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6:36:20

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范文篇1

一、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历史教训

地方特色产业是地方经济竞争力之所在,是一个地方较之其他地方发展较快、资源秉赋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但如果不重视科技创新,特色产业照样会退色甚至消亡。总结江山市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充分说明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科技支撑。主要有二个例子。一是地弹簧产业的兴衰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江山市的地弹簧产业一度十分辉煌,大小企业达到百余家,生产的地弹簧占到了全国市场的70%以上。但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便如芸花一现般迅速衰落,仅仅十年左右时间,地弹簧产业便销声匿迹。二是“一桃二白”产业的发展历史。“一桃二白”指猕猴桃、白鹅、白毛乌骨鸡。九十年代中后期,扶持“一桃二白”产业发展曾经是江山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桃二白”产业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种养规模还逐年缩减。如猕猴桃种植面积从高峰时的5万亩左右到目前已不足2万亩(**年统计年鉴数为1297公顷,折合19455亩);白鹅饲养量从**年的502万只减少到**年的290万只;白毛乌骨鸡饲养量从**年的158万只减少到**年的90万只。

分析以上产业从辉煌到衰落的原因,从市场层面分析:如地弹簧产业,在市场尚未饱和时,江山市显然占了当时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地弹簧需求大增的先机,但当市场趋向饱和,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继进入地弹簧行业以后,竞争加剧,而江山市众多地弹簧生产企业,科技储备不足,缺人才、缺技术,基本没有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因此只能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大家相继以牺牲质量和企业利润为代价,进行压价竞争,实行“低成本扩张”,最终遭致整个产业的覆灭。从政府引导方面分析,很显然,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政府引导的经验不足、手段不多、重点未找准。如对“一桃二白”产业,就没有从产业的产供销全过程、企业与种养植户的关系等全方位去考虑,更缺乏对培育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把引导、扶持的重点放在种养植环节上,片面强调种养植的规模目标和使用行政手段,这是导致引导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科技层面分析:可以看到,当时经济主体和政府均忽视了科技的作用,对科技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实际的行动和有效的措施。对科技的投入从企业到政府均非常微小,上世纪九十年代,江山市科技三项经费每年不足20万元,具体投向上也没有明确的重点。因此,当产业发展遭遇科技瓶颈时,企业与政府均无能为力。地弹簧产业,几乎没有技术创新能力,10多年时间,产品、工艺、技术基本没有改进;猕猴桃产业,当时兴起了几家猕猴桃酒加工企业,但产品出来后,无一例外地存在猕猴桃酒酸涩度太高,口味不佳,市场难以接受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停产歇业,猕猴桃加工问题未解决,果农只能鲜销,市场受限,价格上不去,产业即难以进一步发展。

二、科技支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总结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江山市于2004年提出了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并将电光源、机电、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绿色食品、轻纺服装作为重点培育的六大特色产业,与以往不同,培育措施上有所创新,强调要组织实施“六六”产业工程,建立健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六大体系”。即:一是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体系,通过制订产业规划,指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健全产业发展领导体系,实行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头联系产业制度,进一步集中领导精力促发展。三是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根据每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制订差别化产业政策,进一步集中扶持助发展。四是健全产业发展平台体系,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引导集聚快发展。五是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争取部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来江与企业对接,建立研发中心。六是健全行业自律体系。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开展产业信息交流,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协作和有序竞争。由于在“六六”产业工程建设中,体现了系统思维,考虑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因此效果较为明显:实施2年多来,“六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年,“六大”产业实现总产值447689万元,比上年增长39.2%,比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增幅高出8.3个百分点,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幅高出4.3个百分点。

同时期,江山市还在各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以培育发展蜜蜂、精细化工等为主的省级星火示范县建设,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市)计划--江山蜜蜂产业提升工程,通过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使江山蜂业、精细化工业等地方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快培育。从2002年以来,星火科技示范县(市)建设共组织实施了18项重点项目,投入科技经费3784.92万元,通过实施,新增产值28689.46万元,税金2600万元,利润6527.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创建了浙西蜂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江山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使蜂业和精细化工业的科技支撑得到加强,并带动了机电、食用菌等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当前依靠科技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江山市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到,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不能就产业而产业,单纯追求数量增长或只注重生产阶段,而要有系统思维,有产业全程观念,并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培育发展才有实效。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地方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技术需要积累、人才需要培养、制度需要逐步健全完善,各方面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不重视平时的培育积累,在市场竞争面前,仍会失去先机,败下阵来,以此审视目前依靠科技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确立。据不完全统计,**年,江山市已有各类企业2600余家,个体工商户15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但近年来,每年申报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开发活动的企业不足100家,申报专利的企业仅有30家左右。近期,江山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科技项目储备月”活动,活动期间,尽管干部上门组织技术难题与科技项目,但作为重点培育的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企业提出的难题与项目寥寥无几。这些情况表明江山市的很多企业还缺乏创新主体的意识,创新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由于地方特色产业往往是占了市场先机的产业,一方面,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企业有销路、有利润,企业家尚未充分体验到竞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小,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缺乏资金、人才、项目等的支撑,企业家还看不清科技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效益,容易忽视对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因此,企业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资金在科技上,满足于做一个生产型、销售形的企业,而不是致力于培育创新能力,向创新型企业迈进。表现在企业行为上,就是企业科技投入少,技术人才引进少,职工技术培训少,与科研院所联系少,新产品开发少,专利申报少;企业没有创新的团队,没有创新的机制,没有技术的积累。以上“六少三没有”的企业在江山市可以说随处可见,如目前江山市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等一些特色产业从根本上说还是生产型的脆弱的产业,经不起市场竞争的风浪。

(二)政府引导与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市场是拉手的话,政府就是推手,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日益重视,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当前科技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企业科技进步的推进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一是组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的大项目较少。江山市的科技项目囿于科技经费、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的不足,只能搞一些小打小闹的项目,规模小、科技含量小,产生的效果小,对特色产业的推进作用小。如江山市近年来对六大地方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研究,除蜂产业等极少数受到各级科技部门重点扶持外,其他产业的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均很少,也没有突破性的成果。二是组织市内外科技资源合力攻关的能力还不强。主要是科技投入不足,江山市政府财政科技三项经费名义上已达财政支出的1.5%以上,但总数还仅有1000多万元,并分散到近百个项目上,形不成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资金带动能力。三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政府引导与推进作用的发挥。

(三)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科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为对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全过程缺乏通盘考虑,如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一般包含项目支持与创新能力培育二个方面,在项目支持方面,一般的过程为:特色产业技术进步状况调研—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出—项目编制申报—项目立项—项目实施—成果评审—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科研攻关重点比较模糊。主要是对特色产业还缺乏深入的调研,对产业现状、技术层次、发展前景、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等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而进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但不知道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在哪里,这些难题解决后市场前景如何,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如何,当前是否有能力攻关研究解决,需要投入多少资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创新等等问题都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二是科技发展规划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由于调研不够,科技发展规划细化落实不到位,规划制定管制定,落实管落实,形成两张皮,实际工作中仍习惯于常规的报项目、立项目,缺乏在规划指导下的明确的工作路线图。三是科技计划管理仍存在重申报、重立项、轻过程、轻结果的“猴子掰苞米”现象。四是对成果管理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甚至搞不清自己立项的项目到底产生了多少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到底产生了什么效益,达到了什么水平,对特色产业的推进产生了多大作用。五是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措施。特别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创新机制建立、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机构成立等方面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四、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能力培育。产业科技进步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没有企业特别是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培育,要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是一句空话。为此,要树立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的思想观念,从企业领导的创新意识培养、人才引进培养、职工技术培训、创新机构设立、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形成等基础工作做起,把引导、鼓励企业主体开展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工作放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及研究团队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创新成果奖励制度、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制度建设工作,使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更好、更快培育,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调研,扎实开展产业科研开发工作。推进产业科技进步,重点是要抓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一是要找准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要加强产业科技进步状况调查,进行国内外先进技术状况与市场前景等与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搞清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找准制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以增强科研开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二是要制定好产业科技攻关规划。在找准制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对照国内外先进技术,确立追赶或超越目标,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创新,制定明确的攻关研究规划。三是加强实施工作。规划确定之后,关键就是抓好实施,在实施中还要注意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完善,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地方特色范文篇2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化;地方高校;文化传承

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情结和思想情感,对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服务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内涵

(一)传承基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在于二者的互动性。地方特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地方高校发挥四大基本职能的母体。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其自身的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一脉相承,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智力支撑。在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通过所在地方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能够紧跟时展变迁的步伐,将传统性、时代性、独特性进行有效的展现,辐射周边文化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最终形成互动发展、共同提升的循环运转体系。(二)传承核心。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是一种以文化批判为前提的传承,并非全盘照搬前人已有的文化,而是对前期积累的文化加以挑选、认同,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创造,进行批判性传承。高等教育进行的文化选择也是以文化批判为基础的挑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批判,而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批判,我们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新,都是以对人类已有文化进行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为前提。(三)传承价值。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引领与辐射。地方高校既是地方从事教育的机构,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其扎根于地方,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只是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肩负着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创新的责任。作为新文化创造与培育的核心基地,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影响、引领着地方特色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并辐射周边,不断继承与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与创新,扩大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辐射力,是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体现。

二、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以郑州商学院为例

(一)郑州商学院所在地巩义市特色文化简介。郑州商学院所在地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心,滔滔黄河和潺潺洛水在这里汇流,孕育了光耀千古的河洛文化。“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其发祥地便出自巩义。千年以来,河洛文化用它独特的魅力滋养着巩义这片土壤,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厚实的发展力,助推巩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巩义市的豫商文化、庄园建筑文化、诗歌文化、石刻文化、留余文化、家训文化、乡贤文化、民居民宿文化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当地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郑州商学院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1、人才培养。在教学方面,郑州商学院开设了《河洛文化艺术》《豫商文化专题》《巩义地方文化》等课程,使学生了解河洛文化的精神、制度、理念、故事、商训、商业风俗、民间手工艺等,传承并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全方位育人。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第二课堂”活动当中,以丰富的形式感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学校成立了“河洛大鼓工作室”“河洛剪纸工作室”;为了普及宋陵文化知识,宣传保护宋陵文物,学校重点推出“宋陵文化成功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通识游学活动,使学生对宋陵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史知识和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到康百万庄园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更好地了解、凝练、传承和发扬传统豫商文化;学校孝义文化中心举办了孝义文化周活动,以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领略孝义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看到根植于巩义这片热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2、学术研究。郑州商学院自建校以来,扎根巩义市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与文化优势,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潜心做好学术研究,积极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学校充分挖掘巩义市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以诗圣故里、康百万庄园、宋陵等为依托,确立了学校“三服务”的科研工作方针,制订了“企业(政府)出题、学校支持、院部作答、市场检验”的工作机制。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成立了杜甫研究所、宋陵文化研究所、巩义窑陶瓷研究院、黄河流域商文化研究中心、智能商业研究院、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竹林精神研究中心、孝义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进行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进一步总结凝练、深入挖掘巩义方志文化资源,积极转化方志资源教学成果,推动方志文化在校园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发挥方志文化在育人上的重要功效。3、服务社会。郑州商学院立足于巩义河洛文化,深耕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努力成为展示与传播巩义特色文化与城市文明的核心平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立体化融合模式。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地方发展,培养适合地域发展的人才,结合巩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优秀的特色文化,加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依托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集聚专业力量组成帮扶团队驻村助力巩义十五个乡镇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依据巩义特色旅游文化,主动对接当地产业转型与旅游业发展,依托长寿山景区、康百万庄园等文化遗产,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合作项目十余项,邀请业内专家参与涉村镇石窑民宿资源研讨开发,促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推广与传承。

三、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路径设计

(一)传承原则

1、思想指引原则。加强地方高校自身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要以中国特色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坚定自身政治信仰,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与思想导向,夯实自身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2、批判继承原则。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要秉着批判原则,进行选择性继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看待精华与糟粕的并存。要对地方特色文化做出认真审慎的区分,在吸收、传播的过程中进行适宜的选择与创新,善于从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结合当今时展的脉络与趋向,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补充创造,使地方特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协调。3、融合互补原则。全球一体化使得国家、地区之间的文明与文化交流变得更为畅捷,提供的互动平台也更加宽广。在地方高校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其他地域的文化尤其是西方的文明。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要站在东西方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汇点上,融合互补,相互借鉴、吸收、发展,使得地方文化更具有先进性与中国特色,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浪潮之中。

(二)传承路径

1、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地方高校可以从所在地方特色文化中寻找丰富的资源,建设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体现在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比如,可以在校园里建造一些地方历史名人的塑像;挑选出当地著名历史人物名言名句,张贴在教室、宿舍楼等场所内,也可以书法的形式,制造牌匾悬挂在教学楼等建筑前;给新盖的建筑物、新修的道路、新修的活动广场等,以蕴含地方特色的名字命名;利用校园中的展板、文化墙等进行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增强特色文化的普及面,等等。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将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身边点滴中随处接受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对地方高校学生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2、加强地方特色文化著作阅读。地方高校要引领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自身文学素养。高校所在地诞生了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厚的人文素养与地方情结,通过阅读可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熏陶,在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文化自觉的提升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可以认真阅读、品悟,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就可以很好地转化为其自身精神素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可以借助“书香校园”工程,在阅读优秀文化经典著作的同时,进行名句名段的摘抄与诵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3、开设地方特色文化讲座。讲座是高校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其较强的学术性、知识的宽广性可以给人带来新的启示,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地方高校可以经常开展以普及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讲座,这也是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中一些不容易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使学生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社会进程的结合点与发力点也有更为长远的目光。通过讲座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可以更好提升知识的传播与吸收效率。地方特色文化讲座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夯实必要的知识基础。4、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其活跃、多元性很强的模块,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知识领域的扩展、文化情操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团活动趣味性较强、可参与度高、加入门槛低,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快捷。借助学生社团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民间故事演讲、书法比赛、传统剪纸技艺展示、摄影比赛、辩论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文化,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地方特色文化,达到培养兴趣、普及知识的目的。5、拓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渠道。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凭借自身的低成本、互动性强、传播较快等特点,成为当今媒体传播的主要渠道。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很强,新兴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突破点。可以借助新媒体多样的传播形式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新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多层面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线上论坛或者制作相关专辑;创建地方特色文化网络博物馆,普及文化知识;搭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网站,进行相关书籍、服饰、特产的销售;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学生喜欢的传播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短视频播放、发起话题讨论等,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学习的参与度。6、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过程中,地方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文化基地、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地方做志愿服务。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业的企业进行参观与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价值,增强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做到知行合一。对于一些地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因其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进行师徒制教学,则更需进行实践深入体验。除了外出进行参观了解外,可以在校内建立地方特色文化的实践基地,邀请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人或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现场传授与示范,这样的实践教学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与认可,达到更好的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涛.地方高校在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中的有效路径与方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04).

[2]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尹思琪.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2018(03).

[4]申晓辉.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研究———以河南三所地方高校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地方特色范文篇3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化;地方高校;文化传承

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情结和思想情感,对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服务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论内涵

(一)传承基础。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在于二者的互动性。地方特色文化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地方高校发挥四大基本职能的母体。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其自身的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一脉相承,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智力支撑。在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通过所在地方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能够紧跟时展变迁的步伐,将传统性、时代性、独特性进行有效的展现,辐射周边文化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最终形成互动发展、共同提升的循环运转体系。(二)传承核心。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是一种以文化批判为前提的传承,并非全盘照搬前人已有的文化,而是对前期积累的文化加以挑选、认同,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创造,进行批判性传承。高等教育进行的文化选择也是以文化批判为基础的挑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批判,而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批判,我们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新,都是以对人类已有文化进行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为前提。(三)传承价值。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在于文化的引领与辐射。地方高校既是地方从事教育的机构,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其扎根于地方,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只是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肩负着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创新的责任。作为新文化创造与培育的核心基地,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影响、引领着地方特色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并辐射周边,不断继承与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与创新,扩大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辐射力,是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价值体现。

二、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以郑州商学院为例

(一)郑州商学院所在地巩义市特色文化简介

郑州商学院所在地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心,滔滔黄河和潺潺洛水在这里汇流,孕育了光耀千古的河洛文化。“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其发祥地便出自巩义。千年以来,河洛文化用它独特的魅力滋养着巩义这片土壤,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厚实的发展力,助推巩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巩义市的豫商文化、庄园建筑文化、诗歌文化、石刻文化、留余文化、家训文化、乡贤文化、民居民宿文化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当地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郑州商学院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现状

1、人才培养。在教学方面,郑州商学院开设了《河洛文化艺术》《豫商文化专题》《巩义地方文化》等课程,使学生了解河洛文化的精神、制度、理念、故事、商训、商业风俗、民间手工艺等,传承并发扬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全方位育人。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第二课堂”活动当中,以丰富的形式感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学校成立了“河洛大鼓工作室”“河洛剪纸工作室”;为了普及宋陵文化知识,宣传保护宋陵文物,学校重点推出“宋陵文化成功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通识游学活动,使学生对宋陵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史知识和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到康百万庄园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更好地了解、凝练、传承和发扬传统豫商文化;学校孝义文化中心举办了孝义文化周活动,以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领略孝义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看到根植于巩义这片热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2、学术研究。郑州商学院自建校以来,扎根巩义市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与文化优势,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潜心做好学术研究,积极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学校充分挖掘巩义市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以诗圣故里、康百万庄园、宋陵等为依托,确立了学校“三服务”的科研工作方针,制订了“企业(政府)出题、学校支持、院部作答、市场检验”的工作机制。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成立了杜甫研究所、宋陵文化研究所、巩义窑陶瓷研究院、黄河流域商文化研究中心、智能商业研究院、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竹林精神研究中心、孝义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进行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进一步总结凝练、深入挖掘巩义方志文化资源,积极转化方志资源教学成果,推动方志文化在校园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发挥方志文化在育人上的重要功效。3、服务社会。郑州商学院立足于巩义河洛文化,深耕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努力成为展示与传播巩义特色文化与城市文明的核心平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立体化融合模式。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地方发展,培养适合地域发展的人才,结合巩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优秀的特色文化,加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依托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豫商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集聚专业力量组成帮扶团队驻村助力巩义十五个乡镇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依据巩义特色旅游文化,主动对接当地产业转型与旅游业发展,依托长寿山景区、康百万庄园等文化遗产,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合作项目十余项,邀请业内专家参与涉村镇石窑民宿资源研讨开发,促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推广与传承。

三、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路径设计

(一)传承原则

1、思想指引原则。加强地方高校自身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要以中国特色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坚定自身政治信仰,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与思想导向,夯实自身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2、批判继承原则。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要秉着批判原则,进行选择性继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看待精华与糟粕的并存。要对地方特色文化做出认真审慎的区分,在吸收、传播的过程中进行适宜的选择与创新,善于从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结合当今时展的脉络与趋向,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补充创造,使地方特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协调。3、融合互补原则。全球一体化使得国家、地区之间的文明与文化交流变得更为畅捷,提供的互动平台也更加宽广。在地方高校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其他地域的文化尤其是西方的文明。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要站在东西方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汇点上,融合互补,相互借鉴、吸收、发展,使得地方文化更具有先进性与中国特色,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浪潮之中。

(二)传承路径

1、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地方高校可以从所在地方特色文化中寻找丰富的资源,建设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体现在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比如,可以在校园里建造一些地方历史名人的塑像;挑选出当地著名历史人物名言名句,张贴在教室、宿舍楼等场所内,也可以书法的形式,制造牌匾悬挂在教学楼等建筑前;给新盖的建筑物、新修的道路、新修的活动广场等,以蕴含地方特色的名字命名;利用校园中的展板、文化墙等进行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增强特色文化的普及面,等等。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将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身边点滴中随处接受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对地方高校学生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2、加强地方特色文化著作阅读。地方高校要引领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自身文学素养。高校所在地诞生了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厚的人文素养与地方情结,通过阅读可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熏陶,在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文化自觉的提升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可以认真阅读、品悟,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就可以很好地转化为其自身精神素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可以借助“书香校园”工程,在阅读优秀文化经典著作的同时,进行名句名段的摘抄与诵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3、开设地方特色文化讲座。讲座是高校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其较强的学术性、知识的宽广性可以给人带来新的启示,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地方高校可以经常开展以普及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讲座,这也是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中一些不容易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使学生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社会进程的结合点与发力点也有更为长远的目光。通过讲座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可以更好提升知识的传播与吸收效率。地方特色文化讲座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夯实必要的知识基础。4、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其活跃、多元性很强的模块,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知识领域的扩展、文化情操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团活动趣味性较强、可参与度高、加入门槛低,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快捷。借助学生社团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民间故事演讲、书法比赛、传统剪纸技艺展示、摄影比赛、辩论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文化,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地方特色文化,达到培养兴趣、普及知识的目的。5、拓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渠道。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凭借自身的低成本、互动性强、传播较快等特点,成为当今媒体传播的主要渠道。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很强,新兴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突破点。可以借助新媒体多样的传播形式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新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多层面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线上论坛或者制作相关专辑;创建地方特色文化网络博物馆,普及文化知识;搭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网站,进行相关书籍、服饰、特产的销售;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学生喜欢的传播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短视频播放、发起话题讨论等,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学习的参与度。6、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过程中,地方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文化基地、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地方做志愿服务。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业的企业进行参观与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价值,增强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做到知行合一。对于一些地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因其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进行师徒制教学,则更需进行实践深入体验。除了外出进行参观了解外,可以在校内建立地方特色文化的实践基地,邀请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人或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现场传授与示范,这样的实践教学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与认可,达到更好的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涛.地方高校在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中的有效路径与方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04).

[2]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尹思琪.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2018(03).

[4]申晓辉.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研究———以河南三所地方高校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地方特色范文篇4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特色产品;品牌形象;策略研究

1创作对象具有地域特色,服务地方发展

传统包装设计课程的创作主题多为虚拟案例,缺少针对性,学生创作欲望和主动性不够,作品效果比较粗糙,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缺少实际的应用价值,学生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包装设计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对人才的需求,设计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深入训练,而将实际项目植入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计划安排,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设计制作以及成果的形成,都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植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嫩尚家”品牌包装设计正是产教融合的典型代表。如今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类繁多,然而很多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性弱、包装的形式与内容脱节、包装设计档次不明确,还有些产品的包装设计专属性不够突出,如果换个名称,原有的包装一样可以使用,缺少特色。针对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现状以及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教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作为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嫩尚家”是黑龙江省嫩江市著名面粉品牌,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作为包装设计的创作对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能实现设计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地方品牌形象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千里黑土孕育了丰富的特产,如大米、五谷杂粮、大马哈鱼以及各类山产品,但其包装设计却存在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性弱,甚至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等问题。此次设计项目是为嫩江著名品牌进行面粉包装设计,让包装设计教学为区域特色产品助力、提升地方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是此次设计的重点。如提炼地方文化,运用地域性元素体现地方名特产的地方特色。将地方人文特色与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还能够通过地方文化特色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富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真正实现设计教学为区域特色产品助力。作为培养包装设计人才的艺术教育,应该把民族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将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嫩尚家”作为嫩江的特色品牌,在包装设计中除了要体现产品特点,更要体现出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把具有地区特色的元素运用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能够传承和发扬地区文化,使受众了解当地文化,为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播创造条件。优越的地缘优势、多样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可以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

3注重教学引导与创新,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演绎地方特产

作为教师应兼顾理论知识传授和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项目的调研分析、讨论、定位、设计、制作等环节,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实现对学生设计素养的全面培养。3.1调研分析。组织学生选择超市作为调研目的地,搜集同类产品包装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比较、分析同类产品在包装结构、材料、色彩、图形、文字、版式等方面的优劣,为项目产品包装的设计定位做准备。根据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发现市面上的面粉包装设计以袋装形式居多,图形的视觉表达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种形式。(1)以产品原料及加工工具作为图形表现,如采用麦子、石磨等元素,虽然产品属性比较明确,但专属性不够突出,只要换个名称,原有包装一样可以使用。(2)以面粉功能表现为主,采用摄影图片传达信息,如饺子粉,就以一盘饺子直接表达,这种形式虽然直观,但从设计的角度缺少形式美感。3.2设计定位。在收集分析了资料的基础上,对包装设计进行定位,包括风格上的定位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定位。此次面粉的包装设计在风格上要突显地域性和地域特色,将地方文化与设计相融合;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新颖独特,无论是在包装样式、材料及视觉表达方面都要有创新,并体现产品绿色、环保的品牌定位。3.3创意与设计。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创造性表现对提升特色包装的档次与品味、丰富地方特色产品包装的样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1)包装样式。市面上的面粉包装多以袋装结构为主。根据“嫩尚家”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的品类,可改变高端产品的包装样式及结构,如采用盒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区分产品档次。(2)图形及版式设计。就黑龙江地区的土特产包装而言,一方面要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另一方面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入新元素、新理念,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嫩尚家”的目标是打造全国著名面粉品牌,在设计中更应该体现地区特色和品牌特色。比如可以在图形设计中采用简洁的场景插画体现地缘优势和原料的品质;可以通过生产加工的过程来体现“嫩尚家”产品全程可追溯的理念和定位,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和编排,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3)艺术表现上。在视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除了采用常见的摄影图片,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结合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通过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创作,如使用插画。插画的表现力对丰富包装设计的视觉表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提升产品的品位,但插画内容的设计要与产品一致,否则就会造成形式与内容的脱节。

4结语

高校的包装设计课程是培养包装设计行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包装设计风格有重要的影响,是学生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基础。要想真正改变地区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包装设计教育,毕竟设计灵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在高校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和产品包装的敏感度,进而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不自觉地运用到地方文化的一些内容,可以使产品的包装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体现产品的地域和文化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创作出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使产品包装同地方文化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陈青.包装设计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善本出版有限公司.创意包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3]陈金明.生态文明视阈下“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J].装饰,2016(1).

地方特色范文篇5

【关键词】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特点地方

特色产品指地方出产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品,多以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居多,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特色产品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旅游经济持续火热的大环境下,地方特色产品已经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重要内容。产品包装设计在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巧的包装设计既是提升地方特色产品销量的有效对策,对地方特色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江西地方特色产品概述

当前,地方特色产品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服务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江西是我国地方特色产品大省,地方特色产品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多样性。江西地方特色产品遍布江西下辖的各个县市,每个县市均有数种乃至数十种地方特色产品,不少地方特色产品均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其次,知名性。江西地方特色产品不仅数量多,且知名度高,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均有着广泛的盛誉,比如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瓷器,又如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江西庐山云雾茶;最后,效益高。江西地方特色产品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是地方创收的重要内容。比如陶瓷产业作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对外出口乃至发展旅游经济中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二、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一)就地取材。包装材质的选择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基本内容,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材质多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这也成为其包装设计的重要特点。竹材是江西地方特色产品最为常见的包装设计用材,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类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中,比如庐山茶叶、宜春茶油、南丰蜜桔、李渡毛笔中。因为江西是我国的产竹大省,各类竹资源非常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福建和浙江。且竹子生长周期短,加工潜力高,能够满足大部分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需要。就以南丰蜜桔的竹编包装为例,竹编具有透气通风的优势,可以延长蜜桔的存放时间,且竹材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挤压、碰撞对蜜桔造成的损害。就地取材的包装设计特点一方面契合当前绿色包装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包装设计的成本,一举两得。(二)外形精美。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借助包装设计来提升产品的存储时间,比如庐山茶叶、南安板鸭、万年贡米等的包装设计;二是以包装设计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注重包装设计的外形就成为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中最为基本的特点。比如,注重颜色的选择与搭配。颜色是消费者接触包装的第一要素,因而,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多以明亮色为主,其中尤以红色、黄色居多,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黄色寓意着尊贵。南丰蜜桔的纸盒包装大都以红黄两色为主;又如,注重图案形象的设计。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图案大都外形精美,不少图案更是借鉴了地方民间美术的内容,如赣南剪纸。此外,山水画、书法等也是产品包装设计中常见的元素。精美的包装外形提升了产品包装设计的审美效果,成为刺激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三)文化深厚。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最为主要的特点之一,这和江西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浓厚的人文气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文化与产品包装设计相互融合,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地方特色产品的人文品质,对江西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江西形象的塑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江西不少地方特色产品在包装设计中均吸收了地方文化元素,最为典型的便是景德镇瓷器文化。景德镇瓷器既是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同时也是其他地方特色产品常见的包装工具,比如瓷罐装的庐山云雾茶、婺源茗眉茶等。景德镇瓷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江西茶叶的区域属性,为江西名优茶产地形象的塑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将历史文化名人与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是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又一特点,比如南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在南丰蜜桔等产品包装设计中多会融入此一要素。

三、优化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对策

(一)坚持绿色包装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生态保护意识也与日俱增,绿色包装成为当前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理念。特别是对于地方特色产品而言,绿色包装更是凸显地方特色产品纯天然属性的有效方法,不仅契合消费者的心理,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着很好的效果。因此,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在包装设计中要坚持绿色理念,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优化包装材料的选择。现阶段的包装材料极为多样,比如金属、纸张、木块、塑料、玻璃等,不同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以及使用价值有着很大的差别。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中要凸显材料的生态性、无毒性以及可降解性,比如,江西竹资源丰富,在茶叶、瓷器、柑橘等产品可以采用竹筒、竹编、竹篮等包装。此外,也可以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包装设计的文案或者图形中,借助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向消费者宣传绿色生态环保的消费理念,赋予包装设计宣教价值,比如在庐山云雾等名优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可以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二)深入发掘区域文化元素。江西是历史文化大省,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浔阳文化、临川文化、袁州文化、豫章文化等。在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区域文化元素,不仅契合地方特色产品的区域属性,对地方特色产品文化品格的提升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区域文化元素的深入发掘与广泛应用作为当前包装设计的重要思路。首先,加强历史名人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就以抚州为例,作为临川文化的发源地,抚州历史名人众多,比如明代才子汤显祖。抚州可以在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融入才子故里的文化符号,比如“才子故里,临川贡酒”;其次,加强民俗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民俗文化是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江西民俗文化丰富,各类型的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深刻的文化底蕴,比如赣南的客家剪纸、萍乡的皮影等,这些都是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三)拓展包装设计独立价值。包装虽然依附于地方特色产品,但精巧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地方特色产品的附加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包装独立的价值。因此,在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要从当前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出发,拓展包装设计的独立价值。首先,注重包装的审美价值。审美属性是包装的基本属性,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要借助颜色、图案、形状等载体来提升包装的审美效果,使消费者有赏心悦目之感;其次,注重包装设计的纪念价值。地方特色产品的购买主力为外地游客,与旅游消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江西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要与旅游元素紧密融合起来,比如庐山云雾茶的包装设计图案可以采用庐山的山水画,让游客回去后能够产生睹物思源的情感;最后,注重包装设计的实用属性。当前,包装设计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知。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在包装设计中要重视包装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能,比如南丰蜜桔的竹编包装可以用来存储物品。

四、结语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包装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知。产品包装作为最为直接的广告媒介,对产品销量以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江西地方特色产品要重视产品包装设计工作,在凸显产品包装设计特点的同时,从坚持绿色理念、融入文化元素、拓展设计价值等角度提高产品包装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瑞华.地方名特产包装设计策略探讨[J].艺术百家,2008(6):44-45.

[2]张晓宇.赣南客家剪纸艺术在江西土特产包装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8,39(4):83-88.

[3]顾茜茜.基于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486-487.

[4]毕凤霞.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31(18):69-72.

地方特色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结合学习推广教育发达地区改革经验,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目标

1.努力构建以“学、导、练、测”为核心的具有景泰地方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推行“有效自学——合理引导——变式训练——及时检测”的教学策略,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适当拓展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教材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努力构建学生会学、乐学、富有活力的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结合校情、学情和师资现状,创建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模式。普通高中学段,立足课程大容量、高难度以及高考高标准的实际,着力于“集体备课、学案提效、精细管理、联合攻(高考)关”等方面,努力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特色备考”教学模式。初中学段、城区小学、各学区中心小学,立足于标准班额、专业师资相对齐全的实际,大胆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高效课堂先进经验,充分内化,积极创新,系统创建校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农村普通完小、各教学点,立足于班额超小、兼课超多的实际,着重在“小班化教学研究”上下工夫,切实推行“个体谈话——作业面批——当堂检测——家校一体”教学策略,力争构建学生与教师、课本、名著、媒体、家长、社会等多渠道“立体对话”教学模式。

三、三年规划

(一)培植骨干,在实验中建设(2012年)

1.成立县、乡(学区)、校三级“创建高效课堂”领导机构,制定、颁行相应的实施方案及保障性制度、措施。

2.建立三级示范引领机制:县有示范校,乡(学区)有试点校,校有实验班。

3.县、乡(学区)、校从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县级以上优质课获奖教师中确定相应的学科实验教师,组建学科专业引领团队,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另一方面根据“学、导、练、测”基本教学原则及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为全面开展实验工作铺路架桥。

4.全面启动舆论宣传及专题档案建设工作。

5.探索与“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相适应的评价、奖罚机制。

(二)优化模式,在反思中推进(2013年)

1.以“学、导、练、测”为主体,吸纳基层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精华进行融合,在众多模式中导引一种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向。

2.乡(学区)、校要在实验、反思基础上确定其主流模式,一经确定,要以强有力的手段推进大面积实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更早地使众多学生受益。

3.加强对外交流,将成功经验或模式向外推出。

(三)细化评估,在完善中深化(2014年)

1.全县中小学教师将参与“高效课堂”教学过关竞赛活动。县、乡(学区)两级通过优质课、达标课验收活动,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分级定档,督促所有教学人员人人养练教学技能、堂堂拷问教学效率。

2.认真总结三年来改革实验的经验教训,大力表彰在“创建

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教师,通报批评一些消极懈怠、无所作为的学区和学校以及对“创建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不作为教师。

3.力争形成在市域内有推广价值的全县性的科研成果。

四、2012年行动计划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2年4月31日前)

本阶段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讨论学习,剖析问题,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策略。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做好行动计划。一是学区成立有基层校长参与的“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保障性制度和相关评价标准;二是学校成立有一线教师参与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学科实施细则”、补充性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评价标准;三是县教研室要制定“创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修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各学区(校)一是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二是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三是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教育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研究高效课堂特征,依据校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结合学区(校)实际,寻找改革突破口。各学区(校)要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挥本区(校)资源优势,按照“全体教师参与,骨干教师示范”的原则,在学区层面确定创建活动的试点校,学校层面确定实验班级和教师。

本阶段结束,各学区(校)要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实施方案”及相关资料,于5月3日前上报至教育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自活动启动之日起,本区(校)所有典型案例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要同步于景泰教育网“高效课堂”专题栏目。

(二)局部实验阶段(2012年5月3日—7月10日)

本阶段目标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学习借鉴,大胆实验,通过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集体听评,研讨总结,探索创建高效课堂新路子,为全面实践积累经验。

1.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各学区(校)一是要利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二是聘请专家、名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执教观摩课;三是认真领会,借鉴吸收,将专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融合。

2.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各学区(校)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示范课要能够冲破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束缚,大胆改革,大胆实验,并力争在学习借鉴名家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强化教研活动。各学区(校)要保障集体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听课评课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时间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不断总结提炼,积累经验。

本阶段结束,各学区(校)要形成创建活动阶段性实验报告,于7月15日前上报至县教育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自实验工作启动之日起,教育局将连续开设景泰教育信息“高效课堂专号”,全县高效课堂建设动态,各单位要以“简报”形式及时上报信息,被采集量将计入相关考核成绩。

(三)全面实践阶段(2012年8月15日—12月31日)

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模式,校内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使每位教师自觉参与,基本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尝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上好家常课。这是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各学校要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师资状况和学生情况,重点搞好家常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家常课,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2.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强化集体备课研究。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4.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依托景泰教育网教师论坛广泛交流。

本阶段结束,每位教师分别写出1-2篇体现高效课堂成果的研究性论文,学区(校)加注评语,集结成册,连同本阶段实验报告,于2013年1月20日前上报至教育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自全面实践活动开展之日起,教育局将创编“景泰教研通讯”,各单位要积极组织教师投稿,以全县教学理论研究引领“高效课堂”健康成长。

(四)反思优化阶段(2013年1月1日起)

本阶段目标为:总结创建活动情况,反思问题,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形成促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长效机制。

1.总结反思。各学区(校)要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并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本阶段结束,各学区(校)要写出创建高效课堂典型成果专题报告,于2013年1月20日前报教育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县教育局成立“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学区校长、学校校长为本区(校)创建活动第一责任人,领导和组织本单位的创建活动,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活动的过程性评价计入责任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成绩。

2.健全组织。一是要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织和制度,明确各教研组织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要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实行课堂开放、推门听课以及领导听课制度,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业务校长不少于30节,学科教研员及教师不少于35节,对听课、评课情况要定期统计,予以公布。

3.大力开展群众性教研活动。一是要搞好每周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二是每学期要举行两次全员参加的大型研讨活动;三是每学年要搞一次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艺术评比活动;四是要举办乡镇级高效课堂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4.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各学校要根据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要求,调整并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加大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权重,听课、评课及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要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5.强化调研和指导。各级教研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调研指导,发现和培植典型,认真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工作,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地方特色范文篇7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系统地保护地方特色文化。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作为第6个签约国快速加入了这一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第二,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地方特色文化,唤起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已成为新时期各地政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使更多人了解地方文化,喜爱地方文化,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者。第三,建立和完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记录、整理、发掘,能够更好地保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共有78个公共图书馆建立了483个特色数据库,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的特色数据库占91%。[2]这些数据库在传播与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意义

1.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概念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是指对本地区内具有一定特色的以文字、图像、声音为载体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计算机存储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检索查阅的自动化系统。其建设的重点是收集整理本地具有价值、急需抢救和保护的文化遗产以及与本区域文化相关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门别类,进而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标准的特色文化数据中心,供读者学习、研究、娱乐和欣赏。[3]近年来,福建省图书馆利用现代广播电视技术,保护和抢救原生态文化,建设福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群。2007年,福建省图书馆开始规划《福建文化记忆库群》的蓝图,把包括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寿山石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舞台艺术等在内的福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纳入自建资源的范围。目前,福建省图书馆已经完成《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建设,《客家文化》、《妈祖信俗》和《寿山石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也在制作当中。

2.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意义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通过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数字化加工,建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不但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还能够扩充图书馆馆藏资源,满足读者日益多样的需求。①传承和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以福建省图书馆为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所收集的资料是福建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在不同时期的真实记录,这些资料不仅是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更能为福建经济发展决策方面提供重要参考。此外,福建文化资源中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例如通过谱牒,我们可以了解与宗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宗族史、家族史、民风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特色文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可以更长久地保存,并通过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借助网络和电子设备提供给更多读者利用,起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②丰富馆藏资源,方便读者检索受传统观念和保存能力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馆藏都以纸质文献为主,视频、音频、图片载体的馆藏较为缺乏。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通过收集、整理、记录民间的大量历史资料、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可以突破传统馆藏资源的局限,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多元化,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三、广播电视技术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1.广播电视技术的概念

广义的广播指的是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介质(如电缆和光缆)传送信息的过程,按照传送的信息形式,可分为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和数据广播。福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是多媒体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内容载体方面,它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福建省图书馆在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广播电视技术中的视频、音频技术和摄影技术。

2.广播电视技术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作用

音视频资源在图书馆过去大多以电子光盘的形式收藏,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资源数据库在数字图书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音视频资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广播电视技术作为视音频资源的技术手段,在资源数据库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视频技术。视频又称影片、视讯、视像、录像、动态影像,是指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存储、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4]通常指涉各种动态影像的储存格式,例如数位视频格式,包括AVI、DVD,QuickTime,与MPEG-4等;以及类似的录像带,包括VHS与Betamax。在数据库中,视频技术能够清晰、完整、生动地记录和再现事件,有利于资源的保存和满足读者的需求。此外,视频技术能够支持包括MPGE、AVI、RM、MOV、wmv、FLV在内的多种格式的存储,为数据库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好地保存视频资源。②音频技术。音频通常指人类能够听到的所有声音,也包括噪音。通常情况下音频技术和视频技术会同时使用,制作成一体的音视频资源,比如电影、纪录片。此外,利用音频技术也可形成音频资源,比如音乐资源、采访同期声等。音频资源的文件格式多样,包括CD、WAV、MP3、MIDI等,能够为数据库资源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③摄影技术。摄影是指使用照相机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但是这种影像记录是静止的、无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片。目前,图片文件的存储格式包括BMP、JPEG、GIF、PSD、PNG等,同音视频资源共同构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重要内容。

四、福建省图书馆运用广播电视技术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实践

福建省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采取自主建设与引进外援两种方式。具体措施为:凡经论证有使用保存价值而又尚无人采集或本分中心无法获得使用权的文化资源,依靠自己的资源采集队伍和自动化技术人员采集并构建数据库;凡通过购买、征集可获取产权或使用权的文化资源,均通过购买、征集获取;凡本分中心技术人员暂时无法完成的任务,均外包。[5]经过长期实践,福建省图书馆已拥有一批图书馆学、计算机、新闻采访、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人才,具备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采集、整理、深加工和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数据库的能力。

1.自主建设音视频资源

①前期准备。任何一个数据库从选题的提出到正式采集、构建,都要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它包括题材的选择、采访、资料收集、场地勘测、构思、立意以及采集方案的拟定。以福建省图书馆《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为例,福建省图书馆在确定选题之后,先后召开《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策划会、《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建设专家论证会,通过与专家交流探讨,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最终该方案确定《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的采集对象为闽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包括德化陶瓷、漳浦剪纸、惠安石雕、梨园戏等。②资源采集。福建省图书馆音视频资源采集使用广播级高清专业摄像机、摇臂、摄像轨道、广播级数字切换台等设备,技术指标均达到省级以上广播级电视的播出标准。福建省图书馆在采集《客家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素材过程中,使用两台松下AJD908MC摄像机、6米摇臂和摄像轨道、专业灯光等设备,共采集音视频资源素材约2587GB。③后期制作。福建省图书馆使用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EDIUS和苹果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音视频素材资源的后期整理、编辑。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它借助计算机将所采集的素材根据当初制定的方案编辑成所需要的资源。福建省图书馆在《客家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所采集素材的基础上,使用非线性编辑制作完成了12集电视专题片《客家文化》。

2.自主建设图片资源

福建省图书馆使用专业数码单反相机进行采集图片资源。在采集图片资源过程中,不但要求对所采集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拍摄,还要求讲究图片构图和拍摄质量。以《客家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为例,共采集高清晰度照片4万多张,每张图片像素都在1000万以上。3.购买、征集资源广播电视技术中的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和摄影技术支持绝大多数格式文件的识别存储,所购买、征集的资源依托广播电视技术在数据库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利用。

五、结语

地方特色范文篇8

饭店业在“民以食为天”的地广物博的中国一直占据老大的龙头地位。飯店是結合了餐饮业,馆业即提供舒适、安全、品味及观感等内涵性附加其他的相关服务,合理利润的一种公共设施,使外来者宾至如归。由于饭店业有

1.市场入障碍度不高;

2.产品为无形而不具保存性;

3.地理位置影响经营业绩;

4.顾客忠诚度颇高…

等四种产业特性,因此随着我国经济成长,价格策略竞争将持续唯有建立品牌、专业服务、市场定位明确,并运用同业或异业间策略联盟及电子商务,来强化经营管理绩效,并在『旅客导向』原则下随时掌握市场脉动,运用电子商务功能,串连旅游业、餐饮业、交通业等开拓国国际观光客源,「香飘飘地方特色饭店」透过利基市场分析、策略资源布局、组织价值呈现、执行合能力来规划未来发展目标已达永续经营信念

关键字:饭店企划书、饭店经营管理、创业企划书

二、计划目标及宗旨

如果没有目标,方案则无法开始;如果目的不明确,匆忙做出决策,就很可能导致失误。目标是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来确定的,这就要进行问题分析,把问题的实质和范围准确地加以说明。将问题明确地指出,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界定问题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在可能方面,要考虑客观环境是否允许以及本企划的条件是否可能。当然,没有条件有时也可以创造条件,但创造条件也要有一定基础,条件不是随意可以创造出来的。界定了问题后,便可以将目标具体化了。

本次企划目标是:香飘飘地方特色小饭店

本次企划宗旨是:从地方特色风味着手,让客人有回家温暖的感觉。当然前提是赚到钱。

企业展望:成为连锁经营店

产品介绍:主要以地方特色小吃为主。加入中餐西餐元素改良。适合各个城市风味。

销售目标:先扩大市场占有率,打出口碑,然后再追求利润。

制定价格政策:价格适中

确定销售方式:到本店消费以及外卖

三、市场分析及定位

优点:地方特色,风土人情。

缺点:地域的差别有部分人可能吃不惯。

风险:一半

机遇:一半

四、利劣市场分析:

SWOT分析

S优势:.大家可能会对新的地方风味,风土人情所吸引

地方特色小吃店为少见的

可以加入民族的饮食文化。体验异族风情。

W劣势:.初期管理不容易

.物资补给不易

.可以独树一格成于完善的地方风情圈让人留恋

.资金不易

.前期投入资金不少。

机会:.生活水准的提升,大家开始注重休闲娱乐生活

注重尝试新鲜的风味特色

政府积极推动餐饮产业的发展

.加入WTO

T威胁:金融风暴寒流经过。

.

劣势解决方案

可以做出不同的地方风味小吃打出低价的招牌吸引客人,甚至刚开始让人免费参访,免费品尝建立大家对这个地方的口碑

五、目标客户:喜欢浓郁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的消费者。常常喜欢尝试新鲜地方美味的美食者

六、品牌定位:香飘飘地方特色小饭店

七、行销策略:

行销辅助策略:在『旅客导向』原则下,随时掌握市场脉动,运用电子商务功能,串连旅游业、餐饮业、交通业等开拓国国际观光客源。也就是说,一要联系城市各大旅行社开阔业务。二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网络,开设外卖网店。三要抓住消费者的心就要抓住消费者的胃。首先就是要弄好风味地方特色的菜式。具体企划原则如下:

廉价产品策略:

用很低的价格向顾客提供质量普通或质量不高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策略只有在某细分市场内对价格关注的消费者占有相当数量时才会有效。如果要立足只能打出部分低价,同时要努力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声望策略

建立良好口碑。

产品繁衍策略。:

可以通过推出大量不同式样的产品,向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来,推出了几种风味独特、规格不一的产品。

产品革新策略:

可以对产品进行革新,收益最多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改进服务策略: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顾客提供新的或更好的服务。

分销革新策略:

可以去发现或发掘新的分销渠道。

降低生产成本策略:

可以通过提高采购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运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等手段,使自己的生产成本比竞争者更低。然后,公司利用较低的生产成本制定出更具进攻性的价格,从而夺取市场份额。

密集的广告促销:

通过实施大量的广告和促销。除非产品本身或者广告宣传比竞争对手高出一筹,否则采取这一策略是不明智的。其成功依赖于把许多原则合并起来使用,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地位。

八、企业内部操作:

只要你在运营的东西是商业化的,那么资金就不是无限的。

应该利用有限的资金竭尽一切可能制作尽可能高质量的东西。

如果最后没有能够做出用户满意的东西受到非难,是没有任何理由可讲的.

抱着这样的经营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将来香飘飘地方特色小饭店的成立与发展。开支预算,场地,装修,菜式,人员管理

1.开支预算.

1)赢亏点

以100平方的店面算30平方的厨房面积70平方地方1平方1人的话60个人的位置10平方过道

房租3000水电1500煤气2000地方特色中餐厨师(主厨)+西餐厨师=3500+1800=5000学徒各1人1000*2=2000服务员3人800*3=2400清洁员1人800

税收1000其他费用2000总共3000+1800+2000+5000+2000+2400+800+1000+2000=20000

原材料地方餐45%成本中餐30%成本合起来以40%的成本计算

不包括投资那么每月的开销20000块需要每天进店人数20000块/30天/20(每人的利润)=33.3人

装修+设备+培训假如投资20万2年收回成本每月要分摊成本资金200000块+7500(20万在银行的利息)/24个月=8645.8块每天分摊成本资金8645.8/30天=288.1

那么你投资20万每月开销20000块+8645.8块成本分摊需要28645.8块/30天/20(每人的利润)=47.7人

投资25万每月开销{20000块+{{2500000(投资)+8750(银行利息)}/24月}/30天/20(每人的利润)=51.3人

总结下2年收回成本投资20万每天必须接待47.7人的话2年+(开业头2个月)后回本投资25万的话每天接待51.3人2年+(头2个月)回本

1年收回成本投资20万每天必须接待61.6人的话1年+(开业头1个月)后回本投资25万的话每天接待68.7人1年+(开业头1个月)回本

2)营业额

一天人流量很多旁边大公司2个小公司小办公楼很多大公司自己有自己的食堂了小公司可能也有但是可定有不想在公司里吃饭技校1个中学1个

假如1天进店的人为30个人的话(地方特色风味西餐,地方特色风味中餐人数比1:2)

消费地方特色风味西餐20人*45(每人1分牛排+1杯饮料+1份西餐餐点)=900

消费地方特色风味中餐210人*10(面/米粉/干饭+汤)=100总共收入1000

原材料西餐45%成本中餐30%成本合起来的成本以40%成本算

那么每个人利润为1000/30*(1-40%成本)=20块

2。.企划实施所需场地:

店要主面向大型超市,座落在一天人流量很多旁边大公司2个小公司小办公楼很多大公司自己有自己的食堂了小公司可能也有但是可定有不想在公司里吃饭技校1个中学1个的最佳地段。也就是朝阳路的荣宝华商业区十字路口的店铺。

我出生在这里,就开这里了本地人有很多好处的官场社会都有很多方便的。这里到处是小吃店快餐店大饭店也有冒牌的肯德基就是没有一家价格合适又有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的地方特色小饭店。对那些工薪来说去吃快餐人多挤同时给人不干净的感觉大饭店总不可能天天吃吧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以前也是工薪阶层要是这里有一家这样的店味道还好,风味独特,服务还好价格不贵的话我就会去吃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想法我的几个朋友也是这样认为的那别人也一定有的所以只要不是规模很大(太大规模的店供求就不明朗了风险大多了)适中的特色中餐很有生存空间。像这样的店我想开在2楼,1楼有通向2楼的楼梯,这个楼梯在大街上,2楼店租会便宜很多,对吃饭的人群来说2楼的感觉会比1

楼好,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3.装修

馆内装潢设计采用风格独特、平民路线,处处可见民族融合、不乏经典现代的巧思。饭店引进地方特色的厨师与料理器具,提供消费者品味地方乡土气息式佳肴的极致享受

厨房设备中餐设备比较便宜点煤气灶通风设备等等

西餐设备烤箱炸油机炮冰机蒸箱等等要与西餐厨师一起建议需要什么东西。

假如100平方米30平方厨房中餐10平方西餐20平方

因为对地方特色风味西餐为辅助,所以设备投入不会太大。

餐厅装修70平方过道10平方只剩下60了下个60个座位2个大3匹中央空调沙发玻璃桌这个看看别人牛排冷饮厅怎么装修学着装修就是了当然不能照抄就是

钱少了装修档次上不去多了预算就不够了这个要到时候再看看

4.菜式

上面说了要以传统的地方特色风味中餐和地方特色风味西餐为主冷饮,甜点为辅。搞早下午茶及消夜。那么我来说说我的菜市样式构思,这个菜式很重要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店方式面对的消费群体关系到我是否能不能把店开成功

中餐:米饭炒饭与干饭2种炒饭用小沙盘装干饭用小饭盒装(小陶瓷装也可以好看感觉高档点)饭量在3两左右配汤:煅罐(要买)

特点:做起来方面厨师基本没什么要求很适合大多数人简单的用餐消费:5~10块

面,米粉炒煮2个方案

特点:也是大多数人的口味不喜欢吃饭的人选择中餐厨师要对这2个菜要做好吃点要不人跑光不说负面影响可是很大的厨师方面要现场做请一些人吃吃看

是不是可以接受消费8~12块

中餐小吃要求有地方特色。看请的中餐厨师能做什么了要求高,需要很多多点菜式消费:无法确定(上下波动大,有的人可能点很多有的人可能一个都不点)

冷饮:西餐厨师一般都会这个(以后可以让学徒向厨师学习)没有多大的难点利润很高的

可乐泡冰奶茶果汁等等消费:5~10块

地方特色风味西餐:牛排猪排烤鸡翅鸡腿及西餐厨师会的一些西餐餐点,这里就要对主要的牛排猪排再做说明

牛排:原料来源2种:1种向牛排批发商买成本要高比如说菲力牛排(次品)来说从批发商那里买12~15块钱左右牛排的普料成本在1块钱辣椒酱5毛一份菲力牛排成本16块左右要是批发好的牛排成本要20块可以卖个40块的话利润50%~

第2种向屠宰场买成本下降3块左右利润再高10%不过这一种要量大大一定程度早期不行只能第一种方案购买量也可以控制

猪排:成本比牛排更低些1份牛排可以卖35块利润60%~70%

其他西餐餐点我不发表,这个一般也无法确定了有的人点也有的人不点

我来说说我个人考察的我这里的消费群体对西餐消费观念的看法,在我这里4个朋友去吃吃饭正常的午餐/晚餐70~100(这数值比较中庸),快餐30~40换句话说这样的2倍消费在你的店里可以买到什么东西:4个人每人1个菲力牛排+1杯饮料+1份西餐餐点而且环境又好吃的开心可以边吃边聊天这样的消费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的要是在离我这里5公里的城市里的牛排馆这样的消费300块以上(只高不低)

如果店能开的起来不倒闭的情况下菜式可以随着时间慢慢增加(早期一下不可能推出很多菜,那样不现实,操作难度也大)

5.人员管理。

一切一切的难度就在厨师阿我的厨师你在哪里啊好的地方特色风味中餐厨师非常关键。中餐厨师相对好办,不过要找到能做出地方风味中餐大厨,还能结合西餐厨师作出改良为地方特色西餐的有点难,不过出价格高点还是可以找到的。至于学徒服务人员都不是问题,到时候直接招聘就可以了。

执照

九、项目投资、回收期等

1)投资预算

这里我不想一下投入很多,但也不能投个几万把,那样真的连店面都租不起,再加上我个人的能力,对于新的这行来说驾驶的资金以20万~25万为上限,尽量减少资金的浪费量。

投太多钱项目多了要多走很多弯路

2)评估

我所在的地区的人的口味讲究,中餐很多人爱吃,西餐也很多人爱吃,但是这边的西餐那个贵啊,简单举个例子:这边牛排一般40~50快,但是利润高,西餐的师傅相对中餐比较好请,不像中餐要求那么多,而且西餐上手快,菜式要求不是要那么多,做起来方便,东西采购也好采购,所以我想以西餐为主冷饮为次中餐为铺,中餐我开始不想做很多样式,只要饭,面,米粉;

理由一:比如一群人去吃饭,有的人吃中餐有的人吃西餐这样要是没有中餐的话按我们这边平时的习惯会去中餐馆吃饭

理由二:饭,面,米粉,这些东西可以长期保存,方便采购,中餐厨师只要一个就成,而且到处都有的请,价格也不会太贵,而且我开始时不会搞很多花样,因为这些中餐是针对大众来的,以后配方将一样的,就是厨师不在了,别人也可以做的来,实行起来比较可行也很方便。但要求有地方特色。

理由三:给人的感觉我这店不是高贵人消费的地方,这个理由也是我开店针对的消费群体,因为我这里商店很多,学生也多,技校多,他们消费不起那么高价格的牛排,价格不高的话倒可以消费的,但是不花那么高价格能来这里消费对他们心理能起到一个攀比的作用,而且我的牛排价格要比其他牛排馆的价格低个10来块,也不能低很多,不可以打乱市场价格低一点是可以的我这个自由品牌便宜一点是当然的太便宜了对自己也不合算

地方特色范文篇9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地方;农村;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

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品牌意识

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都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品牌意识比较薄弱,无法完全把握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定位。这对于农业企业树立自身形象十分不利。甚至一些农业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最大程度上压缩包装设计成本,加剧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廉价化,影响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此外,部分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包装方面缺少设计,只是在包装盒上打印出实物照片和文字说明,这种做法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影响到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2.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地域特色当前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多式多样,但是却缺乏一定的地域特色。对于地方特色农产品而言,其包装设计不仅仅要保护农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不易损坏,还要能够显示地域特色,保证消费者从包装设计中能够分辨特色农产品的地域特性。以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为例,无论是黑龙江的五常大米、长白山的人参鹿茸、哈尔滨的红肠,还是沈阳的老龙口白酒、梅河口的米线等,在包装上设计上都比较简单,包装形象高度相似,未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这一类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包装设计上通常更加注重实用功能的设计考量,如果忽视了包装设计独特性和新颖性,也就会影响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销量和推广。3.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绿色环保意识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开始更加关注绿色环保,绿色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但是当前大部分农业企业在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尚未充分重视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多数仍旧普遍使用塑料等常规材料,使用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会带来“白色污染”等问题,影响市容市貌,还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空气污染。4.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缺乏专业的人才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资金有限、人员不足,经营发展以农产品的生产、制作、销售为主,缺乏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意识。再加上近几年疫情影响,经济环境不好,一些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将资金用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养。通常情况下,部分企业会选择将包装设计承包给广告设计公司,这些设计公司的质量良莠不齐,设计出来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也难以体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有效策略

1.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民群众更加注重品牌,更加注重品牌背后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要打破“土味”,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追求品牌附加价值。首先,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从大局意识和战略目光出发,鼓励农业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低利率的贷款政策支持,例如免税的税收政策,帮助农业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地方农业企业在树立品牌,打响品牌知名度之后,应该注重维护好品牌,注重质量信誉,增加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地方农业企业应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在包装设计上推陈出新,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包装设计产品。2.融入地域特色,创新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首先,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应该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提炼设计符号,将地域特色与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例如莫高品牌系列葡萄酒,可以结合敦煌壁画文化元素,进行色彩、文字上的创意设计,让产品包装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和特色。例如针对云南竹笋的包装设计,可以利用废弃的竹材料做成包装盒。其次,地方特色农产品可以进行包装形态的设计,在常用包装形态之外结合当地建筑造型形态元素进行包装设计,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辨识度,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宣传,例如徽州竹雕的农产品包装上融入马头墙设计元素,徽州竹雕的包装整体设计雅致端庄、大气美观,体现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质感。最后,融入地域特色、进行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时也要掌握好分寸,避免为了彰显地域特色,一味不合时宜的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这样的农产品包装上设计会带来严重的违和感,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应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当前大多数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尚缺乏绿色设计理念,并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绿色环保需求。因此,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文字设计三方面渗透绿色设计理念。第一,在图形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是要求所设计的图案简单大方,具有寓意,既能够准确传达包装农产品的信息,还能够展示农产品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在色彩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是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色彩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第三,在文字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是要求设计的文字简单、清晰、便于消费者的识别。除此之外,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应用。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对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益处进行宣传,让当地农产品企业意识到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应用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应该对那些使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农产品企业给予奖励和政策上的扶持。4.重视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首先,我国政府应该重视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加强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为农产品企业提供更多的包装设计人才。其次,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企业的领导者要足够重视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真正认识到包装设计是农产品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构建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包装设计人才创新意识。最后,农产品企业包装设计人才应注重自身包装设计水平的提升,在包装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储备包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并积极参加产品包装设计方面的实践。例如参加学校举办的包装设计比赛或者参与包装设计方面的交流会议,学习包装设计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包装设计水平。

结语

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必须抓住机会,立足本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将地方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提高本地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玉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阳江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策略[J].商场现代化,2021(23):14-16.

[2]胡梦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绿色包装,2021(10):70-73.

[3]吉鈜湳,刘心怡,蔡鸿远,高开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湖湘特色农产品电商包装设计研究[J].上海包装,2019(08):21-24.

地方特色范文篇10

1.1需求层次变化。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来说,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其产生的根源而言,往往是因为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需求而产生的;而地方特色食物,因为与特定地方的风俗、气候、地形等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被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对地方特色食物的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超过生理需求,而是上升到第三个层次社交需求或第四个层次尊重需求,这也是各地方食物产品创新要考虑的第一点。在开展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时,首先应当明确创新是针对社交需求还是针对尊重需求。例如,对社交需求来说,购买者往往对产品的形象和价格会有更多的要求。创新可以围绕包装、单个产品价格设计等方面进行。大多数日常消费的食品,创新方向应定位在这个方向。而对于部分比较稀少、价格较高的特色食品,则要更多地从满足尊重需求方面着手,创新需要从提升品质的附加服务等因素着手[3]。1.2产品功能提升对客户满意的影响。明确了创新的方向后,会发现在同一个创新方向会有多个创新点可供选择。例如,明确了一种食品的创新方向,比如进一步满足社交需求,这时会有两个选择,一是就包装外观,可以采用更精美的包装;二是产品可以采用真空保鲜的内包装,以延长保质期。这时,该如何选择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按照对用户满意度提升的边际效益来选择。此时可以用Kano模型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排序,以实现集中资源解决用户最关注的需求。Kano模型是一种需求重要性分析方法,它的功能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并且作出优先排序。它是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将用户需求满足程度和用户满意之间的关系以横纵坐标的形式进行定位。其中,以用户的满意度作为纵坐标,向上表示满意度提升;而横坐标则是需求的实际满足情况,向右表示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序较高。根据这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基于需求实际满足程度变化与用户满意度变化的相关性,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类,从而将需求分为5种类型:(1)基本型需求,这个需求是产品或服务必须能够满足的需求,如大米必须是可以吃的、自行车必须能骑起来,这种需求一旦得不到充分满足时,用户对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会立刻大幅下降,而用户的满意度却不会因为这种需求得到充足而明显提升;(2)期望型需求,产品或服务对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用户实际的满意度有比较明显的正线性相关的关系,这一种类型的需求如果满足的越好,用户的满意度就会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反之亦然;(3)激发需求,这种需求实际上不能称之为需求,因为消费者购买时,根本不会预料到他买的东西会有这样的功能,但是一旦消费者发现他买的东西这个功用,他的满意度会有一个大大的提高,而如果不提供这个功能的话,消费者也不会有什么感知,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满意度;(4)未分化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用户的满意度都不会受到影响,用户不在乎这个因素;(5)反向型需求,这种需示实际上也不能称之为需求,因为用户不愿意自己购买的东西有这种功能,比如用户不希望他购买的大米有特殊的臭味,而生产者却偏偏加上了这种气味,而这种气味的存在会使用户的满意度明显下降。对于地方特色食品创新来说,应当集中资源在期望型需求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激发型需求上进行创新,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方案的制定

2.1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入。2.1.1深入发掘特色产品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中的“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环境中,人类活动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遗留等[4]。对于地方特色食品,主要从以下方面发掘与地方文化的关系:(1)地理环境因素发掘,我国的地域文化非常丰富,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了特定的地理环境,也许就根本不会产生或产生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地方食品与地理环境之间,也总可以寻得内在的联系,比如南方的熏肉、北方的乱炖,都能找到其地理环境因素;(2)历史背景因素发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所以会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与各区域发展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地方,其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类型丰富,反之则是种类单一、欠缺深意,地方特有的文化也会影响到当地的食物,比如两广一带的客家食品,与当地其他食品的差别很大,就是因为客家人原来是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从北方迁到南方的,所以他们的食品偏好与南方当地居民有很大差别;(3)民俗环境因素发掘,我国民族众多,民俗文化种类丰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致使相应的地域文化也发生改变。比如民族迁移会把原来的民族文化带到它的迁入地,而且会尽可能的保存发扬该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民俗环境也是影响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因素之一,民俗环境对地方食品的影响在西南、西北区域更为明显,例如云南有很多不同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域,尽管这些区域距离很近,但他们的食物却有明显的不同;(4)社会制度因素发掘,影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制度环境因素,它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某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其制度因素,主要通过其行政机关、行政区域来发挥作用,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治理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候,地方制度环境因素对地方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这在香港、澳门就较为明显,当地食品受西方影响更深。2.2适合食品的文化符号选择。文化符号是文化的标识。他植根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生存环境,但由于地域的不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以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的文字、图案、气味、声音、经验等形式表现出来。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可以有很多种,其中既可以是具象的视觉符号、味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特征,又可以是反映地方文化的抽象总结,如粗犷豪放,就是内蒙古的抽象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中,并不是每一样都适合用于食品。在地方实物创新设计中,第一步是要全面梳理当地的文化符号。第二步才是从这些符号中选择适合特定食物的文化符号。2.3地方文化符号形式的选择。在地方食品创新中,选择文化符号,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针对包装、形状等进行外观创新,引入适当的文化符号。一是选择适合在食品包装、形状上使用的文化符号的形式。我国地方文化符号中,比较常见的有中国画、书法等。此外,还有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比如天津的年画、陕西皮影戏、河北的剪纸、苏州的刺绣等,都是当地著名的传统文化符号。可以在这些形式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用于包装、食品的形状。二是选择适合的传统图形。传统图形是长期形成的,反映人民对生活的期望和其他看法的图形。在地方文化中,常见的图形包括:人物图案(财神、门神等)、动物图案(龙、凤纹、独角兽、狮子、虎、鹤、龟纹等)、植物图案(梅、兰、竹、菊、松、牡丹、莲等)。此外,还有象征图案,包括万字、寿字、双钱、八宝等,这些吉祥图案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吉祥的美好祝愿。在使用传统图形时,要结合其文化含义。例如,蝙蝠和寿桃代表“福寿呈祥”,牡丹代表“永荣豪华”,莲花代表“清正廉洁”,满意代表“满意”,明月代表“明月”,麒麟代表“祥瑞”,松树、鹤、灵芝代表长寿等。利用这种传统的图形,传递具有某种精神属性的商品信息,可以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三是选择能体现文化特点也适合在食品上采用的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大部分区域,都有欢乐吉祥的含义,这种颜色也适合在大多数食品上使用。而有的色彩,则不适合在传统食品上使用,比如蓝色。除了视觉符号外,文化符号还包括听觉、嗅觉和味觉文化感官符号。这些符号都可以应用于地方食品创新。如四川食品,在包装、宣传、外观设计上,如果突出辣的特点,就容易让人将产品与四川文化相联系。2.4潮流与传统的融合。创新的目的,特别是市场面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没有市场和消费者的创新就无法保证其生命力,因此,在创新中,我们需要注意趋势与传统的融合[5]。一是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或者以对比的方法进行表现[6]。采用后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通过侵占、拼接等方式运用到创新食品设计中。混合对比技术通过弱化现代流行元素,将传统文化中稳定而丰富的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将传统的大烧饼制作得更小,保留其原来的椭圆式样。二是选择合适的现代元素来替代地方食品中的一些传统的元素。例如,在传统食品中,有很多高油高糖食品并不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在食品设计时,就可以采取原料替换等方法来提升食品健康属性。同时,在宣传上,也可以在强调传统的基础上,突出有利健康的重点。三是先解构,再融合。在地方食品创新中解构的目的是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壁垒。解构主义手法不是对传统的僵化,而是对传统的大胆改造和重构,使之符合现代文化的特点[7]。对于部分传统市场处境艰难,常规手段已经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妨借鉴这一思路,进行根本性的调整。2.5标准化。第一,在地方食物的生产方面,大多是延续传统,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手工制作一方面产量的提高难度大;另一方面,产品的品质一致性较难保证。为了使其更适合与机器大生产,就需要对食品作相应的创新,这就要求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对食品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原料选材料标准化、加工工艺标准化、配方标准化、包装保鲜标准化和配送标准化。第二,在选材标准化方面,在原材料采购中应建立一套质量验收标准,以提高食品安全,从根本上保证创新后产品的品质统一。第三,在加工工艺标准化方面,要总结作坊的生产流程。在设计工厂化生产流程中,要尽量保持传统工艺。第四,在配方标准化方面,传统食品往往都存在配方随意性大的情况,对于产品质量控制不利。在产品创新时,可以设计多种配法,适合不同需求。第五,在包装和保鲜标准化方面,要适应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应产品温度、特点的包装材料,并根据是否需要冷链运输等特殊要求,制订不同的包装标准。第六,在配送标准化方面,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配送标准化,以确保标准化产品及时送达各地客户,对于开拓市场有很重要的意义冷加工链食品转化成工业化产品,流程设计和监控等。此外,还可以在原来的地方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修订,设定多套标准,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8]。如针对老年人,将食物制作得更低糖低脂低盐,口感更松软等;而针对年轻人,则可以引入全新的口味等。

3创新的效益评估与方案修正

创新方案不可能是毫无瑕疵的,需要对方案作出动态及时的调整。而调整修正的基础是要及时对方案实施的效益进行评估。3.1创新效益评估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产生效益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效益是衡量创新活动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9]。创新效益评价,一方面可以对前期创新成效进行总结评价;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创新效益评估的方法。创新效益评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创新活动的市场效果,另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效果。创新效益的评估就是利用一定的指标、方法和技术对创新效益进行综合衡量和评定的活动。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由于超额收益法相对全面客观的反映创新的效果,建议使用超额收益法来评估创新效果。超额收益法的思路是把企业各项经营生产活动的整体收益作为基数,再把除创新活动外其他相关贡献生产经营工作的贡献作为扣除项,剩余的收益则可确定创新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法的分类。超额收益法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单期超额收益法,二是多期超额收益法。前者只分析一个周期内的超额收益来判断创新工作的价值,由于预测周期短,很少使用。后者利用多个周期的超额收益进行分析,由于一般情况下创新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涵盖多个生产周期,故结论更加准确。使用超额收益法来分析创新的效益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超额回报和投资组合回报。超额收益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从投资组合收益中扣除其他资产相应贡献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投资组合收益归为仅由创新创造的超额收益,也不能将创新带来的实际超额收益归为仅由创新创造的超额收益。分配生产经营,避免“高估”或“低估”。二是可识别的创新和不可识别的创新超额回报。可识别创新应根据其当前使用产生的超额收入进行评估。不可辨认创新,评估时可适当考虑其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价值,此时的创新成果可能创造的超额收益不再简单等同于组合收益中目前该创新成果的贡献程度。3.3创新方案的修正。根据创新评估结果分析方案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修正。修正建议采用分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确定修正方向。依据创新效益评估情况,对创新方案作出总体评价[10],再进一步分析影响创新工作效果的各个因素,找出具体的校正点。第二步是制订修正方案。根据确定的修订方向,修正方案通常有两处类型。一是创新方向修正,这种情况说明原创新方案有严重缺陷,需要对原方案作全面反思,寻找导致缺陷的原因[11],寻找原因的方向应集中在需求分析上;二是创新点修正,这种情况下,创新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创新的点并没有实现最大的边际效益,应利用Kano法,重新分析需求的次序;三是创新实施方法修正。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工艺设计和效益分析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找问题。

4地方食品创新设计的范本——乌江榨菜

乌江榨菜在国内知名度高,榨菜行销全国,在中国品牌500强位列347名,品牌价值100.98亿元。如何把一个小小的佐餐菜做成一个知名品牌,其产品创新设计对于其他地方创新很有借鉴价值。4.1适应消费需求变化,选择产品创新点。2002年之前,袋装榨菜市场遇到了一个全新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家对食品安全性大力查处,很多榨菜产品因质量不合格被查处。另一个方面是,袋装榨菜大多价格集中在0.5元一包,竞争激烈,早期的袋装榨菜包装见图1。乌江榨菜生产企业深入分析了消费需求的变化,认为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需求和品质需求越来越高,且对产品的附加文化需要也在提升,因此,把提升产品品质和增加文化含义作为产品提升方向。4.2发掘地方食品文化标号,在创新中强化文化标号。在产品创新点确定后,乌江榨菜生产企业明确了产品创新方案。一是在产品本身上,改革生产工艺,取消了榨菜保鲜中的防腐剂添加,提升了产品安全性。二是在挖掘与榨菜有关的地方文符号,最终将“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传统工艺提炼成“三腌三榨”,并作为涪陵地方榨菜的文化符号,又以这种文化符号为主题,对包装进行了创新设计。然后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和包装设计,牢固树立了“乌江榨菜——三腌三榨——涪陵正宗”的文化关联,乌江榨菜——三腌三榨见图2。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口味的市场需求,制订了多种口味,生产了多种口味的产品,多种口味的乌江榨菜见图3。4.3创新与提升效益相结合。一方面,在产品创新后,乌江榨菜生产企业还提高了产品价格,跳出了0.5元的行业通行价格。另一方面,适应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工艺要求,涪陵乌江榨菜生产企业还引入国外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脱出来,劳动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通过上述策略,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