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论文

时间:2022-02-28 09:22:20

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论文

摘要:国家认同教育是构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培育国之栋梁的基石。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爱国主义教育的构建、理想信念的树立、三位一体教育的实现,阐述了强化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认同感;教育策略

“现在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源于对国家认同的深刻表达。当代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对其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国家认同的建立,源于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而这些正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被淡化和削弱。为此,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是构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实践。

一、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减弱“和平”是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的世界是发展共赢的世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随着中国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全球”视域下的发展环境成为国家安全威胁的重要因素。“人权高于主权”、“经济效益第一位”的思潮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认识中逐渐显现。一些学生的国家安全保护意识在错误思潮的影响之下被弱化,对国家认同的情感因素在削减。这对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较大影响,更是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淡化政治信仰是支撑国家认同的重要因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口。但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中,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淡化,对于政治信仰的淡漠态度有愈演愈烈态势。(1)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渗透,侵蚀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坚定信念;(2)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对于国家政策不了解、对国家战略发展不关心,这就加剧了政治信仰在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虚无”感,影响学生对国家的认同。第三,学生的“理想追求”面临改变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视域之下,社会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学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但在多元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之下,大学生的社会理想受到冲击,出现了畸形和扭曲。“拜金主义”、“拼爹”、“享乐主义”等思想,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改变,错误思潮的渗透,让大学生的理想脱离国家利益而注重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因此,高校应注重这股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强化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策略

首先,扎牢爱国主义教育藩篱,拓展教育内容及方式国家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是培育学生强烈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扎牢爱国主义教育的藩篱,在教育内容及形式上进行拓展。首先,创新教学方式。传统僵化、单一的教育方式,弱化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多元化的教学形态,构建开放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契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通过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堂、文艺文化活动等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的”等重要时点,展开爱国主义文艺活动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的烙在学生的心里;其次,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广义的,但也是狭窄的,它指向于“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不断地拓展教育内容,以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存在感”。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报告会、参观红色革命博物馆、展开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扎牢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藩篱。其次,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培养自觉的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课程理论教育的开展,这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应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应渗透国家认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对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从骨髓中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国家认同教育为切入口,将时事热点、国家政策方针、民生工程建设纳入到课程教育之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国家的政策方针,这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建立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实现“校、社、家”结合,提高国家认同教育国家认同感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离不开家庭与社会教育的融合,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通过“校、社、家”的教育结合,能够更加牢固的构筑国家认同教育的阵地。学校应发挥教育优势,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互动机制。在社会教育中,应通过媒体等平台,强化对国家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对国家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家庭教育中,要监督管理学生的思想行为,能够在家庭教育的引导之下,对国与家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校、社、家”的教育结合,为国家认同教育编制了教育的大网。

总而言之,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建立,形成了较大影响。认同感教育的开展,着力点在于搭建教育教学的新阵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校、社、家”的教育结合中,拓展国家认同的教育路径,推进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强.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2]项丽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J]时代报告,2016(12)

[3]许秋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03)

作者:李莹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