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7:51:59

地方台范文篇1

【关键词】播出方式;天气预报;有声语言;副语言

在长期的播音主持实践和学习中我们观察到,以天气预报的播报为例,在中央台(包括央视、央广)的播报方式越来越合理、规范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台的播报和播出方式却比较粗糙和随意,大都依旧徘徊在几十年前的播报水平上。无论是播出的有声语言组织,还是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地方台与央视央广的差距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明显的。笔者下面主要以天气预报的播报为例,简述地方台与中央台在播出形式和方法上的一些差异,进而简要阐述向中央台的播出节目学习,向中央台的播音主持看齐的必要性。

一、要在有声语言的组织上向中央台学习

我们来看看有声语言,也就是纯语言方面,地方台与中央台的差别。以辽宁电视台(或者改成“某省级台”)每天十八点二十分的“天气资讯”栏目为例,对气温度数的播报,比如,对“10-28℃”和“-5-15℃”这两个度数,主持人分别读成了“10到28度”和“零下5到15度”。也就是说,不管一天之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度数是不是都在零上,还是一个在零上一个零下,一律只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度”字。而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尤其是备受全国亿万观众关注和喜爱的央视“新闻联播”结束之后的“天气预报”栏目,主持人则采取了灵活的播读方式:如果一天之内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都是零上,如“1-28℃”,或者都是零下的情况,如“-19-5℃”,与地方台的播报方式一样,即分别读成“10到28度”和“零下19到零下5度”;而针对如“-5-15℃”这样的一天之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在零上和零下的情况,则在零上的度数和零下的度数之后都分别加了一个“度”字,即读成“零下5度到15度”,不难理解,央视这样的播报方式是有其明显的合理之处的:如果一律无区别地都只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度”字,即把“-5-15℃”播成“零下5到15度”,就很容易让人把本来是“零上”的15度,也理解成了“零下”的15度,即把本来是只修饰中心词“5”的“零下”这个词,很容易混淆地理解成为修饰“五到十五”这个联合词组的修饰词,也就是整个联合词组“五到十五”成了“零下”修饰的中心词。这样的不加分别的播出形式,就会严重弱化和冲击天气预报播出的准确表达,从而也就大大冲击了受众对媒体播出的满意度。细心的播音员主持人,如果经常注意观察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栏目,就会了解到,最初采取的比较规范的度数播出的主持人,应该是获得“最佳气象先生”称号的宋英杰这位著名的气象主持人。是他长期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规范播出,赢得了整个天气预报栏目组的一致赞同,后很快就被其他的所有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所采纳和推广。在天气预报专用术语的播出上,还有一个许多人不以为然、很容易播错的词汇——“气温”。我们听到,许多地方台的播音员(可以认为是新闻主播)也好、主持人(可以认为是非新闻类的直播类节目的主播)也罢,经常随意性地把“气温”说成了“温度”。那么,“气温”与“温度”这两个词,是可以随意替换使用的吗?我们来看百度百科的解释:气象学意义上的“气温”,是指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也就是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airtemperature)。我们所听到的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因此,“气温”,简而言之就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的那样,就是“空气的温度”[1]。而“温度”所指的范围就无法限定了,诸如室内温度,室外温度,林内温度,土地温度,柏油路面温度等等。丢掉了温度的修饰语“气”,就会让“温度”一词“无所适从”,也让“气温”失去了气象学上的应有之意。我们通过长时间收听收看全国多家广播和卫视节目后发现,上面所列,绝不仅仅是某家电视台一家独有。因此才有必要把此类问题作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提出来,供更多的播音主持同仁们参考。

二、要在副语言的表达上向中央台学习

“在播音创作中,副语言具有补充言语信息,替代言语信息,强调言语信息……调节言语信息等功能和作用。”[2]副语言,尤其被运用到电视、网络视频传播等既有声音又有形象的传播方式当中。在这些可视性的传播方式进行中,往往都需借助副语言对有声语言所表达意思和内容进行补充、强调、调节、重复,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播音员或主持人却在副语言的表达上与有声语言要传达的内容产生了矛盾,或者至少出现了不协调。比如,许多播音员主持人都以为微笑提颧的播音表情是展示自己形象和保证传播效果的最佳状态,于是不论播出什么内容,都一直微笑面对镜头。殊不知,一味地不加分别地微笑,却不一定达到预想的良好的效果。试想,播出那些成就类、喜讯类,传达亲切类情感样式的稿件还算适合;但对于那些事故类、灾难类,令受众难以接受的丑恶类等负能量的稿件,你还是以微笑的表情播出,恐怕就会让人失望,甚至令人厌烦了。我们还是以播报天气预报为例,在预报未来两天是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的天气的时候,主持人运用的副语言可以包括微笑的面容、欢快的手势、积极的状态等;而已经是连续多日的高温和暴晒的天气,预测的未来天气还是高温和暴晒,播音员主持人还用“天气晴好”之类的语言,表情和状态还是微笑和兴奋的,这就让人难以接受和不可理喻了。须知,已经高温暴晒了好几天了,你还把“晴天”列为“好”天气,这不是成心与厌倦了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的人们作对吗?纵观许多地方台的天气预报播出状况,上面说到的这种副语言与有声语言配合的不协调、不恰当的矛盾现象,可以说真还不少。至于诸如:手势语僵持生硬;同一手势连续重复;体态拘谨僵化;表情体态与节目内容不搭调等等,在我们的许多地方台的播报当中,真可谓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既然我们从事了播音主持这一行业,就该向我们的同行,尤其是向聚集了全国顶尖播音主持人才的央视央广的播音和主持名家学习。哪怕是在业余消遣休闲的同时,在看完央视《新闻联播》之后,稍微留意一下央视播出的《天气预报》,你就会体会到:宋英杰的老练持重,杨丹的轻松流畅,王蓝一的端庄大方,无一不是在运用规范、合理、到位的有声语言的同时,在表情、手势、体态等等副语言的表达上,给我们树立了标准的典范和优秀的标杆。这样的只需举手之劳,打开电视(或者扭开收音机)就能让国内顶级的播音主持艺术大师“送上门来”,在家里即可听课受教的方便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诸多的播音员主持人却不去应用甚至不去理会,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三、向中央台学习是地方台提高业务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各级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队伍里的重要成员——播音员主持人,理应养成经常观看电视和收听广播的习惯,尤其是经常观看和收听央视央广节目的良好习惯,因为从中可以直观、便捷地学习借鉴中央媒体的优秀的播音主持技巧和播报方式。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讲过,“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有了偏差,就喊看齐。”总书记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3]那么同样,各级新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只有向中央媒体学习,向中央媒体(包括央视和央广等)看齐,才会不断提高自身新闻宣传和编采播录的水平,才能及时跟进时代步伐,及时掌握和顺应新的新闻传播科技和技术革命浪潮,才能上下步调一致、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宣传氛围。

结语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天气预报”栏目虽小,但它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其播出水平和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危冷暖,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各级地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仔细对照和倾听央视规范的播出方式,尽快补齐有声语言表达和副语言表达方面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以便尽早实现天气预报等资讯类节目和栏目播出水平上的质的提高,在让广大受众享受和品味到更加规范和高层次的播音主持艺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各界受众当中和祖国的四面八方。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P].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版,1033页.

[2]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74页.

地方台范文篇2

时政新闻是地方电视台的立台根本,只有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时政新闻中,会议新闻占到一定数量。首先,要抓住会议最突出的一点,提取关注点、兴奋点予以报道,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资讯。一般情况,领导出席会议不是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即将出台关乎民生的新政策和信息才是报道的中心,是受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力求用百姓视角审视每条新闻,紧紧抓住观众“应知、欲知”的有效信息切入。其次,拓展报道空间。为更有效的传递信息,会议新闻需要适度插入与报道内容密切相关的外景镜头,转移观众的收视心境和注意力,尽量摆脱会议镜头台上台下、摇来摇去都是参会的人头,跳出了会议圈圈,拓展了报道空间,使观众既了解到了大量的信息,又看到鲜活的画面。同时,还应将会议中的重要信息放大,不能一播了之,要充分利用电视的相关元素,通过新闻背景报道、专家解读、相关链接来深化会议主题,对新闻进行充分的挖掘,满足观众多种需求。

二、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方式和手法

(一)在主题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的报道不能简单化处理,地方政府的重要决策需要通过专题报道、连续报道和深度主题报道来掀起报道声势,让观众明确工作重要性和开展的方向。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和《新闻联播》对重大主题性报道就采用了信息链接、记者感言和新闻人物的经典语言来揭示主题,既丰富了节目内容又创新了形式,收到了很好效果。2012年2月,湖北卫视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联合,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携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寻求产业联合和两型互动发展之路的宣传上,派出多路主力记者对三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未来合作前景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现场报道和深度报道,大家对三省的战略合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鼓舞了士气,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湖北十堰实施的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被提升为“省级战略”后,十堰广播电台随即开设了《省级战略•中心城市》新闻专栏,通过专家访谈、现场采访等多种形式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行报道,取得明显效果。

(二)主题性新闻报道要创新思维模式。地方电视台有很多是围绕党委和政府一个时期中心工作开展系列成就性报道的。如果拿到材料就写,简单罗列事件和数字,像工作总结一样泛泛而谈,就会落入俗套。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采访前认真搞好前期采访策划,列出采访提纲,尤其是找好新闻由头和切入点,口子开得越小越好,最好具体到某件事和某个人,以讲故事为由拓展开来,让“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同时还要有现场,让故事情节的现场展现来吸引观众眼球,然后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入透彻的分析、总结和拓展。

(三)加强策划,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上下功夫。群众关心的社保、医疗、住房等其他民生问题都是报道的重点。地方党委政府布置工作后,能否得到及时解决和落实,直接影响着地方各级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在涉猎这些内容时,往往只顾正面宣传,担心负面的东西会产生不良影响。现实是新闻媒体不谈,群众照样谈;电视节目不敢涉及,网站却到处散布。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除正面宣传外,对一些工作消极面要敢于曝光,这也是推动工作的一个抓手。对待一些突发事件,主流媒体要积极发挥作用,本着“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及时向广大电视观众说清事发情况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社会上以讹传讹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试想,我们以“为家园记事,为人民表情,为时代立言”为出发点,上为政府分忧、下为为百姓解难,何愁收视率不高?

(四)改变领导调研活动采访方式。领导调研是为了了解工作动态,推动某项工作,这都是时政新闻的报道重点,不能简单地拍点镜头加上解说词简单报道。采访中要准确把握领导活动重点,摸清领导的思想脉搏,并与当前形势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注重现场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并擅于抓住领导在活动中的各种动作细节,以肢体语言来表现领导的人格魅力。抢抓领导现场声和同期声,生动的再现现场,既让领导活动真正“活”起来,又使中心工作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三、从吸引观众眼球的角度创新新闻编排

电视新闻的编排不能理解为单条新闻的简单拼凑和组合,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要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赋予它一种特殊而又全新的内容,收到1+1大于2的传播效果。

(一)以观众最关心的重大事件凸现头条位置,结合“三贴近”原则,按照新闻价值大小适时合理编排兼顾新闻宣传的艺术性。

地方台范文篇3

地方节目“本土化”就是充分利用好本地域的资源优势,并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民风、民俗,融入到整个节目经营制播中,使电视节目吻合受众的口味,从而增强受众对其认同感和亲近感,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如何挖掘本土电视新闻的新闻资源

1.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以平民视角报道新闻

洋县电视台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常常坚持以老百姓的眼光来寻找报道的新闻点。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统一起来,抓好结合点,突出“新闻性、针对性、信息性、贴近性”,发掘老百姓关心的新闻。以前,我们也设专栏对地方本土文化进行专题报道,如《革命胜地华阳镇》,《龙亭蔡伦墓祠》、《汉上名刹———智果寺》等,不但使观众了解了厚重的文化历史,同时就此形成了具有我们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2.凸显地域优势彰显资源特色

利用地域优势可以让电视与观众距离更近,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地方电视台的记者编辑一般都是生在本土、长在本地,对本地的文化习俗、民风、民情都十分的熟悉,这为地域性新闻资源的有效挖掘更具优势,又可以使得所传播的信息对观众具有亲和力。而我们洋县享誉世界的国宝朱鹮、洋州百年酒业、纸坊礼花炮生产都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潜力,这就需要我们地方电视台大力宣传报道,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在其它地区声名鹊起的经济品牌。

(三)如何做好本土化新闻节目

1.选择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题材

从近几年洋县电视台的新闻来看,更多的报道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了普通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开始关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及讯息。在《牛哥说事》、《感动在我身边》等栏目中,把更多新闻事件的主人公锁定在普通老百姓身上,这种贴近百姓的电视新闻节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更多地体现了电视文化里的人文关怀。洋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百姓生产生活。领导定期进行民意调查,了解最近一段时间观众想看什么样的新闻,对近期的节目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收集意见之后,好的保留,不好的改善,这样有力的保障了节目质量,更突出了节目的时效性、权威性、公开性与互动性。比如洋县新闻中一期新闻特写:《农民群众喜赶“科技、文化大集”》,在乡下,农民一般不上街、不逛店,只有在规定的某一天去镇上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叫“赶集”或者“逢集”,这一天小镇热闹非凡,一家大小全部出动,买商品的在砍价,碰到熟人的在唠嗑,小孩子都激动的跑到饭馆去吃好的。这不,县上的科技文化知识下乡了,村民们也跟“赶集”一样全家出动,这次吃到的可是精神食粮,不但学到了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还增长了医学常识,为新农村建设有力有效快速发展打下基础,这“集”赶的值!

2.深入挖掘传承文化

洋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为“汉江明珠”,今称“朱鹮之乡”,这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景绚丽多姿,众多历史文化、文物、遗迹闻名于世,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令游客流连忘返。多年来,洋县台在挖掘传承洋县文化上不遗余力,尤其在挖掘本土人物、名人文化和民间艺术方面卓有成绩,策划制作的《朱鹮的守护者———任万枝》、《只研笔墨作春山———访洋县籍画家高欲德》获得全市电视节目参评一等奖,《开明寺塔》、《民间艺术———木偶桄桄戏》获得市二等奖。

3.新闻的叙事风格采用口语化

在新闻的创新上,坚持从原稿挖掘新闻价值和表现实力,多用口语化、通俗幽默的语言,读起来比较流畅,严肃的新闻立刻传神会意地突出事件中的人情味、趣味性,使报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无论是主持人由播新闻向说新闻的风格转变,还是在节目中朴实自然的解说语言,这种平民化的叙事风格更多的是从老百姓的接受习惯角度考虑,更加让人通俗易懂。

地方台范文篇4

地域化(或方言化)主持人,即电视台根据其最多收视人数所在地的文化背景打造的对象化节目中的主持人,他(她)必须深谙当地的语言与文化,为大多数受众的“自己人”。

一、地域化主持人产生的必要(然)性

现已进入窄播时代,受众已不再是公众而是分众,再加之地方电视台与央视竞争上天然的劣势(政策、资金、技术及人才),地方卫视台只有走频道专业化的道路,如海南的旅游卫视,浙江主打文化台,湖北主打公益台,不一而足。但问题在于,专业化并不是神丹妙药,如果没有自身的原创内容,竞争力也是无从谈起的。

在市场营销中,在销售产品前得确定一个USP(UniqueSalesPromotion),即卖点。同样,对电视节目来说,也得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卖点,才能把节目卖给受众,再将受众卖给广告主,形成节目发展的良性循环。套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越是地域的,越是全国的(世界的),也是最有竞争力的。

北师大影视系主任于丹曾与新闻集团的一个副总交谈,对方说如果国内的节目是大、小土豆的话,那么他们带来的将是香蕉、苹果。①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受众的很多需求尚在潜意识中,等待有人去开掘。所以地方电视台完全可以“靠山吃山”,以先进的节目创制理念打造出独我的节目。

从我国现行政策来说,节目创制的活动范围是很大(方言化节目做新闻节目,也可做综艺节目,谈话节目),只要主持人在语言的使用把握好一个度,必然会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好的注角。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的奇葩也是举不胜举,它们组成了中国话语的大花园。虽然全国都在推行普通话,但非主流语言也不能人为地扼杀掉。正如对广东人来说,没有哪一种语言会比粤语更亲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央视、广东卫视在当地的收视窘境。

对于各省市电视台(特别是地面台)的受众来说,他们不希望它们办得像央视的堂弟似的,他们需要的是接近性,这种地域性的欣赏趣味里,对语言的需求也是不言而喻的。

地域性节目的产生与促进不可避免,而操持地方言语的地域化主持人正好成了特定区域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在主持人模式化现实中冲出的一条生机之路,也才有最大可能达到喻国明教授所说的不可替代性,导引出必看性。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②

二、地域化节目主持人的可行性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操持者所在地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作为流传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语言更是独树一帜的,具有独一的标识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电视工作者不能无视这一文化载体的存在,并为对她的传承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不是机械地理解《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将普通话奉为唯一用语。正如媒体近年来大力呼吁拯救湖南“女书”一样,有意识地存留和运用地方语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地域的常住居民一生中没离开过自己所在省、市,即便偶尔有国内游或出境游,他们最关注、感到最亲切的还是自己生活的物质、文化环境(即文化认同感)。因此,原汁原味的新闻、综艺节目会给人以“自己人”效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软性题材的强效传播。

地域化节目主持人正是充当了地域文化传播的使者,成为节目品牌的缔造者和名片。

我们看到,作为中国北方方言中独特一支的四川话在四川盆地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前几年风靡全国的渝剧《傻儿师长》系列、《山城棒棒军》等充分彰显了四川、重庆一带语言的异质性与活性。重庆电视台现在定期制作、播出的方言专题节目《雾都夜话》在当地收视率极高,这档节目用重庆话道家长里短,并张扬新风尚,用朴实的外壳展现原汁原味的新生活。

同样我们在北京电视台1998年3月5日开播的“元元说话”节目及后来的《第七日》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持人的平民化视角,讲实话,说直话,说一针见血的话,说老百姓的心里话。③

三、地域化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地域化节目既然要成为省市电视台独一无二的名片,必然要办出档次、办出特色,而节目主持人就不仅仅是一个镜头前照本宣科的符号,而应是活生生的,具有良好综合能力的人。

1、首要的是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美国传播学者们对美国三大商业电视网(CBS、NBC、ABC)历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年龄考察得出结论:43岁被称为是主持人的“黄金年龄”——成熟、稳重、权威和男性魅力,容易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④这个判断是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同时,富有新闻工作经验的主持人有助于体现电台、电视台新闻的品格和特质。其实这都是在强调主持人的社会阅历。落实到地域化节目主持人,那就是:要有在当地较长时间的居留,深谙民众的普遍心理(如好恶、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等)。——这是得到认可的第一前提。

2、人文化

针对当前节目主持人的一式化,平板化,倡导用人文精神支撑的主持人显现荧屏实在是大势所趋,再加之地域化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是打“文化牌”,因而这一点也成为21世纪主持人的“新标高”之一(吴郁语)。

另一方面,地方电视台理应成为当地的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不应是“沙漠中的布道者”,它期求的是相当的社会接触规模和人群覆盖密度。不能设想,一个不被市场所接受的、发行量和收视率极度萎缩的媒体可以称得上所谓的主流媒体。⑤

现实处境与前景展望在召唤人文化节目及其主持人。而有人文意识的主持人“一如既往地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情态,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⑥正如喻国明在谈及做学问时所说的,“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⑦

试想想,以作学问的姿态去做节目,会做不好吗?

3、良好的职业素养

如果把地域化节目作为一个产品的话,那么其主持人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和监工,也就是不只负责节目的生产过程,还要参与产品的质量监督。而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必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专业化程度高。

现在粗制滥造的节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勇气与志向,从选题的策划、实施,播出控制及反馈,都应有主持人的关照。只好这样,地域化节目的质量才有保障,其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四、地域化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类型

从实践中来说,地域化节目的类型可以多样化,如新闻节目、文艺节目和谈话节目等。

1、新闻类节目

以方言来主持新闻节目自有其特有的风味在里边,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节目都适于这种方式。相对而言,地方新闻联播或政治新闻都不宜用方言,因为它有碍于其严肃性。

社会新闻节目(专题)、娱乐新闻节目及对农村广播节目比较适于用方言来主持。现在,凤凰卫视《媒体大拼盘》节目主打即为社会、娱乐新闻,其中,有一节为“我来说新闻”,每天由不同省份的人以当地方言来播新闻标题,这既是增强受众主动性所在,又可通过语言这种方式来了解中华之博大文化。但基于凤凰卫视的广播全球性,在语言上不可能走得更远,不同的方言成了节目的装饰。对于如湖南卫视《乡村发现》,如果李兵用湖南话广播的话,这个节目的对象性显然会更强,老百姓也会觉得更亲切。

2、文艺类节目

以方言来表现地域文化是最贴切不过,正如用安徽话来做黄梅戏的专题,用苏州话来串讲苏州评弹,用四川话来讲三峡风情。但这对文艺节目的内容有一定要求,即主题为所在地的文化活动、动态及人物、成绩等。其实对于流传于民间的一些文艺样式,我们开掘得不够,如陕西的秦腔,湖北的梆子戏等等,电视媒体理应给予它们以传播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爱护它,并发扬它。

3、TALKSHOW

对电视主持人来说,声音是他(她)的思想的载体,其重要性超过了他的外型。白岩松认为:中国的主持人分为两个阵营:一曰司仪型,一曰思想型。后者在实现着对社会个性化的观察,大致经历了从记者到主持人再到评论员(思想型主持人)的过程。⑧地域化节目主持人是思想者,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对问题或事件深遂的思考。就像那威在凤凰卫视作的个性化节目《说吧》一样,地域化节目主持人在脱口秀里可以找到充分发挥的舞台,他(她)凭借语言的利器独自说话,或者和嘉宾们说话,不断地把思想的火花通过口表述出来。在这样的谈话节目中,可以谈世间真情,可以谈国家大事,也可以谈社会热点。节目的内核在于能发他人不能发之言,发观众想发之言。

五、地域化节目需注意的问题

1、关于两个版本的制作

地域化节目虽然只在当地广播,但也不排除在卫视上播出,所以对制作版本有一定的要求,地方台可以在一月里选择一期制作成普通话版本,上星播出,主持人的解说配上普通话,对参与者的方言部分配上字幕。

2、语言的精炼

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方言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审美的姿态来使用口头语言,严防语言的粗鄙化,要着力发掘老百姓生活中常用的、鲜活的语言,力求在使用上“与时俱进”,在反映群众现实生活上做到切近时代脉搏。

3、节目数量及播出时间

地域化节目不宜过多,对除社会新闻可作日播外,其他的如脱口秀和综艺节目可作周播或月播计。

在时间安排上,晚间七点十分左右播出为宜,因为其时正是换台高峰期,地域化节目的接近性优势可以夺取观众的注意力。

4、自产与他产

要制作质量上乘的地域化节目,电视台没有一个好的团体是不太可能的,以主持人为主导的制作队伍应挑起大梁,至少生产一年总播出节目的八成左右,其余二成可由社会制作机构(公司)操作。另外,地方电视台可与市、区(县)文化局(馆)等文化部门密切联系,让其报送选题,联合制作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综艺节目。

前面提到的北京电视台《第七日》节目主持人元元“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她特别喜欢北京,虽然空气脏了些。她没有去更大的电视台让更多观众知道她的想法。她享受跟老百姓的交流,愿意作个跟他们说说每周发生了些什么事的女孩子”⑨。其实对于大多数节目主持人来说,他们的大半生都是在一个城市里为老百姓服务,优秀的他们一不留神就成了某地的一张名片。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地域化节目的勃兴能够铸就金牌主持人,这无论对于主持人自己,还是对于地方电视台,这都该是多大的荣誉。

注释:

①于丹于2002年10月23日下午应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邀请所作讲座:《新闻类节目的采访与主持》)

②《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P69---72

③白谦诚、原默:《中国主持人20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2,P53

④任玉清:《从克郎凯特、拉瑟看中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方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2,P55

⑤喻国明:《中国媒介产业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P9

⑥吴郁:《21世纪主持人的新标高》,《现代传播》2001年第1期P77

⑦喻国明:《关于传播研究的若干断想》,《现代传播》2002.1,P10

地方台范文篇5

关键词:省级电视台城市电视台差异化经营

简单地讲,战略,就是如何让企业与产品与众不同。①电视媒介经营中,差异化战略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战略。从“四级办电视”到“三级办电视”,全国电视市场形成了以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为主体的竞争格局。由于面对央视及境外电视媒体的竞争与挤压,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往往采取“本土为王”策略,②这与城市电视台的基本生存之策类似,问题是,虽然省级台与城市台同属地方电视台,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

因此,从战略层面来看,省级台与城市台应该坚持差异化经营的理念,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经营。

对地方台而言,差异化与区域化都很重要,其实区域化也是差异化的特殊表现,而区域化容易形成区域性同质化,如同一城市、同一区域有多档雷同的方言节目、民生新闻栏目,在成都,四川台、成都台就推出了《新闻现场》、《成都全接触》、《第一时间》等多档民生新闻栏目,横向差异化不明显,影响节目和频道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因此,厘清区域化生存与差异化生存的辨证关系,差异化战略应为当前地方电视台首选。

一、省级台与城市台之间的差异性

省级电视台包括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一般来说,省级卫视是本省唯一可辐射全国的频道,从宣传或经营、受众市场或广告市场来看,省级卫视都是省级台的主体,省级卫视成为省级台经营的重点。而省级卫视由于上有中央电视台、下有城市电视台,夹在中间。由于受到落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省级卫视难以在全国市场上与中央电视台匹敌,而城市电视台与城市受众的接近性优势等方面又往往是省级卫视难以超越的,它要做好本省、所在城市、全国市场,要兼顾事业性与产业性,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城市电视台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接近性,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其覆盖范围局限于本市,它的目标市场相对狭小、目标受众相对明确,便于集中经营,但它是三级电视中最低一级电视台,信息资源、节目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因素明显,极大地影响到它的节目生产、经营方式、经营效率。

1.市场大小的差异

在我国,省级电视台尤其是省级卫视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电视台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省级电视台是面向本省和全国的宣传窗口,而其产业属性促使省级台极力拓展全国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有效占领市场才能有效占领阵地,在这个意义上,宣传与经营得到有机的统一。但从另一方面看,省级电视台承担的宣传任务,以及宽泛市场带来的受众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对其经营造成一定的难度。

而城市电视台的市场集中在一个城市,其宣传和经营的对象性强。节目和频道容易形成个性和特色,经营受众与经营广告关联性强,有效传播与有效经营容易统一。但市场太小也是其经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身份地位的差异

传媒经济是影响力经济,城市电视台的的地位自然不如省级电视台,由此造成省级台与城市台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自的经营效果。

3.资源上的差异

城市电视台规模较小,硬件设备相对较差,人才资源缺乏,新闻信息来源有限,节目资源不丰富。由于受众市场规模较小,难以对其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分层,影响了城市台的“窄播”化,节目类型和节目形态难以丰富多彩,频道专业化更是问题。而省级电视台在这些方面对城市电视台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经营发展空间相对大得多。

二、省级台与城市台之间的差异化经营策略

如前所述,省级台与城市台之间具有多方面的差异性。人们往往注意到地方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形成差异,而较为忽略同属地方台家族的城市台与省级台之间具有的差异性以及它们之间差异化经营的必要性,这是不少地市级地方台经营不善以及省会城市台与省级电视台之间低层次竞争、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因此,省级台与城市台之间如何形成战略性差异,是地方台走出同质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营理念。

省级电视台包括省级卫视和省级地面频道,以本省、市为根据地,向外省、市拓展,在三级电视格局中居中坚力量。省级电视台要充分把握自己的特殊地位,突出优势与个性,实施差异化经营。

1、做好区域市场。省级卫视由于受落地等因素的制约,虽然覆盖了全国一定的区域,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电视台。省级地面频道以本省受众为传播对象,省级台地面频道是省级电视台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受众心目中的认知、社会影响力,其资讯来源、节目资源、人才资源等,均依托该省级电视台的整体形象和实力,因此,它与城市电视台是有所区别的。同时,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相近区域文化的相似性,省级电视台在本省、市和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在与该电视台所在地经济、文化差异较大的地方,受众对其认同感较弱。可以说,省级台各频道共同覆盖和影响的主要是一个区域市场。

因此,我们不能将省级台卫星频道和地面频道分割开来看,应该将它们以及其他元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共同发挥作用,做好区域市场。这也许是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的重要差异所在。比如,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成熟的地域特色的节目,可以进上星频道,两类频道依托于省级电视台,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区域形成场的力量,扩张品牌影响力,较好地占领区域市场。如果一般地将省级台地面频道作为仅仅具有与省会城市台争夺本市受众的功能,缺乏整体的视野,也不利于从整体上经营好省级电视台。

2、频道专业化。与城市电视台相比,省级电视台具有较多资源,包括频道资源,其市场空间也比较大。从受众需求和特色经营的角度看,省级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应是一个必由之路。但由于省级电视台的特殊地位,其频道专业化的实施,与中央电视台不一样,不能搞太多的专业频道,全面开花,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文化特征,精办少量专业频道,做出特色,形成优势。专业频道要做细、做精,做出品牌,频道专业化能够带来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海南电视台旅游卫视放弃综合频道的路子,专心做专业频道,曾一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不播电视剧的电视频道,但后来又恢复了电视剧播出,其栏目设置也出现新的综合化趋势。旅游卫视一直经济效益也不太理想。旅游卫视经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应该完全从受众细分市场不成熟等方面去找原因。应该说不在其频道专业化的方向,而在于没有做好专业频道。省级电视台的特殊地位和发展需要,走频道专业化的路子是一个合理方向,关键是要找准方位、做精做细。“旅游”主题是否还应该进一步细分?细分以后如何做精,做出品牌?这涉及对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经营效率与经营战略的区别与把握。

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媒介差异化经营的重要体现,旅游卫视在这方面走出了大胆的一步,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而目前旅游卫视的“大旅游”概念以及新的综合化趋势,使其专业频道特征和品牌区隔有趋向模糊的危险,这样发展的结果,即使有助于短期效益,但有损其战略性差异的形成,对长远发展不利。旅游卫视的经验教训对省级电视台走频道专业化的路子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城市电视台处于“三级电视”架构中的最低层级。与省级电视台相比,城市电视台由于受政策因素、自身实力和受众市场的制约,频道专业化不可行,也没有多少向外扩张的空间。这就注定了城市电视台要在本市市场上进行集中经营,城市台的电视传播策略和经营理念也应与省级电视台有所不同。

1、精办栏目,带动电视台的整体发展。城市电视台中的地市级电视台,走频道专业化缺乏可行性基础。就其频道资源和人才、资金、硬件条件等方面来看,也不允许办太多的栏目。就省会城市电视台而言,其资源、实力也难以与当地省级电视台相比。因此可行的、务实的做法是精办部分栏目,加强针对性和贴近性,并以此带动整个频道和电视台的经营和发展。

媒介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要了解和把握自己所面对的市场,彻底地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从市场细分来看,市场细分可以分为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地理细分强调经营和营销要注意到需要和欲望的地区差异。城市电视台面对的就是一个地理细分市场,应该努力满足本市受众的需要。我们讲地理细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民生新闻或方言节目的层面,因为同一城市的受众也存在分层,而且各地理细分市场之间也有差异,民生新闻等节目形式固然使地方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相区隔,成为地方台吸引本地受众的重要法宝,但民生新闻的泛化、同质化,也反映了我国地方电视台的不成熟,这实质上是注意到了各地理细分市场受众的共同需求趣味,而忽视了各地理细分市场之间以及同一市场不同层面受众的需求差异。比如省会城市电视台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电视台,经济资讯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也应是贴近本市受众的重要节目类型,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三贴近”,并且要坚持精办栏目的原则,着力打造部分品牌栏目,以此作为频道的支撑点,并带动整个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

2、张扬形式,增强与本市受众的贴近性。随着媒介形态的丰富和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媒介都注重在接近性上做文章。城市电视台可以扬长避短,把握接近这一要素,除了重视内容因素,还要在节目形式上特别加强与受众的贴近性,既经济又可行。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与受众在地缘、空间上接近的优势,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参与度。

城市电视台的接近性特征,正是其张扬形式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增强传播效果、吸引受众的重要元素。比如谈话节目,城市电视台可以选取市民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发生在市民身边的事情,在节目生产与传播方式上,强化市民的参与性,由于地利因素,不但非常方便而且代表性强,有效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增强谈话节目参与性的合理性。言语行为理论导源于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经J.L.奥斯汀(J.L.Austin)到约翰瑟尔(JohnSearle)。言语行为理论一反传统的思维定势,不把语言当作静态的逻辑符号,而将它视为用于人类传播和社会交往的工具。我们借助于语言表达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来看,谈话节目由现场观众代表场外观众或场内外互动等言说形式,使谈话场得以有效延伸和贯通,这个场把大家沾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场内外的广大受众在做出陈述、提问、命令、做出许诺、提出要求等直接或间接的行为,以言行事具有了恰当的渠道和形式。因此,增强谈话节目的参与性,有利于增强市民对身边事务的参与感以及参与精神生产的愉娱,其对节目的认同感、关注度自然增强。

3、加强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城市电视台面对的是一个相对独立、边际清楚的市场,地市级电视台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便于城市电视台与其所在城市的深度融合,也有利于城市台整合内外部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城市台的名记者、名主持人资源,与本市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提升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由于城市电视台的地利优势和与所在社区的融合度,城市台还可以与有关部门联合,利用相关的各类节目——电视购物、医疗保健、旅游、教育、心理咨询等分别成立社会化的俱乐部,实现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提高城市电视的影响力,对其经营也是一个促进。公务员之家

一般来说,城市电视台的内部资源难以与省级台相比,因此,整合这些资源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显得更为迫切。城市电视台需要全面考察自己的资源能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分析资源能力与省级台的差异所在,围绕自己的优势资源搞好内部整合,从而在经营上实现点的突破。比如,自己拥有制作哪类节目的人才和专长?节目营销方面有哪些优势等等,据此确立在哪些节目类型、栏目上进行重点经营,以点带面,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营效益。

注释:

地方台范文篇6

关键词:电视大军部级电视台城市电视台

一、城市电视台在我国独特的地位

城市电视台自诞生之日起就无偿地担负着转播中央电视台及所在省级电视台节目的任务。虽然现在有线网络、卫星电视已经在我国普及起来,甚至于我国几乎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由于我国不少地区还处于山村,山里居民分散居住很不利于有线网络的拉线,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电视台就充当了省、市级电视台的延伸与补充。

二、城市电视台的发展困境

城市电视台是以城市和其近郊区域的观众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其主要是满足这些特定区域的观众需求的电视台。在我国城市电视台可以说是传媒产业中数量最多的、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当同时其也是一个相对尴尬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群体中包含了市级电视台、县级电视台等等,他们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面临着较多严峻的现实问题:

1.城市电视台的观念及运行体制明显落后

从财政收入上看,城市电视台在发展初期是为了补充中央电视台与省级电视台的需求,因此它的发展与生存大都是依靠县级财政、市级财政的支出、以及广告的收入,此外并没有其他收入的来源,因此在其运行的机制上,受到县级、市级或广告商的严重制约。

从覆盖范围上来看,由于城市电视台覆盖区域很低,仅仅是在城市和周边区域进行覆盖,其覆盖的人群根本无法与省级、中央电视台相提并论。

在发展的空间上,随着数字电视的迅速发展、卫星电视的传输加快、宽带电视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已经不仅仅能够使用一种方式进行收看中央、省级城市的电视,而是采用了更多的方式去观看。为了获得更多的收视率,省级与中央电视台已经在对全国的观众开始进行扩张,利用他们更多的优势、更多的资源对电视节目进行整合和开发,甚至不少电视已经直接放到互联网上,这一系列的措施城市电视台没有足够的资金跟上,导致的是城市电视台的收视率急速下滑。

2.广告创收日渐萎缩,经营管理缺乏创新,城市电视台失去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由于城市电视塔收视率处于不佳的状态上,城市电视台面临着需要拓宽多种经营渠道、增加广告创收力度、以及减少广告收入一柱独撑电视业大厦的高风险局面。当前随着广告投入的方式增多,电视广告投入的资金逐渐减少,城市电视台面临着日益减少的广告投入的资金,而广告的收入对城市电视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如何增加收人渠道,拓宽电视台财政收入是城市电视台的主要面临的困境。

3.节目种类繁多,克隆痕迹明显,数量与质量不成比例,城市电视台收视率不容乐观

现在电视台很多节目都属于复制的节目,例如2009年春节晚会刘谦表演的“魔术”节目引起广大观众的喜爱之后,各大省级、市级、中央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了电视魔术节目,这些节目带来了短暂魔术世界的辉煌,但是观众的审美疲劳很快就显现出来,这些节目纷纷都消失不见了。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电视台中含有大量从众心理,盲目跟风的克隆,明明知道自己在人员上、节目上无法达到节目的质量,但是还是拼命抢占频道资源,想方设法地在数量上大做文章。而城市电视台由于自己的资源并不雄厚,但还是积极的参与到这种复制、克隆的模式中来,让原本不佳的收视率进一步下滑。

三、城市电视台开拓自己的天空

1.牢牢把握住第一时效,极力倡导记者现场抢新闻

新闻是电视台能够吸收大量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城市电视台可以通过倡导记者在新闻多抢新闻,获得更多新闻就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对自己连续播放的新闻感兴趣,进而成为播放本地区域新闻播放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就可以在电视收视率不断增加,其广告的收入困难也可以暂时得到缓解。

加上城市电视台身处于城市里,它对城市的各种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及时性,并且通过播放新闻的方式就能够让更多社会人群,了解这个城市在发生的事件、发展的状况,这些电视台播放出来的新闻内容就可以很贴切展现出城市居民生活,这样的节目很容易受到市民们的喜爱。

2.整合城市电视台资源,优秀电视台合并共存

巨大的生产成本制约着城市电视台自办节目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升级,央视节目强制下传和大量省级以上卫星节目的落地生根则更使电视台自办节目相形见绌;电视广告的主要依附对象电视剧更是如此,央视的特殊地位和卫视的经济实力使他们可以在电视剧播放政策面前打擦边球甚至左右政策走向,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城市电视台在各种禁播令面前循规蹈矩,如履薄冰。城市电视台应该通过整合优秀电视台的各种资源。

3.调查研究当地受众情况,抓住最大观众群,办有特点的服务性栏目

电视台作为传播的媒体,不但要能够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还需要有对信息提供各种有力支持的功能,在当前已经成为消费者中心的营销时代,城市电视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本区域的观众更近、更能够了解观众的需求,推出各种有利于市民的服务信息,针对市民的衣食住行,进行专题报道、跟踪,就可以培养更多的忠实观众。而这些特色服务性栏目是中央、省级电视台是无法复制的。公务员之家

四、小结

新的世纪将来,新的舆论竞争日趋激烈。城市电视台只有冷静地分析国际和国内电视的发展趋势,坚持实事求是,按我们的实际情况,找准我们城市电视台的坐标和发展目标、方向,才有可能在新世纪的各种媒体的发展和竞争中找到我们的一席之地和立足之本。

参考文献:

陈琳.单一频道城市电视台如何谋求自身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王凯新世纪城市电视台发展思考[D];郑州大学;2003年

霍顺.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地方台范文篇7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基础在于本地化、身边化,①而气象资讯与民生新闻一样,无异是最具本地化潜质的电视资源。

在电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地气象是地方电视台最主要的支柱性节目。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电视3频道(WFSBChannel3)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新闻频道,在其全天5个半小时的新闻节目里,正常情况下,每10分钟插播2至3分钟的天气节目,全部是现场直播,遇到恶劣气候,气象节目还会增加。②气象节目的密度之高,篇幅之长可见一斑。

根据研究统计表明,美国地方电视台,报道最多的前5位新闻依次是:③

1、本地犯罪,占20%

2、本地气象,占11%

3、本地事故与灾害,占9%

4、趣味报道,占7%

5、健康,占7%

这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气象节目对于美国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性,这与国内电视气象节目几近边缘化的情况产生极大的反差。

美国传媒界认为,本地的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最需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信息之一,电视台最主要的赢利模式就是“受众出售”,或者叫广告收入,受众旺盛的需求就是电视气象节目开发的价值。在美国,以及电视业发达的西方,电视气象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高收视率的背后就是巨大的商业价值。调查显示,在美国45个有线频道中,天气频道(美国有独立的气象频道)入户率第一,收视满意度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广告收入居第十。在法国,天气预报播出时间只占整个电视节目时间的1%,广告收入却占到了20%。④

我国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椐了解,目前地方台的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只占整个广告收入的1%左右,一般不会超过2%。⑤在这广告收入的巨额差距中,我们看到气象资讯资源长期严重浪费的同时,也看到了气象节目开发的诱人前景。

除了商业价值,气象节目的社会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电视气象节目是少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节目,值得大力开拓。

二、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现状

第一,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未被认真开发过

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几乎与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同步诞生,属于最“古老”的节目类型,但它出现早却变化小发展慢,二十几年来一直裹步不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水平底下

整体上讲,地方台的气象节目受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很深,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不符合地方台的生存方式,不具备贴近性。从形式上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形式呆板,样式陈旧。从内容上看,数据单一,蜻蜓点水,差异性小,信息量低。

2.整体缺乏创新氛围

这几年,其他电视节目类型创新频频,气象节目却多年来一片寂静,即使有大连电视台的《大连,你早》(室外直播)这样的节目形态问世,也很难出现象其他节目一样的全国性克隆风潮,整体严重缺乏创新氛围。

3.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台,气象节目一个台(通常拥有多个频道)一般一天只制作一档,播出几次,这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也根本无法与中央电视台相提并论。

目前,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一天制作27档气象节目,播出53次,⑥平均一个频道3档以上,这种播出布局,比较符合受众对气象资讯的需求。但遗憾的是,除了上海、北京、南京少数地方台外,全国大多数地方电视台都没有这样做,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第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气象节目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地方电视台长期缺乏对气象节目深度开发的同时,其他媒体却加紧对气象资讯资源的利用,建立健全基于气象信息的传播平台,有效争夺受众。

根据1987年9月国家气象局展开的天气预报社会调查,有70%以上的受众以电视为获取气象信息的第一途径,电视在传播气象资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展开了激烈的气象信息受众争夺战。广播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得益于汽车的普及,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平面媒体也不甘示弱,很多地方报纸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信息全面的天气资讯。一些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更是以其随时随地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我国手机气象短信用户,2005年1月约1200万,2006年1月3300万,到2007年8月约为8363万。⑦而气象网站,上升势头更加迅猛,大有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第一媒介的动能。根据最近几年各地的多组抽样调查显示,电视的气象资讯受众占有率从以前的70%以上,迅速下滑到目前的40%左右,龙头地位开始动摇。

这就是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面临的最严酷的现实。没能大力开发电视气象节目,已经不仅仅是浪费气象资讯资源的问题,而是将要失去天气预报受众的问题。

三、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应该说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都没有精耕细作过,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新大陆,一旦僵局打开,气象节目将迎来一片绚烂的天空。

第一,气象节目新闻化。

新闻化是电视气象节目的趋势,是气象资讯信息能否成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支柱性内容的关键。

(1)融入新闻版块。气象节目在新闻节目中频繁插入,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一般每十分钟左右插入一次,一次1-3分钟。气象节目设立分主持人,与新闻主播频繁对切进行互动,这是国外气象节目的常态,最大程度满足受众对气象资讯信息的需求。⑧

(2)室外直播。室外露天直播是将气象节目新闻化的只要手段。不论阴晴雨雪,气象主持人在室外露天出境,雷打不动。主持人或者打着雨伞,或者戴着遮阳帽,或者在寒风中哆嗦,或者在暴晒下汗流浃背,这些画面的本身就是新闻——气象新闻,观众通过画面就可以了解正在发生的气象情况。天气预报的室外露天直播,赋予了气象节目的新闻含义,室外直播的做法在国外的许多电视台盛行几十年而不衰,可见其生命了。⑨

(3)气象新闻充实气象节目内容。一般认为,气象新闻只有在灾害性天气情况下才有新闻价值,如台风,冰雹,沙尘暴等出现时,这类新闻才会大量出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气象新闻是最具贴近性的新闻源之一,非常符合地方电视台本地化、身边化的特点。在非灾害性的天气下,只要天气发生异动,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新闻素材。如,大风、大雨、大雪、大雾,气温骤冷骤热,针对这些天气情况采制的新闻,只要抓住准细节,都应该会有很高的收视率。气象新闻的大量播出将充实气象节目的内容。

第二,气象信息贴近性

(1)在这点上,地方台的气象节目要格外注意摆脱央视气象节目形态的缚束,摒弃城市天气预报这种全景式的播报方式,走出一条在时间差异性上做文章的新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气象节目是地方台受央视影响最深的节目。可以说,全国绝大多数的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平心而论,中央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应该是比较到位的。无论是节目的形态,还是播出的布局,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全国性大台的水平。作为全国性的大台,特别是国土面积辽阔的全国性大台,各地气象情况千差万别,空间差异性大,气象节目只能是全景式的重点城市预报,这是全国性大台的生存方式。

这种播报方式影响深远,以至于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重点城市全景式的播报方式似乎是电视气象节目的唯一方式,天生如此。于是,几乎全国所有的地方台都照搬央视的模版,把地方台所涵盖的各个行政区域的气象信息,不厌其繁地播报一遍。一些版图较大的省份,这样做还情有可原,可笑的是地市级台,甚至县区级台,也无不如此。一些县区,地域及其狭窄,各个乡镇之间的直线距离有的不到10公里,天气差异性近乎于零,也要不厌其烦的全景式播报一遍,信息量低,可看性差。

例如:温州,晴,6-15℃。永嘉,晴,5-14℃。乐清,晴,5-14℃。瑞安,晴,6-15℃……

这种天气预报,是目前几乎所有地方电视台的常态,这种空间差异极小的天气预报,看了第一条,后面的不用看也能知其大概,信息量低,可看性差。

对于地方台,天气情况在空间差异性趋小的情况下,在时间上的差异价值就凸现出来。一天之中,阴晴雨雪等各种天气指标,变化很大,受众也非常需要掌握这方面的资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地方性的气象预报(那时候各地大多还没有电视台,那时候受众获取的气象资讯主要依靠广播),大多注重时间上的差异性,一般主要针对当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情况展开。

例如:明天白天有时又雨,傍晚前后起,雨止转阴到多云,后半夜起,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市,各地气温将明显下降……

象这样把一天的天气走势大致勾勒出来,是二三十年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性天气预报的常态,很有实用价值。

国外的地方电视台正是这样做的,很注重气象情况在时间上的差异性。⑩

(2)用图表的方式介绍预报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吻合度,这也是许多国外电视台气象节目的一大亮点。

例如,昨天的、上一周的、前一个月的实际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实际降雨量,实际风力等级,以及出现的时点走势,等等,这些实际数据与前期预报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测预报的准确性,很有意思,很受欢迎。在日本,这种对比方式经久不衰。11

(3)说感觉也是国外天气预报的一大特点。人类的冷热感不仅仅与温度有关,还跟湿度、风速、气压有关,温度的高低变化,并不一定与人类的冷暖感相一致。所以在预报气象信息数据时,就可以附带说一说明天与今天的冷暖感及其理由,很有意思。12

总之气象信息数据有很多,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提炼出受众关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电视人的工作重点。

第三,气象节目形式多样。

(1)电视台应该开出多档不同风格的气象节目,满足各个时段各类群体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

(2)节目风格应该多样化。气象节目风格既可以轻松活泼,也可以风格严谨,可信度高。

(3)在气象节目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话题,还可以与观众互动,进行有奖问答。

以上介绍的是国外电视气象节目的一些通常做法,这有助于我们看清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注释

王克诚,《电视地方台德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研究》,《浙江电视艺术》2005年第一期。

王世农、张晓生,《在美国感受电视新闻》,《青年记者》2003(12)

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秦详士、倪景春,《气象频道建设方案及系统框架设计》,《气象影视论文集(二)》,气象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椐对浙江省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的统计。

管晶晶,《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经营模式探析》,《视听界》,2006年第二期。

据中国气象局相关统计数据。

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地方台范文篇8

一、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现存问题分析

就现阶段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地方台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将新闻受众的切实需求作为了采编的第一原则,地方特色与社会大众关心事实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最关键发展趋势。在现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蓬勃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地方台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呈现出了某些方面的问题与缺陷,制约着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发展与完善。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角度来说:知名度比较高的民生新闻节目往往在其节目内容、节目选材或是节目风格等方面融入了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如辽宁台、四川台以及湖南台的方言性民生节目就受到了广大新闻受众的喜爱。不仅如此,地方台民生新闻将新闻采编紧贴社会现实,探求新闻事实本来面目,以与社会大众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作为重点采编对象,在新闻采编的基础之上融入新闻采编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引发社会大众对于新闻节目的共鸣,来实现整个地方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二)从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角度来说:地方电视台要想在激烈行业竞争环境当中谋求生存与发展,需要基于社会现实,把握社会风气与社会热潮。从地方台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来说,其在应对新闻热潮的过程中所凸显出的同质化与表面化成为当前民生新闻在发展完善中最关键的制约性因素。众多地方新闻媒体在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采编的过程中,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表明:当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共性超过个性特征时。地方台民生新闻的特色化采编工作就无从说起,这也正是我们在民生台新闻采编发展与创新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发展与创新的有效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地方台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要想有所发展与创新,其关键在于以采编信息源为基础,以民生新闻节目品牌形象的树立为动力,进而推动整个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采编工作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重视采编信息源的筛选与过滤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当中,受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多种多样,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信息源也呈现出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从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的采编工作人员角度上来说,我们应当立足地方特色发展实际,在多样的采编信息源当中过滤掉那部分与其他地方台民生新闻内容相近的信息源,侧重于筛选那部分能够体现特色地方文化与民生民意的采编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将启发意义作为采编信息的深入筛选条件,以此确保民生新闻观赏受众观看民生新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注重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节目的品牌影响力作为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水平的关键衡量指标,是地方台民生新闻发展与创新的最根本方向。以强大的品牌效应来引导整个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将会大大提升整个民生新闻节目与新闻观看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应能够在品牌效应的吸引之间为地方台民生节目提供多种渠道的采编信息源,这终将赋予整个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采编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地方台范文篇9

关键词垄断地方电视气象节目

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讲,气象节目的开发价值不亚于当年南京电视台一炮打响而后红遍全国的民生新闻节目。

本地化、身边化的民生新闻创造了收视奇迹,也找回了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价值。

目前电视界都在寻找地方电视台新的生存空间、新的增长点,被电视人忽视多年的在气象系统垄断操作下的电视气象节目进入人们的视线。

一、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开发价值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基础在于本地化、身边化,而气象资讯与民生新闻一样,无异是最具本地化潜质的电视资源。

在电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地气象是地方电视台最主要的支柱性节目。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电视3频道(WFSBChannel3)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新闻频道,在其全天5个半小时的新闻节目里,正常情况下,每10分钟插播2至3分钟的天气节目,全部是现场直播,遇到恶劣气候,气象节目还会增加。气象节目的密度之高,篇幅之长可见一斑。

根据研究统计表明,美国地方电视台,报道最多的前5位新闻依次是:

1、本地犯罪,占20%

2、本地气象,占11%

3、本地事故与灾害,占9%

4、趣味报道,占7%

5、健康,占7%

这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气象节目对于美国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性,这与国内电视气象节目几近边缘化的情况产生极大的反差。

美国传媒界认为,本地的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最需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信息之一,电视台最主要的赢利模式就是“受众出售”,或者叫广告收入,受众旺盛的需求就是电视气象节目开发的价值。在美国,以及电视业发达的西方,电视气象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高收视率的背后就是巨大的商业价值。调查显示,在美国45个有线频道中,天气频道(美国有独立的气象频道)入户率第一,收视满意度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广告收入居第十。在法国,天气预报播出时间只占整个电视节目时间的1%,广告收入却占到了20%。

我国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椐了解,目前地方台的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只占整个广告收入的1%左右,一般不会超过2%。⑤在这广告收入的巨额差距中,我们看到气象资讯资源长期严重浪费的同时,也看到了气象节目开发的诱人前景。

除了商业价值,气象节目的社会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电视气象节目是少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节目,值得大力开拓。

二、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现状

第一,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未被认真开发过

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几乎与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同步诞生,属于最“古老”的节目类型,但它出现早却变化小发展慢,二十几年来一直裹步不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水平底下

整体上讲,地方台的气象节目受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很深,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不符合地方台的生存方式,不具备贴近性。从形式上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形式呆板,样式陈旧。从内容上看,数据单一,蜻蜓点水,差异性小,信息量低。

2.整体缺乏创新氛围

这几年,其他电视节目类型创新频频,气象节目却多年来一片寂静,即使有大连电视台的《大连,你早》(室外直播)这样的节目形态问世,也很难出现象其他节目一样的全国性克隆风潮,整体严重缺乏创新氛围。

3.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台,气象节目一个台(通常拥有多个频道)一般一天只制作一档,播出几次,这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也根本无法与中央电视台相提并论。

目前,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一天制作27档气象节目,播出53次,平均一个频道3档以上,这种播出布局,比较符合受众对气象资讯的需求。但遗憾的是,除了上海、北京、南京少数地方台外,全国大多数地方电视台都没有这样做,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第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气象节目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地方电视台长期缺乏对气象节目深度开发的同时,其他媒体却加紧对气象资讯资源的利用,建立健全基于气象信息的传播平台,有效争夺受众。

根据1987年9月国家气象局展开的天气预报社会调查,有70%以上的受众以电视为获取气象信息的第一途径,电视在传播气象资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展开了激烈的气象信息受众争夺战。广播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得益于汽车的普及,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平面媒体也不甘示弱,很多地方报纸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信息全面的天气资讯。一些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更是以其随时随地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我国手机气象短信用户,2005年1月约1200万,2006年1月3300万,到2007年8月约为8363万。而气象网站,上升势头更加迅猛,大有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第一媒介的动能。根据最近几年各地的多组抽样调查显示,电视的气象资讯受众占有率从以前的70%以上,迅速下滑到目前的40%左右,龙头地位开始动摇。

这就是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面临的最严酷的现实。没能大力开发电视气象节目,已经不仅仅是浪费气象资讯资源的问题,而是将要失去天气预报受众的问题。

三、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应该说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都没有精耕细作过,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新大陆,一旦僵局打开,气象节目将迎来一片绚烂的天空。

第一,气象节目新闻化。

新闻化是电视气象节目的趋势,是气象资讯信息能否成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支柱性内容的关键。

(1)融入新闻版块。气象节目在新闻节目中频繁插入,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一般每十分钟左右插入一次,一次1-3分钟。气象节目设立分主持人,与新闻主播频繁对切进行互动,这是国外气象节目的常态,最大程度满足受众对气象资讯信息的需求。

(2)室外直播。室外露天直播是将气象节目新闻化的只要手段。不论阴晴雨雪,气象主持人在室外露天出境,雷打不动。主持人或者打着雨伞,或者戴着遮阳帽,或者在寒风中哆嗦,或者在暴晒下汗流浃背,这些画面的本身就是新闻——气象新闻,观众通过画面就可以了解正在发生的气象情况。天气预报的室外露天直播,赋予了气象节目的新闻含义,室外直播的做法在国外的许多电视台盛行几十年而不衰,可见其生命了。

(3)气象新闻充实气象节目内容。一般认为,气象新闻只有在灾害性天气情况下才有新闻价值,如台风,冰雹,沙尘暴等出现时,这类新闻才会大量出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气象新闻是最具贴近性的新闻源之一,非常符合地方电视台本地化、身边化的特点。在非灾害性的天气下,只要天气发生异动,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新闻素材。如,大风、大雨、大雪、大雾,气温骤冷骤热,针对这些天气情况采制的新闻,只要抓住准细节,都应该会有很高的收视率。气象新闻的大量播出将充实气象节目的内容。

第二,气象信息贴近性

(1)在这点上,地方台的气象节目要格外注意摆脱央视气象节目形态的缚束,摒弃城市天气预报这种全景式的播报方式,走出一条在时间差异性上做文章的新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气象节目是地方台受央视影响最深的节目。可以说,全国绝大多数的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平心而论,中央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应该是比较到位的。无论是节目的形态,还是播出的布局,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全国性大台的水平。作为全国性的大台,特别是国土面积辽阔的全国性大台,各地气象情况千差万别,空间差异性大,气象节目只能是全景式的重点城市预报,这是全国性大台的生存方式。这种播报方式影响深远,以至于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重点城市全景式的播报方式似乎是电视气象节目的唯一方式,天生如此。于是,几乎全国所有的地方台都照搬央视的模版,把地方台所涵盖的各个行政区域的气象信息,不厌其繁地播报一遍。一些版图较大的省份,这样做还情有可原,可笑的是地市级台,甚至县区级台,也无不如此。一些县区,地域及其狭窄,各个乡镇之间的直线距离有的不到10公里,天气差异性近乎于零,也要不厌其烦的全景式播报一遍,信息量低,可看性差。例如:温州,晴,6-15℃。永嘉,晴,5-14℃。乐清,晴,5-14℃。瑞安,晴,6-15℃……这种天气预报,是目前几乎所有地方电视台的常态,这种空间差异极小的天气预报,看了第一条,后面的不用看也能知其大概,信息量低,可看性差。对于地方台,天气情况在空间差异性趋小的情况下,在时间上的差异价值就凸现出来。一天之中,阴晴雨雪等各种天气指标,变化很大,受众也非常需要掌握这方面的资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地方性的气象预报(那时候各地大多还没有电视台,那时候受众获取的气象资讯主要依靠广播),大多注重时间上的差异性,一般主要针对当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情况展开。例如:明天白天有时又雨,傍晚前后起,雨止转阴到多云,后半夜起,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市,各地气温将明显下降……像这样把一天的天气走势大致勾勒出来,是二三十年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性天气预报的常态,很有实用价值。国外的地方电视台正是这样做的,很注重气象情况在时间上的差异性。

(2)用图表的方式介绍预报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吻合度,这也是许多国外电视台气象节目的一大亮点。例如,昨天的、上一周的、前一个月的实际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实际降雨量,实际风力等级,以及出现的时点走势,等等,这些实际数据与前期预报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测预报的准确性,很有意思,很受欢迎。在日本,这种对比方式经久不衰。公务员之家:

(3)说感觉也是国外天气预报的一大特点。人类的冷热感不仅仅与温度有关,还跟湿度、风速、气压有关,温度的高低变化,并不一定与人类的冷暖感相一致。所以在预报气象信息数据时,就可以附带说一说明天与今天的冷暖感及其理由,很有意思。

总之气象信息数据有很多,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提炼出受众关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电视人的工作重点。

第三,气象节目形式多样

(1)电视台应该开出多档不同风格的气象节目,满足各个时段各类群体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

(2)节目风格应该多样化。气象节目风格既可以轻松活泼,也可以风格严谨,可信度高。

(3)在气象节目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话题,还可以与观众互动,进行有奖问答。

以上介绍的是国外电视气象节目的一些通常做法,这有助于我们看清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注释

王克诚,《电视地方台德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研究》,《浙江电视艺术》2005年第一期。

王世农、张晓生,《在美国感受电视新闻》,《青年记者》2003(12)

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秦详士、倪景春,《气象频道建设方案及系统框架设计》,《气象影视论文集(二)》,气象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椐对浙江省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的统计。

管晶晶,《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经营模式探析》,《视听界》,2006年第二期。

地方台范文篇10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特色;探微;意见

一、前言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这个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缺乏判断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少年儿童在我国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他们特别喜欢观看电视节目,是我国电视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所以,我国地方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有必要提高发展质量。在发展过程中,地方电视台要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打造一些适合儿童观看的特色节目。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在打造特色少儿节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再结合地方电视台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二、打造地方电视台少儿特色节目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有较多的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少年儿童是我国电视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而少儿节目也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为了提高少儿节目的质量,我国有必要打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少儿节目,以满足少年儿童的收视需求,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增添乐趣,增进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甚至还可以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不过,目前我国地方电视台虽然电视节目种类非常多,但是电视节目质量不高,而且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够。所以,加强地方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建设,提高少儿节目的质量,打造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的特色非常有必要。

三、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的作用

第一,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的推广可以丰富少年儿童的生活,满足他们的观看需求。少年儿童的玩耍时间比较多,而且他们除了去户外活动,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家里看电视。所以,为了满足少年儿童的观影需求,我国地方电视台一定要重视少儿节目的建设和推广。[1]在打造少儿节目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少儿的心理需求,打造符合少儿口味的电视节目,同时还要积极弘扬主旋律,帮助少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丰富少儿节目的形式和种类,以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的需求。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建设好了,才可以达到丰富少儿课余生活的目的。第二,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可以给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娱乐方式。在打造少儿综艺节目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出发,扩大少儿观众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一些综艺节目甚至还有问答环节,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现场互动或者场外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少年儿童可以积极思考并参与其中,最终达到增强节目感染力的目的。[2]少儿综艺节目给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三,地方电视台的少儿新闻节目不仅可以增加少年儿童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让少年儿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增强少年儿童的判断能力、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少儿新闻频道的记者一定要实事求是,如实报道、客观评价新闻事件,在正确引导少年儿童的同时给他们传播准确的信息,进而帮助少年儿童了解社会。[3]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深入人们的生活,把握实际情况,用真实的镜头反映人们的实际情况,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

四、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地方电视台不重视少儿节目的发展。地方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电视节目的安排忽略了少年儿童的需求,电视台的大部分节目都不太适合少年儿童观看,节目设置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第二,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的形式太过单一。地方电视台的少儿节目还是以动画片为主,而且动画片的类型单一。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少年儿童对电视节目的兴趣,而且还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除此之外,一些动画片的题材不仅不利于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甚至还有误导作用。第三,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地方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人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很多制作人只追求数量,忽略了电视节目的质量。而且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节目制作人没有创新少儿电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很多少儿节目都非常老套。另外,很多地方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模式一成不变,造成审美疲劳,少年儿童对少儿节目缺少兴趣。第四,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有待提升。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还要加强与观众的联系,贴近观众的实际需求。这样才可以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提高观众对电视台的忠诚度。

五、提高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国地方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少儿节目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地方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电视节目的创造性。现在电视节目的收视群体以少年儿童、老人等为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习惯在网上观看视频。所以,电视台只有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迎合观众的需求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少年儿童是少儿节目的主要观众,而且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一定要积极打造一些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4]为了增强少儿节目的新颖性,电视节目制作人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以及观众需求,积极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少儿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少儿节目主要是给少年儿童观看的,一定要适应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这样才可以引起他们的观看兴趣。其次,一定要提高少儿节目的质量。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不能因赶进度或者增加节目数量而粗制滥造。创新电视节目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创新电视节目的内容,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创新要紧密结合实际,跟随时代步伐,立足社会实际;二是创新电视节目的形式,对电视节目的模式进行创新,用多种形式演绎可以增强电视节目的感染力。最后,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观众的联系和互动。少儿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加强与少年儿童的互动,增强节目的感染力,让广大少儿观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之中。在创作少儿节目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面向观众市场,迎合广大少年儿童的口味。所以,在创作少儿节目之前有必要调查广大少年儿童的口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然后结合他们的需求开展节目创作。[5]因此,创作的电视少儿节目只有面向市场需求,才能提高自身的质量。

六、结语

为了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的需求,一定要积极打造一些有特色的少儿节目,提高少儿节目的质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栗幸福.儿童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性[J].现代视听,2009(02):11-13.

[2]韩艳.少儿电视新闻的选择和表达[J].当代传播,2006(03):16-18.

[3]潘雪.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21(03):8-10.

[4]王利剑.我国儿童新闻节目的重要性和持续性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2(0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