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民企创新能力论文

时间:2022-05-14 10:01:00

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民企创新能力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实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再创新的能力较差,生产成本高,产品形式单一、企业自主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环境不容乐观、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差、服务体制不完善,企业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弱、营造全员创新的社会氛围、改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技术市场与生产领域的融合、积极创造条件,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体系等。具体请详情见。

摘要科技创新能力是民营科技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持续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以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为基础,论述了民营科技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认为完善科技创新平台的服务功能是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

1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

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在2007增长迅速,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出口额占当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20.3%,同其他企业相比,湖北民营科技企业体现了较为明显的相对优势。规模以上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等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并逐步成为这些领域的骨干企业。

2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再创新的能力较差,生产成本高,产品形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市场形势严峻。导致民营科技企业运行不畅的因素有很多,科技创新平台没有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其服务的功能,已成为影响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湖北省统计局资料,在连续几年的“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环境创新工程中,企业家对法制、政策、信用、市场环境满意度连续两年没超过65%,其中企业对融资环境始终达不到60分的“基本满意”要求。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搞、不敢搞、不能搞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企业自主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环境不容乐观

经济技术环境导致企业重速度而轻效益,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现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长期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出现了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湖北省仍有相当多的民营科技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宏观上长期重视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忽视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经营急功近利,不愿着力向内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质量,使许多民营科技企业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技术优势。

2.2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差

信用担保公司是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担保公司资金规模普遍偏小,全省信用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多为

1000万元左右,按1∶7的一般担贷比例,一家担保公司最多只能提供7000万左右的贷款,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资信等级低,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银行贷款都很难取得,只能在体制外进行融资。资金难问题成为民营科技企业民的首要问题。湖北省的不少民营科技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企业没有资金进行深层次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甚至有些企业有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2.3服务体制不完善,企业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弱

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相比,我国的企业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则是没有或者相当不健全:一是缺乏为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通道不对称、不畅通;二是缺乏有效利用、资源共享的科研服务平台,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缺乏技术交易平台。目前技术项目通过技术市场交易的数量很少,交易不透明、成本高,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尽管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为扶持科技型企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配套政策,但由于现有政策没有真正落实,且缺乏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配套政策。就湖北省内配套政策而言,需要完善的包括科技进步投入政策,政府“一站式”服务制度,技术改造报批与审核制度,人才、技术、资金跨区域自主流动与合作制度,省域产业配套与支持政策等。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企业的政策环境也就难以变得宽松。

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的薄弱现状,使得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是以引进技术为主。科研机构远离市场的特性使得他们技术创新的成果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能迅速形成产品。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规模小,工资、福利等方面缺乏竞争力,再加上用人机制和自身体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分析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变化,再加上研发投入的不足。这些都使得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之路越走越窄、越走越艰难。

3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实力

3.1营造全员创新的社会氛围

做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湖北省在接纳东部地区企业内迁的同时,要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首先,要提高准入的门槛。对于内迁的企业进行甄别,那些以低级加工为主,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行从紧的政策,少提供或不提供优惠政策,甚至于采取程度从紧的政策。对于现有的以代工为主的处于生产低端的企业,用创新与优惠相挂钩的政策来引导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生产工艺或技术创新。第二,制定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计划。对于有重大科技创新的企业或个人从政府层面上进行奖励,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科技创新。将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纳入到政府产业政策当中,并从资金上予以扶持。政府应通过每年的科技计划,对各领域的高端技术进行统筹规划,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寻找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自有核心技术。消除对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地种种限制,让民营科技企业有机会平等的参与竞争。第三,对于携技术落户湖北的企业或个人,引导其进入高新园区,利用园区齐全的配套服务,加速其从技术向产品的转化。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以“武汉·光谷”为代表的高新园区迅速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湖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路。第四,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激励民营企业在技术发明创造以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性。落实鼓励与扶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一个更好的法律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保护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利益。

3.2改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技术市场与生产领域的融合

我国目前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发中心。“十五”期间湖北省新建国家实验室(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目前,全省共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7家,再加上武汉众多的高校,湖北省科研资源极其丰富,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面世,却由于科研与生产相脱节,无法及时有效转化为成果。现阶段应立足现状,支持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产品。同时加快建立公共研发、技术交易、科技信息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和技术项目孵化等创新服务平台。积极促进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建立起体系完备、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监管合理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市场与产权市场、金融市场的衔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网络化的程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民营科技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为降低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创造条件。

民营科技企业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全面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成功率。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民营科技企业科研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开发的风险。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就可以节省很多搜集相关信息的人力、物力,分散了企业开发的风险,缩短了创新的周期,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改善了民营科技企业资源配置的问题。科研部分留给高校和科研单位完成,企业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发掘市场方面,从而改善了企业资源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3.3积极创造条件,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实现产业发展由技术驱动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必须要紧跟市场变化,及时开发出市场急需的产品。如果仅仅依靠与科研部门的合作,显然无法适应这一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异常重要。因此,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向民营科技企业开放。在民营科技企业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地区,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支持平台,或者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建立区域性的科技创业中心。支持各地、尤其是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加强以创业服务为重点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创办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孵化领域,认真落实好对入孵企业的政策优惠。

充分发挥高新区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作为培育创新主体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放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准入限制,鼓励社会各界创办和投资民营科技企业,着力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应突出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向科技园区集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形成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分工配套、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3.4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体系

第一,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激励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发明创造以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性。落实鼓励与扶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一个更好的法律环境。特别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第二,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政策性贷款、财政贴息和无息分期付款等方式,有计划的引导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体系。积极探索风险资本进入、退出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扶持。包括降低民营科技企业贷款利率,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为民营科技企业科研开发、产学研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为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出口信贷等。切实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完善税收抵扣、减免和加速折旧等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特别是新产品、新技术产品应给予较大的税收减免。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以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税收。

第四,要大力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民营科技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担保机构给予扶持或贷款支持。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法律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的直接融资。

参考文献

1胡世健,程正志,方亚飞等.增强湖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N].湖北日报,20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