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免疫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7:01:57

强化免疫

强化免疫范文篇1

在全县范围内对8月龄-14周岁所有儿童(含流动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确保以乡(镇)为单位目标儿童分年龄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实施范围、对象及时间

(一)实施范围、对象

在全县范围内对8月龄-14周岁所有儿童(含流动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免费强化免疫活动。即199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无论既往麻疹疫苗接种史,均接种1剂次(0.5ml)麻疹减毒活疫苗。

(二)实施时间

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现场接种时间统一为2009年10月11日~20日;查漏补种时间为10月20日~25日。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省能否在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为加强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强化配合,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落实。开展项目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部门职责

卫生部门负责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培训和监督评价等工作。

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社会动员和宣传

名单位要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家长和儿童获取准确的信息。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上门入户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要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知晓麻疹的危害性、了解麻疹的防治知识,主动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二)人员培训

县卫生局在9月上旬召开麻疹强化活动工作动员和培训会,部署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人员开展培训,使每一位参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三)目标人群摸底

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提前登记所有应种儿童,是保证高接种率,使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辖区目标儿童数,乡镇要明确包村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作用,由包村医务人员会同乡村医生或村干部和其他村民委员,县城由县疾控中心人员会同敦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居委)干部开展摸底登记工作。重点要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较薄弱,流动人口较多地区的摸底登记工作。摸底工作在9月25日前完成。

摸底登记方法:

1、入户摸底:农村和社区8月龄~14岁散居及辍学儿童(含流动儿童),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居委会或街道、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同时给家长发放家长告知书(通知单),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2、学校及托幼机构摸底:在校儿童由学校教师分年级、班级提供名单,交给调查摸底人员,由其按班级单独造册,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学校将家长告知书统一发放给学生,由学生家长签字后带回学校,学校统一收齐后交接种单位。

各乡(镇)卫生院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填写《摸底与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的应种部分,并根据摸底儿童数、接种点数,计算出各接种点每日可接种儿童数,以天为单位制定出详细接种实施时间表,9月25日前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要对县城区儿童的接种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

为保证摸底调查质量,县疾控中心要开展摸底调查质量评估,对未达要求的地方重新开展摸底调查。

(四)接种方式

为保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质量和较高的接种率,接种方式以预防接种门诊定点接种为主,对人口集中或住户较分散的农村,预防接种单位可采取设立临时接种点或入户接种的方式。

临时接种点应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学校可在医务室、办公室、空教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禁止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开展群体接种。

强化免疫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记,张贴强化免疫宣传画、横幅、接种禁忌告知等。应合理设置等候、登记、接种、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功能分区。新增设的接种点要便于儿童家长寻找,并及时通知儿童家长。

每个接种点必须具备疫苗冷藏相应的保存条件和应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人员和药品。接种时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

接种期间如发现未摸底登记的目标儿童,应作为应种儿童进行登记、接种,并计入应种汇总数。

(五)疫苗运输和后勤保障

由于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服务范围大,目标儿童多,各单位要切实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要对本次疫苗运输和储存所需冷链设备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疫苗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和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效价。

县疾控中心要做好疫苗、注射器等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等分发到位,并记录疫苗收、发情况,避免浪费。在10月7日前将疫苗和注射器分发至乡(镇)。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县医院准备至少一辆救护车,在强化免疫接种实施期间随时待命。

各预防接种点实施预防接种前,需要准备好消毒器材、体检器材、安全盒、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与最后一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28天,为保证麻疹疫苗接种效果和便于统一安排,对目标儿童实施强化免疫接种前后一个月内,可暂停安排注射类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

(六)实施安全接种

接种工作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方能参加本次强化免疫接种工作,确保安全接种。

(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各接种单位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要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

(八)督导

建立麻疹强化免疫督导组,督导组成员由卫生、教育联合组成,对强化免疫活动准备及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包括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接种全过程。督导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情况、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对发现的错误要立即纠正,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以确保强化免疫质量。对工作薄弱地区进行巡回督导。

五、评估和总结

强化免疫活动评价内容包括活动实施情况评价和麻疹疫苗接种率评价等内容。

(一)摸底阶段评估

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前,督导员应对前期宣传动员、摸底登记进行评估,进行家长知晓率调查。目标儿童摸底调查质量评价可参考以下指标:

1、1~6岁各年龄组摸底儿童数≥当地计划生育目标考核调查人口数和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龄组出生人数(不考虑婴儿死亡率)。

2、1~6岁摸底儿童数≥2006年当地小学1年级(一个年龄组)入学儿童的6倍。

3、1~6岁各年龄摸底儿童数≥既往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同队列应种数。

4、群众知晓率、接种通知单发放率在现场接种开始前不低于95%。随机调查15名适龄儿童家长,进行知晓率快速调查,若15名家长均了解强化免疫时间和目标人群,可认为知晓率尚可。知晓率调查在现场接种开始前、现场接种早期各进行一次。

(二)接种率快速评估

强化免疫接种完成后,县卫生局将组织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快速评估的重点是容易被漏种的人群和区域,如矿区、流动人口聚居地、边远地区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常规免疫管理薄弱的区域(如城乡结合部)。

快速接种率评价的方法及要求如下:县卫生局在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结束后的三天之内进行快速调查。

1、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抽查1个村,每个村随机入户调查10名学龄前儿童,共调查30名,其中8月龄~2岁、3~4岁、5~6岁(含6岁以上未上学儿童)年龄组各10人。

2、随机选定1所城区小学和1所农村小学,每校调查30名学生,每校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每班调查儿童数平均分配,并在抽取的班级中随机选择学生。

3、在集贸市场、车站或城乡结合部开展非入户调查,共随机调查30名适龄儿童,在8月龄~2岁、3~6岁、7~14岁年龄组各调查10名。

如遇有儿童在强化免疫现场接种期间不在本县,也要调查但不计入统计结果。接种结果的判定以儿童或者儿童家长回忆,并核查接种记录为准。评估中发现未按要求免疫的儿童,应进行登记并通知其家长或老师送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补种。

强化免疫范文篇2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对部分市7-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做好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重要意义

麻疹是列入我国国家疾病控制规划的重点控制疾病。近年来,我市麻疹防控形势一直十分严峻,2010年全市麻疹发病数达到近二十年来最高值,高发疫情不断出现。国家拟于2012年消除麻疹,我市的麻疹疾病防治现状与消除目标间的差距仍然非常大。目前正值麻疹发病高峰期,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对7-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组织,严抓落实,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取得实效,保障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全市卫生安全,为2012年全市实现消除麻疹任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工作范围和目标

(一)工作范围。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在全市范围内开展。7—14周岁儿童无论以往免疫史如何、是否患过麻疹、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居住还是长期居住,一律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一针次麻疹疫苗。

(二)工作目标。以乡镇为单位,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严格落实各项措施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预防接种门诊从事疫苗接种的人员要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县、乡级医护人员担任,以村为单位设立的临时接种点,要由具备资质的乡村医生担任。所有接种人员在参与本次强化免疫前均要经过培训,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进行,市卫生部门培训县级有关人员,县级卫生部门培训到乡、村有关人员。培训对象包括卫生系统所有参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人员,学校负责预防保健的校医、分管校领导及班主任。

(二)认真做好目标儿童摸底登记。

村(居)委会、社区、学校等要按要求做好应种对象的摸底调查,并认真填写摸底登记表。村(居)委会、社区摸底登记由相关人员采用逐户方式进行,尤其要做好对常规免疫漏卡儿童、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的调查登记,严禁直接从接种卡上抄录名单作为本次强化免疫的对象。

(三)科学合理设置接种点。

采取以定点接种为主、设立临时接种点为辅的方式进行接种。要在现有常规预防接种门诊基础上根据地理、人口、交通等因素适当增加强化免疫临时接种点,适龄儿童、流动人口儿童较多的地方要设立临时接种点,学校可在医务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禁止在教室内开展强化接种。临时接种点的设置要报县区卫生部门批准验收。常规预防接种门诊要有资质认证,每个接种门诊应至少配备5名以上的接种人员,临时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接种人员,并根据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调整接种人员数量。各接种门诊和临时接种点均要有醒目标示,接种用房要宽敞、明亮、卫生、整洁,设有准备区、接种区和休息区。疫苗、接种器材和抢救药品、器械要齐备。接种点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

(四)做好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接种前要详细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询问,必要时要进行查体。对正在患病或有禁忌症的儿童应推迟接种或不予接种,对缓种者要明确告知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人员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提出的医学建议要严格做好记录。接种完毕后,要按照规定经观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同时告知家长接种后数日内若有异常及时与接种门诊联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强化免疫期间的麻疹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疑似异常反应,严格按照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通知》的要求,及时做好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强化免疫范文篇3

【摘要】目的 为加强儿童保健及疫苗接种工作,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加速消除麻疹工作,努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方法 对8月龄-4周岁的21096名需要强化免疫麻疹疫苗的儿童,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麻疹疫苗。结果 共接种21072名儿童,接种率99.88%,通过本次强化接种,达到我们预期目的。结论 有效加强麻疹疫苗接种,才能更好的控制麻疹发病,最终实现承诺消除和控制麻疹。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为进一步做好麻疹强化工作,努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根据全国统一部署及辽宁省卫生厅下发的《2010年辽宁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2010年大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庄河市于2010年9月11日-20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工作,现将庄河市麻疹强化接种工作细节安排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接种资料来源于庄河市各乡镇预防接种点免疫接种活动儿童摸底资料和接种报表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市公安局。

1.2实际情况

接种时间:按照《方案》的要求及全国统一强化免疫时间为2010年9月11-20日。接种对象为:8月龄至4周岁的儿童,无论其以往接种史及麻疹患病史情况,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居住地儿童,必须接种麻疹疫苗一济。麻疹疫苗的供应有省里统一采购及一次性用品的采购和使用、逐级配套、统一下发。

2方法

2.1提高认识、组织强化、领导牵头、确保强化免疫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为保证此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制定了《2010年庄河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免疫接种工作组织、强化接种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和强化接种工作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小组,对全市麻疹强化接种工作的计划、组织、培训、宣传、实施、协调做好分工负责。

2.2加强接种人员培训及督导、全面组织实施和保障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有效实施

本次接种工作对县、乡两级培训人次达459次。培训内容:(1)加强接种的目的、意义;(2)接种对象、时间和地点等;(3)具体要求;(4)宣传发动;(5)接种对象摸底排查方法、要求;(6)疫苗保存及接种剂量部位等和相关物品的应用及注意方法;(7)接种现场的组织实施、人员搭配、组织管理、接种要求和接种技术;(8)麻疹疫苗的接种风险沟通及相关知识,异常反应报告和处理;(9)各种报表的使用等。

2.3加强接种对象的调查工作,确保强化接种率

按属地化管理的要求,各自管理。重点加强目标儿童的管理及流动儿童的摸底排查工作;农村按方案要求实际到户的调查方法进行登记造册,实行不漏户、不漏人,尤其是加强了对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排查工作,在排查造册的同时,顺便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通知儿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及要求等。

2.4宣传发动,确保强化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此次培训印制宣传材料300000余份,宣传横幅每乡镇一条,手册450余册,宣传车15余台次,在各居民点发放宣传单650余张。全市强免儿童21096人,其中常住儿童20135人,流动儿童937人。

2.5加强疫苗接种实施管理,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严格执行省、市、县、乡逐级冷链管理要求及发放原则,领发疫苗时按照摸底排查信息资料发放,应该审核、由庄河市疾控中心用冷链车统一配送。同时做到发放记录完整、安全有序、保证冷链设备及疫苗的储备条件,加强冷藏包的使用和管理,必须严格冷藏包的使用温度以保证疫苗的安全使用和强化接种工作个质量。

2.6异常反应报告和处理

本次强化接种工作共报告8例一般反应,报告3例疑似异常反应( 湿疹),对3例疑似异常反应病例,也按相关要求和规定给预及时的处理和上报,并实施网络直报。对严重疑似接种异常反应遵循“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

2.7加强督导监督、强化评估工作

庄河疾控中心免疫科所有人员对全市26个乡镇街道强化接种实行全程督导检查,做到重点分成、加强薄弱环节指导工作,同时要求各乡镇的计免专干对各接种点进行强化检查,确保本次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完成。

对活动的做最后评估和总结工作,大连市疾控中心抽调业务骨干对我市辖区所有乡镇及街道的麻疹强化接种 工作进行了总结,共抽查120名接种对象的儿童,除有3名接种对象因感冒发热延迟接种外,其余117名儿童全部接种。由于组织发动到位,广大家长对本次接种普遍滞销并给预大力支持。

3讨论 

此次工作各部门给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强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并且与各乡镇接种专干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这次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的仔细思考。(1)摸底排查过程中,许多村医未能及时掌握外出接种对象底数,很大一部分外出儿童在摸底排查工作中未能登记清楚,不能做好底数处理(从总接种数中扣除),是我们的接种率未达到预期要求而直接影响接种率水平。原因: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一起带走,接种点不固定,流动儿童频繁出入导致被遗漏等因素。(2)接种过程中阻力较大,个别家长不接种不签字现象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接种水平。知情同意书的运用和普及,直接导致家长维权意识增强,受外界不良舆论报道因素的影响,致使公众对强化接种工作产生怀疑。(3)村级免疫专干队伍年龄老化,直接影响了本次强免接种工作质量。

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基层预防保健的工作支持。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条完成,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全社会共同参入免疫强化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扩大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力度。促进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参考文献:

[1]訾维廉.当前麻疹防治工作的若干动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02.

强化免疫范文篇4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加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领导,协调和动员各有关部门,在经费、后勤和人力保障上给予充分的保证,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实施。

(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处理工作,确保方案正确实施;负责现场接种、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指导工作。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要求,做好培训、沟通工作,及时调查处理麻疹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

二、目标人群、时间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人群

根据《今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要求,我县强化免疫对象为所有8月龄—4岁儿童。上述人群无论既往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无疫苗接种禁忌证者,均接种1剂次(0.5毫升)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疫苗)。

(二)时间

9月1~10日为本次强化免疫宣传动员和调查摸底实施阶段,9月11~20日为强化免疫接种实施阶段,9月21~30日为评估总结阶段。各单位要研究制定准备、实施和评估总结阶段的工作时间表。

(三)工作指标

以乡(镇)为单位,8月龄—4岁目标人群麻腮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三、强化免疫活动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领导与部门职责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省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明确职责和任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强化免疫活动。

(二)人员培训、社会动员和宣传

县疾控中心负责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免疫活动方案、现场接种、接种禁忌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理、风险沟通、督导和评价方法等。

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和动员活动,与媒体密切协作,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与防控知识,以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主动参与意识,为强化免疫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做好强化免疫活动的风险沟通和应对,加强对相关突发事件及舆情的监测,及时相关信息。

(三)目标人群摸底调查

各单位要提前做好辖区内目标人群的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摸底调查时应高度关注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地区儿童,对发现未建卡、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予以补建接种卡、接种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摸底调查人员应采取入户或通过托幼机构等方式给家长发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等事项,负责填写《今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件2)。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填写《今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应种与实际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3),根据摸底儿童数制定接种实施时间表,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区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四)物资准备与后勤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强化免疫活动所需人员、物资(疫苗、注射器、急救药品和器材等)和经费保障。县疾控中心于9月10日前将强化免疫活动所需疫苗、注射器发放至各接种点。疫苗的储存要严格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做好出入库记录,及时予以核查,做到苗账相符。

(五)现场接种实施

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实行定点接种,全县设置27个固定接种点,地点在各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点应有负责组织、预检登记、接种、不良反应处置的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数量要根据接种对象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规范接种和登记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现场接种流程、操作技术及接种后剩余疫苗处理等,要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每个接种点均须配备接种反应紧急处理的临床专业人员和急救药品、设备。

等乡镇需设立巡回搜索组,在强化免疫活动集中接种的后期,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尤其是工业园区、砖瓦厂等流动儿童聚集地的适龄儿童,并通知儿童到指定地点接种。

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和其他暂缓接种的原则,本次强化免疫接种与最后一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后的儿童自身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置

各单位应当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并将监测活动持续至10月25日。对严重疑似异常接种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麻疹疫苗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参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县疾控机构、各接种单位应当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沟通解释工作,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相关信息。

五、督导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做好强化免疫活动的督导工作。督导工作在强化免疫活动的准备、实施及评估阶段均应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准备阶段重点督导各有关部门的经费保障、宣传、培训、摸底登记、物资和接种现场的准备情况;现场实施阶段重点督导现场接种工作组织情况、安全注射情况、接种人员资质、家长知晓率等情况;后期评估阶段重点进行接种率快速调查,了解资料整理、汇总和报告质量等情况。

督导要求覆盖至全县所有乡镇,即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县级督导人员。

六、评估

县卫生局组织开展本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摸底登记、家长知晓率和接种完成情况等的调查评估。接种率快速评估的重点为近年麻疹高发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常规免疫管理薄弱的地区。对评估接种率低于95%的乡镇,要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查漏补种,并必须达到95%以上。

强化免疫范文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20*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我县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做好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使全县8月龄—14岁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降低麻疹疫情,阻断麻疹传播,达到消除麻疹目标。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20*年,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到2012年消除麻疹。这是我国通过预防接种,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后,将消除的第三个疾病,也是我国政府对国际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由于我县地理环境复杂、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麻疹发病率较以前有所抬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形势十分严峻。防治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麻疹疫苗,所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党和政府惠民为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更是事关全县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这次强化免疫涉及到8月龄—14周岁儿童,年龄范围大,覆盖面广,我县有8万多名儿童,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并且还要在幼儿园、学校开展群体接种,要保证不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技术要求之高,在我县计划免疫史上是史无前列的。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务必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富裕和谐文明##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领导,深化对这项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措施

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各司其职,做到既有分工,又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工作;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学校、托幼机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宣传、发放接种告知书、摸底调查和学校学生接种的组织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负担的必需经费。

食品药监部门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流通管理和监督。

妇联负责做好儿童监护人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支持和配合工作,动员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责任,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

广电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大力进行宣传活动,提高本次活动的知晓率,使本次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疫苗及注射器的分发、现场监督、资料汇总等各项工作。

各乡(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条幅、宣传标语、宣传单、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动员,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知晓麻疹的危害性、了解麻疹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主动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使预防接种工作不留漏洞、不留死角。

三、依法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实效

开展好我县20*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次麻疹强化免疫从11月10日正式开始接种,到11月20日全面结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要带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增强以人为本、关心下一代的责任感、使命感,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执政为民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六个到位”。即:

一是领导要到位。免疫规划工作是卫生工作的基础,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亲手抓,及时研究解决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投入要到位。这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疫苗全部免费提供,接种补助经费国家按每针次2元补助。各乡(镇)要适当投入,完善冷链设施,保证运转及工作经费。这里再次强调一下,麻疹强化免疫严禁向儿童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三是摸底要到位。抓好摸底调查是圆满完成此次强化免疫的关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深入乡、村、户摸清目标儿童底数。学校、托幼机构以在校学生花名册为主。特别要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基础较薄弱、流动人口活动频繁地区的摸底登记工作,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疾控机构要负责对辖区开展摸底调查的质量评估,对未达到要求的地方要重新开展调查,确保调查质量。

四是培训要到位。要高度重视麻疹强化免疫项目的技术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县、乡、村各级参加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熟练掌握方法和要领,确保全县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安全、有效、顺利开展。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我县《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确保依法接种、安全接种、有效接种,所有的接种必须在疫苗冷藏保存条件下进行。

五是异常反应处理要到位。在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中,要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尽量减少或不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疑似或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各乡(镇)要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上报。如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等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报告和有效处理,避免发生不稳定因素。

强化免疫范文篇6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布署关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此项活动实施过程中,领导深入疫苗强化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精心组织,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参加强化免疫活动相关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免疫目标人群,时间工作指标,宣传动员方法,目标人群摸底登记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等。

三、活动顺利开展

根据区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保障宣传培训、冷链运转、摸底调查、督导与评估及接种。

四、宣传形式各样化,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针对此项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如告家长通知书、宣传单、横幅、墙报及其他。各级领导亲自参加此项宣传活动,积极向公众宣传强化免疫的目的和意义,使公众了解脊灰的危害与预防。

五、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我院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疫苗质量,本次强化免疫所需的脊灰疫苗由区疾控中心统一供应,配备了各种冷藏设备,以保证疫苗在-4—-20℃的条件下运输和储存。按照要求做好疫苗保存记录和领发记录,全部疫苗必须保证按规定贮运,保证了疫苗的质量。

六、认真贯彻落实《年省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方案》要求,开展逐门逐户进行调查接种对象,并登记入册,并填写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通知单,全辖区内目标应接种人群摸底数人,现将完成实接种人数人,拒绝接种0人,禁忌症0人,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9%。

七、督导

疾控中心对我院的接种分别派督导员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立即解决。

九、接种率快速评估

对辖区内的年1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进行快速评估,抽取90名儿童,接种率达100%,未有发现漏种儿童。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并制定脊灰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方案,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

九、主要存在问题

流动儿童不定期外出和返回,给这次强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强化免疫范文篇7

一、目标

构筑牢固免疫屏障,巩固我县麻疹防控成果,遏制麻疹高发态势,保障广大适龄儿童健康。

二、指标

1.MCV两剂次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

2.目标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5%以上,分年龄组免疫接种率95%以上;

3.数据报告完整率100%。

三、强化免疫范围及实施时间

(一)强化免疫地区。

本次甄别13个行政村做为麻疹疫情重点防控地区:。

(二)目标人群。

上述重点行政村所有8月龄~7岁儿童均进行强化免疫,无论以往免疫接种史如何,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所有无麻疹疫苗禁忌症者均接种1剂次(0.5ml)麻疹疫苗。

(二)实施时间。

2014年4月1日~4月20日。

四、前期组织和准备工作

(一)各部门职责。

我局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制订,强化免疫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等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员培训、宣传动员、麻疹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储运、分发、登记、报告,现场技术指导,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总结等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具体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种儿童摸底调查登记、宣传,预防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和督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积极参与配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各小学校、托幼机构做好在校、在托幼机构学生的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提供接种场所、组织学生接种以及善后工作等。

(二)做好人员培训。

县疾控中心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组织实施;宣传动员方法;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

(三)目标儿童摸底登记和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各接种点、村卫生室在开展摸底登记时,务必要向儿童监护人进行面对面宣传,告知接种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携带接种证。通过信息化系统结合托幼机构、学校学生名册和入户登记等各种方式,切实掌握所有应种儿童信息,并将应种儿童信息分自然村(居委会或街道、楼群)、年龄组登记到《201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摸底与接种登记表》(表2)。

(四)保障措施。

1.疫苗、注射器由自治区统一配送。

2.工作表格由各地自行印发。

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经费由自治区负责。

4.县、乡镇所需的培训、宣传、冷链运转、督导等经费由各级争取财政专项解决。本次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可以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支出,用于补助参与预防接种有关工作的相关人员。

5.人员保障。各乡(镇)卫生院负责组织调配抽调充足的人员参加本次活动。

6.其他相关物资和保障。各地要准备充足的接种器械、消毒器械、体检器械、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注射器械。

五、现场实施

(一)接种方式及要求。

为保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质量和较高的接种率,接种方式应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

(二)接种点的设置。

1.常规固定接种点。

原则上常规免疫接种点地点及人员配置不变,为了满足强化接种需求,可适当增配有资质医务人员。

2.临时接种点。

在常规固定接种点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时,经过县卫生局指定许可,可以在目标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如学校医务室、办公室、空教室等)设立临时接种点。临时接种点须有固定的房屋,具备与接种对象数量相适应的疫苗储存、疫苗接种基本条件,合理设置候种、登记、接种、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功能分区,并有明显标识,张贴强化免疫宣传画、标语、接种禁忌、接种后注意事项等。配备消毒器材、体检器材、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注射器材等。

3.确保安全接种。

每个接种点确保器材、药品、疫苗等齐全、管理规范,接种操作符合规程要求,每个接种点至少有1名以上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的医生。

(三)接种实施。

1.接种前准备。

准备好疫苗、接种器材、急救药品、相关工作表格等。

2.核实接种对象。

应核对受种者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对不属于本次强化免疫的受种者,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者,应当对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告知预防麻疹的相关知识,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对于应缓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交代补种的地点和时间。

3.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

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麻疹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4.接种技术要求。

(1)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接种0.5ml,接种操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接种要求进行。

(2)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

下列情况为麻疹疫苗接种禁忌:已知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如明胶、硫酸庆大霉素等)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及其它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下列情况考虑缓种麻疹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接种麻疹疫苗至少应间隔4周以上;强化免疫期间如遇有28天内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可暂缓接种,并在满足时间间隔要求后进行补种。

(3)接种注意事项。

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接种后不得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

疫苗瓶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如需放置,应置2~8℃(严禁冻结),并于30分钟内用完,30分钟内未用完的应废弃,不得提前大量将疫苗溶解成液体等待接种。

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供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四)接种登记。

除统一登记外,应将本次接种记录登记到接种证上,供将来入托入学时查验。无证或未带接种证者,应做好记录,强化免疫结束后及时给与补证或补登。

对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漏种的儿童,如本次强化免疫符合相应程序时间要求,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剂次或复种的剂次,记入常规免疫。如: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接种可记为第1剂次,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并在18月龄后常规接种第2剂次;18月龄及以上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6个月后可安排第2剂次常规接种,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2剂次。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

在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过程中,一旦发现AEFI,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和我局相关文件进行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

七、督导评估

我局派出督导员对本次强化免疫进行督导。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评估疫苗接种率情况,对接种率不达标的,按要求按时完成查漏补种工作。

强化免疫范文篇8

一、免疫范围和对象:全县范围内对0—3岁儿童(2001年元月1日以后出生)进行强化免疫活动,无论其出生地和是否有免疫史,一律普服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两次服苗时间间隔一个月。

二、免疫时间:第一次:2004年12月5—6日,第二次:2005年1月5—6日

三、具体实施情况: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县继续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文件,在文件中就活动实施的对象、时间、疫苗接种方法方式,人员培训、宣传发动等做了严格细致的要求。活动期间县卫生局组织了活动督导小组对活动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监督指导:各乡政府分管领导均参与活动,参与本乡强化免疫活培训会议、有的亲自给儿童喂服糖丸、有条件的乡镇还进行广播或电视讲话;县乡村三级均以电视、广播、宣传单、板报等不同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全县共打游走字幕56条次、政府领导进行电视广播讲话24人次、发放宣传单40000份、办宣传板报1000余板次,使儿童家长全面详尽的了解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县疾控中心在2003年11月28日例会根据文件精神如何做好本次活动对29个乡级防疫人员进行了培训,村乡防疫人员培训工作由乡卫生院在11日29—30日进行培训,县乡村三级共培训专业人员340人和临时人员26人;县乡镇两级均积极检修冷链设备,及时购进、贮备疫苗,并严格按要求时间及数量发放疫苗至乡村两级;全县共确立薄弱乡镇5个,薄弱村22个,流动人聚积地3个,进行重点督导,各级接种人员均能够真正做到送苗到户、看服到口、服完再走.

四、活动成果:现场调查应服苗儿童620名,合格接种616人,服苗率达99.35%;各乡村均按要求及时汇总、上报接种情况,两次共下发糖丸10100粒,应种77840人,实免疫适龄儿童76978人,免疫率达98.89%。

县疾病控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县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总结

为迅速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保护易感人群,保持我县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贯彻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卫生部《关于在全国重点地区开展2004/2005年度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和省卫生厅[2004]102号文件要求,我县于2004年12月5—6日2005年1月5—6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一、免疫范围和对象:全县范围内对0—3岁儿童(2001年元月1日以后出生)进行强化免疫活动,无论其出生地和是否有免疫史,一律普服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两次服苗时间间隔一个月。

二、免疫时间:第一次:2004年12月5—6日,第二次:2005年1月5—6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强化免疫范文篇9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为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我区麻疹发病率,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政办发〔20**〕101号)精神,区政府决定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种对象

**辖区及鑫源开发区19**年1月1日至20**年1月10日期间出生的所有儿童(包括常住、流动儿童),无论既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患过麻疹和20**年接种过麻疹疫苗的除外)都接种一剂(0.5ml)麻疹疫苗。

二、接种时间

20**年9月18-28日。

三、指标要求

以镇乡办事处为单位,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

四、经费来源

本次麻疹强化免疫所用疫苗和注射器由省卫生厅统一提供,

省财政厅将提供一定的接种补助经费,不足部分及工作经费由区财政解决。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药监**分局、****分局、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区麻疹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负责本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为人民健康负责的高度出发,自觉担负起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本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确保按要求如期完成全区麻疹强化免疫任务。

(二)合理分工,积极配合。

在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卫生部门负责具体计划的制定、接种实施、监督及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组织中小学、托幼机构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登记造册,提供接种场地,组织适龄学生接种,并做好宣传动员等工作;**、药监、广电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治安保障、流动人口摸底、疫苗质量监督和不良反应监测以及社会宣传动员等工作。

强化免疫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精神,紧紧围绕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防控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动物防疫24字方针,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等工作环节,科学防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确保畜产品供应、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成绩。

二、总体目标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规模场常年维持在100%以上,散养户维持在95%以上,狂犬病免疫密度在8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在免疫的同时,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对猪、牛、羊加挂免疫标识,并上传免疫信息,养殖环节耳标佩戴率要求在95%以上,进入流通环节的生猪耳标佩戴率要求达到100%,防疫信息上传率达95%以上。

三、工作要求

1、落实防疫职责,确保保障到位。各地要充分认清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地方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总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组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动物防疫队伍,落实具体免疫操作人员,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强制免疫“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及时足额落实强制免疫所需的疫苗、器材、监测、“购买服务”等的物资经费和工作经费,保证免疫密度。各有关部门要依法配合做好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实施工作。

2、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完成任务。各地要按照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指标,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按照区指挥部要求及时组织春、秋季集中免疫和落实夏、冬防疫攻坚战行动。同时,制定每月的“免疫周”和“免疫日”,及时对散养畜禽进行集中补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继续加强对犬类狂犬病的免疫力度,组织人员,落实资金和措施。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各地要切实做好村级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要求操作规范,疫苗使用正确,免疫剂量合理,应激处置规范。免疫时要按规定更换注射针头,做好各项消毒工作,挂好免疫标识,防止人为传播疫情。对养殖户畜禽存栏、出栏及免疫等情况要有详细记录,特别要做好免疫用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记录,免疫家畜“二维码”标识佩戴,并开展免疫信息采集和上传,做到信息、记录与标识相符。

4、加强疫苗监管,确保免疫到位。各地要切实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政策性疫苗的管理、运输、保存和发放工作,保证疫苗质量。要进一步完善疫苗领用台帐和定期盘点制度,确保疫苗管理和档案记录规范。严禁养殖场户从其他渠道私自调用或转让政策性疫苗。

5、加强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区防指办将对所有镇、街道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对区级疫情监测点(由区畜牧兽医局确定)常年开展跟踪监测。在春、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将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集中监测和评估,要求各地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对免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要严格按照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的要求,及时调查分析原因,并实施加强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坚决杜绝饲养场(户)只领苗不免疫现象。

6、加强免疫监管,强化督促检查。各地要进一步健全重点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责任人制度,督促做好各项免疫措施和防控制度落实。要督促养殖场做好免疫程序备案,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区防指办将在每季度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评估,掌握免疫工作进度,对免疫进展缓慢,特别是免疫密度排名靠后的镇、街道和免疫空白饲养场,下达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三、免疫方案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应免家禽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家禽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家禽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家禽实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免疫程序如下:

(1)肉禽免疫。7—10日龄时进行首免,饲养期超过60日龄的肉禽必须在首免后2—3周加强免疫一次。

(2)种鸡、蛋鸡免疫。7—14日龄时进行首免,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3)种鸭、种鹅、蛋鸭、蛋鹅免疫。14—21日龄时进行首免,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4)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免疫。根据饲养用途,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5)调运家禽免疫。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用家禽,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2个月的,或调出省境的屠宰用家禽,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3个月的,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按要求进行强化免疫的(未到首免日龄的雏鸡除外),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6)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鸡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产蛋鸡可采用以下程序和疫苗:首免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免疫,二免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和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4株)同时免疫,产蛋前再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和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4株)同时免疫,水禽仍使用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5株),禁止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替代单苗免疫。

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参考鸡的免疫。

(二)口蹄疫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鹿进行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还需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应免家畜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家畜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口蹄疫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场家畜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月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仔猪、羔羊在28—35日龄时进行首免,犊牛一般在90日龄时进行首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猪、羊、牛的一半,所有家畜在首免后4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奶牛免疫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强化营养供应,及时、正确应对应激反应。

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用家畜,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2个月的,调出省境的屠宰用家畜,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3个月的,要在调运前3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按要求进行强化免疫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猪使用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双抗原),牛、羊、鹿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奶牛还需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镇、街道散养场、户所有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强制免疫,区级规模猪场要逐步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场生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饲养生猪实施程序免疫。

商品仔猪断奶后进行首免,如使用灭活苗首免的,必须在首免后4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使用活疫苗的,可在4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种猪在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种母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则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健康生猪使用活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生猪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使用普通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养殖场(户)可自行选择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免疫,首次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场(户)要求一年内有使用过普通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基础。

(四)猪瘟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猪实施猪瘟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应免生猪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生猪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生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猪瘟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生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饲养生猪实施程序免疫。

仔猪在2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也可根据乳猪的母源抗体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首免日龄,首免后4—6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3次,也可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政府招标专用猪瘟活疫苗进行免疫。

(五)狂犬病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犬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免疫密度维持在85%以上,防止狂犬病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对新生幼犬3月龄时进行首免,12月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年春季用疫苗加强免疫1次,秋季补免。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犬猫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犬猫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政府招标犬用狂犬病活疫苗进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