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CQ素质培养体系实践分析

时间:2022-07-01 11:37:01

大学生CQ素质培养体系实践分析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武汉纺织大学现代纺织学院聚焦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提出CQ素质教育理念,凝练CQ素质培养规格,构建了CQ综合素质教育/训练课程体系。以书院制为CQ素质教育载体,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服务大学生成人成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CQ素质;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效果

一引言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人才培养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全面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强国目标需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队伍。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以开发大学生基本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教学主渠道外的、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4]。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等。2002年3月,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中央部委就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重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通过量化评价指标来记载在校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产生积极作用的重要经历和取得的主要成绩(不包括课堂教学成绩)。2018年6月,团中央、教育部决定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成绩单”,进一步将学生第二课堂的综合表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紧紧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实训、技能特长培养等内容构建课程项目体系,通过灵活采用记录式、学分式、综合式等评价方法,对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进行科学认证,将学生第二课堂的成绩单作为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就业考研等方面的重要参照依据。信息时代的到来,使95后、00后青年大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自我意识强又富有个性,追求自由但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弱,公民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专业教育过细划分,功利化现象日趋明显,学生个性化教育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存在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升[5]。同时,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力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直接反映了其知识、能力和品格等综合素质。根据调查了解,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能表现优良情况依次为专业知识、学习意愿及可塑性、求职与自我推销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等,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技能表现最需要加强的是单位忠诚度、良好工作态度、了解产业环境与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实践操作能力等[6]。可见,当前高校大学生一是道德规范实践不够,要改进德育工作,要把牢政治关,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实习实训实验教学,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三是身心素质健康水平有待提升,要建立评价保障制度,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还不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经典阅读和丰富精神。高校必须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大致有创新教学模式、量化评价和校园文化等三类路径和视角,徐涌金等从内涵、结构、教育体系、拓展课程化、评价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张阳认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应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明确未来方向,也有利于高校认识学生共性与个性,因材施教;郭旭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康人格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7]。目前综合素质的研究结合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学分制和项目制、培养体系和综合评价等,但多维度、系统地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的文献还不够,武汉纺织大学现代纺织学院以CQ素质规格为切入点,开设CQ素质教育/训练课程,结合课堂指导和课外项目化的学生活动,进行多层次的学习、训练和评价,形成规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三CQ素质概念

武汉纺织大学现代纺织学院作为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是首批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基地,旨在培养适应纺织产业链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学院首任院长国家王训该教授充分把握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和规律,提出了CQ素质概念。CQ不同于IQ、EQ,指人在综合素质上应具备胜任力(Competency)、自信力(Confidence)、创新力(Creativity)、合作(Cooperation)、交流(Communication)、挑战(Coordination)等能力。从2013年9月启动CQ素质教育,初步进行了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尝试,并进行了持续的跟踪调查和研究。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对CQ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素质教育培养规格,注重六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即政治品德(character)、沟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团队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社交礼仪及艺术鉴赏能力(Connoisseurship)、阅读写作能力(Comprehension)、创新创业能力(Creation),构建了CQ素质教育/训练课程体系,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索成绩和学分认定办法,将CQ综合素质培养全面纳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四CQ综合素质教育/训练课程体系现代纺织学院根据CQ素质教育课程培养方案,率先在学校创新实施了学分制CQ综合素质教育/训练课程,课程均匀规划在七个学期完成,总学分22.5分,由六大模块课程组成,分为三级教学层次。三级教学层次分别是每门课程的指导课、每门课程的基础训练和高阶训练,每学期课程包含6个模块中的一门子课程,共六门子课程,实现立体化、多层次、分类别的培养(见图1)。一是政治品德课程(Politicalcharacterorientededucation),由品德教育、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交流、志愿活动、诚信教育、职业道德及生产安全等内容组成,让学生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二是沟通交流能力课程(Communicationorientededucation),由国学经典、辩论艺术、演讲与口才、读书品鉴、模拟招聘和职场语言实践组成,让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与对方进行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表达沟通和演讲能力。三是团队协作能力课程(Collaborationorientededucation),由身体训练、团体操、户外素质拓展、团队探究训练项目和团队领导力实训组成,让学生能够参与团队开展各项任务,能够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精神,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四是社交礼仪及艺术鉴赏能力课程

(Connoisseurshiporientededucation),由歌唱欣赏与实践、博物馆艺术馆参观、大学生礼仪及时尚、高雅艺术欣赏、电影与戏剧、职场交往艺术和非物质文化学习与体验组成,让学生具备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交际能力,具备全面的时尚礼仪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本修养和素质,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内涵需要,而艺术鉴赏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认知美和创造美。五是阅读写作能力课程(Comprehensionorientededucation),由经典阅读、阅读写作技巧、论文撰写和调研报告撰写组成,让学生具备阅读文本、观察分析、选词选句、文献检索能力,具备布局谋篇、构思创作的能力。阅读让人的生命变得丰富,获得知识信息的储备,写作让人的思维变得缜密,提升表达接受能力,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只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厚积薄发、笔下生花。六是创新创业能力课程(Creationorientededucation),由企业认知实践、创新及创业讲座、学科竞赛、实验室实训、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组成,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科技创造能力,具备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的能力。现代纺织学院CQ素质教育充分坚持文化育人,第二课堂充分融入通识教育,创立了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为导向、课内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确立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潜移默化地融入CQ教育理念,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多样化文化活动的建设,坚持个性化教育,不断挖掘和凝练特色,实现活动项目化、项目精品化,建立文化品牌,培育精神高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五CQ综合素质教育

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期CQ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实施,CQ课程由导师指导课、基础训练及高阶训练三部分组成,三级教学层次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CQ指导课程为课堂教学,通过实施导师制,聘请校内外CQ综合素质导师,为学生进行课堂讲授课程和学业指导;CQ基础训练课程和高阶训练课程为第二课堂学习教育活动,由CQ综合素质导师来指导,班级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来组织执行,保证CQ教学大纲指导课和基础训练全覆盖,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六大模块课程设置高阶比赛训练,制定大学生荣誉清单,鼓励同学们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完善综合素质。课程内容见表1。CQ综合素质教育/训练课程学分采用严谨的认定方法,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由CQ综合素质任课教师、学生自治委员会和班级进行多维评定,学院进行审定。学分认定方法彰显大众化、多样化、层级化、特色化,优化教学方式和教育质量。

六书院制管理服务育人

现代纺织学院在学生宿舍区成立了崇德书院。书院制是相对于专业学院而言的一种生活、育人的基地,实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从教学区向生活区的转移[8]。书院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载体,倡导多元参与管理体制,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书院的建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立体式服务网络,确保学院进行专业教育、CQ综合素质教育/训练课程的落实,形成育人的合力,拓展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崇德书院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完善制度建设和文化平台建设,立足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和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书院以楼栋为中心建立管理系统,在书院设置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室,设舍监、层长、片长、寝室长,日常管理以楼栋管理系统为主,实行网格化管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交叉入住在一个寝室,营造关爱温馨的氛围,实现专业交叉和知识整合。书院依托社区功能室建立社区服务体系,依托宿舍管理委员会聚焦安全文明宿舍建设,依托党团工作室聚焦政治品德教育,依托学生自治委员会聚焦学生文化活动,依托导师工作室聚焦学生学业指导规划,依托就业指导工作室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心理咨询室聚焦身心素质训练,依托1+N学习互助中心聚焦团队学习合作等,充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把学生管理的中心转移到CQ综合素质教育/训练和学生服务的中心上去。

七效果

现代纺织学院CQ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和学生工作模式的有益探索,多年的人才培养显现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光明网、中国青年网、长江日报、湖北共青团官网、纺织服装周刊等媒体的报道。2017届毕业生签约率达94%,就业率达97%,考研录取率达38%,2018届毕业生签约率达93%,就业率达97%,考研录取率达45%,近四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荣誉85项,公开4篇。学生就业考研取得喜人成绩,毕业生入职鲁泰集团、溢达集团、美的集团、传化集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知名单位,毕业生考入中国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学院实施“3+1”实践教学改革方案以来,为企业选拔人才、留任人才提供便利条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鲁泰集团、溢达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评价学生总体素质较高,就业稳定性高,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勤勤恳恳,适应性强,专业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现代纺织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科学实践,通过创立CQ素质课程培养体系,构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和载体,丰富课程文化内涵,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成长。

作者:李德骏 谢超 郭泰辰 肖迪明 夏玲 金丹 鄢琳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