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动画音乐美学探讨

时间:2022-05-11 10:14:27

电影动画音乐美学探讨

【摘要】电影和音乐本是两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艺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和人类艺术审美的提高,使得电影和音乐配合得当,相辅相成。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形象和命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音乐艺术反映出来的。本文笔者简要介绍分析了几部悲喜剧和中外电影进而探究电影音乐的发展特点以及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电影音乐;音乐美学;配乐;背景音乐

众所周知,艺术总是相通的。声音作为电影中的一大重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助电影镜头画面构成的作用。电影声音中的背景音乐可以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电影配乐一般都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者深化剧中角色情感而存在,进而升华电影的主题,增强影视的艺术魅力,使得银幕前的观众拥有超强的代入感并且感同身受。

一、喜剧中音乐的戏剧性

《猫和老鼠》这部美国动画堪称史上经典之大作,伴随着好几代人的童年延传至今,此影片以喜剧闹剧为特色,故事情节围绕老鼠杰瑞和猫咪汤姆之间的猫鼠之战而展开。剧中汤姆无数次试图想要捉住杰瑞,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屡战屡败,灵巧聪慧的小杰瑞总能让识破汤姆的诡计并使他自食其果。作为一部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几乎没有语言对白的动画,音乐在剧中则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观众最为熟知的应该就是和影片同名的钢琴曲《猫和老鼠》,这首曲子是由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于1920年创作,曲中美国音乐元素突出,融合了美国音乐的多样性,灵活生动的旋律特点使之成为动画配乐中的经典。这首钢琴曲中运用了左右手交替的快速演奏,通过加强力度、速度和音量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出现大量和弦和刮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场激烈的猫鼠大战。音乐的本质是移情。科普兰巧妙灵活运用音乐旋律变化特点增强了影片中的画面感,将猫和老鼠各自的形象刻画得如此传神,幽默诙谐的主题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并沉浸其中,十分享受这欢乐的氛围。除此之外,另有大量经典配乐出现在影片中。著名钢琴家郎朗曾说过;“我第一次听到钢琴,那是看动画片《猫和老鼠》。那只猫在演奏李斯特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时,手一下子变得很长很长,神奇得就像餐馆里的长把茶壶,在钢琴上飞舞,突然一下子打到老鼠身上……”①李斯特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以匈牙利的民歌和民间舞蹈为基础,前面部分旋律缓慢且庄严,后面部分急速且热烈,最后在高潮声中结束,突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坚毅特点,对照了剧中角色性格特征。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也多次出现。此曲将爵士乐的元素和古典乐巧妙融合,富有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变奏中转调的加入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流畅平稳的音乐仿佛在叙述着猫和老鼠之间交战的故事情节,雷鸣般的速度变化结束全曲交代了影片故事的结局,让人身临其境意犹未尽。还有剧中一个片段,汤姆猫演奏的《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此曲最早被创作成钢琴曲,后来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节奏自由明快,旋律生动连贯,小杰瑞被这美丽的音乐所吸引并沉醉其中,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迈出轻快的步伐,复三部曲式结构且速度较快,突强突弱的特征暗示了汤姆对杰瑞的心机预谋,富有讽刺和预示的含义。

二、悲剧中音乐的悲情性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是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的。悲剧是最古老的戏剧题材,也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末代皇帝》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清朝时期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登上皇位到沦为普通平民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其说这个电影讲述的是溥仪这个人,不如说是对以溥仪为代表被那个时代所笼罩着的人们的写照。溥仪三岁登基,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扶持之下变成傀儡,后来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最终家破人亡沦为一名普通公民。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命途多舛,传奇辉煌的背后又饱含艰辛和动荡,从而构成一部中国式悲剧电影。欧洲导演贝尔多鲁齐创作的《末代皇帝》这部电影中的配乐是由苏聪、坂本龙一、大卫·拜恩三位音乐家共同完成的,他们来自三个不同的国家,使得中西方文化交织碰撞和融合,达成了绝妙的艺术效果。英国作曲家大卫·拜恩所创作的《MainTitleTheme》被用来描绘幼年和少年时期的溥仪。此曲运用了中国鼓、锣、琵琶和马林巴等多种中国乐器,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突出东方宫廷气息特点。用动听的旋律刻画了溥仪儿时活泼可爱的性格特征,在此埋下伏笔为后文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与成年后的溥仪人格特征形成更为鲜明的落差对比。[1]声音作为音乐的表现手段,悠扬动听的变奏音乐与沉稳大气的西洋管弦乐交错呈现,在中国风和西洋元素的巧妙融合中描绘出溥仪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和传奇经历。电影中多次出现《OpentheDoor》这首曲子,音乐主题鲜明并且反复出现。“门”这个主题贯穿电影前后,其中分别是典狱长看到溥仪在车站自杀时喊道“openthedoor”;少年时期溥仪得知母亲去世,迫切想要出宫看望母亲却被士兵无情阻拦时怒喊出“openthedoor”;溥仪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子被日军带走,他想要跟随又被日军拦下时无奈地发出“openthedoor”。由此可见“门”似乎成为了溥仪人生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每当门在剧中出现时便会响起配乐。剧情与音乐交织带我们走入丰富的情感世界,仿佛我们的感知和电影里的主人公是一样的,感受到的是命运的波澜,人间的无情和痛苦。这部电影中的音乐整体结构规整,节奏紧凑,主题风格紧张急促,二胡、古筝和小提琴相继奏出,西洋乐的宏伟与民乐的细腻相得益彰,音乐表演中无不透露出主人公溥仪无奈与悲伤,绝望与痛苦的内心情感。

三、中国电影中音乐的歌唱性

《怒吼吧!黄河》这部电影是根据王兴浦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来,由张瑞芳主演的一部中国剧情片。1938年10月在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队伍到达吕梁山抗日根据地,次年1月抵达延安。在整个行进路途中他亲眼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乘风破浪的高亢搏斗景象,他因此受到启发创作了《黄河吟》这一朗诵诗,并在同年除夕会上朗诵此诗,冼星海听到后感慨颇丰并且文思泉涌迅速创作出《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共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每一乐章在音乐形式和表现内容上都有所差别构成鲜明对比,但又息息相关联系紧密。《黄河大合唱》被郭沫若评价为抗战时期最具有影响力、最为成功的一首歌曲。在这部电影中,演员张瑞芳的表演非常朴实,不用掺杂过多的夸张演戏技巧,角色的魂魄巧妙附体于她。在她拿到剧本时,通过深入生活和排练,她把自己和角色完全融合在一起,毫无保留地将角色性格释放出来,展现出一场栩栩如生的精彩表演。音乐的形式决定音乐的形态特征,在反映劳动生活的歌曲中尤为突出。电影插曲《保卫黄河》尤为振奋人心,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将打击乐节奏和狮子舞的音乐旋律结合作为音乐素材,整首歌曲以黄河为切入点和主题,旋律明快短促,节奏铿锵有力,使得歌曲充满无限力量。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游击健儿们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同时赞扬了抗日英雄们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歌声,这种黄河精神值得世世代代铭记和流传。音乐具有抒情性,每当响起这首歌曲,便能立马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这就是音乐本身的力量,能够真正地引起共鸣,使得民族精神历久弥新得以延续。

四、外国动画中音乐的抒情性

近年来日本动漫迅速发展,动画音乐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且喜爱,动画音乐在电影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宫崎骏的动漫电影《千与千寻》为例,我们可以从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感受到简单和美好,再加上配乐大师久石让创作的音乐,影片中画面和音乐能够相互作用,二者巧妙结合,使人产生回归简单纯净的渴望。《千与千寻》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名十岁的少女千寻,在搬家的途中误入鬼怪神灵的奇特世界,千寻的爸爸妈妈被变成了猪,她为了解救爸妈到汤婆婆那里工作,遇见了另一个少年白龙,经历一波三折后,千寻成功帮助白龙解除咒语并且救出了爸妈。这是宫崎骏献给孩子们的一部伟大作品,传达出作者呼吁互助关爱,不忘初心,追寻自我的愿望。该影片运用魔幻动画电影题材元素,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激发人的愉悦心情。“大师就是大师,所有音乐都是没有语言的,是哼唱的旋律,充满了奇幻的风情,他的曲风像天山的画面一样空灵,听起来仿如洞穿心底的一缕情绪”,②这是姜文对久石让的评价。宫崎骏的另一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的是魔法少女琪琪离开家进行独立修行的经历。久石让为此影片创作的《能看见海的街道》是笔者最喜欢的一首音乐,当背景音乐响起时,小魔女琪琪也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带着吉吉飞在空中看到下面不远处的繁华热闹的城市时她激动不已,此时小提琴奏出富有节奏感的旋律音调,曲风轻快活泼,非常应景地表达了人物内心情绪,音乐伴随着画面出现,表现出她对大城市生活的好奇期待和向往。接下来电影中的人物虽没有说话,单声部旋律的演奏和连接仿佛是两个人的对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空灵欢快的配乐通过剧中角色的传达诠释出了清新可人的感觉,坚强勇敢积极阳光的人物形象带给人无限的力量,深受女孩们的喜爱。

五、结论

电影画面具有强烈的客观性,而音乐不然。音乐它像语言一样可以传递信息,但它又不是约定俗成的,音乐具备较多的主观性因素。如今,电影音乐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规律和价值的艺术形式,电影音乐的创作和实践对广大群众对电影和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反之,大众这种能力的提高也会推动电影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静.悲剧中的电影配乐——以<末代皇帝>为例[J].北方音乐,2020,(14):239-240.

作者:张悦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