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摘期刊价值传播与实践路径

时间:2022-12-09 02:43:24

大众文摘期刊价值传播与实践路径

主题出版是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主题出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出版内容的有益补充,反映了出版工作长期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职能和作用。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9年,主题出版的选题数量从近500种增至2800余种,增长了近5倍。其间,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节日的影响下,主题出版获得了井喷似的发展,这也体现了主题出版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使命与特点。在主题出版方面,《读者》一直争做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主动承担着以时代精神浸润国民品格的责任与义务。2008年,《读者》全年刊登“奥运”题材的文章18篇,是2007年和2009年的4倍。如2008年第11期,《读者》选用“北京2008”主题招贴画设计大赛金奖作品为封面;2008年第12期,《读者》编辑出版了“5.12”汶川地震专刊;2008年第13期,《读者》选用设计师抗震救灾大型公益海报设计作品为封面,刊登与汶川地震有关的心灵抚慰及励志类文章25篇,相关插图和摄影作品76幅,约占当期杂志内容的50%;2015年,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了《读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刊”;2018年,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了《读者》“改革开放40周年专刊”;2019年,《读者》增设了《我和我的祖国》专栏,全年刊登文章12篇;2020年至今,《读者》刊登与肺炎疫情相关的各类文章48篇;2021年,《读者》增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栏,截至2021年第22期,共刊登文章30篇;2021年,《读者》编辑出版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读者》主题出版的选题内容不仅涉及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节日等传统题材,还关注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科技进步、行业转型;不仅关注以地域和行业为代表的中流砥柱,也关注怀抱理想、拼搏进取的普通人,将庞大的主题浓缩成小切口,以故事性的思维方式和叙事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的阅读思路,引发共鸣、产生共情。

一、策划是《读者》主题出版的核心

1.导向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期刊的立身之本,期刊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始终争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伟大实践的建设者。出版工作者一定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理论修养,提升业务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着力打造精品出版物,在维护民族自尊、凝聚民族自信、展现精神力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读者杂志社严格执行审校制度:一是在“三审”基础上增加“签前会”环节,即稿件签发前,所有参与选编、校对的人员都要针对当期内容找问题、挑毛病,重点放在意识形态上;二是在校对方面提出了高于国家标准的编校质量要求,每期稿件不少于13个校次,涉及专业问题聘请专家审读。读者杂志社通过层层把关,杜绝了有问题的文章、观点、态度、表述和图片出现在出版物中,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编辑的忧患意识和敏感性,也提升了杂志的影响力和传播力。2.时效性主题出版的时效性是编辑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要求编辑对时事热点具有敏锐性,对其发展趋势有充分的判断力,对各大平台和媒体的报道、评论有辨别力,能够结合时政热点提前研究、重点关注,及早着手准备,同时抓住历史机遇,敏锐捕捉选题,深入思考,反复论证,最终形成系统且有新颖角度的编辑方案。如面对疫情,《读者》展现了医护人员勇往直前、救死扶伤的意志和决心,体现了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团结抗疫的配合与坚守,传递了生命至上,不抛弃、不放弃无差别救治的理念,温暖人心,抚慰人心。又如,虽然2021年中国的脱贫攻战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仍面临各种阻力和挑战,尤其是来势汹汹的肺炎疫情增加的不确定性,使得贫困治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为此,《读者》刊登了在绝壁上挖渠引水的黄大发;带领村民凿石修道,誓拔穷根的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舍身忘我,用生命捍卫“脱贫”誓言的青年干部黄文秀,等等。3.针对性《读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出版有针对性地选取文章:如在形式上可以按原有栏目分类,也可以按时间分类,或按事件发展分类;在内容上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或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在题材上可以是叙事,也可以是论述。只有确立好目标,才能提高组稿的针对性,从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选题任务。如2018年读者杂志社策划编辑的《读者》“改革开放40周年专刊”,为了展示40年间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全刊88页,共用230幅图片),将隐藏在历史褶皱中的细节一一再现;又如2021年《读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以时间为经,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从“红船精神”至“脱贫攻坚精神”的25个精神谱系,以《读者》的方式和视角回望百年光辉历程,讲述英雄奋斗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二、立足品牌优势和办刊风格,将大主题与小切口结合起来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遗传密码,是民族禀赋的历史表达,也是涵养民族自信、体现民族气度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出版工作者要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合,赋予其新生命力,续写中华文明新的篇章。2008年始,《读者》增设了《文化茶座》栏目,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从2008年至今,《读者》共刊登了历史类及传统文化类稿件400余篇,年均28.6篇,平均每期1.2篇。内容包括思想、精神、价值、美学、艺术、技术等众多社会文化形态,涵盖书画、古籍、文物、音乐、诗歌、绘画、人物、饮食、服饰、礼仪、经典名著、历史事件等多种文化领域,将5000多年来中华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孝、悌等道德观念中深藏的修齐治平、厚德载物、守正待时、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等优秀情操品格浸润读者,使之成为流淌在读者血脉中的文化基因。2.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大国风度2021年5月31日,中西方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中国叙事接地气、聚人气,让更多人在故事中感悟中国精神、感受中国力量。《读者》的编刊思路、选文标准与此高度契合—以故事感染人,以故事激励人,以故事温暖人,讲述国家脊梁的先进事迹,展现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40年来,《读者》关注社会的视角,从抛头颅洒热血、慷慨就义的革命青年到60年如一日义务守护边境的维吾尔族大妈,从鲁艺自制的小提琴到开启国产深潜浮力材料规模应用新局面的“小微球”,从科教兴邦建立功勋的科学家到用双手凿出天路的当代愚公,从航天人的薪火相传到万众一心的抗疫救灾,从扎根大梦敦煌的默默坚守到追求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从自主创新的“北斗”研发到胸怀祖国的科学奉献,从舍生忘死的抗疫斗争到上下同心的脱贫攻坚。高铁纵横、嫦娥奔月、北斗组网、蛟龙探海、航母入列……展现了科研探索过程中科研人员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精神,以及技术革命与创新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进程、提升国家竞争实力方面的重要贡献。3.捕捉人性本质,体现人文关怀“人”是事件的主体,《读者》通过对“人”的描写去捕捉人性之善,弘扬人性中积极、向上、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近年来,《读者》不仅刊登了国防工程专家钱七虎铸盾报国、单嘉玖和父亲单士元两代故宫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推动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为国铸盾的“核司令”程开甲、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理论上彻底击碎了“中国贫油论”精准判断中国石油分布的李四光等知名人物故事,也刊登了因国家“精准扶贫”走上了致富路的彝族妇女、落叶归根的老派华侨、突破传统就业选择的年轻人、被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三轮车夫、坚持诗歌创作的爆破工人等平凡人物的故事,通过讲述各行各业,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的故事,反映了大时代背景下奋斗者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彰显了奋斗者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体现了奋斗者不畏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三、主题出版在融媒体时代的探索和发展

1.主动赋能融媒体平台自2003年始,主题出版的发展已走过18年,《读者》在主题出版方面也发展迅猛,策划出版了各种专刊,增设了各种专栏,积极打造融媒体平台,建立新媒体矩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十七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从2008年到2019年的12年间,数字阅读率从24.5%增长到79.3%。传统出版行业必须在数字内容服务领域展开探索和创新,尝试纸质出版+网络传播+电子阅读+有声读物+短视频“五位一体”的全媒出版新模式。读者杂志社积极进行产业布局,截至2021年10月,“读者”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已近700万,“读者读书会”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从30万增长到100万,“读者”人物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26.4万,“蜂虻”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4.5万。2019年4月,“读者”入驻“学习强国”平台仅两年多,订阅人数就超过4000万,由《读者》供稿的《每日一读》栏目总阅读量已达8472万次;喜马拉雅平台“读者”订阅人数超过500万,累计收听量达9.6亿次;今日头条“读者”头条号累计阅读1.4亿次;百度“读者”百家号订阅人数超过70万;人民网“读者”人民号订阅人数为19万;“读者”抖音号上线一年,订阅人数超过50万。《读者》的网络影响力大大增强,这在纸媒时代是无法想象的。2.加强选题策划,精准发力,科学布局首先,要加强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与研发,主动把握时展的新机遇,提早布局,科学规划,精准发力,为公众提供更多有趣味、有深度、有价值的作品;加强与各大出版机构合作,整合出版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渠道建设和营销策划,主动融入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早在2003年《读者》便进入北美地区发行,2011年《读者》在台湾地区正式发行,2012年《读者》入港发行,在海外读者中拥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与影响力。读者杂志社将继续拓展传播网络和营销渠道,搭建自主研发的国际传播平台,全面提升中国叙事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中文话语体系,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考虑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一是要积极关注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变化,注意主题出版的语言形式和外在形态:既要有科学性,也要有可读性;既要讲述历史渊源,也要符合时代要求;既要有理性的思考,也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趣味,可尝试将主题出版内容进行影视剧、动漫、游戏、短视频等开发,更大范围地触达受众。二是要善于处理好图片与文字的关系,根据内容灵活应对。无论是图形文字化还是文字图形化,在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彩插设计等表现形式上都要贴合主题出版内容,以更加新颖、更有个性、更接地气的姿态吸引读者。3.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大众文摘期刊不仅要重视优化编辑队伍结构,还要加强主题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读者》的主题出版工作由流程编辑兼顾,这样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所以亟须打造一支具有组织策划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专业编辑队伍,增强编辑数字出版、网络传播、自媒体运营等方面的意识,树立互联网思维,具备将纸质内容在互联网平台做多种形式迁移的能力。此外,还要保持编辑队伍的稳定性。只有编辑队伍的稳定才能确保出版物质量的稳定。一个成熟的编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才能培养出来,给予编辑进步的空间和相应的待遇,留得住人,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也是大众文摘期刊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结语

总书记近期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中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主题出版是发挥出版最大功能,即记录历史,记录时代,宣传真理,宣扬文化的主要渠道,无论阅读方式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本质不会改变。用好红色资源,避免喊口号、唱高调,用故事思维做好主题出版,是《读者》近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和实施的工程。今后,《读者》将继续用有风骨、有韵味的文字,持续宣传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体现温文尔雅的中华风度。

作者: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