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思考

时间:2022-06-03 02:41:36

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思考

一、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思考

1.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概念

管理会计,根植于组织本身,也服务于组织本身。作为嵌入组织型的一种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主要利用组织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规划、控制、协调、监督组织活动,并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其功能的一种管理工具。它与生俱来的权变属性,也就决定了管理会计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考虑组织本身的属性,考虑所处的经济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这也呼吁着管理会计的本土化发展。本土化,即在学术研究中,情境因素不管作为自变量抑或调节变量都要成为学者们的考虑因素之一。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就是把情境因素考虑在内,作为自变量或是调节变量进行深层次研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进行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的研究,无疑将会增强全球会计知识的发展。通过结合管理学研究的特征,我们可以将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定义为,在对象的选择方面、问题的确立方面、框架概念的界定方面、研究方法的选取方面等整体形成的体系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在中国这个特定情境下的管理实践问题。即管理会计的本土化可以这样定义:在理论体系构建以及指导实践过程中,引入环境因素,要考虑其根植的具体某个组织的特性,考虑整个环境的变化,考虑我国所面临的整体经济形势,考虑整个经济生命周期,同时发挥心理学、行为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优势,去探索典范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共性,根据已有的理论、已有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升华、拓展适合具体情境的全新理论体系,进而指导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组织活动。目前,管理会计学术界分成三个流派,即基础派、批判派、咨询派。但无论从属哪个流派,我们只有结合本土化特征,在中国情境下才能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出贡献,即我们通过对管理会计本土化的研究不仅要达到“本土化意义”,更要有“经济普世”意义。

2.管理会计研究本土化的迫切性

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是我国管理学说与西方学说共同发展的需要。回顾我国有关的本土化管理研究,学者们取得的成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出发,进而建立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管理理论。例如,苏东水的东方管理学,齐善鸿的道本管理,曾仕强的M理论等。二是基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入剖析,例如陈春花等编写的《领先之道》,苏小和著的《局限:发现中国本土企业的命运》。回顾我国实务界关于管理工具的应用,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企业实行的班组核算、流动资金定额核定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分析,20世纪80年代商品流通企业的“保本保利分析与管理”,也属于管理会计工具范畴。近期的中石油的全面预算管理、中航工业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中石化以预算为基础的内控制度、中国电信的三级管理会计组织、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邯钢经验”、国华电力的成本作业制度等,这都是在管理会计领域取得的优秀实践成果。从以上成果可以看出,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实践应用已硕果累累,但是我们需要清楚,这些硕果仅仅强调了“个性”,即仅从我国实践、我国传统文化出发,没有把“个性”的东西上升到“共性”,并且没有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管理思想走向世界,与西方优秀学说并驾齐驱。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是积极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需要。现在,世界经济正处于缓速增长、结构转型、竞争日趋激烈的阶段,全球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等因素迫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转变方式才能积极应对全球局势。我国在崛起过程中,经济要想转型升级,需要强化经济改革和转型升级,促进会计变革,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全国目前有828.7万个企业组织,有96.5万个事业单位,还有数不胜数的小微民间企业,这些组织的日常核算、管理升级、强化效能等都离不开会计的支持。然而,许多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记账、报账水平上,粗放核算、机械工作,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加强对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层面资源优化,通过管理工具的创新,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事业法人的管理效能、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积极应对企事业单位自身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管理会计研究本土化的可行性

目前,无论从全球经济中心的变化方面,还是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道路方面,抑或是从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方面,我国都已完全具备进行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的可行性条件。从全球来看,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发展到北美地区,然后再逐步向东亚转移,世界级的经济大家、管理学大家和重大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就随之在地域上发生转移,这已是被全球公认的普遍规律。而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解释经济现象,解释会计现象。理论的重要性,源于所要解释的经济现象。全球经济放缓的今天,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要把握经济中心转移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推动经济的深化改革,促进具有本土化的管理会计领域学术成果的创新、实践工具的应用创新,为整个管理学、经济学添砖加瓦。从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俨然成为学者们的讨论重点。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目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模式再到今天的电商时代、微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也经历了从经济责任为基础的执行性管理体系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决策性管理体系的变化,再到新形势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体系的发展新阶段。综合来看,每一次管理会计的变革,管理会计理论的扩充,都离不开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近年来,政府抓紧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工作,这也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例如,20世纪末,国家经贸委颁布《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央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使得管理会计的重心由成本管理转向了预算管理;2013年9月,财政部正式《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该制度从成本核算管理入手,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其中,积极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这也标志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拉开序幕;2014年1月,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集思广益,在全国范围大力开展整个体系建设工作。2014年11月,财政部正式《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在监管部门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定能顺势而为,取得成果。

二、如何加强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

以上我们分析了加强本土化管理会计研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但如何去加强本土化研究,仍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进行高水平的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必须坚持几个指导思想:(1)要走出“管理”看“管理”,跳出“会计”看“会计”,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但不受原有知识框架的束缚,要摆脱固定模式思维,认真思考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2)管理会计的本土研究需要关注中国情境下的理论和实践的独特之处,以及具体的这些特征对所要研究的现象产生的影响,而并非去证明烙印了中国特色的学说的正确性;(3)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的方法并非已有方法的简单翻版,学者在运用研究方法的同时,必须保证计量方法、计量指标在具体情境下的适用性;(4)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转型,管理效能的优化,而非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5)倡导案例研究。对中国情境下的某些现象进行剖析,并加以提炼总结。具体来说,要加强本土化的管理会计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本土化研究需要全方位思维并将其与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相结合

为有效开展中国本土的管理会计研究,我们在研究中选取的概念、方法必须根植于中国情境,体现本土化的管理特征。整个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着眼于研究本土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全方位思维,即做到全方位思维和本土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了具体管理工具、思想的多样性,管理会计的本土化探索正是对于多样性、差异性的积极回应,两者的融合则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土化的研究。这要求学者们要走出“会计思维”看“会计问题”,扎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在实务中找出本土化管理会计的真问题,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全球思维去认识和解决实践中的会计问题,进而建立一种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具体实践,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这也将实现学术成果的全球共享和交流学习。例如,财务信息系统的引入和进一步发展就是全方位思维和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完美案例。财务共享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我国企业运营之中,并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世界一百强企业中,已超过八成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中国电信、中兴通讯、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把财会人员从日常核算、记账报账的烦琐流程中解脱出来,集中关注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面。

2.本土化研究需根植于企业组织的自身特征

管理会计,作为嵌入组织内部的服务型会计,其本身具有权变性。所谓权变性就是平时说的灵活性。权变学派的权变理论也称“随机应变法”“情境决定论”等。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希。他们在撰写的《组织与环境》中全面地介绍和解释了组织管理的权变性。他们认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方法,或是最优的方法,要采取适合组织本身的具体措施。而对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就是要考虑企业的权变特征,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选取最适合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升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这样有助于克服缺乏弹性的内部管理问题,使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更好地创造价值。例如,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取“轻资产”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重点放在研发环节;对于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企业,可以采用“项目经营模式”,以顾客为导向,为顾客创造价值;对于一些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存货管理,可以引入“期权理念”,通过管理工具的创新,促进价值的增值。

3.管理会计本土化研究,需要积极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大家德鲁克教授曾说,管理学的本质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核心任务就是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实现最优效益。加强管理会计的本土化研究仍离不开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育。财政部颁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推动会计变革的整体人才框架的构建。在《指导意见》中,财政部明确提出了对高校、民间组织、培训机构、资格认证组织等的人才培育的要求。高校方面,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企业积极交流,搭建一个产学研平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平台,积极培育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资格认证方面,会计从业证,会计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等要适当加入管理会计内容,重整知识体系;民间组织方面,要多与国际组织交流,积极探求其人才培育方式。

三、小结

目前,关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世界范围内仍未形成一套公认的完整体系,从而造成理论落后于实践的局面。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文化背景、政治因素决定了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务必本土化、特色化、长期化。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以谦逊的态度,立足于现状、扎根中国本土国情,尝试着用全方位思维,多角度地去认识和阐述本土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中的现象和行为,为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会计改革添砖加瓦,为构成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谋取管理增值。

作者:张东南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