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研究

时间:2022-09-08 10:24:22

高校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研究

[摘要]网络思政和美育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思政打破传统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各式线上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互动参与率,将思政教育的凝聚力通过网络形式展现出来。美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借助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继而创造美,发展培育出新时代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网络思政和美育教育融合发展不仅构建了思政教育新格局,也为高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网络思政;美育教育;高校;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教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实现目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今网络媒体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浪潮,思政教育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新形势,营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是当下建设之需,研究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前景与新突破。

一、高校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一)育人理念一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以网络为基础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着力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美育并非是单纯的以艺术技能为主的教育,而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素养教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者面对的育人群体是相同的,传递的思想目标是统一的,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二)内容形式互通。网络思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一方面,网络思政借助新媒体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的直输式教育,通过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多元化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美育教育中的审美素养、情趣气质融入学生群体,引领学生走独具特色的成才之路。另一方面,美育教育通过网络思政的灌输激发了大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实现内外之美统一,培育塑造了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三)实践方式互补。网络思政多以线上实践教育为主,美育教育则以线下理论渗透为主,二者是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是对大学生美育理论与实践在网络新环境下的一种发展,又能拓展大学生网络美育的新平台,促使大学生在媒介素养和审美素质的培养上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校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需要。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冲击,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地,美育对塑造全方位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将美育教育融入网络思政领域,通过合理利用新媒体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上端正学生的思想状态,让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满足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二)构建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格局。高校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构建了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格局:网络思政美育。网络思政美育的嵌入增添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还革新了思政教育的方式,通过借助全媒体营造良好的思政美育教育舆论环境,运用全媒体创新表达方式,把美育理念渗透教育体系,发挥全媒体大数据优势,实现思政教育精准化,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三)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栋梁之材。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宗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互联网传播媒介带给大学生的不仅是培养其思辨能力和生存技能,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将思想品德教育的美育特征融入网络思政,通过完善美育课程,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为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高校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途径

(一)优化网络育人体系,丰富美育实践内容。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架构的基础在于育人体系的创新。育人体系的建立不能拘泥于传统模式下的教育形式,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有特色的网络思政格局,加强网络美育课程建设,给学生带来高质量多元化的内容供给,丰富学生的思想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效果。一是要净化网络美育环境,思想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授弘扬核心育人价值理念,学生可随时在线上摄取与美育教育相关的内容,剔除互联网带给学生的思想干扰,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要建立思政云课堂,改变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将美育传统融入课程体系,增设动画、影视、音乐等辅助技术教学,让学生规范化的进行网络美育理论学习,鼓励学生在线互动分享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创新开展素养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荣校的信仰公开课教育,通过美育沙龙、讲座、展览等特色线上活动,寓育于美、寓教于乐地实现思政教育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在美育活动中提升审美感受和创美能力。(二)挖掘网络美育资源,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改进美育教学,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全媒体时代对传统的美育带来了挑战,鱼龙混杂的思想理念充斥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真善美的审美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高校的美育教育不能单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模式,需要充分挖掘网络美育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更有亲近感和接受度。首先,要分类整合美育教育资源库,明确网络美育平台负责的部门,强化组织建设,对内容的、信息安全、宣传途径等加强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将美育资源中蕴含的思想价值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其次,拓展美育形式、融合育人功能,利用多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特征,将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对“美”进行包装,传播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价值思想,鼓励学生线上参与制作文创作品、微视频动画、网页海报,将美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渗透,激发学生创新想象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要构建网络思政美育共享平台,不局限于QQ群、微信群、微博、公众号,开发与高校校园精神相协同的特色平台,如开设美育网络论坛、搭建艺术网络展示平台、举办网络美育讲座、开展线上图书馆、博物馆游览等活动,丰富多样的平台形式满足学生对网络美育发展的心理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三)建设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营造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的栽培教育,高校要建立适应新时代网络思政美育发展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美感,加强美育素养,提升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和审美价值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担当学生引路角色,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要定期为思政教师提供与网络美育相关的培训机会,举办“网络宣传队伍”业务提升班,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宣传培训,提高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的网络操作及美育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开展各类网络美育课程,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提升思政教育的审美,促进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网络思政和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和谐互通的校园文化,这就要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美育氛围的营造。高校要打造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校园美育品牌,以美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内容,让美育基因滋养校园文化、让科学与美激发创新活力,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融合。良好的校园网络美育文化环境不仅体现了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领,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创新思维,为高校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欢.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2):137-138.

[2]付苏.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9(8):123-124.

[3]何龙,杜幼楠.党的精神指引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新导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403.

[4]李骏.构建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9-8-7.

[5]孔淑华,肖启迪,周蕾.网络美育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途径的研究[J].学周刊,2019(8):24-25.

作者:杨丰伃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