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3 11:12:36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交通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主力,提高其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指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形式陈旧等,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策略:强化课程教材建设,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师资制度建设,为交通安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交通安全知识技能的内化程度;以讲座形式作为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的补充,实施多样化教学等。

关键词: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实践与教学

交通安全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对人们进行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意识的一种培训。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工具的保有量与日俱增,交通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处于该时期的理念以及能力会对今后的工作意识、习惯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学校与社会需要共同加强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1]。

一、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型在构建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人本思想,并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安全教育指示精神落实。构建健全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教会大学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并不断学习,实现自我管理,为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而努力。另外,在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将交通安全知识充分纳入,累积其交通安全常识,促使大学生充分进行安全知识学习[2]。(一)建构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来讲,构建完整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型,对其人生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应开展全面细致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从意识层面看,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健康的维护,多一份教育、多一份预防便少一份危险、少一份惨烈。另外,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抗压能力,在压力面前总是束手无策、听天由命,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临危不乱,恰当处理危机。(二)有利于高校发展。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的架构,提高了大学生的安全保证,高校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交通安全教育的实施也是高校课程的有利补充,强化了高校课程的人性化、实际化,课程建设的完全性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交通安全教育受到国家重视的年限尚短,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以至于一些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不足。由此可见,高校应当搭建完善的交通安全课程体系,让大学生对交通工作有更充分地理解,并不断学习,进而对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汽车全面普及,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3]。作为行人时,容易出现行走路线随意变道、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这也是当今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作为司机时,由于大学生好奇心较强,其较强的求知欲望使得大学生容易出现冲动冒险行为,如驾驶汽车超速行驶等,使得大学生驾驶汽车事故率相比社会成年人驾驶汽车事故率高得多。大学生不仅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也可能是道路事故的始作俑者。(一)教育主体单一目前,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停留在学校教育层面,家庭和社会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则相对比较匮乏,故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主体比较单一。教育主体单一限定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来源,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是教育的主体,然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己之力可以完成,毕竟学校教育的限制较多,交通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必须与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充分实现教育的价值。(二)教育形式陈旧由于大学课程安排相对比较紧凑,且交通安全教育课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在进行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时,只能够采用口头传授,无法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造成整个学习环境过于沉闷。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且传统的口头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懵懵懂懂的现象。

三、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策略

当前,虽然高校每学期都针对大学生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但该课程普遍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现象,而且考核方式也是集中在客观选择题上,这就造成在对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教师可以匆匆忙忙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被动记忆相关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一)强化课程教材建设,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学习积极性,学校在进行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排布时[1],需充分考虑学时要求,并给予一定的学分,让学生真正重视交通安全教育课程。而且,教育部门需要与交通部门开发一套适合大学生学习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作为课程载体,虽然教师的教学不是教教材,但是在教材的基础上灵活教学更能实现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进行师资制度建设,为交通安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部门需要在师范学校开设交通安全教育专业课程,或者对负责交通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以培养出合格的交通安全教育专职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使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心中。并且教育部门还需要求各个高校制定完善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通过师生合作,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环境。只有配套良好的师资建设和制度建设,高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才能得到保障。(三)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交通安全知识技能的内化程度在对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习时,可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学前[2],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在上课时,由部分学生讲解,最后由教师对讲解的相关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要每年在预算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经费,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场地的投入,以便后期教师可在现场进行演示,达到交互式教学的目的。(四)以讲座形式作为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的补充,实施多样化教学。如果学校教师资源相对比较欠缺,或者是教师的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或座谈。从早期开展专家座谈发现,在整个专家座谈过程中,学生反响强烈,提出了较多的专业性问题,有效提高了交通安全认识深度。这是因为专家的权威影响力,同时,也得益于专家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五)改革考核方式,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当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深刻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高校应将灵活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传统的闭卷考试枯燥乏味,因此应对其进行改革。在考核过程中,可让学生针对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写一个专题报告或PPT,并由其到讲台上给其他同学进行汇报。同时,其他同学对该生讲解的内容进行打分,以此达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控[4]。(六)组织交通安全教育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可否认,大学生活力更加旺盛。然而,传统书本上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往往枯燥乏味,这就使其在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时[1],总是被动接收,无法在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为了改善传统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弊端,教育部门以及交通部门后期在组织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时,需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度。例如,可在校内定期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组织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主题教育等。同时,教育部门与企业合作开发交通安全VR、AR软件,并投放到大学校园,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七)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体验感学校可组织大学生到交通部门,并由交警邀请违章人员现身讲解自身违章事故。通过第三人称方式来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以此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交通安全时时刻刻就在人们身边。学校可组织大学生大到交警执行点,让其配合交警共同指挥交通,使其切身体会到交警日常工作等。通过大学生亲自参与,以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意识[5]。此外,国家广电总局还需借助自身媒体资源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承担起该有的社会责任,为大学生交通安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八)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展开交通安全教育,丰富教育形式。高校应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使交通安全教育的形式得到进一步创新与丰富。目前,互联网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且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因此,高校可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交通安全进行宣传。例如,通过架设交互式交通安全教育游戏的方式,来实现大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并且还可以搭建交通安全主题网站,让大学生不但能够对交通的法律法规以及交通安全热点问题进行一定了解,而且还能够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互动,针对交通安全教育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形成交通安全意识。(九)组织交通文明志愿小组,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学校在校内组建大学生交通文明志愿小组,并邀请大学生加入该组织。在加入该组织后,可先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交通文明学习,使其能够从自身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交通安全志愿者。同时,志愿小组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社区开展多种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不仅提高社区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也从侧面提高了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1]。通过上述方式,可有效使学生在知识性和自觉性上得到提高,达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6]。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广下,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目前依旧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必须建立个人的交通安全意识。生命对每一个大学生或每一个家庭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上,加强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组织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庞敬礼,等.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6):31-33.

[2]刘君,等.国外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模式及启示[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6):1-4.

[3]任姝名.大学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基于对通化师范学院的调查分析[J].综合运输,2018(6):38-42.

[4]梁文艳.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模式创新路径的实践与探讨[J].大众科技,2017,19(6):190-192.

[5]张雪飞,黄桂林.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5-66.

[6]胡杰,滕小艳.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世纪桥,2013(1):128-129.

作者:庞敬礼 彭桂枝 沙印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