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模式建构建议

时间:2022-07-22 10:55:01

乡村经济模式建构建议

长期捆饶我国的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如今在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的“城乡统筹机制”,本身也是对增进农民收入的有益实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就明确指出,由于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力的作用时间较长,这就为农户提供了经营副业的条件。具体而言,当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同时,在农闲时期便可以通过经营副业来增加收入。为此,本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则在于对现有传统种植业存而不论,仅对农民副业经营领域展开讨论。受到我国农村分布广泛,从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差异性的影响,本文将从一般层面来考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村经济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抛开传统种植业不论,仅就农民的副业经营来看,目前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金需求约束。不难理解,我国的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具体表现在:(1)传统种植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难以形成稳定的资金积累。(2)传统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较低,即使丰收年份若没有国家的保护性收购,仍面临大面积的亏损。(3)受到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分包到户的影响,难以获得农业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这一系列的制约因素,都从不同方面导致了农民的资金需求约束。因此,在缺乏内在资金积累,外在缺少融资渠道的当下,这一问题仍难很快解决。

2.副业经营分散。我国农民所从事的副业主要以家庭户为单位。而作为非农产业的副业,若以这样小规模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将难以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础上进行出售。不难理解,副业中产品的价值实体由农民的抽象劳动形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农产品将按照同行业的平均劳动时间进行销售。而农民的家庭生产方式由于效率低下,导致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将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全部产品价值。

3.重生产轻市场。从目前农民家庭生产的产品来看,多属于具有乡土特点的工艺品或食品。这样的产品类型具有很强的市场差异性,从而应该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农民缺少必要的市场销售渠道资源。即使有,也体现为由“包买商”所主导的产销结合。而“包买商”形式的产销结合,实则让农民从属与他,最终丧失自身的经营主动权。关于这一点,从西欧中世纪末农户的破产原由,就可见一斑。

二、农民增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由以上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农民增收仍然需要在副业经营中下工夫。同时,笔者所在镇拥有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等产业,以及电线电缆,电子产品为主的产品生产格局。因此,大力发展本地乡镇企业,乃是苏北地区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

1.产业化为载体。产业化为载体意味着,应联合当地农民及农户,以某一具体的副业为对象,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为此,这里就面临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副业的选择;(2)启动资金的来源;(3)经营所得利润如何分配。当然,这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回答。

2.财政创新为支撑。即使是产业化导向的副业生产经营,还是农户自主创业,都需要资金的前期投入。为此,在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和财政创新机制。对于财政创新机制而言,应着重思考国家支农资金的转移支付问题。

3.县域政府为主导。县域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1)推动乡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生产联系;(2)帮助乡镇企业提升自己的就业功能;(3)为农户或产业合作社经营副业,提供法律保障。由此可见,县域政府这一系列公权力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进程。

三、具体的发展模式

结合上文的阐述,在构建发展模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国家支农资金的合理配置。建立在财政创新为前提下的资金配置,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应着重支持符合资源禀赋要求的经营组织。这一点很重要,实则在于鼓励当地农户开展具有区域植根性的经营活动,这不仅能减少农户的学习成本,还能通过产业化经营增强当地的外部影响力。(2)应着重支持与乡镇企业联系紧密的经营组织。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因,将通过税收上缴的形式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通过倾向性的资金支持便,能在要素来源与企业生产之间构建起良性循环态势。

2.以村为单位鼓励产业化经营。以“村民自治”为宪法性制度安排的背景下,应以村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其中,村民可以民主选取出产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一般而言,那些具有外出务工经验,并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往往被选为带头人。这样一来,在有组织的生产经营中,就增强了副业产品的品牌推广能力。根据副业内容,可以让农户在家中完成。

3.县域政府建立市场销售渠道。县域政府应扮演产品推销的角色。即通过政府网站以及“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努力宣传产品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行使公权力开展一些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就从外部硬件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之配合,应增大商业信用的覆盖范围。为此,县财政应为经销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来增强他们的合作积极性。

4.推动本地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本地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农民在农忙之余去工厂上班,这同样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县、乡两极政府应通过财政扶持,来解决现阶段本地乡镇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而且,还应鼓励乡镇企业充分挖掘内部岗位数量,以劳动密集型为生产导向。最终,提高本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综上所述,以上便是对发展模式的阐述。这里再次强调,各地应遵循自然禀赋条件,优化副业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