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14 11:30:24

水产养殖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大力开展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的教学,通过科研导师制,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水产养殖学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有实践能力,更需要学生有更多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是提升学生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渐进式双选”的概念。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水产养殖学;科研能力

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通过学习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生物饵料培养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育种学、养殖水域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接受水域环境生态调查、水产动物生产实习等生产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生产、开发、管理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设置本科生科研导师的初衷是为了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而达到言传身教,切实落实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业、品德、思想等方面的培养的目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是指高等院校为本科生分配专业导师,通过一对一的辅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目前,在国内部分知名高校中,尤其是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已全面推广[2]。

一、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意义

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英才育人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贯彻“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导师的特长及优势为依托,同学生的爱好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科研导师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毕业论文等环节提供一系列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较早了解科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也能较早地得到锻炼,为学生本科毕业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生生涯以及就业创造了条件。3.培养科研思维,通过科研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性,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最后学会用科研的思维方式,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去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同时,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水产养殖,使其具有探寻科学真相的能力。这对整个水产养殖行业都有巨大的意义。

二、对水产养殖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下培养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本科生培养都是重教学轻科研。随着培养模式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一部分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逐渐成熟。现行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主要是“全员科研导师制”“全程科研导师制”及“本科论文导师制”等。这些培养模式对促进相关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的发展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然而,由于不同高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学校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更适宜的培养模式。水产养殖学专业兼顾应用与研究的双重性质。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未来发展规划,学校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师,如偏应用的导师、偏研究的导师或者两者兼顾的导师。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只是通过毕业论文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且学生只有在毕业论文时才开始接触科学研究,多数也只是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并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实行导师制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通过早期的接触,设立研究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有极大的帮助。选择科研导师应该是双选的结果。然而,本科生刚踏入学校,我们就让其选择科研导师,这是不合适的。首先,学生对导师情况一无所知,达不到双选的结果。其次,学生对自身喜好尚未形成成熟想法。因此,双选科研导师必须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在本科生二年级,即可进行“渐进式双选”。什么是“渐进式双选”呢?即在进入二年级后,有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各种类型的导师。通过学长学姐也好,通过课程学习也好,学生对导师有了充分的了解,最终确定了自己心仪的科研导师,从而建立联系,形成双选。最终,早双选的早介入,晚双选的晚介入,这就是一种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机制。部分学生在大二期间,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即可踏入科研训练,选好自己的科研导师,为未来的毕业以及科研道路迈出第一步。其余学生也会在不断沟通了解导师以及自身情况之后,陆陆续续地选择好自己的科研导师。

当周围学生陆续和导师达成双选后,剩余的学生也会有紧迫感,抓紧时间选择适宜自己的导师,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促进。从双选导师结束后开始,到最后的毕业论文指导,学生会通过至少2年的时间来进行科研训练。这对学生的科研思维训练以及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汉忠.案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18):9.

[2]王根顺,王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03(3):44-48.

[3]谢宗波,姜国芳,刘云海,乐长高.本科生“1+3”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1):89-91.

作者:胡清彪 姜宏波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