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探讨

时间:2022-07-01 10:57:33

农村籍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探讨

[摘要]精准扶贫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精准扶贫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农村籍大学生的精准性经济资助,优化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基于此,本文阐述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实际意义,分析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助存在的问题及经济资助形式,探索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籍大学生;精准资助;经济资助

王浩等指出,新时期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高校要坚持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深化贫困生资助工作[1]。李扬等指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引入精准扶贫理念,对农村经济困难大学生加强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实现脱贫目标[2]。杜翠芳[3](2019)指出,加强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高校需要采取多样化措施,通过精准认定、满足多样需求、精准落实、精准考评构建系统化的精准资助体系。包东飞指出,高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提高高校精准资助效率与效果,实现资助管理动态化和精准化[4]。已有的文献集中于研究高校精准资助等相关内容,为本文研究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策略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1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实际意义

精准扶贫实践中,加强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成人成才,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农村籍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素质。1.1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年底,我国要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精准脱贫需要将扶贫、扶志和扶智有效结合,而实现真正脱贫、长久脱贫,教育扶贫是基础[5]。因此,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加强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1.2促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精准扶贫实践中,加强对农村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经济资助,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成人成才,提高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1.3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帮扶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能够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同时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慧力量。

2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助存在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农村籍大学生的资助,并通过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实现教育扶贫,促进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但是在资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2.1不重视农村籍大学生的能力培养。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得到了国家和党的大力帮扶,能够顺利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由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因而这些学生在学业、生活方面的压力很大,同时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因此,要重视农村籍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当前大学生资助方式除了勤工俭学外,还需要增加一些能力提升的实践机会,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加大经费支持,鼓励农村籍大学生积极参与。2.2发展性、长效性资助不足。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的资助,贯穿入学前、入学中、入学后。但是,当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农村籍大学生的发展性、长效性资助不足,难以提升这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难以阻断家庭经济困难农村籍大学生的代际贫穷,也就无法实现精准扶贫目标[6]。

3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助形式

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等经济资助形式。3.1国家层面的经济资助形式。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针对专本科阶段提供了众多资助,主要包括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俭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和学费减免等。3.2学校层面的经济资助形式。学校层面的经济资助主要包括高校设置的校内奖学金、校友奖学金、企业家奖学金等。学校还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对农村籍大学生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3.3社会层面的经济资助形式。经济资助形式日益多元,部分高校依靠社会上的捐赠成立了专项奖学金,未来可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精准扶贫实践中,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要不断丰富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助形式,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的内涵建设。

4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助策略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要注重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优化资助工作体系,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全程性。4.1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高校需要根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当地物价水平、学校的收费标准和农村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构建认定指标体系。通过认定系统对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信息采集,计算出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的贫困系数,根据系数范围来确定困难级别,从而给予对应的资助。4.2优化资助工作体系。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认定流程,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籍大学生资助的工作体系,完善农村籍大学生自主申请、线上线下审核、资格认定、公示等环节,增强资助工作的规范性,4.3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全程性。农村家庭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大学遇到的经济困难可能贯穿整个大学过程以及入学前和毕业后,因此需要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全程性。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前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到的助学贷款可以用于支付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入学时可以根据农村籍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暂缓学费和住宿费;入学后全面、客观、科学地对农村籍大学生进行经济困难程度认定,根据具体情况精准地给予他们经济资助,在校期间学业优秀的大学生也能够获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校内奖学金等;毕业后对重点扶贫的农村地区大学生实施贷款还款救助机制。

5结语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加强教育扶贫是一项有效的扶贫措施,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能够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浩,陈伟伯.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J].知识经济,2017(24):13,15.

[2]李扬,郝献琪.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精准扶贫理念的高校资助育人研究:以长春市净月大学城为例[J].商业经济,2019(3):132-134.

[3]杜翠芳.精准扶贫视域下西安市高校精准资助新模式探究[J].长江丛刊,2019(3):175-176.

[4]包东飞.大数据在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运用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6-38.

[5]唐任伍.“扶智”“扶志”是精准脱贫的关键[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12):50.

[6]夏继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长江丛刊,2018(3):187,189.

作者:白佳泠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