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时间:2022-08-15 11:19:18

乡村振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摘要:2018年2月4日,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此后,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农村养老保险服务的提供依旧存在供需不平衡、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多元供给;PPP模式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人数已达到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与2013年统计数据相比,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增加1.7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①。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仅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点,而且还存在“城乡倒置”现象。换句话说,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人口老龄化更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家庭结构规模也在不断缩小,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巢”现象日益严重。

二、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问题

农村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养老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但是,当地政府提供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无法适应农村养老服务的快速变化。(一)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是提供主要公共服务的主导者,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政府有权进行引导,但是,政府在提供老年人服务方面却具有垄断地位,缺乏市场竞争机制,这必然会导致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质量下降。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以及行业监管,许多私营部门受到限制,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农村养老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地方政府倾向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忽视农村的服务发展,政府对农村的投资远远不够,对老年服务等公用事业投资不足。(二)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供需不平衡不仅意味着供应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且内容也不能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和特殊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养老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农村老人养老仅限于物质需求;如今,它已经扩大到精神和心理追求。然而,大多数地方政府不注重农村老年人这种新的特殊需求,政府更加注重物质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内容落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严重降低了供给质量。(三)养老服务供给数量不足。供给数量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养老机构数量不足,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短缺和医疗保障的水平低,农村养老机构数量少,养老床位不足。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5.5万个,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2.9万个,社区养老机构4.3万个,社区养老互助设施8.3万个;各种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比上年增长2%(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9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38.5万张②。这其中70%的养老机构集中在城市,村级养老院的覆盖率不到5%,城乡老年人服务供给存在严重差距。社会缺乏对养老服务行业和养老这一概念的科学认识,公众普遍认为老年服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较低,老年服务工作者得不到尊重,导致老年产业人才流失,造成社会上老年服务工作人员的稀缺。与此同时,农村的医疗保健护理和养老机构的结合也很少,农村老年人根本无法享受专业医疗服务,医疗护理和养老结合程度低。(四)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家庭养老,老人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个人更喜欢家庭养老。然而,随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出现,年轻一代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家庭养老意识淡薄。家庭养老的作用不断下降,政府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养老服务,造成了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的不健康发展,不仅不利于养老服务业的长期发展,甚至无法满足目前养老的需求。

三、改善农村养老供给现状的对策

(一)加快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为了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必须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相结合,加强宏观决策作用,注重微观激励,发挥最大作用动员全社会资源,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在宏观指导方面,主要是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在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机制时,政府和市场应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做出决定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听取各方意见,并进行专家论证。政府对养老行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也就是微观激励。为了提高养老护理服务的水平,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同时要做好监管工作,严格控制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在经济支持方面,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引入PPP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同投资来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同时,应该充分发挥非盈利组织的作用,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发展养老服务,形成“政府—社会—家庭”的供给服务模式,实现资源的充 分利用。(二)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加强供需平衡。为了改善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状况,必须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在农村地区,会使用现代电子设备的老年人较少,而且农村老年人接收新政策和新通知比城市滞后,因此,村委会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向家属通报政府的最新政策。还可以选举人民代表进行信息申诉,按照农村老年人的比例对代表进行分类和选拔,由老年人代表统一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于不能正常表达愿望的残疾人老人,可以由子女来代表。只有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政府才能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实现有 效供给。ResearchontheOld-ageEnvironments(三)增加供给量,实现医养衔接。目前,中国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以改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需要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有限,引入PPP模式,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政府缓解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矛盾的明智选择。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应做好风险评估,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同时,政府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使老年护理机构的员工能够得到应有的专业尊重,获得专业成就感,减少人才流失。此外,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保证护理服务质量,使养老服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养老机构中,也要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使老年人能够得到简单的日常医疗保健,提高医疗保健的凝聚力,提高老年服务质量。(四)加强供给结构合理化。供应结构的合理化包括供应主体结构和供应内容结构的合理化。在供应主体方面,应该突出家庭养老服务的首要作用。家庭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保障,老年人在情感上更依赖于家庭,因为“养儿防老”的观念使得老人尤其重视家庭养老。在服务内容上不仅要注重物质,更要注意增加精神和心理上的服务。农村老人长时间生活单调,大多数子女也不能经常在身边照顾,导致老人生活空虚,缺乏子女的精神支持。因此,在提供养老服务时,政府和社会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照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作者:孙翠 单位: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