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研究

时间:2022-05-10 09:58:01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研究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质量的教育源于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品格不仅和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师德师风建设是以德治校的根本,而且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需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位教师的处事原则,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树立榜样,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广大青年教师提升信心。

一、当前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现状

(一)主流表现。1.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意识强烈。在民族地区搞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们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职业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前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在教育者的内心深处还保留着热爱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还执着地坚守着最基本的育人思想,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烈。2.极少数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烈。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使得极少数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烈。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文凭,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尤其是在高校教学、科研、职称的各种压力之下,这种情况就更加显现出来,甚至有的青年教师选择二次择业、跳槽、转行等。3.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学时代是学生美好、纯真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虽然已经树立,但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1]再加上“00后”的学生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热爱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少,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孩子选择手机、iPad作为他们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工具和途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获得感不足。(二)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1.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非常重要,关乎个人、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但也有一少部分人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不重要,还有极个别人认为从来不关注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问题,也不去学习相关理论和相关的文件精神,长久下去可能会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产生影响。2.事业心和各种教改意识不强。部分青年教师并不热衷于高教事业职业的选择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热爱,另一部分原因是别无选择。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青年一代产生诱惑的因素太多,导致他们思想意志不坚定,容易动摇,尤其是在在事业起步阶段,正好是比较艰难的阶段,遇到困难可能就会退缩,致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够热衷。有的之所以选择高教事业,是因为社会待遇高,受社会尊重程度高。青年教师在事业的起步阶段,由于能力还没有来得及提升就要面对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往往很多时候,劳心劳力的进行了改革的大胆尝试,但是最后却收效甚微。甚至有些改革刚刚艰难的进行了一轮,却要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尝试,所以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让他们应接不暇。往往教学改革都是在青年教师当中推行,认为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新举措的能力强,对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较了解。况且在最初尝试的教改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一些软件的使用,整理很多教学辅助材料,而且学校给教改的报酬少之又少,这样就导致青年教师在教学改革的一再尝试中倍受挫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教改意识。3.心理、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大,幸福感缺失。青年教师由于刚刚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处于事业、家庭起步阶段,种种压力汇聚在一起,可能会干扰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青年教师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各种工作做起来不可能都得心应手。恰恰相反,有时候甚至感觉很吃力、甚至在某些特定阶段感觉很焦虑、很无助、很绝望。这些都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经历的。4.情感交流少,师生关系淡漠。现在的大学生都是“零零后”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使用手机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互动平台这些沟通的方式进行交流,觉得在那种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的平台上更能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且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神秘感,所以互联网更是年青一代喜欢的交流方式。很少有学生愿意和老师面对面进行问题的探讨和沟通,有些甚至不愿意说话,整天像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隐士一样,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在最初参加工作时,很多学生都活力四射,课间休息时很愿意和我交流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都愿意和我说一说,聊一聊,类似于考研的问题、考公务员的问题等。可是最近这两年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可以说仅有个别学生愿意向我提一些问题,交流一下感想。长久下去,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关注一些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在无形中把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大了,让学生觉得教师像在课堂上一样严肃不容易接近,所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有代沟,久而久之,学生更愿意使用现代化的交流工具——手机、微信、QQ、网络等进行虚拟空间的交流。深入民族地区高校对青年教师进行走访调研,很多青年教师表示感觉现在的教育确实是越来越棘手,新的教学理念的植入、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体现等等,再加上科研绩效、职称评审等往往使青年教师们筋疲力尽,不排除在特定的环境、班级,针对特定的学生有一些小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不会一直存在,也不会带到其他班级去。所以,针对在民族地区从事教育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自律意识,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适当制定激励机制,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二、提高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最重要的是从青年教师自身做起,当然也离不开学校的激励措施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一)加强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自律意识,树立端正的职业心态。青年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德高为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现在的青年人很大一部分都很功利化,做什么事情都和利益挂钩,有的甚至在校外兼职赚钱。这样的话,会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学校和未来的教育依靠的是青年教师这部分生力军,如果这部分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还如何谈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所以,青年教师应该注重加强自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青年教师接受过先进知识体系培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眼界、看问题的角度比较敏锐,具有前沿性。在教书育人方面应该寻找一批先进人物,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向广大青年教师群体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除了依靠青年教师自身以外,学校还要积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二)努力营造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追求排名,在很多细节上下了大功夫。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定位、发展理念、高级职称人数占比的层出不穷,让广大的教师们真切感受到力不从心。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不应该让他们即背负教书育人,又背负科学研究的双重重任,搞所谓的教学科研两不误的标准。专注于教学,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一线当中去,专注于搞科学研究,那就应该专门研究,不要再去搞教学,弄什么教学科研两不误!学校应该在这方面着重思考一下,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定位好,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的时间精力等方面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这样的话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教师自身都是好的,也有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方面,有利于师德师风建设。(三)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仅仅依靠教师自身自律意识的提高是不够的,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定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联系的工作机制,和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评优评奖、职务评聘相挂钩,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师德师风意识。适当定期举行座谈会,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突出业绩的值得集体表扬和学习,针对表现一般的可以约谈,鼓励向表现优异的同志们学习。也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在召开集体会议时可以集体反应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摆和纠正,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

三、加强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师德师风是教师文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以及对国家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者和接班人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提升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在整个高校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他们是未来教育事业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年龄和学生相差最小,对一些新事物、新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更好地沟通,能够与学生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现在的“95后”、“00后”,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学生永远记住,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其是在地处偏僻的民族地区,更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自身素养,也有利于整个教师梯队的培养和提高。(二)以德治校,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根本。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以德治校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正所谓德高为师。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是秉承以德治校的校训精神,促进学校进一步向前发展。加强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关系到这所高校教师队伍的好坏,还关系到这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这所高校的声誉和长久发展。加强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更好地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也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6(56).

作者:李晓华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