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生态语言学精读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7 03:52:12

导语:大学英语生态语言学精读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英语生态语言学精读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对生态语言学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策略,包括提高教学主体的素养;提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近年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高校纷纷采用各种方式改善精读教学,但主要优化目标集中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生态环境未引起充分重视。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常被称为语言生态学。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语言变化、语言学习、语言规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上世纪末,生态语言学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关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论著,如奥地利语言学家Fill的《生态语言学引论》便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与生态语言学相关的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内容。我国语言学家王家和在《生态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中则探究了生态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外语教学原则[1]。

二、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困境

外语教学的生态环境主要由学生、教师和课堂条件等要素构成,但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教与学的理念不正确。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已经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或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在大学英语的精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两个相互割裂的个体,而应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仍未实现全面的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少,在许多情况下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二)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大学精读教学的目的是综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用水平,包括听力、写作、口语、翻译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精读教学的内容却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问题,甚至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英语精读课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学习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除了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外,英语精读教学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大多数的大学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仅停留在表面,在使用频率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并未真正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价值,极大地限制了精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学主体的素养。教师和学生是英语精读教学生态中的最重要组成元素。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和学生通常被看作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尽管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同时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知识和技能。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精读指导,教师首先应增加自身的阅读量,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精读指导。其次,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精读教学方法,并通过名师讲堂、教学交流等方式,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己任,做好课前、课堂和课后的教学组织工作。与此同时,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另一大主体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精读学习效率,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学生在课堂阅读环节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精读时不能单纯地机械化阅读,而应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积极地思考;其次,学生应在课堂内外与教师多沟通、多互动,这样精读教学生态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就可以实现密切的联系,从而共同改善课堂生态环境。只有提高这两个因素的活跃性,才能保障教学生态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提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教学语言是英语教学生态中除教师和学生以外最重要的生态因素,它发挥着连接其他生态因素的作用,因此确保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的科学性并不单单指语言的准确性,还包括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2]。简而言之,科学的教学语言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生态中的教学作用和价值。表达的准确性是对精读教学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对我国的高校学生而言,英语属于第二语言,学生本身对这门语言的熟悉度和掌握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因自身的语言问题对学生产生误导。此外,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英语发音和口音,尽量使用标准英语进行授课,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趋近英语母语的生态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英语语感,这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精读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重提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具体来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用口语化的表达,并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或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应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课,将教材中书面、晦涩的语言转化为更通俗的语言。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入一定的人文小故事,突出阅读素材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将精读训练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最后,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语言的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采用同一种语音、语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疲劳。为此,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通过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学生态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都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3]。在创建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生态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构建模式,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生态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作用。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首先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摈弃传统的“教师+教材+板书”的教学方式,而采取体裁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基于文本教学法等进行精读教学,将学生转化为课堂主体,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英语的机会和平台,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的留学生资源,定期邀请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将精读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通过学生的课下阅读和讨论等,增加学生英语阅读的时间。

四、结语

基于生态语言学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将关注点从传统的教材、教学评价转移到教学的环境上,强调教学生态下各个因子的互动与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改善教学生态,实现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冠连.语言全息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81.

[2]周文娟.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生态语言学[J].阴山学刊,2012,25(1):70-72,89.

[3]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10-115.

作者:梁溪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