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时间:2022-04-02 04:17:32

乡村振兴下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本文以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榆树市、德惠市、扶余市为例,分析了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优势条件,指出存在绿色发展理念不足、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层次低及绿色农业发展要素匮乏等问题,并探究了绿色农业发展路径,即优化绿色农业主导产业及空间布局、提高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化产加销一体化绿色农业产业链,提出了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绿色农业;发展路径;吉林榆树;吉林德惠;吉林扶余

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了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实现“绿色兴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建设发展的新要求。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新模式、最高层次,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1-2]。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打造绿色农业的标准和要求,把建立优质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着眼点,形成绿色农业产业链,让绿色农业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发展。吉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发展绿色农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是规避农业弊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2019年榆树市、德惠市、扶余市(以下简称“三市”)被列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试验区。本文以“三市”为例,探析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路径,以绿色发展战略促进吉林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1绿色农业的内涵

关于绿色农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认为绿色农业就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3]。绿色农业强调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4]。

2绿色农业发展条件

“三市”作为吉林省产粮大县,总面积1.28万km2,下辖57个乡镇、103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0万人,农业基础良好,产业相对集中,区位交通便利,资源禀赋突出,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1自然条件优越。“三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松花江、拉林河两大水系穿流而过,耕地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好。2018年榆树市、德惠市、扶余市耕地面积分别为390851、205430、320119hm2,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2853025、1299369、1963500t,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505634、1277232、915411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301、14320、13240元。2.2区位交通便利。“三市”坐落在长春、哈尔滨之间,是哈长城市群的关键节点,是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辐射京哈高速、102国道、京哈铁路等主要交通网,处于京哈物流大动脉北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区位交通为“三市”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绿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3产业基础扎实2018年榆树、德惠、扶余稻谷产量分别为656389、375959、205403t,全省占比分别为10.16%、5.82%、3.18%;玉米产量分别为2117849、905189、1692935t,全省占比分别为7.56%、3.23%、6.05%。德惠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称号,榆树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扶余市被国家认定为“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依托粮食资源优势,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棚膜经济发展也很突出,成为“三市”的重要产业。

3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缺少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资源利用相对粗放、农业污染较严重。一是种养发展相互脱节。因种养业失衡,造成资源要素无法形成链条,无法实现能源循环,例如养殖场畜禽粪污、秸秆焚烧成灾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二是种植过程缺少绿色生产理念的科学指导,生产投入效率不高,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基本是不可逆的,由此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3.2对自身优势挖掘不够深入,产业层次低。“三市”目前仍较多地延续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生产模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扩张,科技含量较低,对绿色农业重视程度不够,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尚不能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根据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形势调整定位,无法实现与市场的顺利对接。3.3优质生产要素匮乏,绿色农业发展支持政策不足。缺乏人才、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优质生产要素,财政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基础不坚实,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此外,缺乏行之有效的绿色农业发展政策,这些都是影响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4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粮食产量增长与质量效益统一为目标,在发展动力上,以技术变革为核心,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在方式方法上,调整农业产业和空间布局[5],同时走绿色优质的品牌化发展之路。4.1优化绿色农业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产业化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核心。因此,必须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6]。要发挥“三市”政府职能,进一步健全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区域间的关联性和参与性,共同谋划,合作开发,突破行政界线,打造区域性绿色农业产业带。4.1.1绿色水稻产业带。沿松花江和拉林河,打造绿色优质型、智慧型水稻产业带(图1)。在继续壮大优势产业主导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德惠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引领作用,实施水田标准化建设、水稻标准化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精准化、信息化,减肥减药,采用生物防控二化螟技术,从源头上保证水稻质量安全,实现水稻主产区农业现代化。适度发展稻田养鸭、养蟹,应用“品种+绿色技术”打造顶级优质绿色稻米。4.1.2优质玉米产业带。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统筹“三市”耕地种植结构,集约化种植,建设高标准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形成以榆树为主导的玉米产业带(图2)。打造外向型玉米产业发展带,使玉米原粮走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发展安全优质玉米产业,减少不安全因素污染,使玉米品质符合出口标准。4.1.3“四粒红”花生产业带。扶余市花生年种植面积9万hm2,年产量在50万t左右,年销售总收入达到40亿元左右。近年来,扶余市通过花生特优区建设和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花生作物已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要巩固和完善现有花生主产区,要建设3.4万hm2标准化生产基地暨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四粒红”花生全产业链集群。在生产关键环节上,严格控制花生采收期,防止花生霉变,使质量达到国际质量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出口。4.1.4特色棚膜产业带。结合“三市”区位优势及棚膜经济发展趋势,实现棚膜经济联动发展,形成102国道沿线的绿色棚膜经济产业带(图3),建设中国北方蔬菜生产基地。在生产环节上,注重使用有机肥,采用绿色防控病虫害有效手段。在产业定位上,开发“菜篮子”功能以外的休闲采摘、文化体验、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农业多种功能。4.1.5绿色优质畜禽产业带。坚持环保型生态畜牧业发展。以推进产业循环和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积极申报国家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等重点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建立“畜禽养殖+粪尿收集+有机肥生产+绿色种植业”产业循环模式,打造部级循环农业示范区。4.1.6农旅融合产业带。以扶余古国及辽金文化品牌为核心(一核),沿松花江沿线自然生态景观带(一带)培育以延和朝鲜族风情区、珠尔山旅游度假区、石头城子古城遗址区(三区)为重点的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区,使农业“新六产”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引领(图4)。4.2提高绿色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绿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支持,技术是保障绿色农产品能够具备更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4.2.1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航空技术以及“3S”集成技术,开展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植保作业、遥感农情监测、智能化农业作业指导等,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4.2.2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开展控制黑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黑土养育、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等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推行秸秆还田、深松、少免耕、增施农肥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和作物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农艺措施。继续强化水土保持,加大森林更新改造和林地清收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4.2.3推广应用符合绿色发展的重大技术模式。提高玉米良种普及率。搞好新品种测试、审定、示范;加大生物防螟、农区灭鼠和测土施肥3项重大技术的普及推广,进一步提升航化作业水平;全面挖掘和释放农业机械化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潜力。4.2.4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严把“五关”,即区域品种选用关、投入品检测关、种植技术关、基地环境保护关、产品检测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可监控。4.3构建完善的绿色农业产销管理体系。要用经营企业的思维谋划绿色农业产业,走大企业带动、大基地联动、大产业运作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整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形成一个完善的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营养、优质的产销管理体系[7]。4.3.1构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依托大企业,大力推广前店后场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化、集成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化。建立加工集聚片区,突出发展粮食、畜禽产品加工。玉米及玉米秸秆深加工向生物产业方向延伸,增强与化工、纺织、新材料等产业关联;花生、杂粮、畜禽产品加工向安全、绿色、休闲、保健方向发展。4.3.2建设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优化物流产业格局,实现“多园区”和“多网点”,从而形成覆盖城乡、辐射区域的现代物流商业网络。加快农产品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全面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互联网+物流”“互联网+仓储”等,完善电子商务供应链。把物流园区培育成为现代农牧业的“孵化器”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器”。4.3.3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树立系统性思维和现代化营销传播理念,运用多种元素塑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整合多路径农产品品牌营销渠道,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持续巩固和提升“德惠小町大米”“蓝河坝稻米”“四粒红花生”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打开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打造优质、安全的国内外品牌。

5绿色农业发展建议

5.1增加农业绿色补贴。乡村振兴战略对创新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东北地区的大豆和玉米种植户“休耕农作”期进行补贴,但是农户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基本不变,保护耕地地力效果并不明显[8],因此,政府要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出发优化农业补贴结构,创新政策工具和手段,通过农业绿色补贴引导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逐步加大生态性补贴的比重,积极发挥农民作为农业生态维护者的主体作用,遏制农村与农业污染,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9]。5.2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修订完善农药残留、畜禽屠宰、饲料卫生安全等标准要求。二是完善绿色农业立法,将绿色农业依法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三是建立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报告,科学分析评价,及时预警。5.3培育绿色农业经营主体。扩大“主力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养出更多有技术、懂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加大宣传资源节约、耕地保护、生态服务等理念内容,尤其做好专业大户和企业家的培训工作,为实现绿色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鹂.绿色农业发展简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2]张乃明.绿色农业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

[3]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36-39.

[4]孙炜琳,王瑞波,姜茜,等.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4):14-21.

[5]刘馨.坚持绿色导向引领乡村振兴:以哈尔滨市松北区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为例[J].农场经济管理,2018(12):20-25.

[6]王晓琴.对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34.

[7]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1):15-21.

[8]耿仲钟,肖海峰.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效果与问题:基于浙江、山东两省调研[J].地方财政研究,2018(4):80-86.

[9]张凡,顾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补贴运行机理与实施策略[J].地方财政研究,2019(1):83-90.

作者:张晓娇 王利波 丁春雨 谷金英 单位:吉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