除非他本来就拥有独门菜品绝技),是否有充足的培训费用来支撑员工的服务技能通过培训达到一个稳定的高度,是否不惜房租压力为使各方面的筹备工作都做到位而给予充足的筹备时间,是否有专项的装饰设计费用以使得店面的环境具有相当的品位和个性,是否买得起那些优雅的餐桌椅,是否……确实有太多的“是否”。如果这位老板基本都能回答“是”,那他至少从财力、物力上具备了使他创建竞争优势的条件。倘若他的答案大多都是“否”,那我又会问一句:“您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吗?”若没有,最好把钱揣兜里吧,别拿来打水漂了,他想象的菜品、服务、环境几乎都不可能实现。

若投资者的实力足够强,又决心成为市场的领导者,那确实可以去尝试建立多方位甚至全方位的竞争优势,包括规模、档次、环境、人才、产品等等,那可是用钱堆砌出来的。但若不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就得量力而行了,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因势利导培养自身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且能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就只能建立在某一两个方面,绝不可以盲目追求全方位的优势,那不现实也做不到。建立独特竞争优势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在这里,我主要想从打造餐厅的主题文化方面来进行探讨。

二、打造主题文化,创造竞争优势。

对于那些资金不多、规模不大的餐厅老板,我更愿意建议他开一家具有鲜明主题文化的餐厅,或许这能帮助他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主题文化的引导下,餐厅的装饰、特色菜品、服务模式,甚至员工服饰、餐具、家具等,就很容易被赋予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不一定高档,但一定有特点,使这家餐厅能从众多的同行企业里脱颖而出,很容易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及好感。

其实,相对于打造菜品优势、服务优势、档次优势,文化的优势是更容易实现、也更能够持久的一个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如今餐饮市场的菜品可以说就是天下一大抄,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菜品已经很难寻找到了,就算今天你有几道新菜特色菜,可能一个月后就在n多家餐厅都能吃到了,很快也就成老菜了特色不起来了。从食材、烹饪方式、味型等几方面,要想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那是非一般的高高手而不能为的,有几个老板请得起这样的高手呢?其二,餐饮服务模式都大同小异,创新的空间不大,要想把服务做出优势、做成品牌,一方面得请到非常专业非常有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来领导员工,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有就是需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必要的成本,就算这几方面都做到了,也不敢保证你的服务就能远远高出对手,因为,别人基本上也是这么做的。其三,如果想以高档次作为优势血拼市场,那是最事倍功半的事,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装修、设施等硬件上,维护费用自然也相对高得多,过个三年五年如果硬件的风格过时了,档次自然就降低了,而且,算嵌金镶玉的,如果没有相匹配的服务和菜品,没有文化和理念做支撑,再高的档次顾客也不一定买帐。其四,文化是一个没有标准但有思想性的东西,没有标准使得它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非常有利于创新和延伸,也不需要付出象到高档装修那样昂贵的代价;而文化的思想性使得其具有生动的内涵和个性,总能被一些人所喜爱和追逐,能够吸引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体。再者,菜品、装修、服务很容易被模仿,但主题文化却很难被复制和模仿,即使有些雷同那也是各有千秋。

三、如何建立主题文化。

1、根据自身特点(区位特点、环境特点、经营规模、资源优势等)来进行经营定位,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确立自己的主题文化。

餐厅的主题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做文化的目的是更有利于做市场,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什么是市场?我认为顾客就是市场。只有根据自身特点确立了经营定位,目标客户才会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那你的文化必须符合这个目标客户群体的身份特征和喜好追求。在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文化是有区隔、有界限的,不同主题的文化它的受众,它的崇拜者、追随者和爱好者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嘻哈文化主要被青少年所接纳和喜欢,养生文化主要被高收入、高修养的中老年人所推崇,乡土文化更多地被希望返朴归真的深居城市的人们所喜爱,……只有被目标客户广泛地接受和喜欢了,这个主题文化才是成功的,经营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主题文化不是想怎么做都行,绝对不能脱离于经营定位而天马行空。

2、餐厅的筹备:策划先行,有的放矢,先慢后快,少走弯路。

很多餐厅老板的开店程序是这样的:有了资金和投资打算→寻开店商铺→装修、装饰设计、施工→确定主要的经营人员:比如总经理、厨师长、大堂经理等→进行项目经营规划→后续工作。有问题吗?如果餐厅老板自己就是行家,自己已经完成了关于主题文化的策划工作,那这种程序就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餐厅老板自己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来做前期的策划工作,恐怕开店程序就应该改成这样了:

有了资金和投资打算→项目策划、论证,确立主题文化→确定核心的经营人员:总经理、厨师长→完善项目经营规划→寻找适合的开店商铺→装修、装饰设计、施工→后续工作。

这两种程序最大的不同,在于把策划放在了前面,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表面上看,增加了筹备成本,延长了筹备时间,使得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双双上升。其实不然!真正的效果是,有了科学的、细致的策划方案,才有了明确的开店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才能使筹备工作效率更高,最大程度上节约老板的投资,甚至挽回可能因错误决策而造成的投资失败。

3、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刚才说到,如果老板自己就是行家,那这个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可以省去了一大笔人工费、策划费、市场考察费等等。但恐怕没几个老板能胜任这个工作。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老板也许在自己的生意领域,在投资嗅觉和投资理念上很有造诣,但涉及自己缺乏经验的专业性的具体工作,就不能抱着试一试或者玩票的心态去做了,那是在跟自己的钱过不去。也有一些餐厅老板或许这样想:既然的花钱聘请了总经理、厨师长,他们就应该去完成主题文化建设这项工作。诚然,很多的总经理和厨师长除了经验丰富,还很有思想很有创造力,这当然是正确的选择之一,但不一定最好的选择。即使总经理、厨师长有这样的能力,往往也需要一些外部资源的配合才能做到更好。所以,在餐厅的主题文化策划这一块,老板须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个合理的经费预算,交给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去完成。

4、重在落实和执行。

若落实不到位,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那再适合的、再优秀的主题文化策划方案也会沦为一堆废纸,更无从谈起建立经营的特色优势。从老板到普通员工,应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主题文化的打造融入餐厅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规程当中去,并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素质和修养,使主题文化在每个员工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

主题文化的表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表现形式包括:餐厅名称、VI系统、装修装饰、店内的音乐、餐用具、文化菜品、员工服饰、菜谱、专用小礼品,等等。动态的表现形式包括:服务模式、员工的服务礼仪和服务语言、主题营销活动,等等。无论静态动态的,都需要对它的使用和执行做出准确的、细致的规范,形成严格的制度,并对员工反复进行培训,直到熟练掌握。比如,文化菜品都应当有一套独特的解说辞,这就需要有人去做具体的策划,然后对员工进行强化培训,然后要求服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在点菜和上菜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的语言对客人解说,这样一来能使客人通过对菜品的认识加深对餐厅主题文化的了解和好感。

5、贵在坚持。

要想把餐厅的主题文化做出名气,做成优势,要坚持一贯性和持久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能只是开业时候或者想做营销活动的时候摆出来做做样子;也不是可以朝三暮四、随意改变的。

6、敢于创新。

餐饮经营就怕铁板一块,死气沉沉、没有新意。前面说到过,文化是一个没有标准但有思想性的东西,没有标准使得它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非常有利于创新和延伸。我们能确立的只是一个文化主题而已,而在这个主题下可以挖掘的元素,可以说无穷无尽,取之不竭。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确立了乡土文化的经营主线,那我们的菜品可以到全国所有的农村乡下去挖掘,既可以照搬照抄,也可以利用独特的原材料进行创作开发,除了菜品,还可以把土特产、乡土餐具、乡间用餐习俗等都加以利用,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创新源泉吗?

四、消除对餐厅主题文化认识的一些误区。

1、打造主题文化就是复古。

在很多人(包括餐饮业内不少人)的观念里,一提到文化就是复古,而复古就是文化。也许是餐饮企业中把复古作为打造主题文化手段太为常见的缘故吧。但两者远远不能划等号。餐厅的文化,可以复古,可以洋为中用,可以凸显某个地域特点,也可以超越现实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比如绿色低碳主题),什么文化都可以用,只要对路,只要能用得好。关键是要有一个能被广大顾客所认可和喜欢的主题性,这个主题要有一定思想内涵,不落俗套,不能太过肤浅、太低俗。

2、开主题文化餐厅就好象开文化馆。

打造主题文化,重在打造神韵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切记我们开的是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餐厅,而不是售卖酒菜的文化馆。既然是餐厅,永远不能脱离餐饮经营的本质,不能忽略了餐饮经营的核心内容(管理、菜品、服务、营销等),不能过分倚重于文化。巴国布衣酒楼在全国算得上是文化餐饮的开山鼻祖了吧,因为文化它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后来,巴国布衣却因为过份倚重于文化而迷失了方向,整个经营的重心都放在了文化的挖掘和塑造上,对服务和菜品的品质却重视不够。于是,连锁店由盛转衰,纷纷关门停业。由此可以看出,主题文化不是餐厅的救命稻草,不是有文化就活了。文化之于餐饮企业,就好比穿着打扮之于人,如果一个人懂得打扮自己,懂得如何穿衣衬托和美化自己,那他就会被很多人喜欢和记得住。但是如果离开穿着打扮,他应该也是一个健康的人,首先体质要好,要由内而外散发出精气神。

3、没有主题文化的老的酒楼无法再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

如果一家老的酒楼经过了成长期和最兴旺的成熟期,开始进入衰退,或者一家新开不久的酒楼,因为缺少特色而难以为继,要想改变经营状况怎么办?我觉得,融入新的文化个性,融入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模式,焕发新的活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主题文化范文篇8

主题园(themepark)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或称之为模拟景观的呈现[a*]。它是从游乐园(amusementpark)演变而来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态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成为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主题园是一个非日常的舞台化世界。美国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最早开创了这种形式并带动了它全世界的普及,而我国于1989年开幕的深圳“锦绣中华”,则创建了一个汇集我国风光名胜并具传统特质的“小人国”,标志着我国主题园发展的起点并成为一个成功的代表。目前国内主题园建设方兴未艾、反响热烈,然而却多基于商业的观点和目的,忽略了许多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内涵的承载,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也多粗糙和缺陷,长此下去势必会渐渐失去其魅力。

主题园不仅仅是一种游乐方式和商业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形态,因为它具有解释文化的功能。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来发展这种在西方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形态,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主题园的产生及发展

1.游乐园的兴衰

游乐园是主题园的前身,它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集市杂耍,在当时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舞蹈、魔术表演、游戏等手段来营造热闹气氛、娱悦公众及吸引顾客。这种吸引人的媒介随着贸易形态的转变,逐渐演变成专门的户外游乐场地。17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以绿地、广场、花园与设施组合再配以背景音乐、表演和展览活动的娱乐花园(pleasuregarden),这可称为游乐园的雏形。它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一些机械游具,至1937年的纳也纳世界博览会,其中展示的乘驰(rides)及多种机械娱乐设施使得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之一惊,随后各地纷纷效仿,使气氛温和轻松的娱乐花园最终转变成了以机械游具为特色,追求喧哗刺激的游乐园。

游乐园理念很快由欧洲传至美国,1845年在纽约市辟建的vauxhaugarden是美国游乐园的起点标志。随着19世纪末机械及工艺技术的突飞猛进,机械工业大举进军娱乐业,使游乐园彻底抛弃了表演和游人自娱的形式,转而完全依赖机械设施来满足游人对刺激的需求。尤其是1893年georgew·galeferris所发明的大转盘(ferriswheel)在芝加哥纪念哥伦布的博览会上使用后,更刺激了游乐园朝设置大型、惊险性机械游具方向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游乐园发展的先锋,新的游乐园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成立,1910~1930年是机械游乐园的黄金时代,30年虽遭经济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的影响,大多数游乐园仍能支撑下来。

真正导致游乐园危机的是二战后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随着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游憩偏好也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人开始厌倦被动的机械游乐方式。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交通形态的改变,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使人们可以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娱乐度假。游乐园的游人量开始急剧下降,游乐园主为保持赢利只好减少设备更新及管理的人事费用,甚至停开机械、缩短营业时间,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更使游乐园的品质下降,其竞争力开始不如其它娱乐行业如电影院、溜冰场、等。

同时,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地价及相应税收的上涨也使许多游乐园主纷纷把原位于市郊的游乐园改建为购物中心或住宅,以期获得更高利润。到50年代中期,美国只剩下极少数的游乐园还在苦撑中经营。

2.主题园的兴起

游乐园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娱乐需求的放弃,只不过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与时代相符的娱乐形态。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顺应时代潮流,以其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主题园这种形式,这是他所构想的一种能让人暂时忘却日常生活的烦闷枯燥、工作压力以及污浊环境而沉浸于梦幻的奇妙世界。他花了几年时间规划这种让身心放松的乐土并终于把构想变成了现实,1955年成功地在加利福亚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园——迪斯尼乐园,他将以往制作动画电影所运用的色彩,魔幻、刺激、娱乐、惊栗和游乐园的特性相融合,使游乐形态以一种戏剧性、舞台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主题情节暗示和贯穿各个游乐项目,使游客很容易进入角色成为“英雄”或被追逐的“坏蛋”,从而极大地改进了游乐方式。以前游乐园中的机械游具虽然还被使用,但已退居次要角色。迪斯尼乐园开幕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游人趋之若鹜,主题园这种形式很快风靡了美国各地。

50~60年代是个特殊时期,美国人生活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核威胁,东西冷战的阴影之下,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厌倦和恐惧,转而对迪斯尼乐园这种的梦幻世界贯注极大的热情,以期获得暂时的麻醉和放松。迪斯尼企业抓住机遇,又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orlando)辟建全世界最大的主题园——迪斯尼世界(waltdisneyworld)。这个耗资6亿美元的主题园于1971年开幕,它包含了6大主题:①奇幻王国(magickingdom);②拓荒地(frontierland);③探险地(adventureland);④自由广场(libertysquare);⑤明白世界(tomorrowland);⑥美国大街(mainstreetu.s.a).此外还有30km[2]的沼泽生态保留地以及“未来社区的实验原型”(experimentalprototypecommmunityoftomorrow简称epcot)。每个主题区都通过特定的情节、角色、背景构成特定的情境气氛,场面宏大,场景逼真。迪斯尼世界还开始应用激光,电子高科技来创造效果。其设施和服务也日趋综合化,周围附设的众多旅馆、网球场、游泳池,高尔夫球场、餐厅、购物中心等可以同时容纳大量游客。

3.主题园的世界性普及

迪斯尼企业的决策再次大获成功,迪斯尼世界在设立的5年内调高了9次票价,每年约有3亿美元的收入。在它的带动下,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70年全美国只有3个主题园,至1980年增到18个,目前已有大型主题园23个,每年吸引游客超过7000万。美国式主题园的概念也进一步推广至全世界范围,并结合各国的文化传统、自然特色和经济状况产生了许多新的类型。它还影响了很多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展览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的展示概念,使它们的表现主题和形式愈趋丰富,产生了如展示植物生态及地理环境的植物主题园、展示动物生存环境和习性的动物主题园,以及可让游客参与劳动与收获的农业主题园等。而主题园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类型是“小人国”和“民俗村”。

1950年荷兰的马都洛夫妇为纪念他们死在二战纳粹集中营的爱子,投资以与实物1/25的比例将荷兰典型城镇缩小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小人国“马都洛丹”(madurodam),本来是纯粹作为展览纪念之用,只是建筑模型的集合。但这种形式很快成为主题园发展所利用的重要体裁,因为它的浓缩形式便于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展示悠久的历史或广阔的空间。主题情节的贯穿使本来独立、冰冷的模型变成了有生命、能向人们讲述历史和描绘自然风光的情景空间。由于手段简单而效果显著,如今“小人国”这种形式在世界各地风行一时,成为主题园营业模式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民俗村”则源于早期的野外博物馆,原来是用来专门保存和展览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局部环境的,如日本1965年开辟的明治村,把明治时代遗留下来有保存价值或属重要文物的建筑(包括建筑的一部分)近60件,相继迁到名古屋市北一片约1km[2]的丘陵地上,经复原后展出,随着主题园概念的普及,一种综合娱乐和展览的新类型——“民俗村”产生了。它利用野外博物馆的形式来展示民俗风情以及过去和现代的生活情境。游乐成为主要目标,展品也摆脱了必须完全是文物的限制,而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或道具。“民俗村”和“小人国”一样,也具有浓缩历史与风情的优点,而且加入了人的活动,更易于主题情节的表现。如夏威夷的波黑尼西亚文化中心,通过演员和志愿者的现场表演,展示各岛土著的生活起居和不同文化层面,提供了一个西太平洋群岛的缩影。如今,“民俗村”这种形式尤其受那些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成为它们发展主题园的主要方向。

“民俗村”的主题展示方式还反过来影响了野外博物馆的建设方向,使其开始强调动态展示和寓教于乐。如日本的明治村开馆后,就经常举办各种模拟过去生活情境的展览,并让身着当时服饰的人物和现在的营业方式相配合。村内还铺设了轨道,把明治时代最早的有轨电车和蒸汽机车用作参观工具,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

4.亚洲主题园的发展

主题园的世界性推广近10年来尤其在亚洲获得巨大响应,日本是最早将主题园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来输入的,最初主要应用于博览会的建设上。而1983年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则真正揭开了日本发展大规模主题园的序幕,它完全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为样板,设施与管理也几乎完全相同地输入,其丰富的主题和展示方式给日本的娱乐业以巨大的震撼。在其成功的吸引下,许多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83年长崎的荷兰村、1986年日光江户村、1989年guriyuch五国、1990年spaceworld、天保山harbourvillage……等大规模主题园相继开业,如今已开发的主题园有近30所,而据建设省资料。包括自治团体、民间企业所提出的计划已达130所。

主题文化范文篇9

1.肯的乐聚餐年会暨新年联欢晚会。回馈员工,庆祝20*年度取得的成绩,继往开来,共同创造辉煌的20*年。20*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年程,新的开始,营造欢乐气氛,增强员工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从精神上激励员工在新的一年中努力工作,为肯的乐作贡献。形式:聚餐与联欢晚会。

主题:发展—在竞争中求发展

活动口号:全员参与,共谋发展。

活动精神:欢庆20*,肯的乐人一起乐。

时间:元旦20*年2月20日下午三点至晚上10点。

地点:同富裕饭堂。聚餐费用10—15元/人之间,联欢晚会舞台由同富裕饭堂免费搭建提供。

2.三八妇女节歌舞会,我的女员工。公司女性员工占70%左右,公司产品的终端客户主要是儿童,妈妈对儿童的消费有掌控的引导作用,女性员工,既是公司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对他们的贡献,我们要表示忠心的感谢。

主题:关爱

活动口号:让儿童与糖果一起健康发展。

活动精神:关爱儿童、亲情呵护

时间:三八节。

地点:厂区或龙华附近包场,包场费用3000元左右(待定)。其他费用控制在5000元内。

3.五一爬山。与公司产品所反映的健康主题息息相关。

主题:健康。

活动口号:健康食品、健康人生。

活动精神:增加体质,积极进取。

时间:5月1日,地点:羊台山或其他。费用人均50元左右。

4.国庆和中秋文体活动。

主题:忠诚与亲情

活动口号:致力糖果,关爱生活。

活动精神: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和睦甜蜜。

时间:11月20-21日,地点:厂区广场,费用:5000元左右。

5.年度旅游。企业执行力的提升,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经营的导航,关键在于管理层是否认同公司的集体团队,用人留人不如留心。只有将管理人员打造成一个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强的团队,才能引领公司不断前进。

主题:快乐

活动口号: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主题文化范文篇10

主题园(ThemePark)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或称之为模拟景观的呈现[a*]。它是从游乐园(AmusementPark)演变而来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态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成为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主题园是一个非日常的舞台化世界。美国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最早开创了这种形式并带动了它全世界的普及,而我国于1989年开幕的深圳“锦绣中华”,则创建了一个汇集我国风光名胜并具传统特质的“小人国”,标志着我国主题园发展的起点并成为一个成功的代表。目前国内主题园建设方兴未艾、反响热烈,然而却多基于商业的观点和目的,忽略了许多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内涵的承载,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也多粗糙和缺陷,长此下去势必会渐渐失去其魅力。

主题园不仅仅是一种游乐方式和商业手段,它还是一种文化形态,因为它具有解释文化的功能。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来发展这种在西方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形态,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二、主题园的产生及发展

1.游乐园的兴衰

游乐园是主题园的前身,它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集市杂耍,在当时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舞蹈、魔术表演、游戏等手段来营造热闹气氛、娱悦公众及吸引顾客。这种吸引人的媒介随着贸易形态的转变,逐渐演变成专门的户外游乐场地。17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以绿地、广场、花园与设施组合再配以背景音乐、表演和展览活动的娱乐花园(PleasureGarden),这可称为游乐园的雏形。它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一些机械游具,至1937年的纳也纳世界博览会,其中展示的乘驰(Rides)及多种机械娱乐设施使得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之一惊,随后各地纷纷效仿,使气氛温和轻松的娱乐花园最终转变成了以机械游具为特色,追求喧哗刺激的游乐园。

游乐园理念很快由欧洲传至美国,1845年在纽约市辟建的VauxhauGarden是美国游乐园的起点标志。随着19世纪末机械及工艺技术的突飞猛进,机械工业大举进军娱乐业,使游乐园彻底抛弃了表演和游人自娱的形式,转而完全依赖机械设施来满足游人对刺激的需求。尤其是1893年GeorgeW·GaleFerris所发明的大转盘(FerrisWheel)在芝加哥纪念哥伦布的博览会上使用后,更刺激了游乐园朝设置大型、惊险性机械游具方向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游乐园发展的先锋,新的游乐园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成立,1910~1930年是机械游乐园的黄金时代,30年虽遭经济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的影响,大多数游乐园仍能支撑下来。

真正导致游乐园危机的是二战后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随着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游憩偏好也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人开始厌倦被动的机械游乐方式。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交通形态的改变,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使人们可以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娱乐度假。游乐园的游人量开始急剧下降,游乐园主为保持赢利只好减少设备更新及管理的人事费用,甚至停开机械、缩短营业时间,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更使游乐园的品质下降,其竞争力开始不如其它娱乐行业如电影院、溜冰场、等。同时,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地价及相应税收的上涨也使许多游乐园主纷纷把原位于市郊的游乐园改建为购物中心或住宅,以期获得更高利润。到50年代中期,美国只剩下极少数的游乐园还在苦撑中经营。2.主题园的兴起

游乐园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娱乐需求的放弃,只不过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与时代相符的娱乐形态。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顺应时代潮流,以其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主题园这种形式,这是他所构想的一种能让人暂时忘却日常生活的烦闷枯燥、工作压力以及污浊环境而沉浸于梦幻的奇妙世界。他花了几年时间规划这种让身心放松的乐土并终于把构想变成了现实,1955年成功地在加利福亚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园——迪斯尼乐园,他将以往制作动画电影所运用的色彩,魔幻、刺激、娱乐、惊栗和游乐园的特性相融合,使游乐形态以一种戏剧性、舞台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主题情节暗示和贯穿各个游乐项目,使游客很容易进入角色成为“英雄”或被追逐的“坏蛋”,从而极大地改进了游乐方式。以前游乐园中的机械游具虽然还被使用,但已退居次要角色。迪斯尼乐园开幕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游人趋之若鹜,主题园这种形式很快风靡了美国各地。

50~60年代是个特殊时期,美国人生活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核威胁,东西冷战的阴影之下,许多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厌倦和恐惧,转而对迪斯尼乐园这种的梦幻世界贯注极大的热情,以期获得暂时的麻醉和放松。迪斯尼企业抓住机遇,又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Orlando)辟建全世界最大的主题园——迪斯尼世界(WaltdisneyWorld)。这个耗资6亿美元的主题园于1971年开幕,它包含了6大主题:①奇幻王国(MagicKingdom);②拓荒地(Frontierland);③探险地(Adventureland);④自由广场(LibertySquare);⑤明白世界(Tomorrowland);⑥美国大街(MainstreetU.S.A).此外还有30km[2]的沼泽生态保留地以及“未来社区的实验原型”(ExperimentalPrototypeCommmunityofTomorrow简称EPCOT)。每个主题区都通过特定的情节、角色、背景构成特定的情境气氛,场面宏大,场景逼真。迪斯尼世界还开始应用激光,电子高科技来创造效果。其设施和服务也日趋综合化,周围附设的众多旅馆、网球场、游泳池,高尔夫球场、餐厅、购物中心等可以同时容纳大量游客。

3.主题园的世界性普及

迪斯尼企业的决策再次大获成功,迪斯尼世界在设立的5年内调高了9次票价,每年约有3亿美元的收入。在它的带动下,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70年全美国只有3个主题园,至1980年增到18个,目前已有大型主题园23个,每年吸引游客超过7000万。美国式主题园的概念也进一步推广至全世界范围,并结合各国的文化传统、自然特色和经济状况产生了许多新的类型。它还影响了很多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展览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的展示概念,使它们的表现主题和形式愈趋丰富,产生了如展示植物生态及地理环境的植物主题园、展示动物生存环境和习性的动物主题园,以及可让游客参与劳动与收获的农业主题园等。而主题园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类型是“小人国”和“民俗村”。

1950年荷兰的马都洛夫妇为纪念他们死在二战纳粹集中营的爱子,投资以与实物1/25的比例将荷兰典型城镇缩小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小人国“马都洛丹”(Madurodam),本来是纯粹作为展览纪念之用,只是建筑模型的集合。但这种形式很快成为主题园发展所利用的重要体裁,因为它的浓缩形式便于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展示悠久的历史或广阔的空间。主题情节的贯穿使本来独立、冰冷的模型变成了有生命、能向人们讲述历史和描绘自然风光的情景空间。由于手段简单而效果显著,如今“小人国”这种形式在世界各地风行一时,成为主题园营业模式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民俗村”则源于早期的野外博物馆,原来是用来专门保存和展览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局部环境的,如日本1965年开辟的明治村,把明治时代遗留下来有保存价值或属重要文物的建筑(包括建筑的一部分)近60件,相继迁到名古屋市北一片约1km[2]的丘陵地上,经复原后展出,随着主题园概念的普及,一种综合娱乐和展览的新类型——“民俗村”产生了。它利用野外博物馆的形式来展示民俗风情以及过去和现代的生活情境。游乐成为主要目标,展品也摆脱了必须完全是文物的限制,而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或道具。“民俗村”和“小人国”一样,也具有浓缩历史与风情的优点,而且加入了人的活动,更易于主题情节的表现。如夏威夷的波黑尼西亚文化中心,通过演员和志愿者的现场表演,展示各岛土著的生活起居和不同文化层面,提供了一个西太平洋群岛的缩影。如今,“民俗村”这种形式尤其受那些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成为它们发展主题园的主要方向。

“民俗村”的主题展示方式还反过来影响了野外博物馆的建设方向,使其开始强调动态展示和寓教于乐。如日本的明治村开馆后,就经常举办各种模拟过去生活情境的展览,并让身着当时服饰的人物和现在的营业方式相配合。村内还铺设了轨道,把明治时代最早的有轨电车和蒸汽机车用作参观工具,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

4.亚洲主题园的发展

主题园的世界性推广近10年来尤其在亚洲获得巨大响应,日本是最早将主题园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来输入的,最初主要应用于博览会的建设上。而1983年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则真正揭开了日本发展大规模主题园的序幕,它完全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为样板,设施与管理也几乎完全相同地输入,其丰富的主题和展示方式给日本的娱乐业以巨大的震撼。在其成功的吸引下,许多企业纷纷投资主题园,1983年长崎的荷兰村、1986年日光江户村、1989年Guriyuch五国、1990年SpaceWorld、天保山HarbourVillage……等大规模主题园相继开业,如今已开发的主题园有近30所,而据建设省资料。包括自治团体、民间企业所提出的计划已达130所。

台湾地区也是亚洲主题园建设的一个热点,1983年亚哥花园的建立标志着台湾主题园的诞生。随后相继开发了“小人国”、九族文化村、八仙乐园、剑湖山乐园等等。如今正朝着高科技应用方向发展。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近年随着经济进步也大兴主题园的建设。大部分是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为表现题材。

5.中国大陆主题园的发展

中国大陆在80年代建设了一批机械游乐园,带动了许多城市游乐性园林的发展。而真正具主题意义的主题园则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深圳。1989年“锦绣中华”的开幕为中国大陆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显示了一种新的手段,其惊人的游人量(高峰时每日达1.5~2.0万人)和巨大的收益终于打消了许多人对这种新形式的疑虑。1991年“锦绣中华”附近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开村,又获巨大成功,几乎成为去深圳人的必游之所。从此,主题园这种形式便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表1罗列出我国近年来已建,正建和拟建的一部分有主题概念的园林和游乐场所,可见“主题园”建设之热烈程度。

三、我国主题园的发展方向

1.我国近年发展主题园的得失

主题园概念在我国的普及引发了主题类园林和主题性游乐场所的建设高潮。这些“主题园”风格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有的占地几10km[2],有的仅仅借助公园的一隅而建成,还有许多是从旧游乐园、游乐场改建而来。它们变幻的形式、鲜艳的色彩、神秘的名称和传统游乐园构成极大反差,迅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游乐选择的方向和比重,如今已占据了游乐市场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娱乐需求层次的提高,特别是主题园建设密度与强度的继续增加,许多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首先是许多主题园未作详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就匆匆开工建设。“锦绣中华”的轰动效应导致了后继者追求经济效益的偏向,急于富起来的地区和单位把它当作一种致富手段,过分追求“投资少、见效快”,以至题材重复甚至模仿抄袭。从表1中的名称就可见一斑;其次是规划设计的水平偏低。(甚至缺乏规划设计)由于设计人员对主题的理解肤浅导致了表现方式简单粗糙,不能充分展示主题的文化内涵。(虽然选择开发的主题大部分都采自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精华)许多规划只是将一个个模拟或微缩景点进行排列组合;第三是施工粗糙,不仅缺乏细部推敲,而且很多工程对大的尺度、比例都把握不当,造成一些不伦不类的“怪园”。此外,还有经营方式僵化、缺乏想象力、管理不善、运转不佳等缺陷。尤为不足的是大部分“主题园”中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为零,技术水准还不及一般的机械式游乐园,大大影响了表现力。严格来说,我国目前的“主题园”还不具备完善的主题形态,只是一种端倪的初露。

2.我国主题园的发展方向

主题园形式丰富、内容包罗万象,无论对我国的园林、旅游或是娱乐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前景。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目前阶段不论是民众对主题园的需求量,还是政府及企业开发主题园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其建设不可脱离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水平,要注意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的现实性。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b*]1955年美国洛杉矶Disneylend开放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19.3美元;1983年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开放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11799.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894.2美元;而我国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11.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25美元,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达到9557.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722.4美元。虽然这两项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民的实际消费水准,但至少可以提示人们,近阶段在中国大陆建设像迪斯尼世界这样大型的主题园,并不是很容易模仿和成功的。因为它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人才库,以及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支持,而且要有广阔的市场来维持。

根据我国的国情,主题园建设朝小型化方向发展更符合实际,也更易成功。小型主题园往往强调单一主题,虽不及大型主题园内容丰富,但能深入发掘主题的各个侧面,而且投资少、建设期限短,能根据大众趣味的变化而迅速调整方向,有精巧而灵活的特点。实际上,我国现有的真正称得上主题园的也只有小型规模。(“锦绣中华”占地30hm[2],“中国民俗村”占地18hm[2],而如今美国开发一个中型主题园在平地上就需要80多hm[2]。

主题园的小型化并不意味着要减少主题的内涵容量,要完善其主题形态仍须发掘主题的深度。我国主题园建设既然受资金、规模、设施种类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则必须在主题开发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强调文化精致的手段来改善主题园的商业形象,提高它的品味和教育功能。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精致的历史,也正是依赖许多精致的文化载体来体现社会的水准与内涵,主题园作为如今大众文化的传统媒介,有责任继承文化精致的传统,以精致的文化内涵来完善其高层次、互动,并具中国特色的主题形态。

目前世界主题园的发展正处于转换期,许多先进国家的主题园已达到饱和状态,正在调整其经营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更加迅速,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渗透的机会越来越多;交通的发达更促进了世界性文化旅游的高涨,“娱乐性教育”(Recreationaleducation)已成为主题园发展的新方向,其核心是“相互了解”——不仅了解人类创造的人工物,而且要了解自然的进程、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人类过去因为地域隔绝在地球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里创造的文化。现在世界文化的格局已从过去以西方为中心演变成为尊重各地区文化的多元中心,发掘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即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我国有着广袤的疆域、雄奇的自然风光、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更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这些都是主题园开发的不竭源泉,也是展现文化精致的有利手段,利用这些宝藏可以改变我国如今主题园开发中形式类同、题材集中,表现粗糙等的缺陷。

当然,强调文化精致并不意味着主题园都必须以深刻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一种反对肤浅、粗糙的传递文化方式的态度,是对主题园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文化媒介的尊重。绝不能因为它的肤浅、粗糙而贯输给游人对文化的简单化、庸俗化,甚至错误的理解。

表1(附图{图})

注本表参照华东师大1993年吴杰的硕士论文《人造文化景点开发探析》而列,所搜集项目并不完全。其中许多园(或宫)也只是仅有主题经营的意味,而不是严格意义的主题园。四、我国主题园发展的精致化方向

1.主题开发

我国目前主题园开发的主题方向主要有:①以传统文化、地域风情为主题,如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村。②以历史情境或人物为主题,如北京秦始皇艺术宫。③以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为主题,如山东八仙幻宫、四川丰都鬼城。④以文学遗产为主题,如各地的封神榜宫、西游记宫、大观园。⑤以异国文化和风景为主题,如深圳世界之窗,北京世界公园。⑥以动植物观赏为主题,如深圳野生动物园。这些主题方向的覆盖面呈不算狭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也极为重视,但在具体选题时(可参照前表所列主题园名称)却往往有重复和简单化的缺点。这是因为开发者对题材的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例如,许多主题园选择那些源自神话传说或古典名著的主题,以为大众耳熟能解即会有吸引力,实际上它们未必都具有游乐特质;有些主题园只选择有代表性的主题,过分强调其教育意义,结果显得呆板严肃,缺乏趣味;有些主题园求大、求全,动辄冠以“国际”“世界”“中华”等前缀,反而给其开发增加负担;还有不少主题园求奇、求怪,渲染题材的耸人听闻,以至走向庸俗甚至恶俗。

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发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和负担。因为传统文化中也夹杂着许多封建时代的糟粕、落后的意识和陈旧的观念,即便是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未必都适合主题园的娱乐形态和商业包装。主题开发的精致化即是要识别美丑善恶,选择那些既真正能代表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又易与主题园的娱乐形态相结合,易于表达、易于辨识及具吸引力的主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方式来表现严肃文化的主题,宁可卸去这个重担,去寻找日常生活中浅显有趣的题材,只要认真挖掘和雕琢,也可以表现出精致的文化内涵。

主题园的主题开发是属于开发者(或经营者)所为。目前我国大部分主题园的开发者是民间机构或地方政府部门,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往往因为本位主义而盲目选题、选点,缺乏相互协调。从这点上说,主题开发的精致化还必须依赖高层次的政府和规划部门参与干预、引导方向。最好能分别有部级、省级和市级机构来管理各层次的主题园和投资,制订开发政策,提供主题选择的咨询和建议等。这样不仅可在题材选择、地点分布上统筹计划,而且能把投资相对集中,用来研究或引进高科技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主题园的品味方向,限制庸俗的题材,改变目前一些主题园文化媚俗的形象,保证其健康发展和走向国际化。2.规划设计和施工

主题园虽以主题情节取胜,但最终需落实于具体的物质环境,对这个物质环境处理的优劣直接导致主题呈现的优劣,而这处理的最重要部分就是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主题园建设中对规划设计都不甚重视,即使重视也缺乏对这一特定专题的深入探索,使不少有创意的主题由于规划设计者无甚匠心和处理手法的呆板僵硬而降低了表现力。而工程施工的不严谨更是极为普遍,甲方要求的都是如何省钱省时,施工单位则在工地上对一些细部要求不严、任意修饰、结果造成整个环境的粗糙简陋、移位变形影响了游憩品质的提高。尤其影响了那类以园林为环境载体的主题园,使游客产生排斥反应,难以沉浸入主题气氛中。因此,不论从主题园的文化生命力还是商业感召力来看,都有必要强调精致的规划设计功夫与工程施工水平。

精致的规划设计要求规划师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才能,利用各种手段让主题强烈地呈现出来,其涉及的层面除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工程设计,还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估、游憩心理调查、市场调查等等。我国主题园中有许多是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而真实历史的可看性是有限的,因而规划设计还应寻求一条适合表现我国特定历史文化、能让游客在娱乐中了解历史而又不降低其精神力度和震撼力的途径。本文试根据主题园的规划特质列出四条原则:①特殊性原则——规划设计寻求“不可替代性”,强调呈现主题的独特视角。②饱和性原则——保证足够的信息刺激,重视高潮的安排与充分的情节积累空间。③艺术性原则——提升主题形象的审美品位,以艺术手段渲染主题情境气氛。④有机性原则——不以静态内容来固定主题情节,结构能适应大众需求的变化而汰旧换新。

精致的施工则要求施工人员通过尺度、材料和细部的精确处理完善人和环境的交流,准确传达规划意图。不仅对大的建筑物、雕塑、绿化要认真对待,而且对每一块铺地、每一只园灯、每一个指示牌也不能随意马虎了事,因为它们都是体现主题园精致环境的必要手段。当然,精致的施工绝不是繁琐的工艺堆砌,也不是昂贵材料的拼贴,尤其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它应该是具有简洁、凝炼精神实质,既讲求审美也讲求施工效率的建设艺术。需要甲方、规划师及施工人员之间彼此信赖合作,以对环境的责任感来实现。3.经营管理

精致的经营管理是指对同主题园相关的一切细节作精心的计划和安排。保护其良好的运作。从广告宣传、货物运输、设施维护到游客路线安排,排队长度甚至工作人员的制服样式等,都进行仔细研究和设计。它包括硬经营与软经营两方面。前者保证主题园的物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它依赖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实现。以美国迪斯尼乐园为例,园内旋转木马的铜把手每夜要拭擦光亮,射击场每天清晨5点要重新油漆,地面若有烟蒂须于20秒内清扫干净,同时园内各游乐设施点都有摄像机监视其运转是否正常。

软体经营的目的则是保证主题园内所有要素处于最佳组合中,建筑、设施、服装、音乐、色彩都是传递主题的媒介,通过它们的良好积极组合,能保持信息的饱和更新频率,使游客不断受到吸引,点燃想象的火花,获得高品质的游憩体验。软件经营比硬体经营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它需要在主题园开始规划的同时就加以考虑。例如游客都希望购票入园后多玩几个项目,因此,经营规划须考虑游客的入园时间和在每个项目点的逗留时间,以决定场景的变换间隔、设施的数量及分布等。软体经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先进的经营观念及相应的经营方式上。再举美国迪斯尼乐园为例,它每天制造气氛的大游行让人人参与其中,随着米老鼠、唐老鸭狂欢,游客因行为和主题情节契合而会留下深刻印象。相应我国许多主题园的经营方式却显得平淡,大多注重静态观赏而少有参与性活动,缺乏游客融入主题情境的机会,自然也就降低了游客的刺激体验深度。这可能是许多主题园难以吸引“回头客”的重要原因。如果说硬体经营的不足还可以依靠时间、人力或技术来弥补,软体经营的精致化则非要经营者殚精竭虑,细致组合每一要素,并以开放的经营方式激发游客的能动体验才能实现。五、主题园的社会学意义

MillicentHall在1976年的“主题园:环游世界80分钟”[c*]一文中详细讨论了主题园兴起这一社会现象,她认为其产生和普及主要是受汽车文明及电视文明的影响,前者影响了人们对速度和动态的追求,是造成主题园前身机械游乐园勃兴的原因,过山车、太空船的疯狂速度象征着汽车文明的标致。而电视文明则直接和主题园的构想相呼应。电视文明的发展不仅加强了主题园内的视听效果展示,其表现的时空感和生活形态也直接和主题园的呈现方式相对应。例如,电视单元每个节目的时间都很短,因此故事情节往往甚多巧合;电视观众每夜收视的节目多达5~6个,从“星际战争”到“昆虫世界”,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致使观众的时空感变化频繁。而主题园也是让游客入园后,“可以在一天之内经历18世纪的欧洲、2000年的太空、非洲荒漠、海底世界、童话王国,然后还赶得上回家吃晚饭”。

主题园的电视文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它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最强烈的信息冲击,提高了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效率。但是,这是需要代价的。由于“将时空压缩,并将文化或社会历史上所有的痛苦教训皆过滤而去,也不考虑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它在加强信息刺激频率和强度的同时,也失去了表现文化深刻内涵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题园在本质上是一种非精致的文化。

但主题园又确实承担起了传递文化的重担,而且人们是将其表现的内容作为文化来理解和接受的。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商业社会,俗文化的作用和占据的成分越来越大,它对人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它的一点点失误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都会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强调主题园作为一种重要社会文化角色的精致责任,这种精致是以不虚伪、不欺骗、不庸俗、不粗糙为根本,并在以基础上追求真善美,尽可能提高文化承载的质与量。即使是纯粹以娱乐为目的的商业推销,也必须保留有让人思考和批判的精神空间,不应对娱乐手段过份夸张而使游客在心理上失去主见和消极被动,至少应暗示人们,除了这种虚幻的方式外,还有其它更真实表现文化的方式,文化本身也还有更深的内涵。这是本文强调主题园需要文化精致的关键。此外,主题园是一种文化商品,商品要被人接受还需要包装,文中所强调的文化精致也包括这种包装,从主题开发,规划设计到工程施工、经营管理,精致的包装是传递文化内涵的物质基础,也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手段。注释:

a*主题园的存在环境可以分为非园林类(如室内或地下的娱乐场)和园林类两种,本文侧重对后者的分析,即以园林景观为环境载体的主题园。

b*引自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91年版。

c*此段中的引用转引自[台]《造园》第三卷,第一期“从狄斯耐乐园中的主题园谈起”一文。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参考书目: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②《旅游大观——深圳专辑》,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③李明字,“从狄斯耐乐园中的主题园谈起”,[台]《造园》第三卷,第一期。

④马国馨,“日本的野外博物馆”,《世界建筑》1985.3。

⑤李建军,“主题园主题选择与规划设计”,1994年同济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