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定位

时间:2022-11-22 10:08:11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定位

摘要:当代大学生感恩品质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感恩缺失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严重背离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理应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感恩教育;角色分析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当代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目前,当代大学生感恩品质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感恩缺失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严重背离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感恩教育还尚未正式纳入高校课程体系,高校辅导员是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执行主体,他们理应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增强感恩意识,陶冶感恩情操,内化感恩品质。

一、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

1.对待父母,养育之恩淡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父母、长辈不履行感恩被视为大的不孝。然而,当代大学生不能体谅父母,对父母只讲索取,缺少孝敬父母的意识和举动。2004年底,南京大学校园内出现了一封署名“一位心酸父亲”的信,控诉儿子不体谅父母,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将父母花高额学费送其上学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净,对望子成龙、日夜操劳的父母无丝毫感恩之情。进入大学后,他们缺少学习的动力,虚度时光。他们多门课程成绩不及格,严重者会被留级或者退学。一些大学生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尤其是男生,主动给家里打电话问候的寥寥无几;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来到喧嚣的都市,将父母在田间的辛苦劳作置于脑后,不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节假日出门旅游、逛街消费,情调十足。

2.对待教师和母校,培育之恩淡漠。在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就是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它反映了全社会的人文素养水平。然而,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付费上大学,自己的一言一行与教师无关。他们不尊重教师的劳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堂纪律差;课下不完成作业;见了教师不打招呼,擦肩而过;对教师的辅导答疑,不言谢;对待教师的批评,牢骚满腹,甚至采取过激行为报复教师……近年来,有些学生利用高校对贫困学生可以缓交学费的政策,恶意欠费,把家长给的学费用于个人消费、享乐;还有一些大学生,不但不感恩母校,反而满怀记恨,毕业离校时,以肆意破坏学校公共财物为乐,给在校生和教师们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3.对待社会和国家,责任心缺乏。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回报社会。然而,由于受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社会思潮的冲击,有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错位,只注重个人价值,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某机构曾对大学生的审美、政治、理论、经济、社会、宗教等6种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价值取向仅居第5位。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培养比较冷漠,更谈不上回报。在利益关系上,一些大学生唯利是图,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学习当作是挣大钱、当大官的跳板,就业只求舒适、享受、高待遇,不讲奉献社会。4.对待朋友和同学,人际关系淡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人的合作相处是密不可分的,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代大学生以强化自我为中心,缺少关心、理解他人的主动性,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较强的功利心,缺乏宽容和谅解,缺少关心和互助。部分大学生缺少与同学、朋友的沟通和互动,以利益和金钱来衡量与他们关系的远近,注重实用主义,有“过河拆桥”的不良习惯,缺少对他们的感谢之心,更谈不上回报,感恩品质出现危机。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1.做学校感恩教育和家庭感恩教育的联结者。大多数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业和衣食住行的情况,缺少对他们做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关注不够;有些家长虽然关心学生在校思想表现,但苦于不能从学生那了解到实际情况,无法对子女进行有的放矢的家庭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只有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下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辅导员应为每个学生建立“感恩品质”档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如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在校表现,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感恩状况,有针对性地参与子女教育。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情况,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学校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开展。辅导员可以通过打电话、书信、QQ、微信等形式与家长取得定期联系,有些辅导员每学期都会邮寄“给家长的一封信”;河北省内各高校开展的“暑期辅导员大家访”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学生家庭,促进了学校和家庭彼此间的深入了解,有利于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开展感恩教育,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

2.做学生感恩意识的引导者。(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分类引导。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人而异地开展感恩教育。对有的学生进行知恩识恩的教育,引导他们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中潜藏着的恩惠,珍惜美好生活;对有的学生要进行感恩行为的训练,引导他们善于把握生活中感恩的时机,以乐善好施作为自己的快乐;对有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感恩观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报恩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回报,不要被庸俗的私情义气所左右。(2)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报恩情感。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各种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和体验感恩的舞台。如:组织爱心救助、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情感;以中外节假日为契机,开展演讲、征文、书画展、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教师的感恩情感;定期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同学们针对自己关注到的感恩典型人或事、感恩实践的经历和感受展开交流,产生感恩情感上的共鸣。其中,在每年级的第一次主题班会上,辅导员要组织学生算“三笔智力投资账”,教育他们要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国家和社会;通过组织评选“校园感恩之星”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感恩的典型人物,寻找的过程也便是从生活点滴中体验感恩的过程。(3)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辅导员教育学生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能施以援手,把帮助他人走出困境作为自己的快乐,并且不能把施恩作为人情投资,期待他人的回报。同时,教育学生感恩要讲究原则,不能盲目服从,更不能陷入个人私情。如两名大二年级的学生,因为私交甚好,一人碍于面子,替对方补考,结果导致两人均被学校给以留校察看的处分,哥们义气害了他们。这种没有原则的行为,只能是自食苦果。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施恩不求回报。

3.做学生感恩行为的示范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工作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密切联系,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居于重要的位置,他们对辅导员无比信任,辅导员的一言一行或多或少地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首先要严于律己,做到言行一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胸怀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航标,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情况,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参加与学生的互动,融入学生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真心爱戴。言传不如身教,与其磨破嘴皮子进行苦口婆心地说教,不如真心爱护学生,明感恩之理,行感恩之责,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感恩心在潜移默化中感化他们,使他们自觉感悟恩情,采取报恩行动。

4.做学生感恩品行的监督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该严格执行感恩考评制度,将感恩作为各项助学资助、评优评先、班干部选拔、党员发展等工作的参考因素,以此激励学生。如,建立班级贫困生资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资助款召回制度,获得资助的贫困生如若出现违纪行为、请客吃饭、奢侈生活的“享乐”行为、学习散漫等情况资助款将被收回,督促贫困生要怀有感恩之心,以良好的表现回报资助者。同时,辅导员还要充分带动班团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感恩在心、感恩在行的实际表现来影响学生,做感恩品行的示范者;还要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动态,关心同学,做其他同学感恩行为的监督者。

作者:陈艳梅 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1]郁进东.辛酸父亲来信撞击人学生心灵[N].中国青年报,2004-11-04(1).

[2]徐燕婷.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及辅导员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张瑞.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危害及对策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