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转型革新研讨

时间:2022-06-26 10:40:51

加工贸易转型革新研讨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值13052.1亿美元,增长12.7%,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为3656.3亿美元,扩大了13.4%。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引进外资、提高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来实现规模扩大的,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环境监督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传统加工贸易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外需依赖性强。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有数据表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增长几乎与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保持相同的步调。“大进大出”模式的加工贸易所带来的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威胁。因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日、中国香港等发达市场,对这些市场过于依赖,一旦这些市场出现波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总体形势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如受2008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度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为9093.2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减少了1442.6亿美元,加工贸易在连续近30年的持续增长之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2.经济效益低。我国加工贸易得益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起来,发展之初,主要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加工简单,附加值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中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很快,但由于国内加工贸易企业承接的大多是零部件的简单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所以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增长缓慢。另外,我国加工贸易主体结构的特点是外资企业占绝对优势,他们掌握着关键技术,并将产品的设计研发等留在境外,我国企业只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组装加工,加工贸易溢出效应低,大部分利润被外资企业拿走。

3.能源消耗多,环境压力大。我国加工贸易是伴随着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转移发展的,在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过程中,国外企业将在本国无法继续发展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我国,委托我国企业加工制造,致使我国成为全球加工制造中心。短期看,是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会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占据我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并没有获得与之比重相对应的效益,相反,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产品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传统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要素投入大,尤其是劳动力投入,而获取的仅仅是少量的加工费,在劳动力成本平稳时,凭着大规模加工,有一定的利润可言,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有可能更低,还有可能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加工贸易是以国际分工深化和国际产业转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开始,我国加工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要想抓住机会获取更多的机会和利润,必须要在产业、产品、管理、技术等方面升级,否则,我们有可能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取代。

三、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对策

2011年12月,由中国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三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验交流暨工作座谈会”在广东东莞举行。会上就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指出要“加快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具体而言,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从产品、产业链、经营主体和加工区域等方面进行转变。

1.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工贸易基于产品层面的转型升级可以从加工贸易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加工贸易产品工艺流程的升级两方入手。所谓产品更新换代,是指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由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转变等;而加工贸易产品工艺流程的升级则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沿着产品价值链在工序环节层面上提升,增加产品附加值。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中,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幅提升,但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所从事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环节,所以提升空间很大。我们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向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进军,发展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

2.延伸加工增值链。在由产品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价值链上,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所从事的是简单的加工组装,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国外企业严格控制产品研发设计和品牌等附加值高的环节,只把简单的生产制造环节交给我们做,一方面是出于利益的考虑,但我国加工贸易的实力有限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我国企业要想吸引外资企业将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转移到我国,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当具备了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实力,才可能延伸价值链,从微笑曲线的低端向两端发展。

3.改善加工贸易主体结构。近些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0%左右,加工贸易主体外资化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一大问题。外资企业来我国发展加工贸易,主要是为了转移定价和转移利润,这会严重损害我国在发展加工贸易中应得的利益,也会影响我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优势的发挥。因此,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优化加工贸易主体结构,鼓励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实现贸易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国家应鼓励和培育一批国内企业尤其是一些有基础的国有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给与他们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使其积极参与贸易竞争,不断积累经验,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创造有力条件。

4.引导加工贸易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序梯度转移。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稀疏,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毗邻东亚和港澳台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地区的加工贸易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承接较高层次的生产环节。但随着东部地区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优势逐渐减弱,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承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或自主品牌的研发设计。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要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出口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发展落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土地、厂房等方面较东部地区有优势,并且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具备了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条件。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国家已培育了几十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引导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从东部沿海地区有序转移,以带动中西部地区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