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06 11:47:33

农村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

摘要:介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分析了普通农户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利用好农村金融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发展和加强农训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我国的乡村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应在已有的发展成果上,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培育建设。而农村金融作为服务主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促进。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有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强的科学管理、优质的现代技术指导、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与经营收入相对可观的新时代农业经营组织,具备现代化与信息化等特征。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经营类型。据调查,到2018年,我国各类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达1946.2×108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32.4×104元。农民合作社在按交易量返还盈余的基础上,平均为每个成员2次分配1400多元,全国有385.1×10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在这新型农业的主体极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农村金融对于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发展的作用日渐突出。

2普通农户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困难

当前,我国农业企业进入数量扩张到量质并重发展的新阶段。到2018年底,全国经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认定的龙头企业近9×104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8×104家、部级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这一切成绩的出现,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撑。但是,普通的农户想要完成向新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2.1农户难以支撑庞大的启动资金。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遍形式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其存在的共同点是启动资金庞大,土地的租借、设备的购买、前期核心技术的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费用,对普通的农户或普通的农民创业者来说,想要去支付投资如此庞大的金额存在2方面的压力。一是其过去的已存资本不多,无法拿出那么多启动资金来进行生产方面的转变;二是这样转变的投资面临着风险,更多的农户和创业者更愿意寻求稳定的投入与收获,在是否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上难以下定决心,导致其转变往往在半路夭折。2.2小农户对于政策的不理解。目前,新型经营主体已经逐渐成为“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借助这些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无论是从农村金融还是农村管理与合理化经营方面都会形成巨大的助力,可惜的是,目前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没有形成主要的经营力量。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文件中,第1次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定位于构建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伴随其而来的也有很多利民的补助型政策。但小农户阶层,迫于其知识的局限性,无法理解政策中的优惠性,甚至有人不愿意去相信国家补助中的资金,导致国家所下发的用于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户的资金无法切实地用在实处,农村的金融资金不通,从而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后续发展。2.3农村金融平台的缺乏。农村金融平台领域的潜力一直是巨大的,但真正涉及到之后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并且难以缓解。农村金融平台已发展很多年,但仍看不到爆发的趋势。随着网络知识的逐步普及与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诸多的农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某方面来说确实带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网络上存在的不安全性与不法分子的借机而动引发的信任危机,也让农村金融平台再次陷入低谷。2.4农业推广人员的缺乏。如上文所述,农村中的小农户无论是对于农村金融方面政策,还是对于如何转变为新型农业主体都不是很了解,这就使得逐渐转型的新型农业主体的经营者无法与其所需的农村服务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从而精准地进行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性对接。而农业推广人员就需要作为引路者,深入农村推广最新的政策与发展形式,为农村培养最新一批的先行者,再通过这些先行者带动更大的群体。可惜的是,目前愿意深入农村、懂得最新技术、能够长时间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农业推广人员的缺乏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3利用好农村金融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与发展

农村金融归根到底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将农村可利用资金真正地用在实处,帮助各类新型农业主体更好地发展起来,从而反过来去带动农村金融,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3.1创新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与平台。农村的传统金融机构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与认识,积极去融汇吸收最新的金融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将农村金融的工作落到实处,最大化地利用好农村金融所能提供的资金流,让需要相关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地享受到便利。当然,新兴金融机构也应当积极主动和银行合作,制定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引导新兴金融机构拓宽自身业务范围,多渠道进行融资发展。3.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农村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必然是市场与国家调控相配合的结果。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可调配资金不足的问题,虽然市场在长期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反应与处理能力,但要想真正地将农村金融与新型农业发展的主体紧密联系起来,离不开政府的调控。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村金融贷款的政策扶持力度,从多个角度给新型农业经营者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其解决初期的资金问题,以便农民有更多的方法去创新农村经济。同时,银行也应积极把握农村金融中所面对的机遇,当然也要做好面对时代更新带来挑战的准备,主动去配合国家政策,不断扩大涉农业务的范围,更好地去服务“三农”。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通过法律的武器来约束农村金融机构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资金使用安全。最后,国家要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研发推广,多角度、多方位地满足小户农民转变的相关需求。3.3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在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生产中,掌握一些最新的现代农业方面的技术,无论是在产品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可以占据巨大的优势。而技术方面的空缺往往是许多家庭农场甚至已经初步成型的农业企业的痛点,没有相应的技术门槛,自己的产品便永远无法脱颖而出。因此,我国农业相关部门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招募更多懂技术、肯贡献、能吃苦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下到基层去实地指导,将好的农业技术真正地推广给新型农业的主体经营者,带动农村金融的稳定持续发展,进一步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4加强农村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系

从短时间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必然不能缺乏农村金融平台、农村金融机构等提供的资金支持。但是,立足长远,当一个家庭农场或者一个农业企业真正地发展壮大起来,其带来的农村金融效益也是巨大的,两者一荣俱荣,密不可分。就目前已经存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金融与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被高度信任的中介机构。一方面,这个中介机构可以帮助亟需转型的小农户了解相关政策,帮助其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其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或者是我国的相关资助部门,也不必担忧无法精准找到目标受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芸芸,胡冰川,谢金丽.2020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二)——基于农业企业的调查和数据[N].农民日报,2020-10-31(004).

[2]王启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经济发展[J].经济管理文摘,2020(21):177-178.

[3]韩英荻.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研究[J].纳税2019,13(17):245.

[4]吴成浩.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0):92-93.

作者:刘建华 张超越 曹辉 姜山 李佳汐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