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16 11:22:41

地方高校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存在概念界定不清、专业关联度不强、重理论面授轻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配比率低等问题的情况下,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四个核心要素为抓手,强化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意识观念,加大“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融合,实现合理构建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差异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创教育;经管类人才;双师型教师

1引言

2014年,国家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创新创业由此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掀起一番热潮。目前,学术界对于创新创业的研究比较丰富,包括研究创新创业的内涵和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运行机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等等,普遍围绕高校统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为中心。对于某一专业类的“双创”教育研究相对来说较少。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连紧密的应用性学科,又是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前沿学科,经管专业的学生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在新常态下,研究地方高校如何完善创新创业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开来,诸多高校成立了二级部门创新创业学院,或开设了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综合来看,双一流高校的双创教育注重理论传授结合实践;应用型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着重于实践实训;地方高校也推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大都缺乏自身特色,理论性不如双一流高校,实践性不如职业院校,进退两难。且有些地方高校盲目跟风和效仿,或依葫芦画瓢,根据文件生搬硬套,看似有条有理地完成了创新创业政策方针,但却没有很好地结合本校的特点特色以及实际情况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近几年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的发展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经管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双创”概念界定不清晰,专业关联不明显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规范,地方高校的经管类专业的双创教育更是普遍缺少界定,其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双创课程如何构建以及双创教育如何发展等,都没有一个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相配套的完整的教学教育体系。具体而言,一是经管类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来看,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但目前地方高校普遍缺乏对经管类双创人才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指导、轻视对经管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训指导等。二是专业关联不明显。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缺少挖掘和研究学科专业所属的双创教育的深层次含义及意义,换言之,经管类专业的双创教育是基于经管类专业背景下的,与其他工科或文科等专业有明显区别的创新创业教育。但从目前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情况来看,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相脱离,没有真正地将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双创人才培养交织融合,相互作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甚至有些高校,只是在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增加一两门创新创业课程,而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课程,不是专门针对本专业而研发出来的具有实践应用性的双创课程。2.2经管型人才教育教学过程中,“双创”重理论面授轻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不显著目前,地方高校的经管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还以原有教学计划为主,教学大纲中大都为本专业知识,缺乏对双创人才培养设置专门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形式单一,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课程成绩考核等方面则主要采取小论文、理论知识笔试等形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此外,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增加的社会实践课程也大都以理论面授的方式进行。比如《企业营销策划》、《广告学》等与现代社会经济实践紧密相连的一些课程,明显缺乏具有双创特征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有的地方高校没有自己的实践实训基地,具体的创业实践过程如计划、组织、市场评估、营销策划等无法进行实践;有些学校有自己的实践基地,但是也流于形式,不肯投入应有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去培养双创精英。高校的双创实践更多的体现在国家或者教育厅、学校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上,但是这样的比赛与现代经济社会的联结度不够紧密;相比于在学生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时候,请某些企业的高层来到学校开讲座,给学生讲授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需要的双创人才类型,最新的创新创业案例分析等,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2.3经管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结构中,“双师型”教师配比率低,学生学习需求难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比较重视和突出,但是地方高校的“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双师型”教师,一般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如某高校老师既是讲师又是高级工程师,则可以称其为“双师型”教师。目前,地方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滞后,配比率低,很多老师自身并没有相应的创新经验和创业阅历,仅仅通过教材上的一些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明显理论脱离了实际;有些老师则是之前有过创业经历或在企业工作过,但是回校当老师以后就再没有创业的后续经历,这些老师则容易将陈旧的创业观传授给学生,无法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双创能力需求。

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策

对于地方高校无法有效开展双创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办学格局千篇一律,无法实现个性化“瓶颈”的情形来看,研究和制定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对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地方高校肩负着培养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的重任,而经管类专业人才更是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只有强化双创教育的意识度,加大“双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四个核心要素为抓手,才能实现合理构建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差异化培养模式。3.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大学生“双创”意识,强化大学生“双创”观念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普遍是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人才,经管类的学科建设目标也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连,但是经管类的双创教育的培养目标却不能局限于此。这样的培养目标可能会导致高校学生急功近利,使得大学生不能发挥自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动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意识。合理定位双创培养目标,首先,学校层面上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进行启蒙式的意识培养。比如学校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造成跟思政课一样,横向跨度长,重视程度高的“金课”,使得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就能了解双创的内涵、意义、要素、特征等,以及从哪些方面去开展双创项目,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双创能力等。其次,高校教师,尤其是双创导师,应当言传身教,教师对于双创的重视度,对深化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双创导师要丰富创新创业课的教学形式,比如可进行学术讲座、项目比赛、学术沙龙、主题活动、社会实践、课程案例分析、模拟创业平台等,实施双创与本专业的“嵌入式”教学,将大学生的双创观念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培养和深化,同时注重四年期间的延续性,分阶段分层次地安排课程或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双创意识观念受到持续而深入的熏陶和培养。最后,学校要加大双创教育基金的投入,丰富双创教育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给大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双创校园文化氛围。3.2优化“双创”课程设置,完善经管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地方高校双创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借鉴参考双一流高校和应用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双创意识和观念,激发学生双创兴趣和动力的通识基础课,如创新创业导论、创新创业入门基础等。其次,开设旨在提高经管类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嵌入式”核心专业课,如企业战略管理之创业案例研究,管理学之创业计划编排等相互融合共享的课程。最后,开设旨在提高大学生双创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实训课程,如创新训练、创业模拟、企业家创业之谈等。3.3丰富“双创”实践教学形式,形成课堂内外实践一体的交互机制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实地调查、情景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式教学、交互水作业教学、计算机模拟等;其中经管类专业教学实践有: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内容。因此,丰富双创实践教学的形式,提升双创教学效果,结合双创教育精神的指导,课堂内所开设的实验课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设计各种创新课堂或创业模拟的教学软件,同时,汲取龙头企业中的优秀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进入高校课堂,加入教师队伍,传授大学生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堂外,大力支持“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项目的开展,给予大学生足够发挥自我创新的空间,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经管类专业的各类学科竞赛,如企业营销大赛、金融操盘手大赛、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财税技能大赛、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等,邀请企业主办或承办,模拟实战演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3.4强化“双创”师资建设,打造一支创业导师与高校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地方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银行、证券公司、电商公司、物流公司等,这些行业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较高,相应地,经管类专业的很多老师创新创业素质也相对来说较高,比如老师有银行从业、证券从业经验,或者有会计师、经济师等身份,然而这也只是针对具有行业经验的老教师而言,对于新进博士担任专任教师来说,普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学时偏重理论知识传授。所以,打造一支创业导师与高校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显得尤为必要。首先,鼓励年轻教师深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研究所等地方挂职,实地了解当今社会就业环境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真正需求,提高年轻教师的双创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双师型”队伍奠定基础。其次,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水平,如可选派优秀中青年双创突出教师代表到国外参加创新创业的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等,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出谋划策,提供借鉴性经验。最后,邀请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突出代表人物到学校进行交流培训,相互取经。对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优秀人才、企业精英、专家学者等,可以以兼职的方式聘请为双创导师,打通校内外合作渠道,拓宽校内外双创教育资源。同时,通过产学研交叉融合,促进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肖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6):156-157.

[2]彭文武.大湘南地方高校政产学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2):68-71.

[3]刘焕云.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6):63-66.

[4]伍娜.基于创业创新导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9):87-88.

作者:张丞 彭鑫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