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9-16 11:16:01

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高职数学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具有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双重作用。本研究以高职学生学习问题与现状为出发,对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职数学;教学

高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也是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技术和数学方法的重要基础课程,该学科的理论发展和科学思想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的深入改革,高职院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应该弱化理论、计算技巧的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造成高职学生主动思维能力薄弱,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的实际问题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因此对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效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对学生效率的提高和教师教学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思考的能力。大部分的高职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学生普遍通过“填鸭式”学习零散知识点,未能建构一套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思维较为混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因此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到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失去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时,不能将新旧知识连贯起来,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一个系统性认知。二是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章节以后,缺乏一个好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主动去复习、整理的主动性较低,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控能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达到高效学习,并且缺乏思维主动性,缺少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因此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寻求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整理碎片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尤为重要。随着多媒体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已在各个学科得到运用,它可以将抽象繁杂的事物简单清晰的表达出来,减少人们的思考时间,因此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都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系统的学习体系。因此本研究从学生对高职数学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职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思维地图、心智图、脑图或概念地图,它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赞(TonyBuzan)提出的新型图解形式的记笔记方法[1]。思维导图的构成类似于人类的大脑神经,主要由中心为出发点向四周扩散,分支点不断增多,随着分支点的不断扩散,最后形成一个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清晰有序的“树状图”。思维导图强调图文并茂,侧重于利用图形、颜色、中心词、线条等形成一个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2]。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人类大脑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它由一个中心词为起点,利用发散性思维找到与中心词相关联的次中心词,然后形成一个具体的图式,思维导图实际是利用人类记忆、思维、阅读的规律,发挥人类的左右脑机能,促使学生在思维和想象的同时达到协调性记忆。(见图1)思维导图的提出基于三个基本理论,即建构主义图示理论、图示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主次清晰,内容简洁。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图像中央向四周放射。并由主要的关键词组成,内容简洁明了。二是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即每一个注意的焦点清晰地汇集于图像的中央部分,可以着重突出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内容和分支内容联系紧密,分支鲜明,结构清晰。三是每一个节点由中心图形或分支上的关键词组成。四是所有分支和节点构建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高效的引导和表达思维的思维工具,它基于对人类大脑结构的模拟,将放射性思维可视化[3]。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结构处理,以图示形式表现出来,这相当于人类大脑思维的一个逻辑过程,并将这个心理逻辑推理过程简单清晰的表现出来,可以强化学者科学系统的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大脑利用发散性思维去认知一个主题事物,即将与之相关的关键词相互关联起来,整体系统性地认知某一事物[4]。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是教师在充分把握课堂知识命脉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教师在理清知识点的主次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零碎知识进行整合,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通过图像的形式可以使得学生很清晰明了的把注意力聚集在重点主题和关键词上,能够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体认知。高等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高职学生的快速理解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入理解零散繁杂的知识点,造成学习困难,而思维导图把新旧知识关联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快速找到核心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在大脑经过一个新知识点的导出和探究过程,明白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达到高效学习。(二)引导学生主动性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为“灌输式”或“题海式”,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思考,长期处于机械性训练、死记硬背、枯燥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提升。利用思维导图则有效改善了这种枯燥机械性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能通过色彩、线条、图形等的组合可以将传递的知识变成易于辨识、便于记忆,有规律的图像,从而可以将左右脑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即发挥左脑的逻辑、分析、序列、词汇等功能,同时可激发右脑的图像、色彩、情感、想象等功能,因此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力,学生可以根据主题词和线条与关键词之间的结构自由的联想,发挥创造力[5]。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主动性思考,多方面、全方位、系统性的思考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三)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复结阶段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框架结构,它就像一个树状图,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每一章节新旧知识归纳总结。在复习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确定一个主题词为主干,再联系与其相关联的知识为分支,具体的内容为树叶,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树状图,这对学生的复习来说是一个知识的回顾和提炼的过程,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收集、整理、总结能够对每章节内容有一个更深刻和系统的整体性理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架构的整体把控能力,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准确的把控课堂所教知识点,在教的过程中可以将新旧知识点很好的连贯起来,帮助教师在授课中循序渐进有层次有逻辑有调理地引入新的课程。另一方面,思维导图是以图像的结构呈现出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上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积极性,活跃上课气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接收能力。其次,教师通过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的过程,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工具。最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着重突出教学重点,使教学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思维导图区别于一般知识结构图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符号、线条将关键内容着重显示出来,帮助学生快速明确教学重点,帮助教师增强授课效果,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参考文献】

[1]施静.思维导图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8+20.

[2]黄婷.思维导图在高等数学知识框架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18-119.

[3]王艳丽.思维导图在高职院校课后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6):176.

[4]秦霞.思维导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33):167.

[5]刘淑芹,陆合能.思维导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79-80.

作者:李瑞兵 单位: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