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关键问题与政策探究

时间:2022-12-18 04:10:17

基础教育改革关键问题与政策探究

基础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是发展公平有质量教育的重点领域,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核心内容。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任务、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目标、瞄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实,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首先,着力改革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办优质教育需要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如何协同、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如何补益,是激发基础教育办学活力的重要抓手。实践中,民办教育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部分高端民办学校打破了基础教育体系基本“秩序”,冲击基础教育生态;部分校外教育机构无序发展,增加家长负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影响教育公平的推进。激发办学活力,一是加强民办教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分类管理工作,注重因地制宜、一校一策;二是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做好服务,遵循教育规律,育分育人并重;三是建立健全学校课后服务机制,政府购买学校课后服务,提供适合家长、学生、社会需求的服务;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其次,着力调适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五唯”是狭隘、窄化、僵化、简单化、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使教育变得功利、短视,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要在五个方面发力。第一,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破除“唯分数”。改革中高考考试结构,而非仅仅是考试科目组合的变化;在中高考中加强对德体美劳的考察和评价,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分值。第二,改革绩效评价办法,破除“唯升学”。一是改革政府部门的教育绩效管理办法,尽快转变对学校以升学率、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率等为主的评价办法。二是改革学校的绩效管理,以学校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三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转变以升学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的人才观。四是改变教育成就的宣传方式。

严格禁止对升学率的任何宣传。第三,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文凭”。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层次的人才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在科研、社会服务和专业发展的考核上着重考察能力,注重考察实际贡献、创新发展和工作绩效等,以对工作、国家、民族的贡献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第四,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破除“唯论文”。不能仅将论文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科研工作评价不能仅注重的数量,更要注重的质量,而且要强调论文对科研的贡献度、创新力,评价的主体上更多地强调同行评议而非行政评议。第五,规范有序发展荣誉制度,破除“唯帽子”。

破除“唯帽子”不是取消所有荣誉称号,而是让不同的“帽子”多元、有序发展,形成规范有序、各安其所的荣誉制度,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职业上有成就感、有尊严感、有获得感,让人人都能够出彩。最后,着力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共生,变革教育生态,而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在于标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在线教育的系统推进,需要在不同层级的标准制定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国家标准,引导教育信息化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研制、培训、推广、测试、认证的长效机制,坚持标准研究制定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开发基于标准的培训、应用和测试等相关支持系统,形成在线教育的基本规范。二是建立地方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教育信息化标准,引导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规范发展,确保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达到规范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远程广播系统、电视传播系统、校外学习系统、居家在线学习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定。三是制定企业标准,引导企业合理、健康、规范地投入教育信息化。针对教育信息化行业集中度低、分散度高、地域特征明显的问题,加强资源平台、管理平台、教育教学系统的标准建设,增强互通和衔接,支持不同企业利用国家已有系统开发相关应用。传统教育体系向第三方教育信息服务商敞开大门,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薛二勇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