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28 03:45:25

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

一、师范生诚信缺失

(一)考试作弊,学术抄袭

衡量一个师范大学生的学业情况的重要标准就是考试成绩,但是近年来考试作弊却越来越普遍。考试作弊已成为近几年各大高校采取惩罚措施最严厉的问题,但是仍有许多学生“铤而走险”,通过打小抄,买答案,找等方式通过考试。随着网络的发达,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大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浏览,虽然提高了师范生的学习效率,也滋生了部分学生“走捷径”的心理。比如制作课件时,直接把网上的课件改换姓名,变成自己的作品。写论文,直接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就可以写出上万字。许多毕业论文更是缺乏实际调查,数据随意捏造,观点照搬照抄,甚至相似度超过60%。师范生考试作弊,严重地制约着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利欲熏心,人际失信

我国大学普遍要求大学生住校学习,部分大学生不讲诚信也普遍存在于师范生的日常交往过程中。比如借钱不还,立约不到,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虚伪多变,散播谣言,对他人的隐私大加宣扬。为了个人的利益,还有部分师范生在担任课外家教的过程中,欺骗学生和学生家长,家长在时一个样,家长不在时另一个样,把学生家长的信任当作讨价还价的工具。还有个别学生为了得到某些荣誉,自身经历可以无中生有,凭空伪造材料,通过拉关系等方式获取学校的信任。[1]这些现象都已说明师范生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诚信确实是师范生品质下滑的主要问题。

(三)拖欠学费,骗取贷款

为了师范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减轻师范生就学的困难,我国对师范生培养普遍实施助学贷款政策。然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个别师范生的诚信缺失,恶意作为,一直是令高校管理者的心结。而那些真正因为家境困难,难以交清学费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那些故意拖欠学费的学生,则将父母给予的学费用于满足个人的浮夸追求。此外,在办理师范生助学贷款的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通过伪造个人材料,隐瞒家庭情况等方式,拉关系,找门子来骗取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助学贷款,随即请客送礼,随意挥霍。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则仍旧食不果腹,因为学费等问题辛苦挣扎。

二、师范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教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西方外来文化进入到高校,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思想进入校园,师范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特别是近些年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也促使师范生在竞争意识的驱使下,尝试各种方式争取更多的有利因素。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有着巨大的影响,他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因为我国高校的师范生课程设置中多倾向于西方的具体教法,偏重对学生的教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为人师表,立人以诚”缺乏兼顾,致使师范生无法从传统文化教育中得到滋养。

(二)师范教育助学体系还不完善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师范教育总体上仍然是落后的。经过六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我国师范生助学体系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它对保证教育的平等公正和社会的稳定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国际水平,我国的师范生资助体系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和问题: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和教育资源的短缺及供求不平衡,助学金供求矛盾突出;由于现行政策所限,重经济扶助,轻精神帮助,育人功能发挥不够;由于具体实施中的工程量大,各地区具体政策不同等,造成对困难学生界定甄别特别困难,也是造成一些学生不诚信的原因。

(三)师范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师范生在面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诱惑,往往难以控制自己。在现实中,假冒伪劣,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等现象对师范生的成长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伪造学历,在考试中作弊,在论文中抄袭等现象也屡屡出现。[3]

(四)家庭对诚信的辅助教育功能没有发挥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大,家庭方面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认为师范生只要将如何讲课掌握好就可以了,普遍忽视师范生成长过程中关于诚信品德的培养,父母作为师范生成长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诚信的理念和诚信习惯的建立起着重要的辅助教育功能。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诚信价值观的形成及建立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纠正的作用。家长是师范生诚信价值观形成和建立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个别家长将不择手段实现目的作为人生信条教育给子女,导致师范生诚信价值观的扭曲。

(五)学校关于诚信的主体教育功能没发挥出来

学校教育在师范生诚信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教育的主体功能,学校在师范生诚信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建立和巩固的作用。师范类学校作为社会为培养教师而设置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机构,不仅承担着对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对这个社会输送道德品质合格的教师的责任。部分师范类学校为了经济利益,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简化师范生教育质量,对师范生的不良行为得过且过,睁一眼闭一眼,在师范生诚信品质养成的过程中严重缺位,在师范生的不诚信现象中不作为,造成师范生对诚信的认知愈发肤浅。“学校学生品格教育与社会信用体系之间尚无连接通道等问题,制约了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4]。最后是学校内学术腐败垄断项目等有伤风化欠缺师德的行为,对学生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三、师范生诚信缺失的应对策略

(一)弘扬诚信文化,形成诚信社会

“党和国家大力提倡建设社会文化,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5],师范生诚信是整个国家乃至全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它关乎整个民族的当前和未来,党和国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努力加强对全民的诚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诚信素质,加大整个社会对诚信文化的推崇,使国民把讲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以此形成全社会诚信氛围,从而打造高校“教书育人,诚信待人”的诚信环境。

(二)进一步健全师范教育和师范助学体系

首先要着力缩短我国师范教育同世界的差距,提升师范教育的质量,优化师范教育资源,把诚信道德作为师范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要完善师范助学体系,简化认定工作,加大监督的力度,杜绝假贫困生,防止助学金无法给与真正需要的学生。其次,高校要加大对助学还贷情况的跟踪监督,及时对漏还和恶意拖欠等行为采取措施。[6]最后,高校拓宽助学金的来源,加大社会扶助,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帮助。

(三)把诚信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指标

我国的师范生培养方案重点侧重于对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而诚信观念的确立要靠自律,但也要有刚性措施做保障,要增强师范生的诚信意识,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把对师范生大学期间的诚信记录纳入学生档案。其次对于在学期间不诚信的行为,要严格依据校规校纪对其予以处罚,以便于加强惩戒力度。最后,要加快建立师范生贷款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将师范生的贷款诚信情况在网上备案,以便于查询,进而促使师范生自觉珍惜诚信。

(四)加强学校和家庭联动,充分发挥诚信教育的主客体功能

学校和家庭在师范生诚信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广大高校应加强和师范生家长的联系,配合家庭教育,在师范生中推广树典型等教育活动。高校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诚信的重要价值,挖掘师范生身边的诚信故事。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家庭走访,倡议书,家长座谈会等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获得学生家庭支持,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五)建立和完善诚信档案机制

加强师范生诚信教育,除了要求师范生提高自身内在修养,还需要各大高校加强对师范生诚信的跟踪记录,以便于对师范生的诚信情况有及时的掌握和了解。首先,在建立诚信档案之前要对师范生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有确实的调查和甄别。其次在师范生在校期间,必须讲贷款诚信和考试诚信的档案记录情况与师范生取得的荣誉挂钩,以进一步督促师范生自觉保护诚信的良好记录。最后在师范生毕业的时候,诚信档案要作为和考试成绩同样重要的考核指标,一同推荐给师范生的用人单位,以便于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诚信衔接。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在全社会都呼唤诚信文化的今天,作为当代的师范生,更应领诚信文明之先风,用诚信树立当世典范。

作者:潘洪波李德显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