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探究

时间:2022-10-26 09:49:06

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探究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本文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人访谈等方式,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意义,探寻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问题所在,提出增强实效性的对策:加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结合专业实践技能,突出学生实践主体;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紧扣时代主题,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制定社会实践多元主体实施体系,多方共同参与。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实效性

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关乎着大学生是否从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中获得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品格的磨练,是大学生全面成长的试金石。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高职学生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社会,进而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结合起来,开拓视野,在深入实践中增长技术技能,在艰苦奋斗中践行工匠精神,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使其不自觉的增强独立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助其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5”后,身上被贴了很多争议性的“标签”,但又由于受“快餐式”文化的影响深,他们对外面的“真实社会”认识不全面,只有真正的走进贫困地区、革命根据地等地方,通过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耳聆听改革成果、学习革命精神,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命。(三)有助于大学生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在高职院校,一般都会有“0.5+”年以上的时间去“顶岗实习”,但不同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寒暑假去完成,且活动形式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去企业实践,还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母校回访、优秀传统文化回访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当学生都切实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时,他们就能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了解企业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基本情况,感悟老一辈的精神与担当,从而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技能,调整好自己的定位,培养和锻炼与人交往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入社会时更快地融入社会,并通过在实践中所掌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四)有助于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技术技能。在今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所谓力行,即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将平时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所悟在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实践活动,认知国情,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投身实践,发挥专业特长,从而服务社会,增强能力,提高其创新性思维,帮助其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五)有助于高职学生弘扬时代精神,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习惯。笔者所在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就结合时代主题,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学生“下基层”、“进农村”、“入群众”,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助力国家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让学生感同身受,与民族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习惯,增强他们热爱生活、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据调研,各个高校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笔者所在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展“X+1”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要在前六类实践活动项目中选择至少一类,累计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周,参与后完成“实践报告”的任务。“X”的形式是由校团委统一制定,每年实践报告的回收率较高,社会实践成果也较明显,但仔细深究每年收上来的学生的实践报告,发现高职院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专业性。这里的缺乏专业性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导老师缺乏专业性,另一方面指学生实践的功利性倾向严重,实践与专业脱节。在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辅导员带队去参与社会实践,而辅导员没有接受系统的能力培训,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例比较低,有的甚至没有指导教师的参与,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指导与认知。同时,笔者对笔者所在的建筑工程学院的1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有78%的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走形式”,报告总结也是在网上东拼西凑而成,目的是要获得社会实践这个学分。有5%的学生是因为作为学生干部,被动安排去支教和调研等,对于实践活动只是被动执行,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对实践的对象也不怎么上心,使得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无法发挥其专业特长,造成了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脱节。剩下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兼职的形式也就是带薪来完成社会实践,主要目的是为了挣钱,有的甚至是找跟自己本专业完全不符的苦力活,致使实践活动完全流于形式,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全面性。通过调研,发现各高职院校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支教、政策宣讲、参观为主,有的则以职场体验为主,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全面性,有的学校即使学校团委等部门将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安排的比较多,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不是很高,覆盖面不广。且社会实践团队比较少,大多是学生个人行为,这就导致学生为了完成该项任务,而不会去创新性的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使得实践活动形式单一。(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持续性。一般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一周为主,不论是去支教,还是调研,亦或是去参观、“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形式,学生都是匆忙的去7-10天,然后匆忙回来,这种短期性的活动短期来看是有点效果,但一旦实践团队离开,就很难切实地帮到或服务到实践对象。还有的实践活动甚至每年的实践地都在发生变化,稳定性不够,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难以满足学生、社会的需要,缺乏长效机制和持续性的活动。(四)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在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日益重视起来,活动不断创新、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受学校、学生本人、地域、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时缺乏实效性。从收上来的“实践报告”和开学后的分享来看,学生只是将实践活动当成一个必修的学分来看待,真正明白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的人比较少,致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人数不够多,导致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不广,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没有将实践育人的功效发挥出来。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高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制定一些鼓励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比如对于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可以给予他们社会工作量或冲抵教学工作量等。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系统培训,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真正的与专业相切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结合专业实践技能,突出学生实践主体。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因而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意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行业实际,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三)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价值性与趣味性,应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的形式向学生征集创新社会实践模式的活动,尊重学生的心声,使社会实践更贴近学生,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参与率与覆盖面。(四)紧扣时代主题,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紧扣时代主题,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取得实效、得到社会的认同、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客观反映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社会实践活动被赋予新的活力和作用。此外,还要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和持续性的常态活动机制,保证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性,提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质量。(五)制定社会实践多元主体实施体系,多方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单纯的靠学校和学生本人来完成,需要学校、社会团体、经济团体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参与,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和政府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挖掘各类合作渠道来供应适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地方政府要创建有效的指导服务机制,多方发力,共同完善社会实践多元主体实施体系,实现各类主体应有的价值效应,激发学生持续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意识。

四、结语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真实感与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形式单一、流于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难以获得学生和实践地民众的认可。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应该避免短期目的性和功利性,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地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形成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需求的良性循环。突出实践主体、多方共同参与、建立长效机制是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汪婕,秦枫.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5):27-30.

[2]武剑英.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夏雨溪.关于改进高职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3):154-155+168.

[4]刘兰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张紫文,邓炼.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研究[J].传承,2010,(3):104-105.

[6]杨聪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61-62.

作者:樊霞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