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

时间:2022-07-02 10:49:00

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

[提要]在梳理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社会网络与农业技术扩散关系的研究。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法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且不同社会网络类型对同种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存在差异,同一社会网络类型对不同的农业技术扩散影响也存在差异。此外,国内外研究普遍集中于单一网络节点的研究,对多元网络节点的研究少。因此,为增强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正面影响和农业技术扩散现实指导意义,需在社会网络时空差异、多元网络节点的社会网络影响和研究方法优化方面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社会网络;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采纳;农业现代化

一、背景与问题

农业技术扩散是一个社会性过程,美国学者瑞安和格罗斯1943年开启社会网络与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关系的研究,随后Kaivan[1]和鞠洪云[2]等也加入研究领域,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关系的强弱、社会网络类型和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技术扩散产生影响。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再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国内霍学喜[3]、杨志海[4]、陆迁[5]、陈万明[6]和徐翔[7]等基于实证分析发现,社会网络会对农业技术扩散及采纳产生影响,但影响性质和程度因社会网络和农业技术类型等因素不同而不同;国外Nicholas[8]、Lori[9]、Daniel[10]和Yuko[11]等提出农业技术扩散与社会网络主体及其类型有关的观点。因此,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有利于弄清当前社会网络与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研究的现状和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有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社会网络哪些主体起主要作用,为缩短农业技术扩散时间、促进农业技术采纳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论据。

二、农业技术创新与社会网络关联性研究

(一)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综合效益,通过市场将农业新思想、新技术和旧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得到新的能够长期增值的农产品的过程。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完整且复杂的系统,包含了研发、推广、改进和应用等,具有难度大、周期长和类型多样化等特点[12]。其实质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别于一般的技术创新,具有更为明显的生物性、风险性、外溢性和综合性等特点[13]。农业技术扩散和采纳属于农业技术创新的一部分,是农业新技术、新思想农民或者农业企业采纳的社会性过程,受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农户和技术推广站等主体的影响。这些主体构成了农业技术扩散及采纳的社会网络,不同主体拥有的社会网络及各自所处的网络地位影响着农业技术扩散速度及采纳效率。也就是说,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和采纳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农业技术创新包含了农业技术扩散和采纳,农业技术扩散和采纳被包含于农业技术创新的组成部分;社会网络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扩散和采纳,也影响着农业技术创新。(二)农业技术扩散和农业技术采纳。农业技术扩散是一种农业新技术、新发明和新成果从创新源头成圆形向外扩散,并不断被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农业从事者认识和采纳的过程,其核心是节约资源、保护周围生态环境[13]。此外,农业技术扩散还受到技术、传播方式和接受者等多方机制影响,是一个有着众多主体参与且互相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过程。农业技术采纳则是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农业从事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新技术新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和评估后做出接受或者拒绝的行为过程[14]。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扩散是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之一,而农业技术采纳是农业技术扩散的结果。即农业技术扩散是农业新技术、新发明和新成果通过社会网络等媒介向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农业从事者传播,不同类型的农业从事者对其进行感知和评价后决定是否采纳的过程;农业从事者采纳与否是扩散的结果。(三)社会网络。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血缘、亲缘、地缘和业缘构成的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特征显著。“差序格局”指以自己为中心,按照与自己距离向外由近及远一圈一圈地划分关系,反映了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农村社会网络与此类似,是以农民个体为节点,通过一定的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社会网络[13]。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村民都可以作为网络的中心,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与其他节点建立关系,实现共享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就业创业等信息资源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以熟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关系正由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农民以自己为中心并根据心理距离的远近及利益诉求程度划分社会关系,传统的社会网络不再适应新时代中的农村发展,社会网络关系也已变得冷漠化和资本化[15]。由于农业技术参与主体的社会网路类型和关系强弱等方面不同,带来对农业技术认知、评价和决定的差异,最终影响农业技术扩散及采纳。

三、宏观视角下的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分析

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但其促进程度仍有待论证。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网络类型和地区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存在差异,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得到不同的社会网络类型。首先,社会网络可分为朋友网、技术情报网和技术学习网。基于此分类,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影响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技术情报网和技术学习网相比,朋友网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更大;技术情报网和技术学习网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而朋友网未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16]。其次,社会网络规模层级可分为村级层级和家庭层级,其中村级层级的社会网络对技术采纳影响程度要低于家庭层级[3]。第三,男性与女性形成的社会网络在农业技术扩散中存在差异,女性形成的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整体影响力明显低于男性,且社会学习在女性网络中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倒U形特点[9-10]。第四,对比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亲戚型网络、家庭型网络和朋友型网络的影响发现,老年人受亲戚型网络影响最大,年轻人则受朋友型网络影响最大,说明同类型网络在不同年龄中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17]。另一方面,社会网络关系强弱和信息媒介也会影响农业技术扩散。对比不同社会网络连接程度的两个地区发现,处于社会网络连接程度高的地区农业生产者比处在社会网络连接程度低的地区农业生产者能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技术信息扩散和采纳速度也更快,农业产出效率也更高[18]。同一地区社会网络关系强弱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强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弱社会网络关系,弱社会网络关系需要借助关系桥才能起到促进作用,而强社会网络关系则直接地起到促进作用。在信息媒介影响的研究方面,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媒介影响途径、对象和程度不同,但均呈现出“S”形的传播规律[19]。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及采纳会产生正面影响,但其是否能缩短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的时间,以及缩短时间如何合理量化仍有待实证分析。对老年人来说,亲戚型社会网络比朋友型和家庭型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的影响大;而对年轻人来说,朋友型社会网络则比亲戚型和家庭型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的影响大,且男性社会网络的影响水平高于女性社会网络。此外,强社会网络关系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的影响程度高于弱社会网络关系,并且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的社会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虽然存在影响差异,但均具有“S”形传播规律。因此,在农业技术扩散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传播媒介、拥有的社会网络类型及网络关系强弱的影响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扩散方式,以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微观视角下的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分析

(一)多元网络节点下的影响分析。社会网络节点构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以农户为网络节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网络节点,以农户、农业企业、大学和研究中心等多主体为网络节点。在以单一主体为网络节点方面,如以农户为网络节点构建的一维网络模型中,处在位置越重要的农户越有可能采纳新技术,对其他农户的影响也越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具有相似的特征,即所处初始位置越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倾向于采纳新技术,且对潜在技术采用者的影响力也越大[20]。按照农户是否经过培训可分为关键农户、中间农户和普通农户,其中关键农户和中间农户易于采纳技术,且两者的采纳率差距不大;普通农户之间,与关键或中间农户有亲戚或邻居关系的普通农户有可能采用新技术[11]。以农业推广人员为网络节点,研究发现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户的沟通有效可促进农业技术信息的扩散,且其知识技能水平影响着与农户沟通的效果[21]。以农业企业家为网络节点,农业企业家在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2]。以政府组织为网络节点,农业咨询机构等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技术信息的扩散,提高了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可能性。而非政府组织则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在多元主体为网络节点方面,以政府组织、农民、科研机构和大学、农业合作社、非政府组织和农业技术企业为网络节点,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组织、农业技术企业、农业合作社能让新技术被农户或农业企业等所接受,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其他节点的影响效果则较低。社会网络节点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存在以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推广人员、农业企业家和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为节点的社会网络。普遍关注以单一主体为节点构成的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影响分析;而对由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构成的社会网络影响分析则相对较少。随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发展,农业技术扩散对象将由传统单一的农户转向主体多样化,而研究这些主体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技术企业、大学等多元主体构成的社会网络影响特点对促进农业技术的扩散及采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二)不同农业技术的影响分析。由于不同农业技术实际作用效果的不同,因此,社会网络对其影响也存在差异;不同的社会网络对同种农业技术影响也存在差异。在不同农业技术扩散及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以养猪技术扩散为例,农业技术扩散是结构性的扩散,与社会网络具有同源性和异质性,需要与当地社会网络类型相匹配才能实现更好的技术扩散效果[23]。以低碳农业技术采纳为例,农户社会网络是技术采纳的重要的外部因素,感知有用性是内部心理因素[24]。以节水灌溉技术采纳为例,社会网络对技术采纳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技术不确定因素对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25]。不同的社会网络对同种农业技术存在差异,如同为节水灌溉技术,对民勤县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上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直接效应体现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采用,间接效应体现为社会网络正向影响推广服务效果,进而促进技术采用[25]。而对甘州区的研究则发现社会网络影响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异质性关系比同质性关系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更为显著[26]。因此,农业技术扩散应考虑技术种类与社会网络类型之间作用的差异性,避免因“一刀切”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扩散与采纳。(三)多样化的研究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影响的分析方法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分析阶段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在数据收集阶段,问卷调查法得到广泛运用,而定点跟踪法少用。在数据处理分析阶段,基于不同研究目的,运用Or-deredProbit模型[4]、Probit模型[5]、空间Durbin模型[7]和二元Logistic模型[27]等方法模型。如运用因子分析法、分位数回归检验和门槛回归模型能清晰地描述社会网络特征,揭示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内在影响机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28];空间Durbin模型[7]能够分析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空间影响;结构方程模型(SEM)在分析包括社会网络在内的多种因素对农业技术采纳影响具有优势,而Mundlak-ChamberlainIV固定效应模型能较好的将未观察到的异质性和内生性因素进行控制,提高所选因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29]。上述方法适用于对具体数据进行定量处理,而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例如,计算机仿真技术,可对农户、农业企业和政府组织等主体在农业技术扩散中的社会网络特征等进行仿真分析,对仿真系数合理设定后能够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仿真结果,为改善各主体的行为提供了参考论据[30]。案例分析法,具有从分析单一对象获得事物一般性规律的优势,广泛运用于公司管理等领域。借助此优势以某地某项农业技术扩散为实例,厘清其扩散过程所涉及的社会网络特征及影响机制,从而为改善其他地区和各类农业技术扩散情况提供参考[31]。

五、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首先,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社会网络正面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影响程度的量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社会网络类型、性别、年龄、关系强弱和信息媒介等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差异,如亲戚型社会网络对老年人影响比较大,而朋友型社会网络对年轻人影响大,从而引起不同主体不同的行为特征。第三,研究社会网络主体和类型差异,普遍集中于分析以农户、政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单一主体为网络节点构成的社会网络影响,而对以农户、农业企业、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为节点构成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少。第四,研究农业技术和研究方法具有多样化特点,在农业技术方面包括低碳环保技术和节水技术等,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在研究数据和方法方面,多以短期数据为主,且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定量运用广泛,而案例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定性分析运用较少。(二)研究展望。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耕作技术向机械化和智能化转变,出现了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也构成了社会网络主体的多元化。面对时空差异的社会网络、多元化的主体等因素变化,为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积极影响,促进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提出以下展望。一是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影响的动态变化分析。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是一个多阶段的社会过程,包括觉察阶段、感兴趣阶段、估价阶段、实验阶段和采用阶段。不同时期,这些阶段受到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予以承现。人口和社会结构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生变化,在不同时期其社会网络结构有所差异。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某一具体时间节点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以及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的影响分析。因此,有必要增加研究的时间节点,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和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产生的影响,为促进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提供更具实际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二是社会网络节点构成主体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国内外多以单一主体为网络节点,未考虑农业技术扩散及采纳是多个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中,涉及大学等科研机构、技术推广站和技术咨询机构等政府组织、农户、技术推广员、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主体。分析由不同主体构成的社会网络,有利于厘清不同主体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影响程度及影响性质,从而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提高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影响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影响的相关性分析,而对社会网络影响机制研究的比较少。其研究主要是将社会网络与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的影响结果。而转变研究方向,可以丰富研究成果。如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同一社会网络类型的影响分析,研究社会网络影响的时间特点;以及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同一社会网络类型的影响分析,研究社会网络影响的空间特点。四是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影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综合化。目前的数据收集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而定点跟踪和访谈方法运用较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农民和农业也随之快速变化,具体某一时期的数据不足以揭示社会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纳产生的影响。因此,在数据收集阶段,应根据研究区域的社会发展速度决定是否采纳问卷调查、定点跟踪及访谈等多方式联用的方法,实现数据采集具有代表性和实效性。在数据处理分析中,结构模型和回归分析运用广泛,而结构模型与其他模型联合运用少。随着研究目标向多层次和研究成果向多样化转变,在分析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发挥各类方法在相应研究项目上优势,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李 争 郭丽兰 杨 俊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