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09 10:58:15

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摘要: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此时对其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校园文明活动的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班级管理平台的创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都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建设。

关键词:养成教育;不利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细分,人的行为习惯在应聘求职过程中体现出的个人素养,成为一项评价标准。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更多的依赖于学校阶段的指导、训练和规范,即学校的养成教育,包括对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思维习惯和语言习得的培养。本文就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意义、现状、不利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对养成教育有所启示。

一、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对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等的综合教育形式,在学校教育中地位极其重要,它不仅是教育的基础组成,更是质的指标,是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外在表象的统一。它强调学生道德品格的养成、行为习惯的规范两个方面。它全视角地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习品质进行教育和培养,是一种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教育,是通过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和方法教育,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习惯,进行学习和生活,从而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

二、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明显的效果。一方面,养成教育是构建文明平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叶圣陶先生曾言:“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习惯成就大事业,习惯往往起于小事,却蕴含大的成效,它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形成完善人格,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培养出创新性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道德高尚的公民,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环节。

三、当前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1.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尤为突出。现阶段的中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长辈的宠爱,甚至于溺爱,父母的管教有时被长辈叫停,导致学生在家庭里缺少了应有的教育指导,养成诸如好吃懒做、大手大脚、对学习漠不关心、对长辈缺少应有的礼貌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不关心他人,不体谅家长。父母的迁就和溺爱导致学生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畸形发展,难以融入集体生活,攀比心和嫉妒心较强,容易因自身所需得不到满足形成失落而满怀抱怨,易与他人产生矛盾纠纷。2.学生自律和自立能力差。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天然具有优越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参与社会生活机会较少,社会经验缺乏,对父母家庭依赖性强,自我管理和独立自理能力缺失。有些学生到中学后,不会购买衣服,不会花钱等。有些家庭优越的家长给孩子消费金卡,导致学生吃穿用度超标、日消费数目巨大等,消费与自身身份不相符,远甚一般成年人,自律性极差。3.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教会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是学校的功能之一。但从学校现状来看,很多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就是长长个,走个单招学校,所以导致部分中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能够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4.缺乏文明生活习惯。部分中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平时大手大脚,经常买外卖喝饮料,垃圾乱扔乱放,形成不良饮食习惯。在学校早操和课间操时间,以各种借口逃避运动,缺乏锻炼,吸烟酗酒,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偷偷摸摸熬夜看小说、玩游戏。

四、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不利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是能否有效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条件。部分中小学生从小处于家庭和社会不良环境中,思维和习惯受到固有模式限制,难以一时纠正过来。一个人的不良习惯对别人也有示范引领作用,所以造成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养成教育步履维艰。随着社会开放度和宽容度的提高,个别学生追求个人自由,反而把不良习惯当做正确做法,形成错误意识。青春期的叛逆,也会导致学生把老师和家长的劝说和指导当成逆言,养成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家庭因素。(1)独生子女因素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城市里的家庭基本上是三口之家,家庭的宠溺和望子成龙的期望,导致家庭对独生子女言听计从、包办一切,使孩子丧失了生活体验的机会和经历,形成一定程度的缺陷人格,如生活阅历匮乏、自理能力不强,父母依赖症明显;心理幼稚,意志薄弱;自私自利,我行我素,难与他人交往,性格孤僻。(2)留守儿童因素农村产业结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大,很多中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乡村多剩余老人和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出现空档,这些因素造成学生疏于管教,缺乏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指导,导致其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3)特殊家庭因素家庭应该是养成教育的第一场所和首要场所,然而有些中小学生的父母存在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给子女灌输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与国家学校的教育相背离,造成学生行为举止上产生偏差。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的单亲家庭,必然导致学生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容易形成偏执、孤僻的性格,而且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和关爱,学生会出现经常逃课、无理顶撞等情况的发生。隔代监护家庭和空巢家庭对学生的管教是放任自由或无人监管,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极易受社会青年引诱,逃学、旷课成为家常便饭,极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3.学校因素。(1)学校教学理念偏差学校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然后由于社会、家庭对于升学的期望,导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把升学压力和各种评比强加给教师,重“教”而轻“养”,忽视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丧失了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机。部分老师表率意识较差,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对学生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指导不够。(2)学校养成教育的体系和机制不够完善受制于学校师资、设备和规章制度等客观不利的因素,学生主观出手给力的程度不够,导致学校的养成教育零散、无序,缺乏有效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徒流于形式。4.社会因素。诸如吸烟酗酒、打牌、说脏话、吸毒看片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家庭陋习的干扰,对学生必然产生不利影响。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善于攀比、模仿、接受能力强,长期处于不良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感染同化,甚至于社会陋习会被带进校园。(1)“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上大学门槛大大降低,用语数外三科会考成绩折算或高考考140分以上都可以,但是学杂费的高昂与大学毕业就业困难的矛盾,使得“读书无用论”说法备受认可,这种说法困扰着学生和家长,导致学生厌学、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给养成教育造成很大难度。(2)黄色网站、书刊和色情影视剧的诱惑互联网不规范、网站的监管不力、网吧的滥觞,色情广告信息的充斥,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自身意志品质不定,判断力和自控力差,易受不良信息诱惑,误入歧途。有些学生沉迷网络小说、有些依靠直播挣钱、有些游戏终端不离手,这些极大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健康。(3)社会黑恶势力的辐射校园周边不乏一些社会黑恶势力和社会渣渣的身影,勾引、给利、诱骗、色相、恐吓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中小学生年幼无知,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在利益的诱惑下加入他们的团伙,危害社会,利用黄、毒、吓、讹谋取暴利,引导更多学生犯罪。

五、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对策

1.制定规章制度。养成教育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有的学校制定了《三礼教育实施细则》《学生一日常规》,从学生的形象标准、课堂纪律、行为标准和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开学之初,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和军训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对于新升级的中小学生,要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公约,如保持教室绝对干净整洁,无纸屑垃圾;保持黑板、窗台和前后门玻璃的洁净。通过严格的仪表检查和卫生检查制度、两操检查制度,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有章可循,有迹可查。2.德育内容主题鲜明。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在细微之处见功夫,还要在主题选择上下功夫,与节日、季节和社会活动形成配套教育,才可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校园养成教育体系的建设。如“礼貌”教育从接人待物、端茶迎客等礼节上规范学生;“责任”教育是强调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教育;“秩序”教育关注学校生活秩序,如课堂秩序、课间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如公共场合不喧哗等。3.人人参与校园活动。陶行知主张“教育生活化、生活即教育”,杜威也主张“学校及社会”“教育即生活”,二者都揭示了教育就是生活、社会的映射,教育要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要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类型的校园活动,强化活动的指向性,既要注意活动的相对独立,又要实现各种活动的相互协调,使各活动相互关联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一般情况下学校的活动多以主题班会为基架,年级或学校的文体活动、学习讲座、社会活动等为架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遵守规则,树立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并养成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价值观念。4.创建班级管理平台。班级要形成管理组织,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具有集体观念、合作精神,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精力开展班级主要工作。首先成立值日小组,组长监管一日卫生值日情况。其次成立班委会包括班长、体委、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等,来协助班主任完成体育、文艺、学习和宣传活动。5.培养学生自主教育意识。班级管理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推举干部、制定班级公约;在班级重大事情决定时要让学生充分酝酿,自主决定,以此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树立主人翁意识。另外班级管理也要取得家长的配合,使学生在家庭教育中能具备自主意识、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习惯的养成和强化。

参考文献:

[1]王根.中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4(2).

[2]高远征.中学生养成教育再思考[J].素质教育,2013(8).

[3]张大义.浅谈加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J].科教文汇,2017(15).

[4]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5]江善跃,操其周.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不利因素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2(12).

[6]潘满库.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之基[J].人民教育,2011(1).

作者:席秀妍 单位: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