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及历史教学意义反思

时间:2022-06-27 10:23:40

公开课及历史教学意义反思

一、历史学家们探讨的历史学的意义

历史有什么用?学习、研究历史的人面对这个问题无不感到尴尬而难以回答。“以史为鉴,可以明今”是说得老掉牙的教导,可这句名言如今乱用得太过俗套和僵化了,也没告诉我们究竟如何“明今”。倒是司马迁的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很实在,说出了历史家干了哪些工作。然而在当今市场化、商品经济浪潮汹涌的社会,问这问题的人像一个挑剔的顾客,用毫不信任的眼光看着你,并且非常不耐烦的随时准备拂袖而去。历史家面对这个架势,大多是难以招架的,谁愿意去花上几天甚至半个月去读你写的那一本本厚厚的、艰深的历史巨著呢?一个学科到了被质疑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的时候,的确是非常危险的。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派的一代宗师马克•布洛赫被他的幼子问了同样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历史学家的技艺》,也叫《为历史学辩护》。布洛赫摆脱了过去的历史家像上帝般审判人间万事的形象,把历史学家比作一个普通的工匠,小心而又仔细的做着自己的工作。这本书其实是写给研究历史的人看的,因为布洛赫在书中纠正了很多历史家在做研究时常犯的错误。

二、中学历史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的价值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也常被学生问到这个问题,自己心中也一直在疑惑,高中历史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东西?当然,应付高考是一个万能的挡箭牌,它可以抵挡一切的质疑。但作为老师,我不能因为有了这个答案就可以心安。教育本身的价值在于塑造人,高中历史作为高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要能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东西。高考的形式是会变的,但教育是社会永远需要的,我个人认为历史也是高中学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历史教给学生什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历史来说,这三个方面的确是必不可少。知识是基础,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老师来说,如何把握这三方面的要求,可能是要长时间的锻炼磨砺才能渐渐达到要求的。然而,作为老师来说,我们要先思考历史究竟有什么用?究竟应该学些什么?应该怎么学?第一,历史绝不仅仅是过去的人物和故事。研究历史,不能局限于过去。历史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演进,为了获得一个整体的结论,必须分时段,分地区和国别,分社会阶层乃至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的去研究。因此,禁锢在过去,陷入繁琐考证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应从历史的茫茫深渊中跳出来,清醒的看到历史家的任务不是获得历史的一枝一叶,而是要研究人类社会演进的总体趋势,获得一个整体上的把握。高中历史教学,是对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初中教育的一个提升,并为以自主性的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大学教育做准备。高中历史不能局限于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从整体去把握的感觉和能力。因此,应注重对单元知识,专题知识粗线条的归纳和整理,以时间为轴心,把人物、事件串起来。我在本次公开课上,也力求做到对历史整体的把握。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的历史感。第二,研究历史更多的要去问为什么。其实在历史中,很多人物和事件在学术界尚有争论,比如争论某某神话中传说的人物是否存在,某一历史事件的过程如何。但历史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此,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不是了解起源是什么,而是明白原因是什么。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知道历史为什么是这样发展的,这才对我们现今生活有启示意义,这样才能有“继往开来”的效果。比如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各阶段的特点都很明显,特别是宋元之际商业贸易异常繁荣,我们探究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对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多方面的启迪的。第三,分析评论历史还是要“跳回”历史。自以为很懂历史的人总喜欢对历史恣意评说,但历史家却不能任意评判。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钱大昕说:“今之学者,读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历史家不能以任意评判古人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和“高明”。对待古人,更多的是要“同情之理解”。任何人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评论古人应先从他所处的时代,探究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在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评论。各个时代背景不同,各个时代的价值观,评判标准也不同,我们学习历史,也要学会对以前各时代的评论进行分析,辨别和再评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们自己也在接受或受到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评判古人的时侯,要尽力排除自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从历史情景出发,避免以古论今。在本课中,对重农抑商的原因分析和历史影响的评价,我引导学生回归历史,从历史情景出发,对古人“同情之理解”,分析战国时期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并从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出发,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进行评价。对历史如此,其实在自身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代社会缺乏的不正是互相理解,包容吗?

三、尊重历史,感悟历史

尊重历史,不以今之标准和个人喜恶评价历史,才能真正认识历史,认识历史,才能把握历史的趋势,才能更清醒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每个人倘如真能认真读读历史,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吸取一两点智慧,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人类会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4.

[2][法]马克•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作者:陈显 单位: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