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研究现状探析

时间:2022-09-23 04:36:53

高校内部审计研究现状探析

[摘要]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制度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高校在发展中不断适应着新的挑战。不同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高校的办学宗旨应着重考虑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和改革,其在高校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常态下如何将高校的发展需求和内部审计职业的进步有效地契合,成为社会新的关注热点。本文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1内部审计的理念和方法

1.1国外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内部审计首先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缘于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内部审计的发展总是与经济水平保持一致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成立和发展为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1996年,IIA协会公布的一份对未来内部审计发展进行阐述的报告,是国外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件重要事项,首次提出了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概念。在英国,很早就根据《慈善法》建立起了完备的慈善组织审计制度。这是英国最早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在上个世纪就已迅速发展起来,由新公共管理理论衍生出对政府的财务和合规性监督的重视,使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包括美国审计署颁布的《立法机关重组与法案》与《国会预算控制法案》,由此美国政府审计职能由传统财务审计转为绩效审计。从现代的国外内部审计发展来看,在以往已建立较为丰富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继续深化内部审计作用,拓宽内部审计职能。Williamson(2011)提出内部审计的机构和人员都应保持其独立性,在从事审计工作中独立性可以保持客观审慎,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公正有效率地开展。Yahel和Abraham(2016)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数据说明了如果企业高层管理者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并支持他们的工作和发展,内部审计越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外的发达国家,内部审计起步较早,形成了值得借鉴的发展经验。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说明了应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应结合国情大力发展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2国内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起步较晚,较多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经验。1988年,杨树滋、鲍国明教授所著的《内部审计概论》出版,这是一部当时在内部审计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书中重点研究了内部审计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开展,对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秦荣生(2010)提出,公司内部审计应扩大其审计范围,保障公司各部门的顺利运行,是高层管理层掌握公司动态的重要途径。冯均科(2010)研究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强调了其在公司治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公司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建设,建立系统的内部审计结构。我国内部审计理论经过了从最初的萌芽期,到账项基础导向审计、管理导向审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展到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文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王奇杰(2008)和林炳发(2009)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且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内部审计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作用。王延汝(2003)在《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发挥的作用》一书中提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各部门以及内部人员工作合理有序开展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涵盖了企业的各个角落,它能解决企业高层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对各部门间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了各部门间冲突的产生,也避免了企业利润的流失,有利于加强企业各部门见得合作,团结企业员工,共同为企业谋利润。高幼怀(2015)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时指出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对接,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四是内部审计的薪酬和业绩评价政策。1.3国内内部审计实证研究。耿建新和续芹(2006)通过对近五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公司内部设立内部审计独立部门有利于公司治理效应,但目前公司设立内部审计独立部门通常处于管理基本层面的考虑,而非公司治理角度。陈丹萍(2007)在收集、分析了大量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着审计计划制定机制不够严密、审计主体管理不佳、审计成本管理欠缺等问题,提出应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实现价值增值;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风险管理意识。田国全,高德翠(2008)分析论证了中央银行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我国风向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我国审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熊运莲,石恒贵(2010)根据审计收费的经验数据,分析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发现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比隶属于总经理更能发挥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秦毅(2011)的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用于内部审计计划阶段的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探讨审计项目立项的风险因素。由于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一直是一个难以计量的难题,此项研究为风险导向审计中对风险的评估和计量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庄莹(2013)对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有一定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级越高,越能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这项创新研究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上丰富了内部审计理念。牙臻怡(2019)通过对近8年来沪深两市有过境外投资经历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增值型审计模式能显著减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水平,并且文化差距又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2高校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2.1高校内部审计政策制度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是跟随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步调以及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一法案的规定表明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的正式确立。2004年,教育部再次对该法案进行了修正,对内部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更细致的规范,明确了内部审计包含了对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监管。2010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发了关于高校内部审计改革的相关指南,将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旨在对高校活动践行监管控制,预测风险,防范未然,保证高校业务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实现高效管理高效化。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协会还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履行咨询职能,完善管理体系,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加效益。这一要求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符合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2016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提高高校领导的能力水平,加强对学校预算的管理,节约资金使用,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取得更大的发展。2.2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言文(2003)在探讨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问题时,认为我国内部审计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明确核心的审计职能,过去往往以监督职能进行审计,这样不利于高校的审计效率和长期发展,应以服务职能为核心,监督职能要服从于服务职能。王刚(2003)提出要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需改进审计方法,注重审计服务理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赵乃璞(2013)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和高校管理层的行为策略存在着利益博弈行为,应采取”加大审计检查和执法力度;规范审计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强化管理层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强化外部监管”等措施来促使这种博弈向“管理层内控得力,审计部门审计”这个理想的均衡结果转换。刘珂(2019)在思考高校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时,认为审计全覆盖并不是审计数量的全覆盖,其更大程度上强调的是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应运用大数据审计方式,重视内部审计控制与评价方式,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等来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3结语

国外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发展较早,形成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开创了先河。美国IIA协会等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并相继提出完善内部审计框架,以及各发达国家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对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完善为全球内部审计和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明文规定要大力发展内部审计,促进内部审计的改革,体现了国家对内部审计的高度重视。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经历了最初比较落后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阶段等阶段后,随着新常态下高校体制的改革对内部审计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起步较晚,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受到高校机构设置和领导政策的局限,宣传不到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理念和方法落后,还停留在事后审计,深度不够,没有从监督审计转化为服务审计;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内部审计职能有缺陷,体现在职能过于单一传统,审计范围太窄,这些都制约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扩大审计职能,开展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内向型服务职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培训,这些都不失为良好的改革措施。而根据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提出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为当下先进的审计模式,符合高校的发展特点和目标,是将来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改革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IIA.theProfessionalPracticeFramework[M].AltamonteSpringsFL:TheIIAResearchFoundation,2001:24.

[2]DavidMcnamee,Ceorgesselim.Risk-baskedAuditing[J].广东审计,2000,36(1):25-27

[3](美)《世界审计组织(INTOSAI)发展项目》[Z].2010.

[4]秦荣生.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监督[J].中国内部审计,2010(11).

[5]冯均科.公司内部审计:治理与被治理[J].中国内部审计,2010(12):30-33.

[6]王良玉,黄济民,等.浅议内部审计关口的前移[J].中国内部审计,2010(12):44.

[7]蒋俊鹏.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探讨[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4).

[8]刘博,安广实.“免疫系统”下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8).

[9]袁璨.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思考[J].财会通讯,2015(7).

[10]董丽英.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4(12).

[11]郑梅娟.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定位与职责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

[12]庞菡君.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7.

作者:庞菡君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