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基础教育改革路径

时间:2022-05-31 08:28:56

高校美术基础教育改革路径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应用型转型势在必行。因此,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创新。目前,部分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应用型转型的要求,高校必须在明确自身美术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路径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美术基础教育;高校

美术专业学生要想在美术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而要想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当前,在我国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形势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需要充分适应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促使美术基础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与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在美术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就。

一、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内容

美术基础教育是高校美术学科中较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是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未来学习专业美术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美术的基础知识,往往就会在未来的美术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并且会随着美术学习的不断深入遭遇更大的阻力。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鉴赏、线条运用、光影运用、色彩运用等内容[2]。以往,人们认为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绘画技巧与能力,包括临摹能力、认识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但是在当前高校应用型转型形势下,学生仅仅拥有这些能力往往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技巧,而且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美术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总而言之,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应该紧紧围绕艺术创造开展,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二、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定位出现偏差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应该增强美术基础教育的应用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之中适应外部需求的变化,促使高校美术人才质量能够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相适应。因此,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需要在加强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人才[3]。但是从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部分高校对应用型转型进行过度解读,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认为应该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美术的技能,对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可以忽视,整体教学定位出现了偏差。同时,在教材选择方面,一些高校选择的教材更加趋向于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另外,一些高校的美术基础教育对教学任务的安排科学性不足。如,一些高校的美术基础教育会督促学生通过不断地模仿进行技能训练,但是这样的模仿难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更难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2.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缺陷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的美术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本身并无过错,但是仅仅追求美术技能水平的提升是不恰当的。高校对于美术考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较低,部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高,如果高校在美术基础教育中还不重视文化课教学,就会将学生推向综合素质较低的窘境。但是从很多高校的实际情况看,一部分高校的美术基础教育并不重视文化课教学,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的文化内涵难以支撑其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美术的魅力。同时,一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追求美术技巧的提升,殊不知很多有着高超美术技巧的大师是以雄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的。另外,部分高校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将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得过于广泛和繁杂,尽管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但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难以帮助学生在美术领域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3.美术基础教育缺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一些高校的美术基础教育中,学生主要是通过统一的课程学习美术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引导学生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4]。从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尽管部分学生平时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最终完成的美术作品仍表现力不足,艺术美感难以得到体现。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只是按部就班,严重依赖对客观物象的参照,本身的想象力没有得到提升,最终导致作品缺乏表现力。如果在作品创作中,学生没有客观物象的参照,就难以将自身的真实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使学生掌握了高超的美术技巧,最终的作品也是空洞乏味、表现力不足的。

三、应用型转型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改革路径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美术基础教育目标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需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要求,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对于大部分美术专业学生而言,进入高校学习主要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此满足社会的需求。具体而言,高校美术基础教育能否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生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否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能否快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检验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标准。所以,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制定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基础的教学目标,降低高校美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程度,促进学生的发展。2.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学内容高校需要建立灵活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场地、授课形式等。同时,高校需要保障学生参与性、教师引导性以及课程体系性三者的统一,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首先,美术基础教育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美术基本知识,如美术发展历史、美术相关理论等内容,而且需要包括美术技能内容,如绘画技巧、美术设计等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术技能水平。其次,高校需要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出发,突破传统美术基础教育的单一性教学内容,拓展出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5]。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课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3.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实践课程充分契合了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发展战略。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美术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增加美术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和转化知识。其次,高校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实践课程,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再次,高校需要通过实践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将文化和美术技能充分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构思,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最终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4.优化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教学管理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地反馈美术基础教学管理的质量,从而以反馈信息为基础实现扬长避短,提升教学质量。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在通常情况下都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尽管这样的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未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美术基础教育的教学管理需要通过理念的转变带动实际行动的转变,优化教学管理[6]。首先,高校要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准备、教学考核等,以此保障教学质量;其次,高校需要优化对学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工作,如心理健康辅导、就业调查等,以此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教学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美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首先,高校可以建立教师轮岗工作制度,合理减少教师在校内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入相关企业锻炼,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将自身在企业中的经验反馈给高校,为高校美术基础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其次,高校可以定期培训美术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渠道,鼓励、督促教师参与美术活动,如美术作品展览活动、美术学术讲座活动等,使教师充分了解当前美术领域中最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美术设计工艺等,从而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凤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18-19.

[2]汪滢滢.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8):125-126.

[3]季又君,白少楠.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7(7):223-224.

[4]李勇.基于大学美术基础课程与大学生主体参与现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6):202.

[5]陈海艺.关于高校美术基础素描教与学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9(12):79-80.

[6]王小路.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2):149-150,178.

作者:战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