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6:22:31

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范文篇1

学习英语和文化认可是彼此渗透、彼此推进的,学生可以从英语中了解其文化,可以从文化中明白语言意义。根据教学英语实践和对英语文化的深入,探讨历史和主题情景的配合方式。(一)以意识形态为依托的主题情景创设。意识形态即对事情的某种看法,表现在主题应用课堂上,比如,通过一些美术作品、文化作品等帮助学生理解西方国家文化中所表现的文化特征,通过歌曲、写作、视频等表达意识形态类的主题情景创作。(二)以生活背景为依托的主题情景创设。生活下的背景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语言内涵,教师通过选取电视、电影、文章中的不同桥段,可以表现生活背景类的主题设计。(三)以经典桥段为依托的主题情景创设。例:以生活背景为依托的主题情景过程:阅读英语课本,学生按照文章内容设计导游发言稿,通过PPT和解说文将课文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复述片段:Wel-cometotheLouvreMuseum.AfamouspaintingintheLouvreMuseumistheMonaLisawhichwascreatedbytheartistLeonardoDaVinci.Itwascreatedbetween1503and1506...效果:“……导游”的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具体结构的理解。在解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表达的叙述方式、解说特点,也同时强化了对西方国家文化特点的了解,为以后自主学习西方文化打好了基础。

二、结合语法知识,提高主题情景的充实性

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将语法融入主题情境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语法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下面,笔者针对语法知识与主题情景的结合方式进行总结。(一)以词汇为主链设计主题情景。以词汇为主链设计主题情景是指将单词或短语的多个含义串联到一个情景中,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二)以语法为主链设计主题情景。以英语语法为主导设计主题情景是指将英语和语法内容串联到一个情景里面,通过引用该语法内容并与其相似的语法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例:为accountfor设置主题情景的经过如下:Hecouldnotac-countfor(解释、说明)thereasonforhisabsence,buthisabsencehasaccountedfor(导致)theintensificationofthefire,andtheaffectedbusinessesaccountedfor(占据)sixtypercent,sohemustaccountfor(负责)this.效果:将该单词的多个意义融入一段话,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牢抓情景,有效提问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学”与“思”之间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需要互利共存,相互作用,这就是学习知识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我们首先应该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实践内容相关的情景进行文案的设置。在教学英语过程中有用提问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并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在情景教学法中经常被利用。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启发学生关注特定环境里的细节,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的语言、情感,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发展。比如,在学习“festival”一课时,涉及“birthdayparty”的相关知识,我采用给学生开生日派对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在吃寿面、唱生日歌、说祝福语、切蛋糕等一系列生动活泼、感性、有趣的情景中,积极对话、主动表达,有利于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在生日时常用的交际用语。这样就可以非常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者,而是思考者。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关于教材中出现的桥段在哪个电影中出现过,或通过各类电影的名字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作者:苏晓娟 单位:千阳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建霞.浅谈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英语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16).

主题教学范文篇2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

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主题教学的实施中也是不可小觑的一个重要因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可以说是核心人物,名师出高徒,老师滔滔不绝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改的提出,提倡以学生为主,在主题式教学中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授课的多媒体环节、游戏环节等特色主题的设置,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不同于平时的模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情况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题式教学的测评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它不是以一门学科为主体,而是按同一主题归纳,可能会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知识,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很可能就会导致专业性知识,但是整体素质会有一个提高。当然,对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测评更要客观、全面的去分析,宏观的去评价它的优势与不足。具体可以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教育目标、技能目标四个方面去进行测评。

主题教学范文篇3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高校MPA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背景、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考核模式不能有效提升和改进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MPA学生总体上都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及当前社会大环境对高校英语教学所持负面态度的影响,普遍存在消极应对甚至抵触的心理倾向。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受其自身个性、英语基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对英语教师而言,要胜任MPA英语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除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尽管各高校MPA英语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方式与其他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不同,但MPA英语的教师队伍“出身”却基本一致,即拥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但几乎没有接受过公共管理和政策等专业方面的系统教育。因此,教师不了解MPA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对学生未来的具体目标岗位需求也知之甚少。这种专业知识和背景的缺失已成为当前MPA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障碍。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学院聘用一些有管理学、经济学甚至社会学背景的教师执教MPA英语,但这些教师又没有受过英语专业的正规教育,很难以英语为表达手段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这种载体与内容的脱节极大地制约了MPA学生有效掌握英语这一工具,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地达到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预期。另一突出的问题是,英语教师人数不足,造成教师课时量大,班级容量也不断扩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的班级容量为30人,而MPA英语课的班级人数平均达到65人左右。这就使得教师只能机械性地重复课堂流程,鲜有创新,也没有多少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学中师生互动难以实施,因此,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现度较低。此外,各高校使用的MPA英语教材时效性差,滞后于社会和课程教学的发展。另外,由于公共管理领域涉及的范围广,在选材上很难聚焦到有代表性、时代性以及趣味性的材料,这也导致教学过程和内容滞后于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不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当前对MPA英语教学的考核模式也有待改进。由于受传统的侧重英语语言知识考核模式导向的影响,大部分MPA学生认为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拿到学分,这就与英语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制约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通过多年的MPA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主题性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主题性教学的特点和效果

主题性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导向、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的模式,指的是在某一教育体系中看重让学生学有所成的一切要素的教学方法。它首先明确学生达到某种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组织课程、教学和评估来确保预期的教学效果[1]。一般说来,主题性教学具有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合理、预期目标高、学习机会多的特点,因此,教师有更大的自由去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目标。主题性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步骤:确定学习预期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确定评估考核程序。教学目标是任何语言教学展开的前提,否则,教师和学生只能从教材、从课堂活动中来推断教学目标。没有清晰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无法系统地处理[2]。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是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决定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它热衷于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料,偏向基于事实和标准方法的直接性教学和以标准答案论处的评估体系;主题性教学则是先以学生在完成学习后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导向,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它推崇基于建设性方法的课程体系,看重借助客观环境进行的正面进步的评估方法体系,将学生与他们自己最初的表现相比较。也就是说,在主题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总是不断创造机会帮助他们达到各自预期的目标,因此,学生个体的特色可以充分得以体现,教师也可以更加关注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结果。主题性教学所有的教学策略与活动都是以帮助学生获得重要学习成果为导向。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它要求教师应具有灵活性的方法,使学生在他们最能接受和理解的阶段进行合适的学习活动。教学资料应该被视为上课的辅助材料,是帮助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资料,而不是学习本身。主题性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等教学和学习策略,注重学习、思考、过程、联想等元素,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3]。必须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教学方法中获得同样多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意识到这一差异性,根据学生各自的程度拟定不同的预期目标。在涉及主题内容(thematiccontents)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希望交流什么,并将选择恰当的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4]。此外,如何把握话题的熟悉度(topicfamiliarity)也是在拟定预期目标时需要特别考虑的,因为话题的熟悉度是决定任务难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教学时间,帮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握学习机会,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给学生提供机会[5]。最后在考核评估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给予评分,而不是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绝对量。采用现场模拟的考核方法能给学生带来更有预期性的学习目标,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空间,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因此,主题性教学的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十分吻合MPA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的目的性。相比于学术型学位的通用英语教学,MPA英语更容易实施主题性教学。相似的职场背景和学习经历使得MPA学生在设定英语学习的预期目标时相对统一,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也更易找到共同话题,合作更为融洽,在考核的模式中也更容易实行现场模拟的方式,达到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开学习思路和发展方向。

三、MPA主题性教学内容与设计

主题性教学注重把某个特定主题作为概念性线索提供给学习者,使他们从中获取知识。教师需要预先设定学习目标,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将主题的关键性概念融入教学活动中。这种主题的选择将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背景作为主要参考因素。MPA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一般较熟悉案例教学法,习惯这种以设定目的为导向,将实际中真实的情景进行焦点性处理的教学过程。这是一种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并做出决断的案例教学活动。主题性教学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更好地利用英语进行分析、思考、交流,并主动进行扩展阅读,达到MPA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主题性教学也能够进一步增强MPA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消化,查阅并了解相关知识,经过缜密思考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解决实际应用能力与英语能力的双向提高。学生在进行过程性学习的同时,也具备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进行效仿性应用的能力。英语教师可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提供扩展阅读的资源,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课程应涉及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教学过程应包括选择任务的原因(why)、组织的方式(how)、能达到何种程度(howwell),以及课程的结果是什么(what)[6]。笔者拟以“healthcare”(医疗卫生)这个主题为例,展示在MPA英语教学中如何以主题性教学方法,激发MPA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有效地与英语语言相结合,在以应用型为导向的教学中实现“学会如何学习”的教育理念。首先,在开始“医疗卫生”这个主题的英语课程前,教师在对MPA专业有基本了解并和学生进行事先沟通的基础上,预设这个主题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掌握和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相关的词汇表达,能较熟练地运用英文表达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选择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英文材料提供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有选择性地进行扩展性阅读,并要求在英语课程前,提出课堂上要讨论和分析的议题。这些议题可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筛选,减少到与课堂时间相对应的数额。所圈定的议题应具备可讨论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于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的扩展性阅读材料,并不一定非要限定为英文材料,但要求学生在阅读非英文材料后,能以英文表达其主要观点。这个阶段的准备十分重要,如果准备的材料不具有代表性,或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和思考,并进行扩展性阅读,就会影响下一步学习的效果。其次,当教师与学生开始课堂活动时,教师可先和学生之间以互动的方式理清本次课程将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课前应对“医疗卫生”主题中可能涉及的主要英文词汇和表达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互动前做一个简述和总结,突出语言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运用相关的英语词汇进行表达。在课前有了较为充分信息摄入的基础上,小组成员(5-10人一组)从各自理解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也可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发表自己观点,同时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适时纠正并给予他们正确的英语表达技巧;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语言;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与帮助。教师可就学生应用语言时的难点,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替代性的相近单词或简单的身体语言等来表述,让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本身的灵活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组织管理者、咨询顾问以及评估者。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能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对提升英语表达的实际效果。此外,小组讨论还能有效解决当前由于师资紧张所造成的班级容量大而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师生互动难以实施这一现实问题。在各小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全班范围的讨论。各小组选派出代表,总结各小组对议题的分析和讨论结果。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在各小组代表总结陈述其小组的讨论内容和结果后,鼓励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在发言和问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对语言的掌控度,也能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甚至摆脱语言水平的束缚。最后,教师在全班范围的讨论结束后,可以引导性地进行总结,提出几个意见较为集中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展开拓展性的即兴讨论,这种即兴讨论不仅是锻炼语言即兴表达的机会,也是让学生反思和巩固学习内容的契机。由此,经过课堂的活动,学生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熟悉和运用了与医疗卫生管理相关的英语表达,并能基本运用英语表达这个主题的相关观点。虽然学生个体在语言和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上存有差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也并非完全同等,但主题性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是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特色,清楚各个学生的水平,帮助他们达到与各自水平相称的预期目标。学生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认清自己的水平和有待扩展的空间,给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设定更为清晰的目标。正如倡导主题性教学的学者所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进步负起责任来”[7]。在预设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主题性教学活动,相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更具有实用价值,也更为适合MPA专业学生善于讨论和思考的专业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决定了其相对应的考核模式应区别于传统的标准化考核。新的考核模式对上述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应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现场模拟面试正是考核学生对主题性教学内容理解度的最佳模式。

四、MPA英语现场模拟面试的考核模式

传统的标准化基础水平测试并不适合MPA的主题性英语教学的评估。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突出实际应用性的效果,要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考核他们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预期目标。MPA学生基本上已具备大学公共英语四级水平,重复考核听、说、读、写、译的基础知识对MPA阶段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目标的形成具有冲突性影响。主题性教学侧重学生就具体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达到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较为顺利的表述和交流,因此,考核模式以接近实际场合的现场模拟面试为主比较合适。这种面试不同于职场单对单、目的明确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重过程表现、轻标准结果的形式,它与课堂主题性教学中小组讨论模式相对应,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评估。考核模式要基本保障英语能力不同的学生通过同等程度的过程参与获得相应程度的认可。首先,在现场模拟面试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预定目标,拟定出具有可模拟性的主题背景信息,且背景信息相对开放,同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资料阅读、确定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组成3-5人的小组,规定在20-30分钟内,以现场模拟辩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其次,现场模拟面试由至少三位老师组成评委进行评估给分,评委应从语言表达、临场表现、内容深度等各方面给予评估。评委除了英语教师之外,也可邀请英语水平较好的MPA专业教师参与。整个过程中,评委主要考察学生应对问题的应变能力、英文表述的灵活性、合理性和说服力。每个小组的学生所得到的问题不同,难易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但评委考核的是学生应对问题时的能力,而不是答案的正确与否。模拟面试结束后,综合三位评委的打分结果,给出每位学生在现场模拟面试环节的平均分。值得指出的是,现场模拟部分的分数并非是学生在整个MPA英语课程上的最后得分。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在完成日常主题性教学预期目标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平时成绩。一般来说,平时成绩可由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课堂讨论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等方面构成。因此,每位MPA学生的最终英语课程分数将由平时分(约占40%)和最后的现场模拟面试分(约占60%)两部分组成。这样的评估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也能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对语言和相关主题的掌控能力。笔者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这种考核模式更能体现主题性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五、实施主题性教学模式的保障条件

主题教学范文篇4

一、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

鹤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殷商文化遗址、中华第一古军校、华北第一古庙会等资源是先人留下的瑰宝。我们将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触摸地域文化脉络,汲取本土文化精华,还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美术主题单元设计策略

我们对本地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编,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单元设计,既符合课标,又贴近学生生活。如九年级上册《土和火的艺术》一课,我们以“鹤壁窑”为主题进行单元教学,形成贴合课程设计,突出陶艺人才培养、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具有厚重地域特色的美术主题单元。我们邀请非遗传承人张卫国先生指导学生揉泥、拉坯、修坯、施彩上釉,最后烧制成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鹤壁窑”的艺术特色,实践并创造作品。我们还结合社团课程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我校美术社团精心设计了《古建筑》特色课程,让学生通过看、读、画、品当地的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形成了对古建筑艺术的基本审美鉴赏能力和保护意识,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美术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多渠道进行美术主题式教学探索。一是以美术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查、品、探、创、评”五步教学法。二是依托各种活动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如鬼谷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走进云梦山感受鬼谷文化,绘制云梦山旅游路线图,写生鬼谷子石像,画孙膑、庞涓、毛遂等名人故事绘本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和学习鬼谷文化。三是进行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学生通过搜集淇河古诗,体味作者情感,然后自己创作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同时进行诗配画活动。四是结合课后拓展性作业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我们设计趣味性主题作业,让学生课后分组自主探究学习,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相互分享。

四、美术主题单元教学成效

主题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而在特定的主题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到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单篇阅读、逐步深究的教学方式,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将多篇课文合并到一个单元进行共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将课文进行读写链接,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维的角度去解读同一主题的文本,从而融会贯通,将课文读熟、读透。不仅如此,主题阅读通过多篇课文,讲述一个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印象,为学生搭建起丰富的语文知识库;同时,一个主题就是一个思想,学习一个主题,学生就领悟了一种思想,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倡主题阅读,小到使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顺畅地开展,大到对学生的思维开拓以及眼界、阅历的提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能为学生将来的写作做好铺垫。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将主题阅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呢?

一、切入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主题阅读教学更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无论什么课程都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同样如此。教师在教材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阅读,提炼出相关主题,在主题的帮助下,使学生对这一系列的内容产生阅读兴趣,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获得知识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然后反过来帮助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比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写道:“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当学生读到这句话时,语调就会变得轻柔而富有感情,他们从中能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美和高尚的情操,并对主人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这是阅读课文带给学生的感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或者到书店、图书馆去寻找关于这篇课文的延伸资料,或者查看这类主题的其他文章,像《这样的教师彪炳千秋》《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等,在名为“善良和品格”的主题下,深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在对课文感兴趣的同时,也会愿意阅读更多同一主题的文章。这样,他们的视野开阔了,对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二、重视朗读,感悟主题深意

于永正曾言:“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是读书读出来的。老师讲得再好,也没有书上写得好。”主题阅读也不例外,朗读是学生感悟文章真意,汲取文章精髓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不能再以单一的教课为目的,而要运用主题阅读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继而感受语言,通过讨论继而理解内容,通过分析继而领悟情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获得语言、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且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使学生能将课文中的知识全面吸收,获得思想上的启发。比如说,以写景为主题的课文《春天的声音》,教师可以将“声音”作为本次课堂的讨论话题,让学生阅读儿童诗《伞》《春天怎么来的》这些课文,并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进行想象朗读、改编诗歌朗读、更换文本顺序朗读等。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画面感,感受到这些课文的意境,从而读懂课文内容的深意。以记事为主题的课文《古人劝谏的艺术》,教师可以引用《弟子规》《晏子劝谏》《七步诗》等多篇文本,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通过诵读、表演读、问题讨论的形式,化深为浅,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到古人的劝谏艺术。由此可见,学会朗读,对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创设情境,捕捉情感共鸣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主题含义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外在的环境布置或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比如,搜集一些符合主题的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资料,在课堂中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轻松地走入课文中。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前搜集关于圆明园的信息,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复原图和惨遭焚毁之后的图片,使圆明园从前的无限风光与如今的断壁残垣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不甚唏嘘。当学生阅读课文之时,他们就会对国家曾经遭受到的屈辱感同身受,从而引发内心的愤懑不平和爱国情怀。趁此机会,教师再连续给学生讲解我们国家的长城、颐和园等著名的文化建筑,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国家最珍贵的艺术品,建造之时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每当战争来临,那些嗜血的侵略者就将我们的财富掠夺,企图让我们的家园毁于一旦,这些历史教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这样的主题阅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亲近传统文化、增强文学素养,也能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四、拓展对比,提升阅读品质

主题阅读的特点就是不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如何变化、人物之间的情感有多么复杂、文中的风景有多少模样,文章的基本立意是不会变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中阅读了一篇文章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理解相同主题的不同文章,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一旦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标杆,他们就会根据这个标杆进行理解,不会张冠李戴、随便判断。而且,同样的主题更加值得学生进行挖掘,从课上延伸到课外,从单篇阅读延伸至多篇阅读,形成自我阅读体系,将一个主题读出更多的深意。譬如,学生阅读了《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后,感到非常有趣。教师见学生们沉浸在童话故事中,灵光一闪:不如举办一场以“感悟童话”为主题的阅读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索相关的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品。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就会更加了解童话故事的立意及其所传递的真善美,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之后,教师可以组织阅读交流活动,激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和同学相互交流不同的意见,彼此学习,共同进步。交流过后,学生就能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更多新的想法,从而有效提升阅读品质。

总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主题的滋养下养成自我探索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知识的养料,升华精神世界,提升阅读能力,加强文学素养。主题阅读的设计,教师要做好课前的资料准备、知识积累,做好课上的情境设计、朗读教学等。教师利用主题阅读天生的优势,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学生就会逐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将来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定清.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教师,2015(12):36-37.

主题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十二怒汉》;演剧;陪审员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的第五﹑六两课选取的是美国当代剧作家ReginaldRose创作于1954年的一出独幕剧《十二怒汉》(TwelveAngryMen)。此剧于1954年拍成电视剧,并于1957年由着名导演悉尼·吕美特拍成了一部由着名影星亨利·方达领衔主演的全明星阵容的黑白故事片,获当年三项奥斯卡提名,至今仍被公认为美国最好的法庭片之一。

《十二怒汉》全剧自始至终发生在曼哈顿刑事法庭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狭小拥挤的陪审员审议室里。看似简单到了单调的场景使故事的焦点集中于剧中人物。该剧作为独幕剧来说出场角色颇多,是12名以数字编号的陪审员。他们要审议一桩看似铁板钉钉的命案:一个18岁的贫民区少年涉嫌弑父。住在少年楼下的老人隔窗听到了少年大喊“我要杀了你”;住在少年家对面的中年妇女更是声称亲眼目睹了凶杀过程;杀人凶器被证明和少年的一模一样;少年虽自称案发时他在影院看电影,然而他既没有人证;也记不清电影的名字。一切的证据似乎都显示少年就是杀父凶手。然而八号陪审员力排众议,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缜密逻辑的推理,抽丝剥茧,逐个推翻了证人的证词,中间经过六次表决,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少年被判“无罪”而释放。

这出独幕剧课文较长,出场人物众多,线索繁杂而层出不穷,语言中俚语,俗语较多,给精读课教师带来较大的挑战。然而,两年来经过对四个班的大胆实践和悉心准备,我发现此课由于其题材新颖实用,主题深刻多样,人物性格鲜明,戏剧冲突张力十足,只要精心组织,此两课通过“演剧”的形式来教学,会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一课。

一.遵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人本主义学习观的提倡者卡尔·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有学习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真实情境"中的兴趣学习,他认为那是一种有意义的体验性学习。因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当所学的对他有切实的个人意义时,学习者才会去感受、去做、去行动,他的智性活动和感知、情感活动交织在一起,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自我发展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努力实现学习主体的回归。戏剧与教学相结合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原则,整个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途径,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通过充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技能训练的组织者等角色得到发挥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陶先生认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学生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

2.创造性原则。

即要求教师敢于放手,切不要越俎代庖,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判断,允许他犯错误,而且还要让他自己评价这些选择和判断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学生善于活学活用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培养交际能力。利用辅助手段,创设剧场情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广开思路,而且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

3.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特征:积极的相互信赖,分工协作,个体的学习成功依赖于小组的学习成功;个体的可信赖性,即小组成员须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各尽其力。交朋友小组,形成一种有利于意义学习的气氛,小组活动的目的是使每个参与者面临一种与人坦诚交流的情景。从而有助于解除各种戒备心理,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自由的﹑直接的和自发的沟通。在小组中,学习成员解除各种戒备心理,没有任何压力,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形成了一种自由的、直接的、自发的沟通,彼此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合作学习倡导者认为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

二.课前准备

教师作为总策划人,须在单元教学前制定出总体方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充当协作监控的角色,他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探索、研究。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以最大程度发挥表现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想在没有被束缚的情况下,对语言的表达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使他们充分自主的学习。教师是一名灵活的导学者,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鼓动学生把已有知识同正在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以激起学生探究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在教学开始的前两周,我会将此课布置给学生们。以30名学生一个班为例,将学生们采取异质分组的原则(按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差搭配)分为两组,一组15名学生,分别负责一课。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有关资料,让学生大量感知材料,积极启发,举一反三,这样一方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策划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又使他们真正地了解剧本的情节,从而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有了一个基础。学生对此设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是一个能挖掘他们自己潜力、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15名学生中一名为“导演”,他的责任是将其组员按其性格特色,音色特点分配以不同角色,然后组织他们进行排练。“导演”虽然不上场,但他如同乐队指挥,是每组的灵魂人物,小组表演的成功与否与每组“导演”的能力密不可分。“导演”本人首先要熟悉和理解剧本,然后着手组合剧组,安排角色、落实职责,查找资料、组织排练。结果证明,所有的“导演”都感到这次任务对他们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是很有益的一次锻炼。

剧中需要12名演员,他们中有的台词洋洋洒洒,有的则只有寥寥几句,有的还伴随有激烈的肢体动作。学生们大都第一次用英语演出,对自己扮演的角色都非常投入。我提出的要求是尽量做到在“演剧”而不是在“读剧”。每一小组其余的两名学生将负责道具,剧务,及对此剧背景资料的搜集。

三.精彩的课堂

学生们的潜力真是很令我惊喜。一旦他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无不使这两课的教学成为使师生都获益菲浅的一次难忘经历。

上课当天,四个班的学生们都对教室进行了精心而别出心裁的布置。有的班的黑板象影片开始般写有剧名,剧作者名,有的则在上写着:“刑事法庭”,有个班的学生竟然找到了同名电影的海报贴在黑板上,海报上的字格外醒目:“Lifeisintheirhands,deathisontheirminds!(生命在他们手中,死亡在他们心中)”。12名学生演员围桌而坐,负责道具制作的同学甚至将12名陪审员的身份牌都制作了出来,或以胸卡的形式佩戴,或摆放在每一位陪审员面前。教室里气氛肃然,俨然一副法庭景象。

我先让学生们就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对此剧的历史背景,剧作者进行介绍。演出开始后,学生们不断地给我惊喜。一个班的学生甚至找到了同名影片刚开始时法官的讲话,由一位学生郑重其事地念出:

“经过六天对这起漫长而复杂的一级谋杀案的听讯,如果诸位心中对被告的罪行存有一丝合理疑点,你们必须做出无罪的裁决。然而如果没有合理疑点,你们必须依照良心判决被告无罪。无论何种情况,均应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诸位判决被告有罪,本庭将不会对他进行宽大处理。他将必须被判死罪。先生们,你们面临的是重大的责任。”

然后12名“陪审员”依次离席,然后再次入场进入角色。由于之前数次精心的排练,每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台词流畅地背出来,真正做到了在用英语“演剧”而不是在“读剧”。故事中的其它道具如弹簧刀,案发现场图,甚至用来投票的小纸条都准备地井井有条。演剧的学生们倾力演出,观剧的学生们也被深深吸引。随着剧情渐入佳境,“演员们”拍桌子,跺脚,撸袖子,怒目相视,唇枪舌战,暴跳如雷。气氛热烈紧张。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兴奋不已,久久沉浸于剧情中,观众们也被深深震撼,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参与双方都从中获得了认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演员从排练到演出,不同于在课堂上读文本,而是以情感和身体去全面地接近与创造人物形象,观众不论事先是否阅读过文本,都能从直观的形象中获得观赏与思考的愉悦。

接下来,作为教师的我会利用学生们仍处于兴奋状态,引导他们挖掘此剧所表现的深刻主题,然后再将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逐一讲解。老舍说过,“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个性化的语言,就是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语言,因此台词能表现出人物性格来,符合剧本所规定的特定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我侧重于利用每个角色的典型话语对其性格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潜台词”,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分析戏剧语言时,透过人物的语言去挖掘出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帮助学生认识到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剧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特别是人物性格(指人物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政治观点、道德品质、思想感情、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抵触”、相互“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后,我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并做练习,最后课后作业是布置学生们写一篇学习此课的心得体会,谈谈对此剧的理解或此剧对自己的启发。总结的方式因人而异、因篇而异,学生可就某一方面总结,比如导演同学除了要写“创作排练意图说明”、“排练手记”,之外,还要写最后的体会——这里包括经验和教训等。演员同学要写“人物塑造点滴谈”,其它的同学也要写出体会性的文章来。

从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来看,这种形式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有一些学生写到了“演剧”使他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分析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英语的魅力;另一些学生则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提出了对“陪审员制度”的看法;还有学生对剧中给他/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进行了评析。除了睿智的八号陪审员赢得了几乎所有学生由衷的敬佩以外,具有正义感,同时也有勇气的九号陪审员,注重事实,虽自负但明理的四号陪审员,固执偏激的三号陪审员等都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最为可喜的是学生们并不都是人云亦云。有的学生在对此剧的一片叫好声中提出大胆又合理的异议,如八号陪审员的形象过于完美,不切实际,不符合真实的生活;三号陪审员的明显的偏激态度岂不是使他应在陪审员面试时就被淘汰掉?还有就是在50年代,全白人全男性的陪审团也应属罕见等。

四.主题分析

在最后的作业讲评中,我再就学生们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将本剧的主题思想分为以下几点:

(一)了解西方的陪审员制度

1801年托马斯·杰弗逊总统在其就职演讲中曾说过:“我认为陪审团制度是一个政府赖以维护其宪法最高原则的基石,是人类迄今所能想象得到的一个伟大发明。”要理解陪审员制度,先要了解两个概念。

第一,假定无罪(Presumedinnocentuntilprovedguilty),即被告在被证明有罪之前应被认为是无罪的。从理论上来说,“假定无罪论”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减少了冤假错案的机率;第二,合理疑点(Reasonabledoubt),即一个普通,公正,诚实,理智并且谨慎的人是头脑里对被告的罪行产生的疑点。在法庭审判时,检方若要指控被告有罪,一定要提出确凿可信的证据来证明被告的罪行。陪审员们必须排除任何有理疑点才能确定被告的罪行。这个术语包含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由于刑事案人命关天,所以陪审团在裁决无罪时,不一定非要确信被告清白无辜。只要检方呈庭证据破绽较多,没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严格标准,尽管有很多迹象表明被告涉嫌犯罪,但陪审团仍然可以判决被告无罪。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原则也有助于罪犯逃脱惩罚。如果一个罪犯很有钱,他就能雇佣精通法律又愿意为了钱替任何人辩护的律师。而这些巧舌如簧的律师则不难在证人的证词中挑出漏洞,使陪审员产生“合理”疑点。例如1995年轰动美国的“辛普森涉嫌杀妻案”,前橄榄球超级明星O.J.辛普森腰缠万贯,不惜花费重金,聘请了号称天下无敌的“梦幻律师队”为自己开脱罪名。这帮律师凭着利用美国社会的种族矛盾以及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漏洞,把掌握着“如山血证“的检察官和警方证人驳得目瞪口呆,在舆论一致认为辛普森有罪的情况下,由他的律师挑选的黑人占多数(9/12)的陪审团最终却裁决他无罪开释。有人说,美国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宁可漏网一千,不可冤枉一人”。此语极为传神。

(二)批判了某些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偏见与“种族歧视”

十号陪审员来自贫民区却看不起穷人。他说“我一辈子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的话你一个字也不能信!”“在这些地方长大的孩子,都是垃圾”,“他们杀人压根就不需要什么大不了的理由,他们天生如此,天性粗暴!”十号陪审员的偏激引起了众人的反感。九号陪审员反驳道:“一个人这样想是多么可怕啊!从什么时候起说谎成了一群人的特征了?”陪审团内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讨论时一定要遵循基本的逻辑规则,做到以理服人。十号陪审员的这种背离理性公允的偏激违反了陪审团最基本的规则,众人纷纷厌恶地离席以示抗议。这种以偏概全,以个体代替全部的思维方式是非常不公平,甚至是危险的,是种族主义分子的典型表现。

(三)勇气的力量

故事刚开始,在第一轮摸底投票中只有八号陪审员一人投了“无罪”票,他立刻似乎成了一个“异类”,竟然敢站在绝大多数人的对立面。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发现五号,十一号陪审员对案情也一直有自己的疑问,然而,只有八号陪审员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他的沉着,睿智及高尚的人格魅力逐渐感染了众人,一个接一个的陪审员被他说服转而投了“无罪”票。八号陪审员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与四号陪审员一样,他也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同的是自负,超然,冷静,自诩高人一等的四号陪审员将案子视为一个有待解答的拼图游戏而不是一个关乎人命的大案。八号陪审员却在其理性之外比四号陪审员多了人类所特有的“同情心”。他对从小备受虐待的少年是同情的,然而他投“无罪”票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对自己陪审员的职责的高度负责。他对此案还存有“合理疑点”,因此他按照法定的原则投了“无罪”票。八号陪审员无疑是正直勇敢的,他并不惧怕成为“众矢之的”。正是他的勇气与坚持才最终改变了少年的命运,也证明了社会的公正要靠每一个普通有良知的公民来实现。几年前美国总统选举时,政论家们曾用此剧来说明民主社会中,每个公民所投的“一票”的重要性。

(四)领导艺术

《十二怒汉》常被用于国外MBA课程的教材,用来教授领导艺术,说服别人的艺术。剧中的一号陪审员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团长。在整个审议过程中,他循规蹈矩,尽职尽责地将审议以一定的程序进展下去。然而,作为一个陪审团团长,他缺乏一个领导者的高知灼见,对案子他没能提供自己的见解,八号陪审员由刚开始孤立的一对十一,逐渐改变局面,提出一个又一个合理疑点,推动审议向前发展,最终说服其他十一位陪审员全部接受了他的看法。作为陪审团的灵魂人物,八号陪审员实际上充当陪审团真正的团长。由八号陪审员身上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说服持不同意见者时的几个特点。

1.谦逊,“以守为攻”

故事开始,八号陪审员处于一对十一的极为不利的位置,面对由于各种原因投了“有罪”票的其他十一名陪审员,八号陪审员并没有胆怯,也没有急躁,更没有因为认为自己正确就摆出一副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的架势;相反,他一直以一副谦恭的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八号陪审员深谙只要有“合理疑点”就不能定被告的罪的原则。因此,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被告是无辜的”,他说的最多的话是“我不知道”,“我不肯定”,“我不想改变你的想法,我只想谈一谈”,“我没有任何精辟的见解,我知道的和你们一样多”。面对这样一个似乎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的“持不同意见者”,其他的陪审员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他的影响。试想如果八号陪审员自恃有理,如七号,三号陪审员等大喊大叫,其他陪审员恐怕压根儿就听不进去他的分析,更别提被他说服了。

2.各个击破

面对十一个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八号陪审员并没有笼统地对待。他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心理,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术,使本来试图说服他的那十一位陪审员逐个被他说服。

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的二号陪审员说“我就是认为他有罪,我的意思是,又没有人证明他是清白的。”八号陪审员立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二号陪审员的法律常识性错误:“不需要有人来证明他是清白的,假定无罪直至被证明有罪,证明有罪是起诉书方的责任,被告根本不需要开口。”

笃信证据的四号陪审员认为那把弹簧刀独一无二,足以证明被告有罪,然而八号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早有准备地甩出他买自少年家附近的一把一模一样的刀子,以事实有力地反驳了四号。四号又提出少年声称案发时在看电影的说法“不可信”,因为他一小时后被捕时竟想不起影片的名字。八号陪审员随即问了四号陪审员几个类似的问题,结果四号也记不清他自己不久前看的电影名字,由此证明了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

三号陪审员看重的是楼下老人的证词,八号陪审员则用实际的情景再现,证明了老人不可能在他所说的时间内看到少年并听到少年喊“我要杀了你!”三号陪审员仍然固执己见,八号陪审员一改惯常温和谦恭的态度,变得咄咄逼人。他故意以“你是个虐待狂”来激怒三号陪审员,等三号陪审员怒不可遏,叫喊着“我要杀了你”扑向他时,他又镇静地反问:“你并不是真的要杀了我,对吧?”以四两拨千斤之势轻而易举地反驳了三号之前叫嚣的:“那么大声喊叫,一定是真的要杀人。”

十号陪审员以邻居妇女的证词为依据,八号指出他逻辑上的错误:“你不信那男孩儿的话,你又怎能相信那妇女的?她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不是吗?”

六号陪审员认为少年与父亲的争吵是他的作案动机,八号陪审员则提出少年一直生活在家庭暴力之中,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不可能因为挨了两个耳光就去杀人。

3.以退为进

西方法律规定,重大刑事案件的陪审团必须要达成一致意见,裁决才能生效;否则,就得重组陪审团,对案件重新审讯。当三号,七号,十号陪审员仍然固执己见不愿再讨论下去,审议似乎要进入僵局时,八号陪审员走了一步险棋。他提出再进行一次无记名投票,由其他十一个陪审员进行。如果大家还是一致认为被告有罪,他将不再坚持。但是,如果有人投无罪票,他们就要继续讨论下去。八号陪审员的提议看似让步,但如果不这样,陪审团会由于达不成一致意见而解散。八号陪审员深知再换一个陪审团,被告很可能被判有罪。与其这样,还不如试一试运气。果然,受八号陪审员人格力量的感染,同样良知未泯的长者九号陪审员在关键的时刻站在了八号陪审员一边,使形势开始逆转。

(五).真理愈辩愈明

《十二怒汉》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剧中的人物没有名字,以编号出现虽然是美国法律为保护刑事案件的陪审员的人身自由安全而设,但是在这个故事中也可以视为姓名在此已不重要。十二名陪审员代表的是每一个读者。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以一对十一到最后十一人均被那一人说服并不是说明凡事都要达成一致意见;相反,这正说明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己对事物不同见解的权利。然而,你的见解必须建立在事实和逻辑之上,而不是主观臆断。刚开始人们由于缺乏经验,缺乏勇气,缺乏智慧,缺乏责任感而意见不同,这是很正常的。八号陪审员每提出一个假设的时候先都会一定有人会反驳他,但是当他证明他的假设合理,对方就会被他说服。真理是愈辩愈明,不怕异议的。辩论不是一件坏事。实际上,自从双方开始讨论,形势就向理性的方向扭转。个人的偏见,私利都不能成为说服别人的依据。在辩论中,最终胜出的肯定是持有真理的一方。

(六)司法公正的相对性

故事最后八号陪审员的胜出并不说明被告就肯定不是真正的凶手。但这已不是本剧的重点,因为就算他是真凶,他也有权利依照法律得到公正客观的审判和裁决。司法公正是守望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底线。在西方文化里,法庭审理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依据只能是控辩双方所质证过的证据,法庭判决一个犯罪嫌疑人有罪与否的唯一“准绳”只能是已经颁布了的法律。任何一个法庭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果其遵循了正当法律程序,则无论其做出的结论是“如何的不可思议”,社会公众也只能相信且尊重法庭的判决。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WilliamO.Douglas,任期1939-1975)精辟指出:“权利法案的绝大部分条款都与程序有关,这绝非毫无意义。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赖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

主题教学范文篇7

主题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即关于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理论。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学强调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和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身处该环境中,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进而积极主动学习。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学习者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与外在信息发生冲突时,调整和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能力。

2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理解分析英美文学中各种类型、题材的作品,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任课老师在课堂授课中应注意以自己的讲授作为引导和启发,使得学生主动认识、整理、综合概括和分析欣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规则和原理,并在这一过程中高效大量地获取知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授课过程中,从而巩固所学新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将现有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主题,该主题可由数个话题构成,各个话题分别表述该主题的不同方面,是与主题比较而言更详尽更易于操作的内容。而话题又要通过若干细节,即关键词及短语来丰富和阐述。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现有材料的主题—话题—细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充分理解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同时掌握了材料中所运用的语言表述形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3主要教学过程

3.1正式授课前的准备活动所谓准备活动,就是任课教师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让学生进行一些与所讲内容密切相关的准备和预习,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所了解并启发其好奇心。准备内容可以是教师设定某一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身份,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解决一些问题。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

3.2以听力为主的语言活动此部分可以是对主题内容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思考,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片段,使学生在了解主题的同时增加词汇量和相关知识。听力完成后,还可以适当开展小型的讨论以加深印象。

主题教学范文篇8

从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内容来说,它需要遵循的原则有情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数学化原则和社会化原则。(1)情景性原则:它主要是指教师在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中,数学老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情景来模拟一个在小学生都熟悉或与生活相关联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主题图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角色,灵活判断主题图,使主题图具有现实性,让教学材料变得熟悉化。(3)数学化原则:指的是数学老师在利用主题图教学的过程中,把数学中的主题图转换成容易理解并且在生活中出现的主题图,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社会化原则:是这几个原则中最难理解的,它是指小学生数学主题图中包含一些现实性的社会文化。要求数学教师应重视主题图教学,并深入了解主题图中所蕴含的意义,培养学生使用主题图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的“主题图”教学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人的天性就是玩,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意识还未成熟,所以很容易就能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而普遍定义兴趣的概念是人们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推动人们认识事物,它是人们探索新事物的动力。想要让小学生保持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关键要看老师的导入是否有趣、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授的内容,把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笑话等导入新课。例如:学习“四边形”内容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课堂情境。课前采用摄像机全面拍摄校园空间,将所拍完的校园照片加以修剪,制作成多边形图片,并将制作后的图片拿到课堂中,向全班学生展示,并向学生指出哪些图形属于四边形。这样一来,小学生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还能与同桌进行讨论,容易使小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通过这种导入的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被激发出来,求知欲也会增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二)创设主题图情景,增进师生互动

优化小学生数学主题图教学的主要标准分为情景创设、学生参与、目标达成及师生交流等几类。其中情景创设需要满足情景设计是否具有灵活性、情景创设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数学老师不要一味地讲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代替。数学老师可以拿几串在颜色上有规律的水晶珠,让学生自己找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让他们融入到课堂的氛围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小学数学教科书时,始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再以主题图的形式出现在教科书中,利用简单明了并具有生活性的图片表达数学思想,能够让小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取数学知识。通过设计主题图情景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还让小学生通过灵活的形式了解更难理解的知识。

(三)应用主题图,加强合作探究

尽管主题图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死板,就图论图,照本念书,没能把主题图的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会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枯燥不想学的想法,这样就很容易让他们颓废,更没有办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位置与方向”内容时,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数学教师则可带领全班学生走出课堂,在教室外进行学习。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方向,同时也将亲自绘画出学校大致的位置,甚至有些喜欢探索的孩子会用自己的脚步测量出建筑物之间的具体距离。这种主题图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学生自身水平及其特点,可最大限度激发创作思维。同时,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创作的过程,数学教师应引导小组成员积极进行广泛的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加强师生感情,获取知识。

三、“主题图”教学的提高途径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进师生的友好互动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都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正确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并详细地讲解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所在;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与每一位学生互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加一些小故事或小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变数学知识为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

新课改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现实生活和具有挑战性的事物。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把数学知识拿到现实的生活中,并引导学生把现实中的问题采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把数学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让数学在学生的眼里,变成用得上的东西,从而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公式中解脱出来。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喜欢数学,还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表面上看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但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系统的分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灵活多样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题教学范文篇9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群文阅读的多文本阅读特点可以是学生从多种文本中感悟阅读方法,积累良好的文化情感。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作为阅读素养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阅读能力的塑造将对学生今后阅读素养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在课堂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无疑是教材上的课文,受限于教学时间和篇幅,课文的数量与选取较为有限,只有少量的课文供学生阅读。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阅读的占比逐渐增多,阅读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阅读也关系着识字、写作、核心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群文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将多样性的课本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对阅读方法与阅读形式触类旁通。

二、群文阅读与主题单元教学的结合

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和单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过往很多教师对这三种阅读教学模式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却少有探究群文阅读与其他两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契合之处。

(一)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现行统编语文教材也是按照单元进行编排的,其优势在于所选课文多为优秀范本,充分体现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而缺点就是阅读文本有限,无法有效扩展阅读层面。群文阅读对课程设计要求较高,阅读时间更加紧密,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而两者的契合点在于作为核心的阅读意义,群文阅读的“群文”是相对于单元教学中“单篇”而言的,但是“群”也并非是数个“单篇”进行叠加,数个文本之间有着清晰的结构和系统的逻辑联系,各个文本中的某些部分是紧密相连的,单元教学也有着明确的阅读教学核心。比如,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思维,群文阅读也应当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选择扩展性文本,要避免为了阅读而扩大阅读量的误区,先注重质的提升,再延伸到量的扩展。

(二)群文阅读与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不是以单元为主题,也不是以知识为主题,而是以一种文化思维,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发展为主题的教学方式,主题教学就是基于一个主题的多种文本阅读教学,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不同文本思维的交融与碰撞,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题意义。群文阅读则注重文本与阅读的相互结合,通过学生的体会感悟来引导学生阅读思维的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主题教学侧重思想意识的传播,而群文阅读注重阅读思维的引导。两者在初高中阶段有着较为明显的分化,但是在小学阶段却有着良好的结合之处。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积累有限,阅读思维与思想意识都还未成熟,阅读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审美体悟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时无法完全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必然需要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综合素养,进而使群文阅读与主题教学联系在一起。

三、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一)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理念

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理念主要包含两点,即结构化阅读和集体建构。结构化阅读指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选文、组文、文本解读、课堂教学时都必须坚持基于主题单元的信息结构,相关教学内容要与主题单元有一定的联系。而集体建构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多文本阅读,共享阅读过程,探索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含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文本的主题思想。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其中有诸多中国神话故事以及古希腊神话可以作为群文阅读的课内外选文,主题单元的信息结构也好像是简单的传说故事讲解。但是从集体建构的理念来看,教师与学生探索的主题意义并不明确,只是简单地扩展传说故事也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文本理解的思维。但从单元习作“我和 过一天”就能看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么在结构化阅读中教师群文阅读教学就要避免选择刻板、明确的描绘段落,选择一些具有想象空间的文本内容,在集体建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探索传说故事,形成创造性思维。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理念就是以主题单元的文本内容为起点,探究主题背后所具有的阅读意义,再从结构化阅读和集体建构中贯彻相关理念,从而使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顺利展开。

(二)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过阅读能力包含多种,单一的主题单元教学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明确相关主题单元教学的培养目标。群文阅读需要根据不同主题单元教学的特点来选择培养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这多种阅读能力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都是带有寓意的古文,很显然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培养的就是学生辨识与提取信息以及评价与反思的能力。辨识与提取就是在群文阅读中根据文本内容辨识出所需要的信息,教师在选文时可以选择与主题单元相近的文本,并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适宜的方式将其中关键的寓意提取出来,再让学生对多文本阅读所获得的诸多信息进行评价与思考,探究其中的关联,反思寓意具有的内涵。并且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扩展文本教学内容,将主题单元教学中没有的思想意识传递给学生,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育其综合素养。比如,将《王戎不取道旁李》与“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相结合,拓展群文阅读的比较与整合,对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再根据主题意义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模式

主题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情景;趣味教学

主题情景的创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对于将学生行为、语言以及教学情景有效融合在一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主题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目标,关注整体

创设主题情景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主题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和情感等,同时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单个课时的教学目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师要做充分把握,进而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主题情景。例如,在学习StepIWarmingup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整体学习目标,对于简单的句型,要求学生会读,会说以及会听,教师走到学生面前,关心地问“Howareyou?”学生回答I’mfine,thankyou.目标明确以后,就可以由学生与学生或者老师与学生,对主题情景怎样设定进行讨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无论是游戏还是单个句子问候,都不能脱离主题,对于英语运用的乐趣,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采用不同形式充分体验。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单元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分为三个课时来讲解。首先,第一个课时,通过歌曲导入方式进入故事,小学生都喜欢故事,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其次,第二个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游戏,让学生进行歌曲改编,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会对更多语言加以运用,同时还能够增强对语言的熟练性。最后,第三个课时,以动画片的方式导入,学生一边看动画片,一边跟着学习发音,能够使学生不准确的发音得到纠正。这种主题情景的教学,使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丰富,加强了各单元的密切联系。

二、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情景作为主题情景教学模式的主线,在创设情景过程中,方式有很多,可以将话题进行导入。学习英语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话题,或者也可以多个话题,让学生用英语讨论这个话题,话题的导入,需要创设对话情景,使学生英语的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充分提高。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导入话题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多媒体,将其作为辅助手段,这也是当前教学中比较关键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能够将一些生动的情景艺术性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进行“doctor”的学习时,对医院的情景进行创设时,教师借助的就是多媒体,白衣天使在屏幕上出现时,配上语音:“Iamadoctor.”学生根据多媒体的语言,进行模仿,模仿完之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Whatishisjob?”对于各种职业的英语问答,都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应用,更好地展示给学生。学生跟着标准语音进行学习,英语水平很快就会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对于课堂的主线,也可以采用故事的情景作为主线,情景之间进行延续,以此提高故事情景的教学创设效果。

三、设计活动,开展趣味教学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首先对于主题的内容和情景,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师进行教学开展时,既可以借助对话的表演,同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形式。综上所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对主题情景的连贯性进行关注,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时合理运用主题情景,以便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

作者:孔付亮 单位:永顺县芙蓉镇保坪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