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分析

时间:2022-08-14 08:52:45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分析

[摘要]文章以人文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学实践分析等方法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探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能力路径,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使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空间,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优化学习策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育人的宗旨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自主性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教授者向学习者传递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1];该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主体教育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它指的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2]简单地说,就是“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对于教育教学,还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一)自主学习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信息化时代,学习者不再仅仅对信息进行简单存储,而是要透过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甄选、分析和运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书呆子”是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今天教育的重心正在“从教学转移到学习,从说教转向创造性探究”[3],这种情况下,学生若对教师过度依赖,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是难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而且,由于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学生也不可能只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既获取知识又培养能力,更多地时候需要依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开展。(二)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为学习者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兴趣爱好,对思政理论自主学习的途径、形式作出选择,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探索,更容易引发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思考和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知和价值性的认同,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主学习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必然会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是今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三)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元学习能力,具有辐射和累积效应,对大学生来说,培养思政课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大学生的终身学习。信息技术时代要求每个人都要具有保持终身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劳动者适应生产实践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拿到终身学习和成长成才的钥匙,才能与时俱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4]

二、信息化背景下思政课自主学习优势分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一)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在开放的大数据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正在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5]”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种慕课、微课以及移动性APP等网络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加速推进,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形成一个集个体知识、经验、方法于一体的巨大的思政课教育网络资源库,其涵盖性、层次性是任何思政教师个体所掌握的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二)学习方式方便快捷。网络学习平台跨时空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学习不再受限于既定的物理时间与空间,融入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与工具的催生,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泛在学习、虚拟学习等一系列数字化学习方式不断涌现,方便快捷,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共享到优质的思政教学资源,学习者的学习时空得到了有效拓展和延伸,“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正在成为现实。(三)师生交互及时高效。网络虚拟平台开辟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新空间,教师通过微信、微博、QQ、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便可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需求,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反馈;学生愿意同老师分享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感悟、收获和困惑,对教师更加信任和尊重,这种真正无界沟通的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感情加深了;单纯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寓教于乐、布教于网的“渗透式”教育,从指间直抵心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较好地了解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模式策略的构建,课题组以厦门医学院在校生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思政课自主学习时间投入、知识获取途径、学习习惯等方面,对他们运用信息平台学习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课题组发放的问卷是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政课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215份,主要针对药学、护理、临床、医技等四个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学习对思政课是很重要的(86.98%),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利用网络开展思政课自主学习的优势依次为,浏览方便快捷(72.09%),学习时间自由(68.37%),资源丰富且可以共享(64.65%),高效、省时、独立的自主学习(56.28%),可以远程与他人合作学习(44.19%)。当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思政课的自主学习存在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自主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状态不足。学生在思政课自主学习方面比较被动。问卷结果显示:41%的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一般或者不高,71.63%的学生每天使用信息化手段持续学习的时间不足1小时,61.86%的学生一周访问慕课平台或者其他思政学习平台(包括了解时政新闻)的平均时间在2小时以下,学习过程中,59%的学生与其他学习者在信息化环境下交流讨论或协作学习时的参与态度不积极。(二)自主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约束力较差,学习专注度不高;例如,使用信息化手段学习时,64.1%会停下来做其续他与学习无关的事,47%的学生不能顺利在网上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另外,在学习方法上,53%的学生在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思政课学习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61%的学生不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60%的学生不会选择与其他学习者一同协作学习;57.61%的学生依然习惯通过传统渠道(图书馆和教师)获取学习资源。(三)自主学习效果不佳。问卷结果显示:68%的学生通过慕课平台进行思政课在线学习的效率不高,课题组通过对问卷中几组开放性题目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对当前自主学习模式、学习效果不满意。造成思政课自主学习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学生自身方面,既有对思政课重视不够、兴趣不高,导致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较弱的问题;又有受自身自制力差、定力不够、自我效能感不强,没有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和计划等因素的影响。二是教师教学方面,传统的思政课主要采用“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消磨了学生学习个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尤其是教师在教学安排中过分“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轻教学过程的设计”,不重视对自主学习的引导和传授,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培养。三是评价指引方面,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与自主学习关系不大,学生只需要考试前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这种考核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忽略自主能力的培养,造成学校整体自主学习氛围不浓。与此同时,思政网络学习资源良莠不齐,质量不高;网络空间缺乏信息有效监管等因素也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造成一定影响。

四、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策略构建路径探索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组认为:需要从学生、教师、学校等多个维度发力,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共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模式策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一)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激发内在学习动机。1.转变学习者传统学习思维。观念与思维的变化决定了人们将采取何种行动以及如何采取行动,聚焦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信息时代,学生对思政教育资源的占有从“被动”走向“主动”,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也必须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尽管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政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但不可忽略的是,互联网已然成为信息交互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环境,也是接受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大学生还必须从“线下学习”思维向“线上线下融通学习”思维的转变。思政学习,知识掌握固然重要,受教育者价值的认同和能力的养成更是关键;因此,基于信息时代的需要,要突出线上线下的融通,体现思想价值引领在线上充分传播与展现,线上线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发力,提高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的“成就感”。2.提高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三大能力。《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详尽阐述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以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6]第一,学生是否具有信息素养是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有成效地重要支撑,因此,学校应设置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推动学生形成适应信息时展的信息素养。第二,应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不仅要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进行辨析,还应大胆揭露不良文化、价值观的虚假性和片面性;第三,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形成,能够提高其对社会复杂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确保自主学习不走偏路。(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构建思政课自主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建立起来之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引导与传授。1.从“灌输性”教学思维向“引导性”教学思维转变。理论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传统的“你说我听”的灌输性教学思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平等性、交往式的引导性教学思维转变。2.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弱化教师的教,凸显学生的学。思政课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对实际教学成果产生直接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培养。第一,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项目任务或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亲力亲为的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会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主动学习、创造和展示,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真实的感悟内化,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层次和品质。第二,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引导与传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与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者,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即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展开学习并帮助学习者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策略。以厦门医学院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阶段性的教学任务设置进行自主学习策略引导,例如,每学期第一次课,我们会按5人左右一个小组,将班级分成若干组,创设合作的情境。每次课前10分钟,以团队(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热身,不同课程各有侧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评析,政治理论课围绕“时政播报”或者“新闻时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则是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哲学进行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安排口述历史或历史人物等;课中,通过问题创设,引导学生或者讨论,或者演讲,或者辩论,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如结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让学生来说说青年人眼中的马克思,从不同视角加深了对伟人的认识;课后,结合课题组织社会调研,或者撰写调研报告、学习心得,或者拍摄主题VCR;学习过程中,主要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及合作学习策略,创新意识逐渐形成。3.加强自身建设,重点提高“一个素养、四个能力”。第一,信息素养。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是互联网与思政教学融合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学校应组织专门培训,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第二,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要掌握“比较的基础上鉴别,实践的基础上检验”的信息辨别方法,课堂上通过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进一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正能量,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理论阐释能力。思政教师要善于说清道理,讲好故事,系好“扣子”,既要注重理论的科学和推理的严密,又要注意阐述的清晰和表达的生动;第四,社会信息敏感反应能力。开放的网络环境,海量的信息要求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关注社会民生的问题,需要教师迅速做出反应,及时给予回应;第五,个性化指导能力。信息时代,受社会多元信息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波动较大,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尤为突出,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思政教师应努力提高个性化、灵活性的指导能力。(三)充分发挥学校保障作用,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的和谐环境。1.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为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提供组织保障。学校应做好组织及制度的保障,应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政自主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制度措施,为大学生思政自主学习模式策略构建提供组织保障。2.相关业务部门应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为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驾护航。首先,技术部门既要协助教学部门把现有的思政网络教学资源继续创新,做大、做强、做成品牌,也要不断推出适合学生的思政教育APP、游戏等,并且大胆挖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其他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按钮;其次,信息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学校、教学过程中“三级联动”的网络舆情监督机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时代,信息开放共享,要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网络环境,就必须对舆论发生全程进行监管,对各类社会事件或现象的舆论影响力进行科学预判,同时采取必要行动,引导社会舆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学部门应重视并加大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为此,要确保实践课符合教育部刚性要求,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将教学内容渗入到大学生的日常认知,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场景化”。在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厦门医学院已建立了湖里区金海社区、林巧稚纪念馆、嘉庚纪念馆、特区纪念馆等多个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根据课程需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题组认为,信息时代,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虚拟实践基地,让学生不出校门,便可身临其境,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3.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建立与自主学习的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以厦门医学院为例,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办法:第一,多元评价。构建重综合表现,重学习态度,重学习过程,重社会实践,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辅导员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元结合的评价模式,有效约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搭便车”的念头;第二,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并且加大过程性评价力度,将知识考核与自主学习过程考核有效结合。例如:在期末成绩评定中,思政课的成绩均由五个部分组成,平常成绩(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占15%,慕课学习占10%,社会实践占10%,期中测试占5%,期末考试分为知识性闭卷考和理解性开卷考两个部分,理解性开卷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这个评价机制的建立,有效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自主学习任务。当然,考核评价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过程中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更为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法和手段,增强评价考核结果的说服力,奖罚分明。比如,课题组认为,期末考试成绩比重还可以适当下调,这样更能调动起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热情,也能促进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政教学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改实践,课题组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策略正在形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得到实现,教学实效性显著提高。信息时代,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通过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它不仅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模式、学习策略的研究,我们发现,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模式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作为价值性课程,思政课重在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教化,重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王艳萍.信息技术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1):36-38.

[2]袁健,黄娇娇,叶缤.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以新疆某医科院校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211-212.

[3]阿兰•柯林斯,理查德•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陈家刚,程佳铭,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4]许霞,王利平.“互联网+”对大学教育教学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 1-2.

[5]王自红.高职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刍议[J].《中外企业家》,2015,(4):212-213.

[6]360百科:信息素养https://baike.so.com/doc/150395-158908.html.

作者:黄巧莲 单位: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