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职业教育当代意蕴与启示

时间:2022-10-19 05:55:06

先秦职业教育当代意蕴与启示

【摘要】中国先秦时期的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同期相比,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思想先进和教育行为科学高效等特点。先秦时期职业教育的当代意蕴与启示主要是:推行职业教育对强国富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墨子职教思想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管子职教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职业教育利国利民的保证;先秦时期职业教育方式方法至今依然值得借鉴。

【关键词】先秦;职业教育;当代意蕴;启示

先秦职业教育的实践思考为后世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原始社会,伏羲、后稷、燧人教民狩猎、稼穑、渔火的职业教育活动已然活跃于农牧业方面。奴隶社会,大批奴隶在手工作坊内被强制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职业教育形式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空前繁荣,手工业分工和各类专门技术的精细化、规范化得到了空前加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孔子、管子、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确立与发展的,同时,各诸侯国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将其视为“牧民”和“治国”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当今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职业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而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为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且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将是紧迫而现实的。

一、先秦职业教育的主要思想体系

商周时期商业手工业繁荣,社会分工精细有序,大批奴隶在手工作坊接受各种技能培训,有规模、有组织的职业教育开始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培养目标逐步清晰明确。首先,管子为齐国争雄称霸和发展生产力而制定的“四民分业定居”政策取得到了良好效果。其次,私学为职业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增添了新内容,如孔子的儒学以传授政治职业教育为主;墨子以传授木工、器械制造技艺为主;许行以教授农业生产技能和传播农业生产经验为主。其三,学徒制职业教育形式产生,如战国时期神医长桑君收扁鹊为徒;孔子收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四,在社会等级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吏”这一重要的职业化阶层,并进而成为维系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先秦时期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各种所需人才,以满足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无论是商周时期的官方教育,还是春秋以后的私学教育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私学的产生引发了激烈的百家争鸣,这为各学术门派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儒家主导的政治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通过“大学”进行政治理论深造,通过“小学”使其接受政治职业技能训练。墨家实行工学结合,将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其门徒均掌握了娴熟的劳动技能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管子提倡的士、农、工、商分业教育已具有完备的国家保障体系,完全朝着社会化职业教育方向发展。

1、孔子的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念认为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实不然,相反我们可以从孔子推行儒业职业教育过程中吸取职业教育的精华。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拥有礼乐专门技术的职业人,他能读会写,通晓祭祀、占卜、祈祷,此外还熟知周礼,这是孔子推行儒业职业教育的主观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由于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急需礼乐职业人,这为孔子实施儒业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再则,贵族生活奢靡,不愿意亲躬政务,使贫民子弟有了从政可能,因此孔子的儒业职业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主张教育是平等的,不管什么民族、等级均“有教无类”,他的教学内容有军事、政治、文学等,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这也证明孔子不否认职业教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重要贡献。孔子的儒业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君子儒”“君子”和“士”,其理想的职业愿景是“内圣、外王”和“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从其教育的内容“六艺”看已具有鲜明的职业训练性质,礼、乐、射、御属“大学”是中高层专门政治人才的教育培养内容,书、数属“小学”是一般文吏的教育培养内容。

2、管子的职业教育

管仲相齐40年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管子》一书蕴含了管仲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仔细研读将会为我们在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完善职业教育社会保障,深化终身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等方面提供充沛的思想源泉。公元前685年左右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为了成就霸业,管仲将职业教育视为“治国”和“牧民”的重要手段,颁布了士、农、工、商分业定居的政策,把这四大社会群体分别集中,加以管理。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与传承上,管仲确立了父子相继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和互动交流,同时辅以环境熏陶。此外,管仲还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对子承父业和弟从兄学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管仲的“四民分业定居”职业教育政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变革创新精神,是以国家意志和强力推进保障实施的,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古喻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在变法图强,管仲在齐国的一系列变法图强之举,最显著也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特点鲜明突出,成就显著。首先,管仲主张职业教育要以社会分工相依托,只有精细分工才能精益求精。其次,提出职业教育要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强化提高劳动者自身的技能水平,目的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生产力,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具体应用性。第三,管仲为保证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规定子承父学、代代相传,还通过设置专门机构由专门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指导和促进生产。第四,“四民分业定居”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培养职业感情,稳定人员队伍。第五,管仲的职业教育使得齐国民富、兵精、国强,因此管仲推行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3、墨子的职业教育

墨子的时代正值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士”阶层不断扩大,这为墨子职业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墨子作为当时高明的工匠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不仅在生产中掌握了诸多劳动技能,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同时,墨子广收“农与工肆之人”对其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力。因此,与其他学派相比,墨子更强调技能训练与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重视生产技能与科学原理在社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还秉持“兼相爱”和“人人可教”理念,通过“述而作”与“知行合一”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人,这也正是当代职业教育极力提倡的。“兼相爱”和“交相利”理想的实现,客观上要求墨子培养出具有治国安邦之才和品德修为高尚的“兼士”,因此,墨子把“厚乎德行”和“志不强者智不达”等德育内容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并十分重视。其次,墨子重视社会人文知识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实行分科教学,以帮助“兼士”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本领。与其他学派相比,墨子强调自然科学和军事科技教育,具有较强的科学意识,同时还很重视学以致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并明确指出,只有实践活动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如,墨子的学生在各诸侯国的不同岗位工作,不但能胜任岗位要求而且才干突出,此外墨子还提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具体职业特点因人而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身心特点量力而行。墨子的这些教育主张为古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对现代职业教育也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二、先秦职业教育的当代意蕴与启示

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和提倡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研究和探寻先秦职业教育的精华与可取之处,对于纠正现代职业教育的偏差有着重要意义。

1、推行职业教育对强国富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古代职业以农牧业为主,先秦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对农牧业生产者进行职业教育,并设置司徒一类的政务职官劝课农桑,总结推广民间发明创造和职业教育经验,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孔子周游列国讲学,管子推行“四民分业定居”,墨子的工学结合与学以致用都是对各自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研究分析先秦诸子的职业教育思想我们受到了启发,尤其是先秦时期职业教育思想对现当代职业教育而言意蕴丰富,同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今天的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愈显突出,在保证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一定要抓住社会进入新时代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2、管子职教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管子相齐后所推行的“四民分业定居”政策实现了齐桓公富国安民和称霸诸侯的愿望,其理念之先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在诸多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创造与创新能力仍和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还是要从政策制度层面有所突破,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之举。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管子职业教育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管子的“四民分业定居”政策强调了职业教育要有针对性,要积极适应并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其次,职业教育要深化产学合作,国家和社会各职能机构要高效协同衔接,使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整合。第三,职业教育要坚持终身教育思想,改变以职业教育为工具的观念,使受教育者既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更能适应环境和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把职业教育上升到事业教育的高度。

3、墨子职教思想符合现代职教理念

墨子的大部分职教思想符合现代职教理念,如,墨子十分注重学以致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这和我们今天讲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极其相似之处。墨子还强调科技教育,在自己创办的私学中传授有关战争攻守的机械制造技术和促进劳动生产的知识技术。同时,墨子把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充分结合,十分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如,通过研究杠杆原理,解决农民的灌溉难题,其为战争制造的“车梯”大量的实践了相关物理学原理等。

4、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职业教育利国利民的保证

先秦时期,职业教育多是为了实现争雄和称霸的需要,统治阶级在关注职业教育功利性的同时更需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以保证生产稳定高效、政权稳固和国力强盛。“厚乎德行”是墨家“兼相爱”“交相利”职业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和要求,墨子认为品德是“兼爱”的核心,强调了只有不分亲疏贫富和国别去爱国爱他人爱和平,才能做到利国利民,实现“交相利”。诚如管子强调“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要求各行各业遵守职业道德和讲求诚信。近年来,许多企事业单位在荐拔人才时也是首先看重品德,其次才是才干。近现代,由于职业教育表现出的功利主义倾向,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转变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具人”的偏见,切实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将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同等重视,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5、先秦时期职业教育方式方法至今依然值得借鉴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繁荣活跃,许多职业教育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孔子教育思想中职业教育特征明显,提出的“因材施教”“分科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启发教学”“实践教学”“个别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等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这也是孔子拥有三千弟子的原因。管子坚持终身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念,对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子承父业,弟从兄学传统的形成影响巨大。墨子既重视文史知识的学习也强调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主张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人才,重视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并指出教育和生产实践要勇于创新,因此墨家弟子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孔子、墨子、管子作为先秦职业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理论在培养目标、办学方向、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当今职业教育都有很大指导意义,我们有必要重视并从中汲取有益经验,以寻求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朱晓斌.中国古代职业技艺传授的历史变迁[J].职业技术教育,1997.

[2]张玉良,赵世超.白话管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3]郭秋菊.试述《管子》的五大教育成就[J].管子学刊,2009.

[4]刘双.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电子科技出版社,2006.

[5]谢广山.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兴盛及其特征[J].职教论坛,2004.

[6]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作者:李小龙 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